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最后的34天
http://news.21cn.com/today/renwu/2010/12/06/7988548_3.shtml
《环球人物》杂志驻朝鲜特派记者 周之然
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李大光(国防大学军事后装教研部教授)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仗,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为了保家卫国,许多志愿军战士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其中就有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后,毛岸英主动请缨赴朝参战,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在朝鲜战场上,他虽然只经历了短暂的34天,但他所代表的志愿军战士,已成为永远的历史记忆。为了纪念志愿军战士,中央电视台10月20日推出34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全面展现毛泽东与他“第一志愿兵”儿子的故事。
毛岸英为什么要赴朝参战?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牺牲后为何要长眠朝鲜?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中国和朝鲜两地展开调查采访,与读者一起回顾那段岁月。
“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毛岸英的墓地,位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1957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当地群众在桧仓城中心区的山腰上,建成了这个朝鲜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占地面积共9万平方米,安葬着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34名志愿军烈士。陵园门口,朴实无华的石质大门上用中朝两国文字书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大门里面,是一段长长的台阶,共240级,象征着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陵园内有一个小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手握钢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高14米,在蓝天青山的衬托下,透射出中国勇士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铜像身后,就是134名烈士的墓葬。蓝天之下,一座座白色的圆形坟冢排列得整整齐齐,每座坟冢旁边都有一株中国东北黑松陪伴。当年幼小的黑松,如今已是枝繁叶茂、垂满松果。
最前面那座墓,就是毛岸英的长眠之地。墓碑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墓碑的旁边还耸立着他的半身石雕像,庄严而肃穆。
毛岸英去世后的近60年间,中国许多领导人和毛岸英的家人都曾来这里祭奠。1958年,周恩来总理拜谒过烈士陵园;2006年,毛岸青的夫人邵华,毛岸英生前的妻子刘思齐(1962年更名刘松林),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李讷、孙子毛新宇等30人组成的毛岸英烈士家属团,前来祭奠;2009年,温家宝总理也来到这里,纪念英烈。每年,中国驻朝鲜大使馆都会组织纪念活动,朝方也会派人参加。
今年10月中旬,在烈士陵园内,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向前来祭奠的朝鲜人提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时,一些老人仍然激动不已,回忆起当年与志愿军并肩战斗的日子;年轻人也能说出几个志愿军将士的名字;而陵园的讲解员总会在最后说一句:“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
半岛战事紧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战争。几天后,美国派兵进行武装干涉。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组成“联合国军”的决议。随后,美国任命其驻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开始侵略朝鲜。
9月29日,美国当局指令麦克阿瑟率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占领整个朝鲜。10月1日,南朝鲜军沿半岛东海岸地区,越过“三八线”北进。同日,美军发出了要求朝鲜投降的通牒。当天夜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致信毛泽东:“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同日,毛泽东还收到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建议中国派部队援助朝鲜的电报。
与此同时,美国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军队进入台湾岛;美军战机甚至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国土。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经过紧张、反复的讨论和磋商,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达成一致,作出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决定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挂帅出征。随后,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第一个志愿兵”
1950年10月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为彭德怀饯行,毛岸英作陪。彭德怀看着毛岸英说:“岸英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真快啊!”毛岸英说道:“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彭德怀笑着答道:“好,有勇气。你这位参加过二战、打败过希特勒的坦克兵中尉,人不大,现代化作战经验还是蛮丰富的么!”
毛泽东指着毛岸英对彭德怀说:“我这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请战书,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力,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这个兵?”彭德怀马上对毛岸英说:“不行。去朝鲜有危险,美国飞机到处轰炸。你还是在后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毛岸英恳求道:“彭叔叔,让我去吧。我在苏联当过兵,参加过对德国鬼子的作战……”
彭德怀看了看毛泽东。毛泽东说:“我替岸英向你求个情,让他到战场上去锻炼锻炼。岸英会讲俄语、英语,你到朝鲜,免不了要跟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让他担任翻译工作。”毛岸英高兴地说:“彭叔叔,我要在您的指挥下,做一个好兵。”
就这样,彭德怀答应了毛岸英的请求。实际上,他带毛岸英上战场,不仅仅是因为毛泽东“求情”,更是为了满足毛岸英报效祖国的愿望。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于湖南长沙。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8岁那年就跟随母亲“住进”了牢房。杨开慧牺牲后,中共地下组织把毛岸英和他的弟弟毛岸青送到了上海。后来,上海地下组织遭到破坏,两个小兄弟一度被迫流浪街头,历尽艰辛。
1936年夏,中共地下组织把毛岸英送到苏联。1937年,他进入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先后在莫斯科列宁军政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获得坦克兵中尉军衔。在此期间,他曾用俄文给斯大林写信,请求上前线杀敌,后来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战争结束后,斯大林接见了毛岸英,并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对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最高奖赏。
对于远在苏联的儿子毛岸英,毛泽东一直十分惦念。有人从苏联带回他的照片,毛泽东总会欣喜万分地仔细端详他的每一点变化。毛泽东还经常给毛岸英写信,并亲自挑选书籍,托人带到苏联,鼓励他好好学习。1946年1月,毛岸英回国,来到父亲的身边。为了让儿子了解农村和农民,认识中国的国情,毛泽东先是把他送到陕北农村,后来又让他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的工作。
1949年10月,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毛泽东送给他们的礼物,是他1945年去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黑色大衣。他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给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此后,即使毛岸英已经成家,毛泽东也没有放松对他的要求。1950年,毛岸英被派到基层,在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以往的很多时候,毛岸英在做重要选择前都会征求父亲的意见,但这一次要上朝鲜战场,他是主动请缨。
在确定参战的当天晚上,晚饭过后,毛岸英先来到医院,看望刚做了阑尾手术的妻子。出国作战属于军事秘密,毛岸英不能透露。据刘思齐回忆:“他突然来到医院,他说要出差,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让我接不到他的信不要着急。”“到什么地方、去多长时间,他一直没有告诉我。最后,他偶然地问我,朝鲜半岛你知道不知道?我说,知道,那里正在打仗。可能是当时年龄小,我根本没有把出差和朝鲜战争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他走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从医院出来后,毛岸英又去看望岳母张文秋。他告诉岳母,他“出差”的时间会很长,希望岳母能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帮着照顾弟弟毛岸青。临别时,岳母送给他一支钢笔和一块手表。此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钟。
10月8日,毛岸英匆匆地随彭德怀和临时组成的指挥所人员赶赴东北。在飞机上,彭德怀看着毛岸英,为他积极要求上前线的决心所感动,脱口说道:“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司令部里的俄文翻译
10月19日傍晚,急于与金日成会面的彭德怀,带着军事秘书杨凤安和两名警卫员,乘一辆吉普车随先头部队进入朝鲜。毛岸英则和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的其他成员,在10月23日随十三兵团司令部一起入朝。
到朝鲜战场后,毛岸英担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的翻译和秘书。除了少数领导和部分办公室人员,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虽然只是翻译,毛岸英也经常和参谋们一起研究敌我情况,发表意见。那时,去志愿军司令部开会的人,总能见到一个高个子年轻人列席会议,并不时发言。
杨凤安多年以后回忆说,进入朝鲜后,白天,毛岸英和大家都在司令部办公室工作;晚上,彭德怀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休息,他和毛岸英就在用稻草铺的地铺上睡觉。不到一周,他们的身上就长满了虱子。他们平时吃的是粗高粱米,没有青菜。彭德怀对毛岸英很关心,多次提出让毛岸英和他一起吃饭,但毛岸英都谢绝了。
1950年11月7日,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金日成和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就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朝鲜朔州以东、北镇西北的大榆洞,与彭德怀司令员会晤。在那次会晤中,毛岸英首次正式担任翻译工作。他用流利的俄语向苏联大使翻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情况,以及即将发动的第二次战役的有关计划。彭德怀和苏联大使对毛岸英的翻译水平都很满意。会谈结束后,毛岸英连夜在办公室里就着烛光整理会谈记录,准备交给毛泽东。
可惜的是,会谈记录还没被寄出去,他就牺牲了。
11月24日,美军战机在大榆洞上空侦察了3次。出于安全考虑,中央命令志愿军司令部机关的全体人员于25日前疏散撤离。11月25日拂晓前,在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的“强制”下,彭德怀才离开了办公室,进入山沟里的防空洞。
两个小时后,彭德怀让杨凤安去办公室,向值班参谋询问前线的情况。刚到办公室的门前,杨凤安就看到美军的两架轰炸机从上空飞过。而此时,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因昨晚加班太晚,正在办公室里围着火炉热早饭。
杨凤安了解完情况,准备回去向彭德怀汇报。一开房门,他就看见几架敌机突然飞来,于是急忙大声向毛岸英和高瑞欣喊道:“不好,快跑!”但此时,敌机已经投下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刹那间,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陷入一片火海……
杨凤安从司令部办公室急速跑到防空洞,向彭德怀报告说:“办公室的人员,除了岸英和高瑞欣同志没跑出外,其他同志都已安全脱离,看来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
彭德怀听后顿时站立不稳,脸色苍白,眼含热泪,久久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他才喃喃地说:“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牺牲了。”说着便走出山洞,来到出事现场。看着他们已被烧焦的遗体,彭德怀的心情十分沉重。从一只烧焦的表壳上,大家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因为那只表就是他出国前岳母送给他的礼物。随后,十几个人把遗体用白布包起来,又做了一副棺材,临时把毛岸英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大榆洞的一个山坡上。
英雄逝去之后
毛岸英牺牲的那一天,彭德怀没吃午饭。他沉痛地说:“这事要报告毛主席他老人家”。但是,报告的过程极其艰难——短短的电文,彭德怀竟写了一个多小时。当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接到了这封电报。他强忍着泪水,决定暂时不将毛岸英牺牲一事告诉毛泽东。直到1951年1月2日,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朝鲜战局基本得到扭转后,周恩来才将这封电报由中央机要办公室主任叶子龙送给了毛泽东。
据叶子龙回忆,毛泽东盯着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三四分钟。当时,他的头埋得很深。随后,他抬起了头,脸色非常难看,目光缓慢地移向茶几上的烟盒,颤抖着手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接下来,屋子里只能听见他吸烟的声音。他的眼睛湿了,但没有哭出声。他顶住巨大的悲痛,只“唉”了一声说:“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随后,他向叶子龙摆了摆手:“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后来,毛泽东的好友周士钊曾当面问他:“为什么要送毛岸英上朝鲜前线?”毛泽东回答说:“你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是主张派兵出国的,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毛岸英“出差”后,妻子刘思齐时刻都在思念他。1950年11月,她收到了丈夫的一封信。毛岸英在信中嘱咐她好好学习,还说结婚后很少和她在一起,对此很内疚。后来,刘思齐再也没有收到丈夫的信。
据刘思齐回忆:“后来很长时间收不到岸英的来信了,我想到他说过收不到信不要着急,所以心里一直很踏实。大概1952年的时候,一个朋友突然给了我一张毛岸英戴着朝鲜人民军军帽的照片,我一下子呆住了,就像雷打的一样。毫无疑问,岸英到前方去了。我马上意识到,这么长时间没有来信,一定有什么事。从那时起,我心里直打鼓。看到主席,我又不好问,他也对我从来不谈这些事。又过了一年,主席开始对我进行‘垫底’教育,告诉我干革命就会有牺牲,并一一数着家里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楚雄……”
毛泽东的话,让刘思齐心里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她后来回忆说:“我记得那年夏天,在主席的办公室里,我问他:‘爸爸,岸英好长时间没有来信,出差后就来过一封信,是怎么回事?’主席说:‘他已经不在了,牺牲了……’”“似晴天霹雳,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刘思齐痛不欲生,放声痛哭。毛泽东则木然地坐在沙发上,脸色苍白……
毛岸英牺牲后,他遗体的安葬问题一直没有解决。1954年12月24日,解放军总干部部拟了一份电稿,提出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北京安葬。但出于对大局的考虑,彭德怀没有同意这个建议。为此,他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我意即埋在朝北,以志司(编者注:“志愿军司令部”的简称)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似此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其他死难烈士亦无异议。”
12月25日,周恩来在彭德怀的信上批示道:“同意彭的意见。”毛泽东也同意彭德怀的意见。“岸英是一名普通战士,埋在朝鲜国土上,体现了我们与朝鲜军民同甘苦、共患难的革命精神……你们做得对,做得很好。”最终,毛岸英的遗体移葬于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民族崛起的先行者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仓库的一个柜子里,意外地发现了他悄悄收藏的一件毛岸英的衣服。毛泽东把儿子永远地留在了朝鲜。而他唯一所做的,就是悄悄收好儿子的衣物,一藏就是20多年!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深思念!
而中国人民,至今也仍在怀念毛岸英和其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在新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大兵压境的危险时刻,这些英烈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抗美援朝,在朝鲜半岛与侵略者进行战斗,既完成了与侵略者的战略决战,又打破了美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图谋,保卫了世界和平。可以说,这些英烈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先行者。而毛岸英——正是这些先行者中的杰出代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西方世界不敢再小看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赢得了近60年的相对安全和稳定的国际环境。打败世界一流强国,中国就此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一个谁也不敢忽视、有分量的大国。
美国军事史专家赫尔姆斯曾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