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揭秘1971年中美"7·15"公告发表前后
新华网 2011年01月21日 09:19:23 来源: 人民网
1971年7月15日,经过多轮商谈,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七·一五”公告发表。全美国都发愣了。全世界都吃惊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消息。
一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有两桩心事:一是搞点什么惊人之举使自己名垂青史,一是设法连任下届总统。于是,尼克松在对外关系中首先考虑的就是:主动同中国和好,借助中国从越南脱身并抗衡苏联。因此,他上台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同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
19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后,尼克松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在7月出访亚欧前夕,他宣布对中国放宽人员来往和贸易交流的限制。在出访过程中,尼克松请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希望同中国对话。同年9月,周恩来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晤后,尼克松指示美国驻波兰大使,立即寻找机会同中国驻波兰代办接触。
12月3日,美国驻波兰大使在华沙科学文化宫举办的南斯拉夫时装展览会上,追着向中国驻波兰使馆人员表达了这一愿望。中国作出了积极响应,同意恢复中断两年的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但双方只谈了两次又因美国入侵柬埔寨被中方中断。
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再次中断后,尼克松决定直接同中国领导人对话。
1970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以显著的位置刊登了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照片。在基辛格看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在这之前,没有一个美国人受此殊荣。这位像谜一样的主席是在极力地表白一种什么心理,我终于茅塞顿开,毛泽东有意识地表明,美中关系现在已经引起他个人的关注”。
几乎就在斯诺观看国庆盛典的同时,尼克松同意接受《时代》周刊杂志采访,专门评论刚刚结束的约旦危机。尼克松在采访时说:如果说我在有生之年有什么要求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夙愿得偿,就让我的孩子代我了却心愿。
10月下旬,尼克松又一次更为明显地表达了这一心迹。当时几个国家的政治首脑来到纽约庆祝联合国成立25周年。尼克松在华盛顿会见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利用这一机会他表达了自己对恢复中美友好关系的兴趣。
10月25日,尼克松在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即将访问北京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尼克松请求叶海亚向中国方面转达,他们认为恢复中美友好关系是“必要的”,他们绝不参加任何反对中国的共同组织,他们愿意派一名高级别的秘密使者去北京。尼克松提到罗伯特·穆菲、托尔斯·E·杜威或者基辛格都可能作为使者。
从11月10日至15日,叶海亚·汗总统去了北京。
3个星期后,即12月8日,巴基斯坦驻华盛顿大使希拉利和基辛格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说他收到了一封给基辛格的、与叶海亚旅行有关的信。
第二天基辛格将希拉利邀到白宫自己的办公室。希拉利向基辛格展示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封手写的公函,这是由人亲自送给希拉利的,因为叶海亚不相信海底电报通讯的安全性(这是一条邮件通过巴基斯坦渠道传送的方式)。希拉利说,他没有被授权将此公函交给基辛格,因此,他只好将公函的内容向基辛格口授,他说得很慢,以使基辛格能记录下来。
这是一封周恩来写给理查德·尼克松的私人信件。
周恩来在信中强调,他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毛主席。
周恩来宣称,中国“非常欢迎尼克松总统的特使到北京来”。
周恩来用一种得体的语言说,中国已经从各个渠道收到美国方面发来的信息,“但是这是第一次美国领导人通过第三国领导人向我们传递信息。美国知道巴基斯坦是中国的伟大朋友,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这一信息上”。
周恩来承诺,总统的私人代表即将应邀去北京。诚然,这次会见的目的是讨论“从中国领土台湾撤军的问题”,不过基辛格认为这是一般性的例行公事,用这样的方式向当时中国的主要敌人美国发出邀请,可以不至于太影响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纯洁。对于不能实现的任何合作,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是不会明确表明态度的。
希拉利带来的这一信息至关重要,这一信号是直接的、容易理解的,即使美国人接受有困难,也无法拒绝。希拉利一离开,基辛格立即沿着大厅走进椭圆形办公室,同尼克松谈了很长时间。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准备接受邀请。
于是基辛格起草了一份回函,于12月16日交给希拉利。信笺上没有一个印刷文字或美国政府的水印图案,公函也没有署名。
收到美国人的回函后,12月18日,毛泽东长时间地接见了埃德加·斯诺,间接地表示中国希望马上与美国会谈,尼克松总统可以前来中国会谈。
又过了4个月,1971年4月26日,美国白宫秘书齐铭勒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尼克松总统希望有一天能够访问中国。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官希雷在记者招待会上也说:本政府若干时候以来一直是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的。
4月30日,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以《毛泽东访问记》的形式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表出来。尽管此时一些事件已成为历史,但斯诺的报道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成为许多报刊、电台的头条新闻。日本《读卖新闻》说:“中国又向世界扔出了一颗‘炸弹’,是为了抢先抓住正在变化的世界形势,以极长远的观点下了行动的决心。”
斯诺和毛泽东的会见“影响之大不仅在美中关系方面,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将是超乎想象的”。法国和德国报纸都迅速报道了“毛泽东和尼克松希望会谈”的消息。法国《战斗报》评论说,毛泽东的谈话是“一项最重要的声明”。
二
在获得美国的信息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指出,要解决中美两国的关系问题,就得同美国的当权派谈。
1971年2月,尼克松在美国国会作外交报告时说:“在今后一年里,我要仔细研究我们应当采取什么进一步的步骤,以创造美中人民之间扩大交往的机会,以及怎样消除实现这些机会的不必要的障碍。”并表示:“凡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去做。”
1971年4月,中国决定邀请在日本参加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尼克松马上同意。
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这次应邀来中国访问,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来往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
“小球推动了大球”,中美两国互相摸清彼此的战略意图后,周恩来不失时机地于1971年4月21日通过叶海亚总统向美方发出邀请:“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两国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高级领导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
尼克松获悉后极为高兴,并提议:“由基辛格博士同周恩来总理或另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谈。基辛格在6月15日以后来中国。”
中国原主张基辛格公开来。毛泽东说:既然要来,就公开来嘛,何必藏头露尾呢?周恩来也认为:这个秘密很难保守。但美国回信坚持要秘密来。中国方面只好说在中国境内可以保密,在中国境外就没办法了。
5月31日,中国请叶海亚·汗转告尼克松中方意见。
6月2日晚,基辛格把上述备忘录交给尼克松时,他们十分激动。尼克松看后兴高采烈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总统所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他马上取来陈年白兰地,破例在晚饭后同基辛格干杯祝贺。6月4日,尼克松回信表示感谢欢迎他访华,并说由于时间短促,以及为基辛格的旅行找个借口,建议基辛格于7月9日到达北京,11日离开。基辛格将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直飞北京。
6月11日,周恩来回信表示同意。
在叶海亚·汗总统的热情帮助下,基辛格经过精心安排,于7月1日开始了他的“波罗”行动。
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白宫新闻秘书在例会上宣布:“尼克松总统即将派基辛格博士于7月2日至5日到越南南方执行调查事实的任务,随即到巴黎同戴维·布鲁斯磋商。在基辛格赴巴黎途中,他将同泰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官员们会谈。”
基辛格于7月1日离开华盛顿,在西贡活动了3天,到曼谷停留1天。6日到达新德里,8日到伊斯兰堡。为不使印度恼火,他宣布在巴基斯坦也只停留2天。
为了秘密访华,基辛格在8日晚宴上,假装肚子痛。叶海亚·汗总统特地高声宣布,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基辛格的健康,巴基斯坦决定请他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以摆脱记者的追逐。
三
1971年7月9日中午,基辛格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周恩来派叶剑英、黄华、熊向晖和韩叙等到机场迎接。
9日16时,周恩来去钓鱼台5号楼同基辛格会谈。当周恩来和基辛格完成了历史性的握手后,基辛格便将自己的随员介绍给周恩来。
“约翰·霍尔德里奇。”基辛格指着一个大高个子说。
周恩来握着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连我都讲不好。你在香港学的吧?”基辛格介绍斯迈泽:“理查德·斯迈泽。”
周恩来握着斯迈泽的手,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
洛德没等周恩来开口就自报姓名:“温斯顿·洛德。”
周恩来握着洛德的手摇晃:“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周恩来也跟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
基辛格一行的紧张、拘束很快就消失了。他们为周恩来的魅力所倾倒。
基辛格首先表示感谢中方的热情招待,说:“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以同样的热情在美国招待周总理。”周恩来落落大方地说:“我没有去过美国,也没有到过西半球,但我们是在同一时候工作,你们在白天,我则在晚上。”
果然是名不虚传!答得自然得体,既未说去,也未说不去。基辛格神经再度绷紧。
接着,周恩来又说:“按中国的习惯,请客人先讲。”
基辛格念起了稿子。当念完开场白后,他放开稿子说:“今天,全球的趋势使我们相遇在这里。现实把我们带到一起,现实也会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来到你们美丽而神秘的国家。”
周恩来打断他的话说:“不,不,并不神秘,熟悉了就不神秘了。”
接着,基辛格说,尼克松总统给了他两个任务:一是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二是为尼克松访华进行预备性会谈。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基辛格着重谈了以下几点:
(一)美国政府拟在印支战争结束后撤走2/3的驻台美军,并准备随着美中关系的改善减少在台余留的军事力量;
(二)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但希望台湾问题能和平解决;
(三)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
(四)美蒋条约留待历史去解决;
(五)美国不再指责和孤立中国,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台湾代表。
在谈到印支问题时,他说他们准备制定一个从越南和印支撤走武装力量的时间表,但希望得到一个维护他们的体面和自尊的解决办法。周恩来针对基辛格提到的问题坦率地说:“我们双方有不同的看法,用我们的话来说,世界观和立场都不同。但这种分歧并不妨碍我们两个在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寻求阁下所说的平等友好相处的途径。首先一个问题是平等,换句话说是对等,一切问题从对等出发。我同意这样的说法,即中美两国人民是愿意友好的,而且过去是友好的,将来也会友好的。我们邀请你们乒乓球队访华就是证明。”
然后,周恩来着重谈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并阐明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美军必须限期撤走,美蒋条约无效。
谈到印支问题时,周恩来特别指出:“美国朋友总是喜欢强调美国的体面、尊严。你们只有把你们的所有军事力量统统撤走,一个不剩,这才是最大的荣誉和光荣。”
当晚11点20分会谈才结束,周恩来随即去向毛泽东进行了汇报。
当周恩来说美国还想在台湾保留点军队时,毛泽东说:“猴子变人还没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听了美国要从印度支那撤军的汇报,毛泽东说:“美国应当重新做人。多米诺骨牌是什么意思?基辛格英文比我们好。让那些骨牌倒了算了。这是进化嘛!当然不打它也不倒,不是我们打,是他们打。美国要从越南撤军,台湾不慌,台湾没打仗,越南在打仗,在死人呀!我们让尼克松来不能就为自己。” 汇报到日本问题时,毛泽东说:“要给基辛格吹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不要老谈具体问题。”
四
第二天上午,基辛格继续同周恩来会谈。寒暄之后,基辛格表示:“请你们放心,美国要同中国来往,绝不会对中国进攻。美国同自己的盟国和对手绝不会进行结盟针对中国。中国对付美国的军队可以向北开,摆在别的地方。”
最后,周恩来建议:尼克松可以在1972年夏天来华访问,并表示尼克松访华前先同苏联领导会晤可能更慎重些。基辛格表示,还是按照已安排好的程序进行,先北京,后莫斯科。如果总统夏天来,离美国大选太近,有争选票之嫌。
最后,双方约定尼克松1972年春天来访。随后,双方商谈尼克松访华公告。
双方对公告稿的争议有三处:一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的;二是会谈要讨论哪些问题;三是来访的适当时间。
在我方拟定的原稿中说“尼克松要求来访,我们邀请”,基辛格不同意,表示这样写让人看了像个旅游者。周恩来考虑如说尼克松要求来访,我们才邀请,他们的面子不好看,于是建议改成“获悉”尼克松要来访,我们邀请,避免了谁是主动的问题。
对会谈要讨论的问题,在原稿“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之后加上“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样就不只是讨论台湾问题。
关于来访时间也改为“5月以前”,不说具体日期,以便灵活安排。
第二天,毛泽东起得很早,看了公告稿很满意,说:“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样写好,不然好像我们只关心我们的问题。”
关于访华日期,毛泽东说:“公告一发表,会引起世界震动,尼克松可能等不到5月就要来,早一点来也好嘛。”后来尼克松提前来访,证明了毛泽东的预言。
基辛格对修改稿也很满意,他认为这一稿中方设身处地考虑了美方的意见,同他们的要求异常接近,同意发表。
双方商定于7月15日同时公布公告。7月11日吃完午饭后,基辛格一行愉快地乘原机飞回巴基斯坦。基辛格对此次密访甚感满意,说他是“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友谊而去”,访问成果“超过了他原来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秘密使命”。
梁丽君《世纪风采》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