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太平县农业合作化运动

我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 2010-07-14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中共黄山区农委党史专题之一(底稿):  

   

太平县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年春,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当时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历史学界把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史称“三大改造”),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称农业合作化运动。换言之,由互助组到低级社再高级社的过程就是一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过程,整个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也就随之结束。

   

一、我县运动发展的脉络和组织宣传  

   

(一)发展脉络  

1951年春开始组织,至年底共组织201个组,有男女组员1068人,其中有26个比较是常年性的。

1952年初制定了“太平县1952年农业生产计划与纲要”,接着又召开“太平县春季劳动模范和互助组长代表大会”;大会共到劳模50名,互助组代表18名;正式会议3天,自3月24日~26日;会上耿县长做了“关于组织劳动互助组的报告”,报告要求在两三年内组织全体农民的50%,普遍组织第一类型的,重点组织第二类型(第三类型要占互助组的1/4~1/5);大家一致同意耿县长的报告,从组织起来、兴修水利、精耕细作、加施肥料、防治病虫害、种植优良品种等各方面去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完成当年的增产粮食542万斤、增产茶叶25万斤的伟大任务而奋斗;会上还掀起了人与人、组与组、村与村、区与区之间的挑战应战、应战再挑战的一片热潮;表彰了做出了贡献的劳动模范及代表。

1953年11月16日,县委召开县、区、乡镇三级干部会议,传达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12月太平县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仙源镇成立。是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史称“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称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  

1954年2月9日至2月底,县委举办互助合作训练班,学习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农业互助合作的方针政策,为大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作准备。共举办4期,受训的互助组长和县区乡干部达749人。3月24日至30日,太平县第三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讨论制定全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发展规划。会议结束前,玉河生产合作社主任吴观根介绍了办社经验。5月2日,县委召开区委书记联席会议,研究布置农业互助合作工作,会议期间,组织参观玉河生产合作社,观摩合式秧田、落谷稀、培养壮秧、小麦冬播密植及提早栽秧的小株密植等农业生产技术。12月7日,县委召开贫农和中农积极分子会议,进一步贯彻粮食统购统销的方针、政策,要求保证粮食供应及物价稳定,促进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

1955年3月16日至21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要求推行农业“三改”(旱改水、单季改双季、迟熟改早熟)办法,布置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工作。城乡普遍使用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对城镇人口实行口粮分等定量。11月19日至25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6年4月16日,县委召开下乡工作组和主要社干会议,研究解决农村“包工包产”问题,并作了经验交流。10月3日,县委举办农业合作社干部训练班,培训扩社、并社工作骨干,学习社务管理,宣传高级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连续系举办3期,培训区、乡和合作社组长以上干部827人。

1957年春,开展整顿农业社工作。3月10日至14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总结全县农业合作化和生产改革的经验。4月,对生产队规模进行调整,凡300户以下的社,取消生产大队,300户以上的社,生产队改为大队。11月,全县掀起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

(二)组织宣传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期间,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开展土改后的农村工作即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1、大力宣传组织起来的作用

一是有计划的克服农业生产上的困难,合理使用劳动力、畜力、农具,比如个体农民对插秧、车水等突击性的生产往往难以应付,参加了互助组就可以统一调配劳动力,适当地分出前后缓急,保证耕作进度。广大农民除富农以外,很少有完全的农具及缺乏耕畜,组织起来就可以人畜力换工,农具换用;

二是可以节省劳动力,整半劳动力都可以避免浪费,劳力有强弱,技术有高低,农忙时可以适当分,每个农民都可以充分发挥其所长,农闲时可以组织剩余劳动力,开展副业生产增加收入;

三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政治上教育农民培养本领加强团结,互相督促互相比赛,2个人抵3个人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易于接受新的科学知识;

四是可以办理单干农民所办不起的农具,克服个体农民所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

2、怎样组织群众

一是应该根据当地的原有的互助形式,加以提高,不要把过去的组织完全打乱;

二是通过各种会议进行宣传,讲清组织起来的好处,把原有的组织进行总结,好的继续巩固提高,坏的改进;

三是从解决当前生活困难着手,一步步地扩大,从临时到长年,从小到大,忙时组织闲时散,大活组织小活单干,不片面强调贫雇农的利益,也不单纯强调有牛户有农具户的利益;

四是组织形式上,由小到大,从3~5户开始,逐步开展,大组下划分小组,规模上严防闭门造册,要求劳模和组长们首先搞好本组,影响别人,展开挑战竞赛,以刺激生产,使单干户看到互助组里有好处,就自然愿意参加了。

3、如何巩固发展

一是等价交换,是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基本上要做到3大合理。其一,合理使用劳动力,按照强弱、效力、种类、和技术民主评议,确定工分,一个整工10分,不足的8分、9分,以至于5分、4分,特强的可以评为11分、12分,工资按季节实物清工,男女同工同酬,田头上评工记帐,定期清工,半月1次或1月1次,灵活分工,合理使用防止浪费。其二,合理使用农具的2种办法:第一种是犁、耙、水、旱按田亩出钱公置公用,公修公有;第二种是私人农具打伙用折成数(即折旧赔钱),临时借用顶工。其三,合理使用耕牛:一种是公置大家出草料,专人喂养,专人(会用的)使用牛粪按田分;另一种是私牛放在组里用顶工,用牛户要爱惜。其四,托儿所的妇女也同样评分记工。

二是民主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领导思想、都要实行民主,通过会议讨论决定,要有比比好处,算算成绩,查查缺点,好的表扬,坏的批评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

三是发展有销路的副业生产,是解决剩余劳动力出路的一个好办法,农忙时,突击农业,维持副业;农闲时,农副业结合,但要严格防止投机性的商业行为。

四是加强对互助组组员的政治教育,加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治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农民的认识,建立读报组,使得生产和政治相结合,必须是爱国主义的生产致富,劳动发家。

五是劳模要起带头作用,充当骨干,不单是个人模范,而且要争取做模范组,劳模们要注意政治学习,防止脱离群众,脱离政治,单纯的埋头生产。

4、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要符合标准,不能任意或随便放宽条件;

二是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打破群众顾虑(工资强弱)及时解决问题,防止片面宣传(如组织起来可以贷款)怕不自由等,说明入出组都自由;

三是要克服形式化和单纯数字化的任务观点,应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做点事情;

四是按规定互助组里不准请长工,因此富农不允许参加互助组,组内生产得好也不要请长工,不能有雇佣劳动力存在(小放牛的附带劳动力例外);

五是订公约和生产计划时应该经常检查,定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计划要切合实际,使计划成为行动推动组外,吸收更多农民入组,在实行全村计划中,劳模和互助组要起带头作用,防止出现自私自利,脱离群众现象,要在生产战线上起积极带头作用。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情况与先进典型  

   

(一)基本情况  

1、互助组。在以前我县各农村中,农民也有互助换工习惯,尤其是在春耕插秧、耘草、割稻、挖春秋茶棵等为最多,但形成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还是1951年2月开始。这年底,县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农业生产互助组分临时(或季节)和常年两种。组织内贯彻“自愿互利,等价交换,民主管理”三大原则,劳动换工,大农具互换调用,收获实物归各农户所有。互助组长由民主选举产生,工作尽义务,不取报酬。当年,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王盛修互助组,在甘棠区里仁村(立新)成立。他们在农忙时换工互助,畜力、农具等互通有无,等价有偿,平时管理和产品收入仍归户。后来,有的将组织固定下来,常年互助劳动,称为常年互助组。据中共太平县委会1952年12月19日“太平县1952年互助合作运动总结”数字显示:1951年仅有201个互助组,男女组员也只有8068人,而且形式化多,其中比较是常年性的只有26个;1952年组织起来了1541个组社,参加的农业户有10567户,占全县农业户60%,参加的男女组社员21401人,占全县总劳力66%,其中常年性的就有232个组,1743户,2951个组员,1个合作社。说明我县1952年的互助合作,不但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如此发展至1955年底,全县共组建农业互助组1017个,入组农户9590户,占农户总数的51%。

一是组织。简单地说:组织的类型分三类,第一类型就是临时性的、季节性的,第二类型是长年固定性的,第三类型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的标准有三大原则,自愿结合、民主管理、等价交换。当时全县已组织起来的第一类型互助组计1217个组,8433户,男性9891人,女性5533人,有田65877亩,有地630亩;第二类型的计191个组,1518户,男性1604人,女性1299人,有田9348亩,有地809亩;由数字上看已经达到了40%以上,从质量上看还相差得很远。具体地说:全县当时有5个区计83个村,其中一、二、三、四区共辖有63个村,现据其一、二、三、四区47个村的统计,共组织了693个互助组。在47个互助组中,一类型的有651个组,二类型的是35个组,其余7个为正向二类发展的组。参加互助组的组员:男性4621人,女性581人。上述组员中一类型男的4333人,女的550人;二类型的男组员242人,女组员21人;向二类型发展组中有男组员46人,女组员10人。参加的户数,仅以两个组为例:四区桂林村胡汉清互助组共计6户参加,组员是13人;二区王盛修互助组共计11户,组员11人,似此计算,每户1~3人。

   

(附表1)              太平县1952年互助合作概况季报表  

总农业户口

15804

总农业人口

50285

总劳动力

28582

已组织起户口

11853

已组织起人口

20477

已组织起劳动力

13448

4975

7147

6299

小计

   

已组织户占农业户%

68%

已组织人口占农业人口

42%

已组织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

50.7%

   

   

   

类型

组类

占总组类

户口

人口

劳    动    力

小计

临时季节性的一类

1405个

   

9655

16608

   

8050

2085

2628

2174

长年固定性的二类

311个

   

2198

3869

2080

487

795

980

   

农业合作社的三类

2个

   

   

   

   

   

   

   

   

合计

   

   

   

   

   

   

   

   

   

   

二是劳动力比例。一类型互助组占组织起来的94%,二类型的占61%(正向二类发展的列为二类计算)。

   

(附表2)             1951年太平县第二区劳动力情况一览表  

   

分  类

   

性 别

男女全总劳 动 力

(单位:个)

   

分  类

   

性 别

参加互助组男女总劳动力(单位:个)

   

合               计

全劳动力

2639

全劳动力

1500

3804

1935

320

7273

全劳动力小计

4574

全劳动力小计

1820

   

半劳动力

1165

半劳动力

276

1776

5338

20

340

半劳动力小计

6503

半劳动力小计

296

   

   

如表可知,参加互助组的男女整劳力占全区男女总全劳力39%强,参加互助组的男女半劳力占全区男女半劳力的4.5%强。

三是生产竞赛。当年那个生产竞赛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大伙儿自觉挑战应战,区与区、村与村、互助组与互助组、劳模与劳模都展开了挑战。如,秧溪新民村陈海清互助组向第四区各互助组的挑战书——㈠、保证全组稻田117亩,每亩在原有产量260斤上增加3~5成;㈡、保证已修好的水利能灌4次水,在50天不下雨时也不受旱(117亩)并做到合理使用水,爱惜水量,一点不浪费,发现旱象立即发动全组男女组员用6架水车,不分日夜,人停车不停,并保证全村的1700亩田,在50天内不受旱;㈢、防虫上,除了已买3斤黄药水外,并继续再买7斤,保证不受虫灾,每天派组员到田里查1次,一经发觉立即捕灭,并告诉其他村、区、和上面知道;㈣、保证在清明后3天撒种到田,全组插秧,4天全部完成;㈤、每亩田做到犁四、耙三、耖一,耘草4~5次,1952年春要比1951年每亩田的草木灰(10担)多下10担,石膏2斤,菜饼28斤;㈥、大小麦地16亩,除已经除草3次外准备再除1次加肥1次;除每户1头猪外保证每户再增加1头(组里有老母猪1头),全组8户并增养120只鸡,20只鸭;㈦、保证全组不买小菜、黄烟、草鞋,全组种胜利稻60亩;保证红白喜事不送礼,不收礼,不烧香纸,过年过节不浪费;㈧、保证代耕家属田在260斤产量上增加3~4成,晒干送上门;㈨、全组已栽了1500株数外,并继续栽2000株;除1951年已买耕牛1条外,保证1952年再买1条;㈩保证加强读报组,每晚读报1小时。

四是存在问题。㈠、组织过于庞大(如20多人一组);㈡、不是自愿组合的组(如闭门造册);㈢、第三区个别村不准村干部参加。㈣、运动发展不平衡,组织发展较快,巩固提高较差。全县互助组虽然有部分组搞得很好,发展的数字已经不少,但一般停留在原有基础上,尚未能及时提高与巩固。㈤、有一些组换工等等价交换上,尚欠合理劳力强弱与技术高低,未能合理适当规定未建立经常评工制度,因此,强者吃亏,弱者也不能提高,双方耕作都不能很好发挥积极性。㈥、有些地区对互助组领导不够,而使陷于自流状态,有些组员存在的严重资本主义思想没有得到教育。㈦、与技术改良结合不够,对新的科学经验吸收较慢,存在保守思想。㈧、一般互助组都感觉缺乏记帐员,不但对记帐困难,而文化学习与报纸刊物之读听也就很难开展。㈨、有的组缺乏自愿两利,等价交换,民主管理的原则,有的虽建立了,但没有及时结算和清工,就是清了工,一般也毫无分别的一律为秋收后副。

五是基点村调查。⑴村情。我县水东基点村有6个自然村(许家坎、双福巷、窑塘、项家、孙家、许家),划分了6个闾。(具体情况可见下表一)。⑵入组。该村是1951年10月前后开始轮户按编组织的,1952年开年因群众不满而垮台了2个,春上组织整理时,按着原有组织基础,听其群众自愿参加哪一组而勉强巩固下来,一类型有18个组,参加了125户,二类型有3个组,参加了26户。⑶农民思想状况:落后的封建的思想,如农会副主任吴兴奎说运气不好,土地也不服,种的庄稼更不好。夸富农的思想,如李光裕说我们的生活是难以赶上中农。虚报欺瞒,如周宝贵说互助组对上是说好,对下还不是马马乎乎的。动机不纯,为贷款发粮有优待而参加互助组,如周衍傅说他们组里有个组员开始不参加,后来听说政府贷款,他便又要参加,贷了款后,他又不互助了。⑷怕露富思想,不敢实报产量如慈长贵1952年能收180秤稻(每秤20斤),他始终不敢说出来;又如农会主任的老婆说她当年只能产300斤桑叶,实际上能产700斤。⑸存在的问题。村里主要干部没有参加互助组,还有少数的雇请长工,如农会主任苏民德(党员)也没有参加互助组。劳动模范没有起积极作用,一部分群众很不满,如许金海在放水问题上就自私自利,不愿给人家放,他也是单干,还雇请长工每年6担米;特别是王志铁本人是劳模又是互助组长,据群众反映他不经常劳动,家中也雇请了长工,每年两担米;张金枝群众反映虽不多,生产很好,能下田,但她参加互助组是形式的,根据这3个劳模,尤其是特等劳模王志铁是很不够条件的。针对问题,下一步主要是要充实干部的配备,培养骨干,加强对干部的教育。

   

(附表3)                1952年水东基点村基本情况表  

人口

田产(亩)

耕牛

成分(户)

坂田

冲田

台田

山田

黄牛(头)

水牛

地主

富农

富裕中农

中农

贫民

手工业

小商贩

小土地出租

贫农

雇农

183户

358人

260人

1111

50615

3544

80238

36

16

32

13

71

40

24

12

12

小计

618人

1752.5

52

10种成分

备注

   

内有佃耕田246.05

   

在各成分中有被管制分子5个

   

(附表4)                  1952年水东基点村互助组情况表  

类别

一类型组:18个

二类型组:3个

性别

入组户

128人

188人

31人

15人

整劳力

101个

7个

24个

4个

半劳力

27个

2个

11个

11个

组员家庭人口

81人

132人

11口

11口

参加的田

1146.8亩

   

167.2亩

   

参加的地

150.4亩

   

   

24.6亩

   

参加的茶山

   

32.75亩

   

25.05亩

   

   

水车

锄头

囫桶

水车

锄头

囫桶

12架

45把

44把

27把

373把

35张

1架

6把

4把

5把

92把

6张

耕牛42件

大黄牛

小黄牛

大水牛

小水牛

大黄牛

小黄牛

大水牛

小水牛

19头

9头

11头

3头

4头

2头

   

1头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25户

49户

48户

3户

6户

13户

6户

1户

   

39头

103只

144只

932只

7头

51只

7只

156只

   

2、农业生产合作社之初级社。1952年3月22日,春,在发展互助组的同时,选择基础较好的玉河乡吴观根互助组,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3月22日,太平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甘棠区成立。此后,初级社逐年增多,至1956年,全县建立初级社212个,入社农户8934户,占农户总数的46%。1952年当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927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643万,工业284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57万,财政收入127。85万元。初级社承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土地入股分红,耕畜大农具折价入社,分年归还,年终结算时,集体留足种子和公积金后,进行实物和现金分配。一般为土四劳六(入股土地占30%、劳动工分占60%、积累10%)比例进行,公粮按田亩分摊,各户自行上缴。初级社设若干生产队或作业组,实行全年包工包产,超产部分归队(组),故队(组)还有一次小分红。初级社设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每年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委员会成员。社内设主任1人,实行误工补贴制。  

3、农业生产合作社之高级社。1956年,按照《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在初级社基础上逐步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是年建社33个,入社农户1.1万户。至1957年,全县全面完成由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据年底统计,全县建高级社81个,入社农户1.99万户,占总农户的98.7%。高级社为集体所有制,取消土地入股分红,耕畜、大农具等生产资料转为高级社集体所有,高级社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社以下划分若干个生产队或作业组,由社制定各项生产计划,并检查督促各生产队生产计划的落实,年终实行统一分配:生产实行包干、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分配时除留足生产费用、公粮、公积金、公益金、种子外,其余分配给社员,比例一般扣留35%,分配保证65%。生产队(组)在组织生产时,规定社员全年的劳动日,评定劳动底分,实行小组包工、小段记工、定额记工、民主评工等劳动计工形式,社员按总工分参加年终分配,分得实物和现金。即全年收入(实物和现金)在完成上缴国家规定的农业税后,按下列程序进行分配:

一是扣除当年的生产费用;

二是提留5—8%的公积金、公益金;

三是余下部分按社员劳动工分分配。社员的口粮分配,多数按年龄分等定量,统一计算到户,一般分1~4岁、5~8岁、9~12岁、13~17岁和18岁以上5个年龄组。对五保户、特别困难户和烈军属给以额外补助。也有一些农业社按“人七劳三”或“人八劳二”进行口粮分配。高级社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社内设党支部书记、社长(或主任)等干部,实行误工补贴制。  

4、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史称“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称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1951年2月,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王盛修互助组,在甘棠区里仁村(立新)成立。1952年3月22日,太平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吴观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甘棠区玉河乡成立。1955年夏,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至1956年春,全县基本实现初级农业合作化;同年秋,实现高级农业合作化。其中1953年,县供销社引导个体手工业组织起来。互助合作,当年底成立了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铁业制品混合社。参加社(组)的手工业者58人,占当年我县手工业从业人员的5%;1954年4月,县政府设手工业管理科,当年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已有15个(生产小组10个、手工业供销社1个、生产合作社4个);参加社(组)的手工业者174人(以农业生产为主);另有自发组织的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12个,参加的手工业者225人;1955年9月,县手工业联社成立,副县长程宗良兼联社主任,加大了对手工业改造的力度,手工业改造很快由典型示范进入普及发展阶段;1956年,县手工业联合社下属手工业社有潭家桥铁业社、缝纫社、造纸社,三口木业社、竹叶社、缝纫社,甘棠混合社、伞业社、竹业社,龙门铁业社、木业社、竹叶社,秧溪铁业社、木业社、竹叶社,焦村铁业社、伞业社,郭村木业社、竹叶社、缝纫社,城关铁业社、木业社、竹叶社、鞋业社、砖石社、棕棉社、缝纫社、棉织社、手工业供销社40个;下属手工业组有碾米加工、面粉加工、刻字、钟表修理、照相等合作小组5个,参加合作社(组)人数1540人,占手工业从业总人数的96.4%。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生产的合作化。至此,农业合作化运动宣告结束。  

(二)先进典型  

1、先进典型组和社。  

一是陈永好互助组。基本情况。该组共7户,6户贫农,1户中农,22人(男10人,女12人),其中男劳力7人,女劳力5人,只有田80.07亩,地13.2亩(内含新开荒6亩),耕牛4条半,农具有犁5把,耙4副,耖4把,锄草锄头15把,挖锄8把,铁耙6副,囫桶4个,晒床10架,增加财产有镰刀3把,耙齿两副,铁耙1把,挖锄1把。全组有青年团员4人(男女各半),特等老模1人,群众7人。组织情况。1951年12月,陈永好出席池州专署的劳模代表大会,听到罗光明报告了互助组的经验,明了互助比单干要强。回家后,即向他周围群众宣传,因此就有几个农民要求陈永好组织一个互助组,结果在1952年2月1日,陈永好互助组正式组织起来。增产计划。根据上级要求,当时有70%都订了增产计划,不过大部是以村为单位计划的,有的具体到互助组也都订了。如四区陈永好互助组向第一区劳模和互助组的增产挑战计划——计划女组员青年力壮的参加农业生产,另外部分年老和身体瘦弱的组织副业生产,下大雨时,男组员在家打棕绳、打草鞋;女组员做麻丝鞋、料理家务。雨一停,就去开荒,准备20亩荒种芝麻,1952年春时已开好10多亩了,秧田也已翻了两遍,全组280多亩田,下肥每亩15担,已积牛粪200多担,水利完成75%,全村一共7个大坝,互助组内完成5个。

二是王盛修互助组及其合作社。

组织互助组。王盛修是住在本县第二区里仁村,是团支部书记,共产党员。1951年2月间,他召开团支部会议,说明报载互助组的好处,当场,就有几个团员热烈响应,同意组织互助组,并推选他做组长、鲍恩州为副组长,以后又吸收了2个民兵,共计11人。生产用具。全组各家共计128亩田,耕牛一条半,耙、犁、耖各一,大锄头7把,囫桶3个,钉耙3把,稻箩11担。大家的劳力都是整劳力,每天以十分计算(早上六点半至下午四点),两个牛工换一个人工(牛力不够与组外换),每天晚上一次碰头会,7天一次检讨会,14天开一次评工会。在他的组的成绩表现带动下,群众自动组织了9个组,有一百多人参加。以前120亩田,起码要半个月才能把秧插完,他们当年9天就完成了任务;过去的田,普遍只耘2次,最多3次,当年都耘了4次;过去得雇工,1951年就没要雇工,而且还要卖工(数字不祥);除此还给一户家属代耕5亩田。

转入初级合作社。1952年3月23日,王盛修由出席专区的劳模互助会回来,当即向全组的人传达会议精神外,宣传其他县合作社的优越性。一般组员思想上都羡慕起来,合作社成了谈论的目标。大家要求转入合作社,但其中也遇到两中思想,总的来说是怕吃亏:如盛洪玉自有土地14.1亩,劳力他1人,顾虑就是怕害病,活被别人干去了,病愈后没活儿干,下半年弄不到什么;又如曾根水有田4.1亩,土质好,能抵上王观金(社员)的田14亩,感觉入股分红吃亏。该区区委及团工委亲自来到该组,宣传合作社的优越性,宣传苏联集体农庄的美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其他社员也加入进来解释讨论说:就是你(指盛洪玉)得病,田里活没有干到,还有其他副业生产可以干,再不行,社里还有公积金可以津贴一些;对于土地质量好坏可以评股入社。最后,通过这样细致的、民主的、深入的教育讨论(共6个晚上),才使个别犹豫的组员提高了政治觉悟,热烈要求,社就这么成立了。但好事多磨,此后又发生两次波折:一次是自己耕作技术差的王荷花,一天在田里乱批评别人插秧插得不好,大家不服气,有盛洪玉与王抬起了杠,甚至要打架,两人都气得要退社;另一次是其他人到田里去晚了些,陈志才批评说:“你们到现在才下田,都是在鬼混。”,其他人气得不得了说:下半年我坚决不干,参加社还有人管制。结果还是通过晚上开了检讨会及社主任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才把问题解决。  

典型与先进。在于有这么几个方面:认准目标,百折不饶;思想教育工作到家;有较为简单合理的分红办法与制度;发挥了无比的劳动热情;适当的科学分工发挥了各自的特长;精耕细作、改进计术,为执行增产计划而奋斗;合作社的优越性是群众中的旗帜,带动工作的动力;耐心民主带头是当好领导的最先具备的条件;另外还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分不开。

   

(附表5)                人民政府贷给一百万添置农具统计表  

物称

水车

犁(含耳、头)

阔锄

挖锄

补稻箩

晒垫

牛劲

耙齿

粪箕

锄铁耙

数目

2架

两副

3把

3把

5担

2床

1床

2副

7担

3把

说明

   

   

   

   

   

   

   

   

   

   

   

四是吴观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该社是玉河乡第一选区的一小角(原赶坦村的一部),全社社员分居在马路两边山谷里彼此军有2里路距离,以龙王井中心地点为社内各种会议的地址。初级合作社主任吴观根(共产党员),他办互助组和组社的经历与王盛修的差不多,只是组社后遇到几件事,都让他们一一落实解决了,才是其典型先进所在:⑴和衷共济度春荒;⑵解决了有牛户的剥削现象;⑶雇工养牛放牛;⑷有了大型农具保管员;⑸私有土地私人牛入股分红;⑹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劳动。

   

(附表6)        太平县二区吴观根农业生产合作社公共财产统计表  

名称

耕牛

桐子

张数

价格

张数

价格

张数

价格

头数

价格

亩数

棵数

数量

4

84000元

2

150000元

2

170000元

4

136000元

10

800

说明

犁、耙、耖都是新的;耕牛4条,有一条是社内公买的人民币1400000元,其余3条是入股分红的,作价按牛的大小、品种取每条平均数1360000元  

   

(附表7)        太平县第二区吴观根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前生产量表  

      项目

字社员的

姓名

组织以前情况(1951年)

备注

水稻

小麦

种植的面积

总产量

每亩平均产量

面积

总产量

每亩平均产量

吴观根

37.5

12000

320

3

330

110

   

李玉龙

8.5

2484

280

1

12

120

周度开

12.5

4000

320

1

100

100

吴可有

8

2560

320

2

200

2100

徐冬青

7.5

1500

250

1

120

120

齐继明

11

3080

250

   

   

   

吴同恩

39

1184

320

   

   

   

徐光生

25

8000

320

   

   

   

吴松柏

8

2560

320

   

   

   

李松林

16.3

4890

300

1.5

180

120

张天生

4

1120

280

   

   

   

汪哲荣

3.5

980

280

   

   

   

张五七

12

3840

320

   

   

   

   

五是章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方观佑35岁,共产党员。该社是山区的一个农业社,是在1956年2月间由利民、利华、和平、花园、农花5个老社和7个新社及61户单干户合并建立的高级社。1956年有324户耕地面积,旱地300亩,水田3196.38亩,其中山田占60%,冲田23%。由于该社处在一个多田地少的山区,在粮食生产上是以水稻为主,其次是小麦等作物。全年该社在农业生产上是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各项运动中也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给当地的农业社中是树立了模范。  

⑴粮食的增产。政府推广双季稻,当地群众总认为在这山区是不可能种植的,该社1956年种植了双季稻早稻(503早尖)418.5亩,平均每亩产量343.8斤,其中有3.8亩的亩产量达409斤;晚稻(小冬稻、小红稻)每亩产量99.11斤,3.8亩每亩产量265.10斤,事实给当地群众说明了双季稻在这山区是可以种植的。这一年,他们3164.38亩水田(已除晚稻秧田32亩)总产1642117.4斤(双季晚稻和32亩单季晚稻共54012.4斤),每亩产量518.14斤,比55年每亩产量458.4斤多收59.74斤,增产13%;比本乡双溪社亩产量446.8斤多收71.34斤,增产15.5%;比当地每亩产量449斤多369.14斤,增产15.4%。增产原因如下几点:抓住了季节,早稻在清明前5天就进行播种,18亩秧田大部分都烧过牛粪包子,培育了壮秧,在谷雨后7天开始插秧,大署边开始收割。晚稻采取旱育秧,由于社内对劳力做了统一的安排,边割早稻边犁边栽秧,所以双季晚稻大部分在霜降边又开始了收割。水稻施肥上比往年扩大了面积,增加了施肥量。3196.36亩水田,除400余亩深泥田未施基肥外,大部分施了绿肥和塘泥作基肥,有800多亩田平均每亩施草皮约120担,有的施塘泥140担;追肥两次的有1000余亩,追施1次的有1300多亩,一般的每次是追施草木灰8担。加强了田间管理,使全社的水稻都未遭受损失。他们采取了分片包干,由社包到队,对包到组,组包到户的办法,增强了社员的责任心,如黄志祥包管一片70多亩的深泥田,往年常被水冲稻棵造成减产现象,他包管后,稻棵一点未被水冲;又如第10生产队苏志和包管一片40余亩的冲田,都做到了“耘田不干水,割稻是干田”。  

⑵小麦的增产。小麦播种面积378.5亩,平均每亩产量117.14斤,比1955年120亩小麦每亩产量86.10斤多收31.4斤,增产36%;比本乡双溪社亩产量89斤多收28.14斤,增产31.5%;比当地每亩产量90斤多27.14斤,增产31%。增产原因有如下3点:⑴扩大了良种栽培面积。1953年在当地(以前是老章村乡)种植的都是土种,良种南大“2419”只仅种了2亩,1954年就增加到18亩,1955年378.5亩小麦中南大“2419”就种植到110亩,占小麦总面积的29%,1956年播种面积257亩中,良种南大“2419”就种了252亩,占总面积的98%。⑵实行了密植。过去当地种麦,大部分行距是1.4尺,株距1.5尺,1955年种植的378.5亩,一般的行距缩小至7~寸,株距也缩小到8~9寸,比过去大大缩小了行株距。如该社焦松林等在1954年种了2.6亩,行株距1.4×1.5尺,平均每亩收90斤,而1955年原地种的2.6亩小麦,行株距为8~9寸,每亩单产123斤,比上一年种植的亩数多收33斤,增产36.6%。⑶施足了基肥适施了追肥。当地过去种麦一般不施基肥,1955年种植的378.5亩,大部分施足了基肥,通常是每亩草木灰10担,1956年开春又普遍追施人粪和肥田粉1次(1亩田7斤肥田粉兑14担水)。  

⑶牲畜的增产。该社1955年实有耕牛257头,母猪7头,肉猪179头;1956年实有耕牛264比上一年增加了7头,母猪25头比上年增加18头,肉猪216比上年实有头数增加了37头,另外还增加公猪1头。1956年该社集体养母猪7头,公猪1头,并固定了两个妇女专职饲养。  

⑷增加了收入。据在原利民、利华、和平三个老社共71户的统计就有65户社员增加了收入(2户社员因生病,2户因减少劳动力),占91%的户数增加了收入,1955年这71户共收入10773.85元,1956年共收入15405.90元,比上年增加4632.05元,如第四生产队徐金鸣户,1955年3个人劳动力共做工161.64个,折金额165.5元,加上放牛工资32.96元,共收入198.46元,而1956年他家2个人共做工265.34个,折金额291.87元,比上年增加收入93.41元。  

⑸带动了妇女。该社妇女281个,在1955年参加田间生产的只有93个;1956年已有277个,比上年要多184个,占全社总妇女人数的98%;在1956年双季早稻收割、晚稻栽秧、农活繁忙的季节里,大部分妇女日夜抢收水稻,腾出了一批男社员抢栽晚稻,解决了当时劳力缺乏的困难,使大部分双季晚稻能安季节栽下。据初步统计,全社277个妇女共做劳动日41550多个,标准工16620多个,占全社总工分23%。最高工分的妇女王符富做了111.2个工,一般妇女60多个工,就连51岁的小脚妇女周爱玉,并且还是粗腿病,都做了58.4个工。妇女们走出家门积极参加生产在当时是一大社会进步。  

⑹扩大了耕地。为了增加生产多打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善社员的生活,该社在1956年4月间开垦荒田26.1亩,平均每亩单产400斤,其中4亩最高单产720斤,共多收了粮食10440斤。  

⑺精打细算节省粮食。在秋收季节里,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精打细算颗粒还家”,该社1956年在收割水稻时,全社95个囫桶都做了布围,避免因打稻时稻粒掉在桶外而浪费粮食,据社员们说,1张桶1天至少可以节省10斤稻子,全社3196.38亩水稻,加上双季晚稻418.5亩,和95张囫桶计算,总共约省了稻子11870多斤,数字很可观。  

⑻多卖余粮支援建设。由于该社社员们的政治觉悟提高,认识到多卖余粮是支援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表现,该社不仅把应缴公粮165617斤进行了风干扬净、按时完成,而且还积极出卖余粮691338斤(其中70000斤是协商后多卖的),超出卖了27091斤余粮,支援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  

⑼互助友爱邻社相帮。该社友邻有新坑、汤园、桥园3个社,虽说农业是以水稻为主,但还有一部分茶叶生产,1956年4月间,山上茶叶要摘,田里稻秧要栽,繁忙的期间,那3个社由于劳力缺乏,是个困难的时期,章村社就从11个生产队里先后共抽出160多个社员和耕牛6条,帮助了那3个社栽秧193亩,解决了人家当时劳力忙不过来的困难,使那3个社茶叶及时摘下山。  

六是龙街合作社。该社全称为“龙门乡龙街茶林业生产合作社”,社长胡兆鑫,共产党员。先于1952年成立一个12户的互助组,1954年春升格为初级社,1955年扩建为17户的规模,1956年在合作化的推动下,再次扩建为276户的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全社276户水田65亩,旱地81亩;茶叶播种面积493.28亩,每亩产量123斤,当地平均产量77斤,比往年超出60%,上年每亩产量86斤,比上年超出41.斤;水稻播种面积65亩,每亩产量396斤,当地平均产量352斤,比往年超出10%,上年每亩产量270斤,比上年超出45.25斤。该社地处山区,以茶叶生产为主要内容,结合进行一部分副业生产,1956年总收入比重计算,茶叶收入占66.3%,林业收入占7.03%,农业收入占4.32%,副业收入占22.61%,其茶叶收入是社员生活的主要来源。他们的典型在于领导强,社员政治觉悟高,对生产方面能接受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并能够使农副业结合,以至于茶叶增产,在我县表现与贡献出色,因此被推选为劳模并出席省劳模会议。他们社的事迹主要是下面几点:

⑴茶叶生产方面。全社493.28亩茶园,1955年产干茶42536斤,平均单产86.4斤,其中春茶产31935斤,占总产70.6%;夏茶产12790斤,占总产28.2%;秋茶产500进,占总产1.2%。1956年茶叶产量达到60116斤,平均单产123斤,比上年增产41.33%,其中春茶产35060斤,占总产58.32%,比上年同期增产9.8%;夏茶产24492斤,占总产40.74%,比上年同期增产91.5%;秋茶产565斤,占总产0.44%,比上年同期增产11.2%。除此,质量上也稍有提高,如1955年二级茶只有5380斤,占总产12.4%,1956年的二级茶达到8087斤,占总产13.4%,且售茶均价亦比上年增加12.2元1担;茶叶的干燥程度亦有显著提高,据收购站工作人员陈本铨说:1956年售出干茶每百斤要比上年少2斤水份,因此也减省了国家收购部门的加工工作。

⑵农业生产方面。该社农业生产内容虽然很少,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全社65亩水田,就收干稻25801斤,平均单产396斤(其中7.5亩丰产田收稻3645斤,平均单产达521斤超过当地单产48%),1956年比上年增产45%。

⑶副业生产方面。社内农产品出产量不多,社员们触从事农业生产外,还有多余劳力,为了充分发挥劳力效能,增加社员收入,就必须开展多种多样的副业生产,其内容有放筏、打鱼、运输、喂猪、烧炭等等;但副业收入是不稳定的,有高有低,如放一天排可收入3~4元,挑运1天只有1.2~1.5元的收入;因此,在开展副业的同时,就必须解决弄副业工分不平衡的矛盾,经管委会开会研究后,决定根据副业种类、性质、工作难易轻重,收入多少等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劳动定额,如放排,按有熟练的技术、收入也不稳定情形,就实行以现金记工的办法(每10分工款1.5元),烧炭工作,虽袄有相当技术,但工作比较政策,即实行按件记工的办法(每烧60斤炭记10分工),挑运呢,虽没有技术,但工作吃苦,收入低,就实行低级标准记工法(每1.2元记10分工)。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社员怕搞副业或投机取巧的思想,执行结果,副业生产立即迅速上升起来,仅放盘1项就收入8500多元,炭窑由3个增至65个,副业收入达到15975元,占总收入22.61%,大大地支持了农业生产;另外在社员家庭副业生产方面也有很大发展,仅养猪一项即由1955年65头增至117头(其中公养母猪6头),增加了66.5%。

⑷管理工作做得好。全年度生产中有周密的计划作指导,管委会根据计划,定出各个阶段的土地、劳力使用计划。这种计划是根据社内各项农活多少和季节分布的情况,正确地算出每个季节和每月所需要的劳动日,再把全社的劳动力排一下队,算出每天能做出多少标准劳动日,触以季节农活,即知全社劳力余缺情况。由于实行了农活排队,便解决了茶忙季节劳力不足的现象,如在春茶生产中,通过劳力排队,不但兼顾完成66亩夏季作物的除草和65亩水田的栽秧、下绿肥等工作,而且还少请了285个茶工,节省4000多元的生产开支。在做好劳力排队的同时,及时修改劳动定额,发动社员积极参加生产,防止资金外出,如在夏茶生产中,由于天气炎热,采制茶吃苦,社内虽然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但定额标准仍不能适合时宜,社员们对这一工作产生了波动思想,社管委会根据群众反应,随即调整了劳动定额,并根据天气的变化和采摘难度,连续调整几次,使标准工由20斤茶草最后减少到6斤,大大激发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刺激了夏茶生产量,因而使1956年的夏茶出产量达到24492斤,比上年的出茶量增加91.5%,占春茶量69.89%,超过“春茶1担,夏茶1头”的要求,大破了往年不采夏茶就“不死茶棵要死人”的保守思想。

⑸认真地学习和推广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如社长胡兆鑫1956年出席县茶农代表会议回来后,就立即召开了管委会和技术委员会,讨论推广了一批采打顶苗、留鱼叶等先进经验的具体办法,在全面推广前,邀请县农业局技术干部到虎形山就地训练了队组长等干部26人,再由这些人负责传授给每个社员,直到每个社员都能熟练这一技术为止;在春锄方面也有显著改进,不仅使春锄面达100%,提早半个月完成,还比上年增加60%以上;结合春锄还施了化肥10176斤,施肥面达260亩,每亩施肥量达39.4斤;春茶后又接着实行了一次夏锄,夏锄面有150余亩,占总面积30.4%,施下化肥500斤,打破了往年“秋挖夏不锄”的陋习,尤其是在 做到“早割早施”,抓住春茶后夏茶前这一有利季节突击割草,因此所得的肥效也就更高,1956年除施化肥外,每亩还施绿肥4100斤。

⑹部门配合好,社员一条心。管委会的各项工作能充分发扬民主,一切重大事宜除经管委会研究决定外,还由干部把问题带到生产队、组交给社员讨论,然后根据社员提出意见进行修改,再行决定。因而社员对社内的决定都能自觉的遵守和执行,如社内制定的劳动纪律和生产制度,社员们即把它们分条地写在课堂里、茶坊里、锅灶上,随时警惕自己,所以他们社的一切工作都完成的很好。另外,他们社在各项工作当中,能够与当地党、团取得密切联系和支持,如春茶生产旺季,天雨连绵,工作停顿,眼看茶叶有老死树撒谎能够的危险,党、团支部便协助管委会进行工作。在党、团员的号召和带动下,全社立即就出现了5支青年突击队,冒雨上山抢采茶叶,仅4天的时间即挽救了8000多斤干茶,避免了2000余元的损失。这种积极向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生产热潮,很快地就带到黄荆、尧村、联村等邻社去了,并因此发起了全乡挑应战竞赛运动。

⑺认真地贯彻和执行了中共中央“勤俭办社”指示。该社原来出产很少,且分布的也极不平衡,因此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对上级要求90%以上社员增加收入的要求缺乏信心。以后,管委会反复地学习了中央文件,从发展生产,减少非生产性的开支着手,积极开展了副业生产增加收入,同时取消了修理办公室、扩建茶坊的计划,压缩了行政管理费用,仅这三项即减少了900多元的开支;尽量减少社内资金的外流,如制茶所需的茶炭等生产资料,实行自给自足的办法,农作物所需的肥料以自积为主,尽量少购商品肥料;在特忙的生产季节中,以充分发挥社员劳动能力为主,做到少请或不请临时工人。光这几项又要减少4950多元的生产开支。

⑻99%以上社员增加了收入。根据1956年分红决算和上年和、各户收入对比结果,不论是土地多、劳力少,或土地少、劳力强的农户,都增加了收入。如土地最多劳力最强的周代晟户,全家有整、半劳力8人,1955年产干茶1465斤,共售970元,除去各项开支后,纯收入只511元,加上放排等副业收益,全年总收入只有970元,1956年分红了1134.36元,两比1956年增加164.36元;又如土地少劳力强的周荣贵户,1955年收入只有450元,另外还欠了60元的债,1956年分红了745.5元,比上年增加了290多元,除去全年生活预支和归还60元债款外,还分了209元的现款,这一年不但没有继续借债,而且在心信用社里存了100多元;再如劳力最差的老年妇女王多相,往年依靠打草鞋维持生活,1956年除去草鞋的正常收入外,还分了88.98元。总之,对比结果全社276户有274户增加了收入。

⑼在爱国行动方面,主要表现在积极协助国家企业部门(茶叶收购站)做好保卫工作,克服困难协助茶叶收购站及时完成茶叶的调运工作,交纳公粮、归还贷款、个人购公债方面成绩比较突出。

2、劳模事迹与经验。

一是劳模事迹。水利模范汪大姐的“汪大姐”是个人名,不是尊称,1956年时仅有20岁,是甘棠乡一位较出色的劳动妇女。她不仅生产劳动积极出色,其在妇女当中具有一定的威信,特别是在兴修水利方面表现很好,由此当选甘棠高级农业生产社副社长,于1955年3月间光荣地加入青年团,于1956年5月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被评为县一等学习模范,后来又被评为县水利一级模范,出席过省被评为省级三级水利模范,都有奖状与奖品。她的模范事迹如下:  

⑴积极领导发动,投入兴修龙门水库,每日到工地人数达100余名,占总人数的1/3,自己也积极参加工地劳动,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从未间断1天;  

⑵树立了以社为家的思想和大公无私体贴妇女的工作作风,自己有1个月只记工3个,虽说是误记,但她却是毫不计较得失与毫无怨言的表现;  

⑶动脑筋找窍门制作了工牌,解决了窝工和评工争吵现象,从而提高了工效;  

⑷在汛期能积极检查,如1956年6月间,发动20余人加固加高十字畈狮形山脚支渠埂,终于未受损失,又在抗旱时为及时送水灌溉,她亲自领导10多人于下午6时起疏浚渠道到夜半过后这才休息;  

⑸开展了工地宣传鼓动工作,用黑板报、土广播等宣传工具,并组成青年突击队;  

⑹她不仅在兴修水利上具有模范事件,且在领导妇女、且在领导妇女发展副业生产养蚕及养蚕中克服了缺叶等重重困难后,获得平均每张纸的高产;  

⑺在生产上带动妇女11名由不会栽秧到学会栽秧技术;  

⑻自己能够积极钻研学习,摆脱了文盲帽子,并能看书读报写信查字典等,同时还帮助办好民校,将自己劳动所得6.5元献给民校作灯油费;  

⑼爱国主要精神表现很好,能够按时完成缴公粮卖余粮还贷款等方面工作。  

除了水利模范汪大姐,还有上坡村劳模沈长富,1951年摘了2担茶叶,茶山2亩在秋季(7月)就挖完了;割草以后7.7亩水田,完全冬耕了(在11月犁完的);培植了衫树100棵,松苗100棵。再有隐周村互助组代表郑兴海,在1951年带动群众,将2/3的茶叶都下了肥(下草),并普遍地挖了1次;次年春茶棵又挖完。

三是劳模经验。一区劳模毕长胜介绍了防旱经验:第一不能麻痹,特别是对那些望天收的田;第二看天时烤田,1951年太平县境内大部受旱的田都是放水烤田烤坏了,这是一个教训,他自己未烤1亩田,结果反而增产;第三对望天田,必须多犁多耙多耖,田埂要筑厚筑高,栽秧后要随时关注水的多少,适时地放水晒田或灌水养田,不要轻易地浪费一滴水。二区一劳模介绍了防野猪吃稻的经验:他身兼12个职务,工作非常忙,他家种的不但全是山田还比较分散,当时野猪很多又不能要别人看护,想了想,只有自己吃苦,搭了3~4个棚子,到这个棚子里点盏灯,那个棚子里烧1个火堆;另外1种办法是利用乌龟看护野猪,先捉1只乌龟,把1根细竹子插在田中央,再将乌龟装在洋油瓶里并吊在竹子上,乌龟上拴了1根绳索,好让它跟着竹竿爬,爬到竹稍上,竹苗一软,那乌龟就掉入洋铁箱内“轰通”一声响,前来的野猪也就被骇走了。

   

三、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农业生产及经济指标  

(一)农业生产  

我县属于黄山山区,间有丘陵和少数平畈,气候温和,常年无霜期195~210天,水量充足,但无固定水源,劳力亦感缺乏;全县共有耕地160.078亩,其中水田138.658亩,旱地21.240亩(包括菜园地,不包括火子地);水田土质多为砂壤土、粘壤土和粘土;旱地多砂壤土和粉砂土,有机质很少,缺乏磷、钙元素,酸度大;纯山区以林茶生产为主,丘陵和平畈地区以水稻生产为主,其次为大小麦、油菜及什粮;农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和一年两熟及一年三熟。(以下除特别点明外,均以1956年情形为例)

1、生产方面

一是作物栽培

⑴双季稻。我县这年推广双季稻基本是成功的,双季晚稻保收面积(亩产20斤以上)约占总面积的66%,据已收的13240亩计算,单产12.6斤,全年实践把握了以下八个方面:

品种及其组合:早晚稻品种繁多,表现最好的是南特号与小红稻,如甘棠社第五队青年丰产田0.9亩,早稻南特号亩产783斤,晚稻小红稻亩产488斤,两季共收1271斤。在品种组合方面,为了调剂劳力起见,早稻应适当搭配一部分早稻品种,如旱夫,晚稻搭配一部分成熟稍迟品种如当地良种小金谷银、十月寒及引进的小冬稻等,近黄山地区只能用小红稻和胜利稻做晚稻,当地小红稻及引进的江西晚不能做双季稻。品种配合的原则是双季生育期(早稻全生育期加晚稻本田生育期)不能长于当地水稻安全生育期,两个生育期长的品种不宜连作(我县水稻安全生育期是215天)

茬口安排:烂泥田,缺水田,小麦茬不宜栽培双季稻。

季节安排:早稻播种春分(旱秧或半旱秧)到清明(水秧),立夏前后栽秧不宜迟及及小满,晚稻播种在芒种前后,生育期稍长的晚稻,宜在芒种前播种,小红稻可在芒种或迟几天播种,胜利稻在6月底7月初播种,秧期25天左右。在立秋前移栽不宜迟于8月15日,窖秧的在8月20日前定植,不宜迟于处暑,因此中稻茬栽晚稻是不适宜或少于推广。

育秧:早稻仍应以水秧为主,适当推行半旱秧,早播旱秧生长迟缓,如管理不当致拖迟栽秧时期。晚稻普遍育旱秧,只要掌握稀播(每亩播种量不超过100斤)打实秧陇,少浇水,少施肥,扫露水,秧期不超过55天是不会拔节的(拔一个节,关系不大)。

增施肥料育大颗满栽,是双季稻增产的重要关键:我县农业大量铺施灰肥(包括山区施石灰)绿肥(包括野生绿肥)草灰以及“打耖口”“带秧灰”、“蘸秧根”等都显著增产,在肥田和增施肥料的情况下,穴距7×8寸每穴10苗的后期刚好封行,为减少无效分蘖提早成熟,双季稻穴距不宜超过6寸,每穴壮秧8~10苗,瘦秧12~14苗。

沙土田,泥脚太浅和田土较硬的田不宜打滚耙,否则晚稻根群不发达,杂草丛生影响收成;

夹根稻比单季稻增产50%以上,甘棠社今年用503和十月寒稻种混合直播0.5亩,获得成功,在气温低霜期长的山区值得一试。

减产主要原因是第一盲目推广品种,如引进江西晚57000斤,推广当地小红稻20000多斤,共种8000多亩,由于栽的迟大部失收或产量低微。

⑵大小麦。大麦实种的面积虽超过计划的7倍,但实收面积只占实种面积的56.45%,其原因主要是播种太迟,生长不良,压做绿肥。小麦单产不高,其原因有三:

桿锈病严重,一般感染率达20-50%,特别是当地品种和尚头桦树果子,染病严重,蜈蚣脚、三月黄、2419染病较轻,兼之开花到成熟时雨水多,4月18日~5月底共降雨457公厘,影响小麦的正常受精和养分转运作用,因而减少了小麦每穗粒数及降低了千粒重,据室内改种,今年小麦比去年每穗减少5~10粒,千粒重降低5~6克;

良种面积比例不大,2419、矮粒多等良种约占麦播面积的20%;

土地利用面积少,如沟宽畦窄,田麦畦面只占60~70%,一般都是点播,穴距多在七寸开外,条播面积只占60%。

⑶薯类作物。

马铃薯:我县农民有春种习惯,很少秋种的,今年马铃薯生长不良,产量不高,薯种腐烂不少。当地农家种一般都在惊蛰边播种,晚疫病不严重,由于品种增产潜力小,兼之提早收获(小满边)因而产量不高。自四川引进的马铃薯多在春分至清明播种,品种增产潜力虽大,但由于播种较迟,晚疫病严重,产量也不高,如县农场三月底栽的6亩,单产810斤,4月6~8日栽种的单产只有273斤,甘棠社有数亩染晚疫病,植株全部枯死,春马铃薯生长期中经常降雨多,植株矮分枝少,收获前雨水多,收回后未严格选种,因而不易储藏腐烂不少。秋马铃薯一般在立秋前催芽,立秋后栽种,由于气温高及排水不良出苗率很低,如甘棠社5队缺苗严重的达60~70%,如农场栽种时室内气温29度,栽后遇雨,栽后半月出苗只达40%,近深山区出苗率较高,植株在1~1.5尺未染病害;我县改种秋马铃薯产量低,用种多,得不偿失,农业社及农民不愿栽种,今后不易大量推广。

山芋:胜利百号山芋扩大了种植面积,占山芋总面积的71.5%,我县一般夏普多,由于栽插迟,产量还不高,如葛湖社石苓队5月29日插的1.8亩百号山芋,单产4084斤,在7月3日种的2.2亩单产1705斤。山芋比其他粮食作物容易种,产量高,不难推广。由于贮藏麻烦,销路不畅,若进行加工,则人力不足,故今年种植较多的社感到“肉多兼肥”,打算不再扩大了。

⑷晚秋作物。我县晚秋作物,以花荞麦面积较大,其次是泥豆和晚玉米,今年花荞麦由于花期降雨不匀,故产量不高,特别是迟播的,即在处暑后播种的产量很低,在9月播种的,把握不大,泥豆一般在立秋或后几天播种,产量也不高,在立秋7天后播种的产量低微甚至花而不实,因此我县泥豆保收的很好,晚玉米在大暑边播种,不迟于立秋,早播的因花后得雨,结实较好。

⑸油料作物。我县油料作物以油菜最多,其次是芝麻、花生,也有少量葵花和蓖麻。午收油菜未完成任务,实种面积为计划的91.77%,收获面积为实种面积69.2%,实收单产为计划的32.6%,为去年的54%,其原因有四:

播种时期遇旱,进度很慢,后来与麦种夹忙,播种太迟的油菜瘦小不宜移栽,缩小了实种面积;

把生长不良的油菜压作绿肥或改种其他作物,因而收获面积大减;

病虫害严重染病,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严重的病害率达70%,潜叶蝇、蚜虫危害也很严重。胜利油菜染病轻微;

花期多雨不实粒高,据检查空荚数占46~76%。其他油料作物,今年收成尚可,葵花和蓖麻不做榨油原料的不多。

二是肥料工作。

⑴积肥。我县往年土地复种指数小,施肥也不普遍,只达到耕地面积50%左右,这年为了满足增加复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需要,依据以农家肥料为主的方针积极加强肥料工作的领导,因此,县委布置要求各社保证每亩田积肥30~50担,各农业社都制订了积肥计划,动群众开展积肥运动,今年一到十月份共积肥料8.327.130担,其中人畜粪尿1.129.546担,灰肥2.838.661担,塘泥2.549.582担,野生绿肥307.303担,草皮439.935担,石灰92.272,其它969.831担,为去年同时期积肥数量的四倍多。

积肥方法:烧灰是主要方法连稻椿稻壳塘泥也晒干烧灰,甚至将牛厩晒干烧灰,山区野生绿肥很多踏入水田,沤作基肥。我县旧屋基地很多,掩埋的断砖碎瓦柴草垃圾许多已风化腐烂,烧制灰肥,此外还有烧石灰取塘泥,积人畜粪等积肥方法;

绿肥:去秋播种红花草3168.9亩,今春套种110多亩,另外迟播大麦9423亩亦翻入田中做基肥;

细菌肥料:今春推广大豆菌粉55.5斤,花生菌粉15斤,进行拌种的60%,秋种前推广豌豆菌粉166.7斤,已分配各类农业社进行拌种。

⑵施肥:几种主要农作物施肥情况不一。

水稻:基肥一般以灰肥、塘泥、野生绿肥或草皮等,栽秧前用石膏或硫磺打耖口。追肥一般撒施石膏、灰肥或硫氨,山区以撒石膏多,少数下饼肥。除单季迟熟中稻追肥较少外,一般都追肥一次,追二次的不普遍。每亩每次施肥数量灰肥20~30担,塘泥50~100担,野生绿肥1000~1500斤,石膏5斤,硫氨5~10斤,石灰50~100斤。午季粮食作物:基肥一般用灰肥盖籽,少数用粪水滴宕,追肥一般年前浇一次水粪,盖一次灰肥,年后雨水边浇一次水粪或硫氨。豆类只施灰粪。每亩每次施用量灰肥15~20担,稀释水粪8~10担,硫氨5~10斤。

油菜:基肥一般用水粪滴宕,灰肥盖籽,移栽的用灰肥垫宕,浇粪水安棵,间苗转活后浇水粪一次,年前盖灰肥或铺厩肥一次,油菜起苔时浇人粪尿或硫氨一次,每亩每次施肥量灰肥一次15~20担,水粪8~10担,厩肥20担,硫氨5~10担,今春16591亩每亩追肥17担。

⑶商品肥料供应情况:

我县这年共销售硫氨542.490斤,本年累计购进39.000斤,现库存196.510斤,销售骨粉。粉7.948斤,本年累计购进16.500斤,现库存8.552斤,销售石膏358.528斤,当年累计购进424.000斤,现库存8.552斤,销售各种饼肥397.895斤,本年加工313.067斤。

三是种子工作。我县种子工作是在党政统一领导农业生产工作的同时进行开展的,因此在大力发动群众自选种苗和重点繁殖,对全面推广良种是获得一些成绩。

⑴群众选种苗种情况。我县群众选种一般以大秋作物为选种对象,在选种方法上是采取选片选为主,穗选少数,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的统计先选早稻种695.666斤。(包括早尖、503、南特号、六十天黄)早熟中稻种39.177斤。(包括天星早,鸡爪。三粒寸,川稻),中稻种32.462斤,迟熟中稻种89.172斤。

⑵良种繁殖推广方面。水稻:今年共推广早稻种166.100斤,其中五0三稻30.000斤,早尖130.000斤,南特号6,100斤,中稻天津银坊30.000斤,中农四号7600斤,晚稻304.433斤,其中小红稻115.680斤,小冬稻151.703斤,江西晚57.050斤。其他:推广马铃薯98.298斤,六月黄豆40.113斤,岱宗棉10.000斤,胜利油菜300斤。

⑶种籽收购方面。全县到目前为止共收早稻1.886.748斤,中稻155.274斤,晚稻4269斤;玉米13.592斤,大豆4797斤。菜籽6482斤,小麦243.527斤,大麦196.375斤,菜豆204斤,泥豆34.193斤,荞麦23.873斤。

四是病虫害防治。这年由于大力推广“三改”(旱改水、单季改双季、迟熟改早熟)生产内容扩大,而栽培制度也有改变,因而病虫发生种类亦随之增加。自入夏以来,各类病虫已相继发生,但稻包虫为害面积比往年已大大减少,主要原因,是去年大力防治减少越冬的虫,及今年在平原区的中、晚稻改种了双季旱稻,避免了稻包虫的为害,但其他病虫发生面积比往年有所增加。

这年我县主要发生病虫种类有稻包虫、稻螟虫、稻飞虱、稻椿象、稻象鼻虫、稻热病、及胡麻叶枯病、玉米螟、土煌、油菜及麦类病害等(除油菜麦累发生面积不计算外)计。发生面积7.937亩,共防治面积4.361亩,其中药剂防治272亩。在病虫防治开展方面,首先在三月间县召开高产作物训练班,把病虫防治列为大家主要训练内容之一,并印发了防治材料;另外结合主要生产会议进行技术传授,又在六月间专门召开病虫防治训练班,共培养治虫骨干101人,给予今年病虫防治工作起了一定作用。

骨干在乡间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但由于骨干少,地区大,就采用了骨干分乡流动指导技术,在发虫地区首先教会他们防治技术,再给他们配药,并吸收社干社员参加,到田里又教会他们喷药的方法,这样使他们都能掌握了防治技术后,骨干就流动到别的乡进行指导。使这年我县没有因发生病虫而受灾严重,保证了农作物的丰收。

五是新式农具推广。我县新式农具推广是一项新的工作,这年由省调来双轮双华犁20部,春季结合县供销社供应时在三口、甘棠、秧溪等乡进行旱地试耕工作,向农民进行技术传授;为了配合扩大秋耕面积在十月上旬召开了农具训练班,改装木轮进行下水田实习,效果良好,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推广9部,实际使用的只有4部,如秧溪乡、华陇社旱地较多,采用了双轮双铧犁耕地效果比大犁提高4倍;该社青年队大部分田地都是用双轮双铧犁耕翻的,一般的社因使用不习惯,不愿用双铧犁,因此形成了挂犁。主要原因:没有专职农具技干,对推广下去的双铧犁,不闻不问,形成放任自流;农叶局与供销社联系不够,技术跟不上去,没有主动的深入农业社解决使用技术上的困难;由于双铧犁太重,使运输和牛的训练上发生困难,因为群众习惯用一头牛耕作,两头牛行走掌握不一,群众怕麻烦。

2、特产方面

一是茶叶生产。根据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方针,及省、专分配我县的生产任务,结合我县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当年茶叶生产计划。这年在党政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开展了茶叶生产工作,在春茶采摘时采取了各项措施,并积极发动群众多采野茶,春茶后立即进行中耕施肥工作,贯彻多采夏茶的措施,以完成夏茶占春茶50~60%的指标,夏茶结束后立即开展挖秋山和适当采摘秋茶,禁止不顾茶棵,滥采秋茶的现象,并抓紧时间在茶园中进行缺棵补棵及开辟新茶园,垦复荒茶园,大力采收茶籽和施肥培土,保护茶树过冬等工作,由于积极贯彻了以上措施,因此我县在茶叶上是获得了很大的效果。这年共生产茶叶1014477斤,比去年增产20.94%,完成今年计划任务的95.7%,其中春茶生产649415斤(包括群众自留茶40.000斤);夏茶共产35093.9斤,占春茶产量54%;秋茶共产14123斤。其它如开辟新茶园73.9亩,垦复荒茶园426.88亩,缺株补棵55430株,台割更新5亩,点播茶籽0.5亩,推广揉茶机8台,杀青机38台。

⑴取得茶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下,茶农都已经组织起来,对推广新计划创造了有力条件,春季茶园挖山施肥工作于三月下旬开始到四月三十五日基本结束,挖山面积共达9519.46亩,比去年挖山6683.2亩增加42.44%,施肥田粉130.091斤,比去年增加261.36%,挖夏山工作自六月上旬到下旬共挖2486.5亩,占面积31.41%(三个重点乡的数字)施草肥8292担,肥田粉1720斤,但过去从来没有过。另外又推广了分批采、及时采、留鱼叶采、打顶采、双手采等采茶技术,多采夏茶及野茶,提高了茶叶产量与质量。

⑵当年未完成任务的原因有三。

这年茶叶产量仅完成了计划产量95.7%,未完成的主要原因是有很多茶叶在树上未采下来,如郭村乡油竹社在春茶上就老掉1000多斤,夏茶老掉2000多斤;甘棠乡民主社春茶老掉1000多斤。

没有实行包工,包产,包值的办法,今年只限制小包工,确定劳动定额进行评工记分的办法,因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偏向,使新技术未能很好推广,社员劳动积极发挥不高,使茶叶不能达到合理的增产。

秋茶采摘太少,去年采40.000斤秋茶,今年只采10.000多斤,仅占去年25%;另外茶农把茶叶烘的较干,致使产量见少。

二是蚕桑生产。这年蚕桑生产是根据大力发展蚕桑的方针和我县养蚕习惯,结合土地劳力等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全县当年共推广改良蚕种420张(当地土蚕种不包括在内)其中春蚕种300张,秋蚕种120张,培育桑苗44.65亩。

⑴饲养方面:我县这年按照春秋两季上级分配蚕种任务420张,除茶、林及三个乡未分配外,其余12个乡均已普及推广改良蚕种。在春茶饲养方面由于推广高温干燥,薄饲多用、稀座饱食的苏联先进经验,并普遍推行升温内控,用蜈蚣簇上山,所以在缺叶严重和气候不良的情况下,当年仍能获得平均每张蚕茧产量48.2斤,比去年平均每张产量44.14斤增加7.143%,其中最高的每张产量65.1斤,最低的26.13斤,在推广秋蚕种时,县党政领导很重视这一工作,并批判了干部与群众的保守思想,使秋蚕能达到98%上簇结茧,每张平均产量38.1斤,其中最高的每张产量53.2斤,最低产量23.14斤。全县这年共产改良蚕茧13.921斤(其中春蚕13.466斤,秋蚕4455斤)当地土茧1208.8斤。

⑵培育桑苗办法:在去年培育桑苗50亩的基础上,上级分配500亩,由于我县今年农业生产任务大,土地劳力少等具体情况,经县委研究决定计划培育224亩,但实际只完成44.65亩,占计划任务20%,共补育桑苗532.865株,对冬季桑园整枝剪梢结束工作正在进行中,据两个乡统计已整10.963株。

⑶主要缺点:饲养春蚕时普遍发生缺叶现象,全县缺叶300担,如华陇社养蚕15张缺叶30担;弦瑞社7张缺叶25担,其原因是桑园管理粗放,有重农轻蚕思想,对育成的桑苗未能全部移栽,造成不少桑苗的损失以及土蚕未全部消灭,全县共养土蚕40张。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今年桑蚕工作的推广。

3、畜牧兽医。

一是畜牧生产工作。我县畜牧生产是在农业总体下开展的,今年计划耕牛增产10%,要求耕牛达到8500头(其中黄牛6350头,水牛2150头)由于贯彻了中央保护耕畜饲养管理大力发展耕畜的精神,据10月份统计现有耕牛7825头,完成了任务的91%强。在生猪增产方面。是积极的贯彻了“自凡繁自养”的方针,大力号召农业社和社员多养母猪,扩大养猪量,发展基本母猪群,据十月份的统计母猪增长率是比较快的,达到904头,比去年三定后母猪数638头,增长40%,特别是在国营养猪业和农业社公有养猪业已有了迅速的发展,如国营养猪场现有120头母猪,甘棠农业社原有公共母猪17头,计划增长到80头,玉河农业社原有5头母猪,现已增长到30头,同时在肉猪生产同样也扩大了饲养量,全县现有生猪9410头。

二是防疫注射工作。春季进行了五个乡的猪瘟防疫工作,计注射1104头,占总任务32%,秋季又进行了牛炭疽防疫注射,计注射839头;在治疗方面是随着疫情而开展,这年我县发生猪丹毒流行,在部分乡发生比较厉害,据调查到目前为止已死亡775头,共计治疗猪184头,牛264头,治疗效果达到88%。

4、农政方面

一是劳动竞赛开展情况。我县自春耕生产以来,各乡都开展了生产竞赛,到目前为止,全县214个社开展竞赛的有186个社,占总农业社82.2%,其中社与社竞赛的有135个,开展队与队或组与组竞赛的有51个社,127个队,69组。

⑴开展劳动竞赛的方法。我县除了普遍大力宣传鼓动,加强领导及农业社建立竞赛评比委员会以外,具体开展方法上是有三:

会议布置,会后自找对象,以乡或分片召开社主任会议,贯彻布置,会后自找对象,互相送挑应战书;

培养重点,以点带面,首先由乡有计划的培养典型,每从点发起,展开全面;

在会上提出竞赛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挑应战,前两种方法是常年竞赛段落评比,后一种方法是小段竞赛,段落评比,评比后再来竞赛,一般都是社内队与队之间采用,是比较普遍的方法。

⑵经验教训有二:

做好开展竞赛工作,才能鼓舞社员生产积极性:通过竞赛是有力推动了当前生产,如弦瑞社第三队原存有草皮灰十多担,通过竞赛后在四天中发动社员60多人,就积了300多担土灰;第一队发动社员11人,从星夜起挖田到天亮,共挖田10多亩,解决了耕牛不足的困难;

农业社进行常年劳动竞赛,必须要在每一季节,提出不同的竞赛内容,同时还要抓住及时评比,才避免流于形式,从一年来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在发出挑应战书的短期内,情绪较高,如不及时抓住评比,就逐步松动流于形式。

二是会计辅导情况。全县214个农业社,经过了二次至三次预分,先后都建立了新帐,在财务管理方面有30个社推行了财务包干,180个社建立了财务制度,如永丰乡联友社已做到按月公布账目,严格做到审批制度。通过午秋两季预分和全年分配预算,214个社基本上都定了一下计划,大部分都能做到勤俭办法,使65~70%以上分到社员手里,有少数社由于公粮负担较大或有浪费不能达到社员70%的预分,如刘联社公粮占25%,葛湖社不根据当前条件,盲目打办公桌,修办公室就用去100多员。在会计辅导方面,现专职辅导员4人(包括局、站),兼职辅导方面,虽也起了一点作用,但仍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存在的问题是辅导员不固定,未能掌握重点,因此有些社在执行财务制度上较差,据了解全县有43个社账目比较混乱。

5、农技训练。我县这年自三月份期至十一月份止在县召开了各种专业训练班,训练了大批农民生产能手和积极分子,培养了农村技术骨干;全县共举办专业训练班13次,训练了农村骨干1497人;另外在农业社结合科普协会进行短期技术传授,对新的技术改进是取得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训练后的收获。

⑴训练的骨干都能初步掌握了技术改进的措施。今年我县队大力改进农业技术从实践中来看,收获很大,如双季稻的改种技术各地通过训练班后,虽在山区劳力不足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能掌握了季节和茬口安排。永丰乡公合社早稻早尖与晚稻小冬稻配合,早稻百日早与晚稻小红稻(寄秧的)配合,田与该社配合得当,全部获得了丰收;又如马铃薯的切块催芽,胜利百号的温床育苗,农业社完全能够掌握了这项操作,使今年的薯类得到了丰收,如胜利百号单产比去就增产17%。

⑵增产技术的收效情况:在施肥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积肥就比去年增加四倍多,往年离村庄远的田里不大施肥,今年普遍施了野生绿肥,茶园中在春茶时施了硫氨130091斤,这都打破了晚年的陋习;如湘潭乡猴坑社今年采用分批采的新技术,不占面积90%以上,使茶叶产量提高5%;在兽医方面,经过训练的中兽医都能掌握了一些新的医疗方法,一般都学会了打针,如地方兽医曹云洲采用皂浴疗法,砒霜卡耳法及消治龙治法,共治好猪40余头。

二是技术训练的经验和教训。

⑴技术训练必须要深入农业社,深入田间进行具体指导。因为农业社技术员一般文化水平低,在县训练后只达到初步认识,因此技干必须进一步的深入农业社反复开展技术传授。并具体指导,才能使他们顺利掌握技术不出偏差,如今年巷里社玉米发生出玉米螟44亩,由技干深入田间教会他们配药及灌药技术,经过具体指导一次,使该社44亩玉米螟全部消减。

⑵必须要多进行实物训练方能使技术达到彻底的教会群众。我们从实际中体会,在进行课堂讲课后有些学员还是一知半解达不到训练要求,必须要多进行实物训练收效才大,如在春季召开高产作物训练班采用了实物教育,如马铃薯的切块催芽,胜利百号山芋的温床育苗都做实习,收效很大;另外如桑苗整枝,茶叶分批采及防疫中针剂治疗等,在训练中都进行实习,结果使受训的人都掌握了这些技术。

⑶农业社技术员必须要专职固定。以往在训练时社内随便抓一般社干来学习,并不固定形成技术员,有名无实,今后须注意培养社里固定技术员,在训练时指名通知参加学习人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技术训练作用。

6、生产工作上的缺点

一是在推行“三改”工作中未根据地区特点进行布置生产。我县地区特点温度相差很大,但双季晚稻的分配是不能使群众满意,把生长期短的小红稻大部分配在平原区,把生长期较长的小冬稻分配给气温冷的地区,致使于能饱粒产量低微,同时对中、晚双季稻的栽培季节做的不够及时,表现缩手缩脚不大胆,使有些中稻栽的迟,不但玩不成任务,而且部分不得保收。

二是在生产技术执行上,不够全面。如在技术推广上,只做到了一般而忽视了掌握重点,总结经验,推动全面,技干在乡下因为知道面广,报来的是生产简报多,经验总结少,影响了技术推广和提高是有很大影响。

三是由于生产内容多,任务重,干部水平已赶不上客观的要求,使工作中缺乏计划性和独立思考,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作被动,如不及时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影响技术推广的正确性。

四是农业组技干没有明确专职专业化,因此使农具种子肥料等业务都形成一般化,因此对这些技术都没有进一步发挥。

五是综合性农业基点没有开展,因此队积肥的先进办法推行少,如堆肥,沤肥及制草并均为推行,作物栽培示范亦未开展,只依赖上级布置为主,致使今年双季晚稻品种分配地区不当,如温度低的地区应分配小红稻,温度较高的地区分配小冬稻。

六是对农业推广站的业务重视不够,我县建立推广站三处,但站的工作有些被动,由于局内的具体布置不够,站长对推广站的中心任务还不明确,关于技术推广的经验极报来很少,总结经验能力较差,对工作多少是有些影响。

七是对依靠农业社合作化来发展生产认识不足,没有很好的根据当地生产特点来订立计划,因此播种任务如春秋马铃薯、荞麦、双季稻都没有完成;生猪增产不大,只完成总任务37.1%,主要缺乏对生猪生产具体领导,只重视兽医工作而忽视了畜牧业的发展。

八是只重视农业生产而忽视了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如桑蚕生产没有全面开展和重视,使桑苗培育任务未完成,造成今年严重缺叶情况;在茶叶生产上由于未实行包工包产包值的经营管理,使分批采茶法的先进经验未能普遍推广,到采茶后期收棵时也无人收,每日采茶量少不够工分,夏茶也是如此。因此在茶叶产量和质量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7、生产上的经验教训

一是大力推行“三改”工作要党政领导抓得紧才能胜利的开展。我县双季稻去年仅试种108亩,大力推行是在今年,所以还是一项新工作,但由于县委抓的及时,方法具体,如双季早、晚稻的播种与移栽都掌握了季节,凡是适合当地的品种都得到保收,是这年推广双季稻成功的主要关键。

二是做好种子工作必须要依靠农业社和粮食部门的认真负责。在生产实践中我们认为早稻种“早尖”,“南特号”和晚稻品种“小红稻”是适合我县增产保收的品种,除布置收购任务外,应动员农业社大量进行选、留、换种,数量多留,这些品种为明年大力推广双季稻有决定的意义。

三是掌握基点多示范是推广技术的基本关键。这年秋种时,我县在三口、甘棠、秧溪三处建立基点推行增产经验,如油菜过去,只栽一根苗,当年在基点普遍两根苗,小麦推行条播并做了一些对比示范,农民都愿意接受,因此对小麦增产技术扩大了影响。

四是推行新的技术要加强技术传授工作。这年新技术的推广做得还比较认真,如高产作物除在县召开了训练班,干部又深入农业社进行反复传授技术,并帮助农业社进行具体操作,从而使我县新技术的推广基本上为群众做掌握。

在1956年的农业生产上,全县总产粮食60382500斤,完成计划92.01%,其中夏收3382400斤,完成计划99.91%,秋收52756300,完成计划103.72%,晚秋4243800斤,完成计划37.31%;总产油菜292500斤,完成计划21.72%;总产茶叶1014477斤,完成计划95.7%;总产蚕茧20048斤(包括土蚕茧1208斤),完成计划104.4%。

(二)农业生产经济指标及其比较  

1951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786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549万,工业237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9万,财政收入119。75万元。  

1952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927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643万,工业284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57万,财政收入127。85万元。  

1953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1116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715万,工业401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39万,财政收入176.42万元。  

1954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1252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746万,工业506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13万,财政收入204.77万元。  

1955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1230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754万,工业476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51万,财政收入179.08万元。

1956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1353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816万,工业537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49万,财政收入219.3万元。

   

(附表8)农业合作化运动起止年经济指标比较(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万元)  

指标  

年份  

工农业总产值  

其中:  

农    业  

工    业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财政收入  

51年运动起  

786  

549  

237  

309  

119.75  

55年运动止  

1230  

754  

476  

651  

179.08  

   

(附表9) 太平县二区吴观根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作物51年与52年对比表  

种类  

   

   

   

   

年别  

稻                          子  

山芋  

棉花  

总亩数  

最高产量  

一般产量  

最低产量  

增收计划数量  

亩积  

收入总计  

棉亩  

收入总计  

亩积  

平均  

亩积  

平均  

亩积  

平均  

51年  

157.5  

20亩  

420  

80亩  

320  

57.5  

241  

48198  

1亩  

900  

3亩  

120  

52  

182.2  

3  

780  

150  

500  

29.2  

300  

86100  

2  

2500  

5  

300  

   

四、我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成效、经验、教训  

   

(一)成效  

1、最大成效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农业集约化经营是改造小农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农业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从互助组向初级社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互助组一般规模较小,由三五户或十几户农民组成,其成员各自拥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劳动过程中换工互助,有的还实行某些技术分工。互助组是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合作组织。1950年,全国已有272万个农业互助组,参加的农户为1131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7%,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北、华北等地。由互助组发展为初级生产合作社是一种必然,互助组中的几户或十几户农民,在协作劳动中提高了生产率,因此就有进一步将所占有土地和耕畜、大农具集合起来形成更为稳定的经济组织的要求。在党和政府的鼓励下,也就逐步出现了这类组织并且发展迅速。以土地入股分红为特征的初级社,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克服个体农民耕畜、农具不足的矛盾,使土地统一经营、劳力统一使用,便于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副业生产。但要明确的是,从互助组向初级社的转变,所体现的只是初级的农业集约化经营,即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集约化经营,除了经营规模的扩大外,更重要的内容是专业化生产和实现与市场衔接,即农业市场化。所谓农业市场化就是改变农村传统小农经济封闭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建立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初级合作社的组成原则为农业市场化提供了条件。在初级社中,农民自愿以个人的劳动力占有权和土地的使用权及一部分其他生产资料的占有权联合,构成合作制经济。其劳动力为个人所有,入社也只是将占有权投入,并和土地使用权、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占有权一起,形成合作社的总体经济权利,它们的使用权由合作社统一行使,农民依其个人权利拥有收益权。初级社的原则中,除了“入社自愿、耕畜和土地可分红”之外,还包括“退社自由”,这是其个人权利的主要体现。“这一制度,承认个人产权,把生产资料由个人占有变成共同占有,由个人支配变成共同支配,由个人决策变成共同决策,是公私混合的利益共同体、富有绩效的产权结构。”

2、成效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农村中,掀起了组织的热潮。连牧牛儿童,都自动组织起来,初步养成了集体的观念,大伙儿在一块搞公共财产,有的共同买牛、养老母猪。如徐有苗组,共同买耕牛1条,解决1个人力不能胜任的困难。

二是节省劳力,效率提高。互助组对劳力的节省是很大的,根据几个典型组调查的一般田,5个工可以节省1个工。如杜可安组有15亩田,以前割草要10个整工,后来只用了5个半工,同时对各种劳力均能合理使用与配备,发挥各人的专长,过去,有些青壮年需要担负半啊咯了所做的事,参加互助组后,就基本上消灭了这种情形。

三是增产生产,爱国发家。由于劳力合理使用,生产效力提高,就能使农田间多进行些深耕细作;增施肥料战胜自然灾害,真正做到确切掌握农业生产季节,不误农时,由此丰收可得到保证。

四是将剩余零星劳力集中使用搞副业生产。如王盛修合作社开荒了6.8亩田,组织了4个社员加工了稻子1万斤得工资米5担4斗;又如三区左继宗互助组共7户,全组因缺乏口粮,到合作社贷了一些小麦,由组员何大业给大家磨麦,每百斤3个整工,其他组员给他整别的活。

五是有不少组改进了生产技术。过去1个人的经验,今天能使全组全村了解并采用,还能接受先进生产经验。如陈永康的的方形密植技术,就已经有汤常州等组已开始学习干了。

六是推动了春耕春修。1952年,我县插秧比过去总的说来,要早半个多月,过去的农谚云“小满插田三两家,芒种栽秧满天下”,可如今全县143920亩田在6月5日,已全部完成插秧(午季作物田在内,当年5月31日小满,6月6日芒种);同时今年的农田水利,原来计划贷款工程54处,受益田应为3795亩,后来群众自修199亩,受益田是28187亩;结果完成了贷款工程72处,受益田达9330亩,群众自修917处,受益田43541亩,超额完成计划。

七是互助互济,克服困难。由于1951年我县部分地区遭受虫旱两灾侵蚀,次年春耕时,有些户缺乏口粮,除政府救济,贷款一部分外,同时互助组内开展了自由借贷。如杨根荣互助组,组员陈天生自愿借出2担米给组内缺粮户。另外,可以抽一部分搞副业生产,一部分春耕,一部分搞打柴等副业。如章元桃一组,搬运枕木,每根7000元,这样就解决了困难。

(二)经验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不应当落在群众运动的后头。例如:一方面排斥贫农入社,不照顾贫农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强迫富裕中农入社,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些都应该向他们去进行教育,加以纠正,而不是简单地去进行斥责。简单的斥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大胆指导运动,不要前怕龙,后怕虎。干部和农民在自己的斗争经验中将改造他们自己。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这样,大批的优秀人物就会产生。前怕龙后怕虎的态度不能造就干部。必须由上面派出大批经过短期训练的干部,到农村中去指导和帮助合作化运动;但是由上面派下去的干部也要在运动中才能学会怎样做工作。光是进了训练班,听到教员讲了几十条,还不一定就会做工作。总之,领导不应当落在群众运动的后头。通过做工作,现在的情况得到了改变,领导走在群众运动前头。

2、必须一开始就注重合作社的质量,反对单纯地追求数量的偏向。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要有把握,就要有准备,而且要有充分的准备。这些工作大体是:

一是批判错误思想,总结工作经验。

二是在农民群众中,有系统地和反复地宣传我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在向农民作宣传的时候,不但要解释合作化的好处,也要指出合作化过程中会要遇到的困难,使农民有充分的精神准备。

三是按照实际情况,拟定全县的、全乡的发展农业合作化的全面规划,从其中拟定年度规划。

四是用短期方式训练办社干部。

五是普遍地大量地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并且只要有可能就促使许多互助组互相联合起来,组成互助组的联合组,打好进一步联合起来建立合作社的基础。有了这些条件,就有可能使合作社发展的数量和质量统一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还要在一批合作社建成以后,跟着就去进行整顿工作。看一批合作社建立起来以后能不能巩固,第一就看建社以前的准备工作是不是做得好,第二就看建社以后的整顿工作是不是做得好。建社工作和整社工作都要依靠党和青年团的乡支部。因此,建社工作和整社工作都要同在乡村中的建堂建团工作和整党整团工作密切地相结合。不论建社工作和整社工作,都应当以乡村中当地的干部为主要力量,鼓励和责成他们去做;以上面派去的干部为辅助力量,在那里起指导和帮助的作用,而不是去包办代替一切。

3、全面规划,加强领导。一九五四年,随着农村合作化高涨形势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各类互助合作组织和各阶层群众,已经程度不同地普遍地动起来了。现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在筹划和酝酿扩大社员,作为建社对象的农业生产互助组正在筹划和酝酿扩充自己的户数,不够条件的农业生产互助组也要求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它们自己。群众有的张罗入新社,有的张罗入老社。今年不准备入社的人们,也在积极地酝酿插入互助组。动的面很广。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运动。这是农业合作化大发展的一个新的突出的特点。但由于县、区有的领导同志,未能适应这个新的特点,及时地加强领导,因此,部分乡村在群众自找对象中,已经开始产生“强找强,排挤贫困农民”,“争骨干,争社员,相互闹不团结”,“骨干盲目集中”,“富农和资本主义思想较严重的富裕农民趁机组织低级组或富农社”等等不健康的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农业合作化大发展的情况下,光是从建立新社这个范围和角度出发,考虑贯彻执行党的政策,领导这个运动,已经不够了,必须从全村范围(按:即全乡范围)和全面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角度出发,既考虑到老社的扩大,也考虑到新社的建立,既考虑到合作社的发展,也考虑到互助组的提高,既考虑到今年,也考虑到明年,以至后年。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实现党的政策,使农业合作化运动健康地向前发展。

这里所说“县、区有的领导同志,未能适应这个新的特点,及时地加强领导”情况,不在少数,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县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领导合作化大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通过规划,全面地实行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加强了贫农和中农的团结,有力地开展了对于富农倾向的斗争。从农业全面合作化的利益着眼,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其次,通过这样的规划,就把农业合作化大发展的工作,具体地布置到基层领导和广大群众中去,使党的村支部懂得了如何进行领导,使老社懂得了如何向前发展,使新社懂得了如何建社,使互助组懂得了提高的具体方向,更加发挥了党的村支部和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体现了依靠党支部、依靠群众的经验和智慧的正确原则。最后,正由于通过这种规划,可以进一步地摸清农村的底,具体地全面地去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因此,既可以防止急躁冒进,又可以防止保守自流,从而正确地实现了中央的“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党支部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进行全面规划的结果,排挤贫困户入社的偏向纠正了,骨干过分集中的问题解决了,互相争骨干、争社员的现象没有了,社组关系更加密切,富农和富裕中农组织富农社或低级组的企图失败了,基本上实现了党支部的计划。村干部普遍认为:“得亏这样一搞,要不就乱了,不但今年搞不好,还要影响明年。”

4、典型的培养与运用。此项工作是由各级党委亲自前往,领导派专门干部负责,召开组员座谈会,或每个组员之访问漫谈,了解及掌握思想情况,随时进行教育,随时检查其耕作情况,并到田地勘查,进行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农民爱实际,你召开组员会,大家总结,再召集各组组长座谈会,由典型组组长或其他组员亲身宣传,以及在各类型会上宣传,这样对推广带动起了很大作用。如第三区王小保互助组,他们照上述办法做后,其他一些组就都向他学习,使那些流于形式的组,也逐渐巩固提高起来。

5、适当分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但能够避免浪费劳力,发挥效能,而且使每个组员都有事做。如,第四区汤常州组,有1个不会搞田,就专门叫他搞田埂;又如第二区玉成村陶自力互助组有1个双目失明的瞎子(孤身1人),春耕时,他不能用牛,就叫他挖深泥田,挖得不平均处,别人再给平平;插秧时,就让他铲草皮搞肥料;又如巷里乡有2个组,女组员不能下田,那就把地里活儿完全由她们负责,担负割油菜、大小麦,种黄豆、芝麻等。

6、发挥党团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农村中的党团员在运动中大多起了骨干带头作用。他们不但大公无私,而且舍自利公。如,党员章会同志,带头把自己东西拿出评价、详细宣传自己组搞好后,并帮助别组巩固;又如,团支部书记(党员)王盛修,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创造经验;再如,陶自力(团员)把3个瞎子1个跛子,组织了生产,评工时宁愿自己少些给别人多些。

7、及时总结经验,贯彻扶持政策。及时组织群众自己来教育自己,召开互助组长座谈会(行政村、自然村为单位),交流经验,以厉推广;在发放贷款、贷种子等方面,给予互助组优先权,展开供销合作社与组、社订立预购,订购合同。

(三)主要教训  

通过互助组、低级社、高级社3个阶段,我党在解放初期就顺利地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胜利。但“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下一些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训:

1、在春耕刚开始时,有少数干部,单纯为了完成数字观点,犯急性病,到一个区开下会,就组织起来,没有使群众能够对组织有个充分认识,使群众一些思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致使群众怕别人说自己落后,参加光荣,而勉强参加。

2、有些党团员及基层干部在互助的骨干领导作用,尚欠不够。如,第四区焦致中无论给谁家做事,都须先将他家留2个工,此种自私自利的作风还不算少数,不仅使党团员骨干形象受损,而且还影响了运动的顺利开展。

3、宣传不够深入,讲解不够通俗易懂详细:宣传三大合理原则时,就要说清是哪三大原则,否则,就会使群众发生误解,如第四区有个小自然村仅有4户人家,干部宣传说“最初组织时,户数不要太多,3家5家都可以”,结果让这4户人家误认为成单不成双,跑到1里多路外,才找到另外1户组织起来。

   

主要引证资料目录:  

1、太平县第二区吴观根农业生产合作社统计表  

2、太平县1952年粮食增产计划  

3、太平县1956年农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表  

4、太平县1957年农业生产计划  

5、太平县1953~1957年农业增产计划。  

6、太平县农业劳动互助组专题报告(中共太平县委会1952年1月28日)

7、太平县1952年农业生产计划纲要

8、太平县1952年春季劳动模范和互助组长代表大会总结(1952年3月)

9、太平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总结(太平县生产防旱办公室1952年7月)

10、徽州专区太平县农业调查委员会暨办公室工作总结(太平县人民政府1952年8月22日)

11、太平县1952年爱国增产总结(太平县生产防旱办公室1952年9月)

12、太平县1952年互助合作运动总结(中共太平县委会1952年12月19日)

13、太平县陈永好生产互助组专题报告(太平县生产防旱办公室1952年6月)

14、王盛修农业合作社专题报告(太平县生产防旱办公室1952年6月)

15、太平县水东基点村调查报告(太平县生产防旱办公室1952年9月2日)

16、太平县第二区玉河乡吴观根农业生产合作社调查报告(太平县生产防旱办公室1952年10月2日)

17、吴观根农业生产合作社总结报告(中共太平县委会1952年11月20日)

18、太平县1953年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计划

19、太平县1956年全年农业生产工作总结报告(太平县农业局1956年11月23日)

20、太平县龙街合作社1956年生产模范事迹报告(太平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12月30日)

21、章村农业社模范事迹总结(太平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12月29日)

22、甘棠乡甘棠高级农业生产社汪大姐水利模范事迹总结(太平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2. 这是一股妖风
  3.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4.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5.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6.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7.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8. 《邓选》学习 (十)
  9.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10.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这是一股妖风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7.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