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来说,“研究”这个层面是谈不上了。毛说过,某个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现在文革史的探索是被大部分编外(也就是不是高校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的)人员和民间学者占领,
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现在,诸多问题遇到瓶颈。最大的一点,就是缺乏微观史的研究。
没有微观史的支撑,宏观方面很难在前进一步,甚至可以说某种情况倒退。
文革史,目前绝大部分人都把目光焦距在“宫廷内斗”上,某将某相的起起落落,某座某府的人事变动等等,乐此不疲。
高层的政治风云是文革的主题吗?当然我们可以说那十年的给我们提供了波澜壮阔的是是非非,但是格局毕竟是很小的。
比如说,就拿当下,如果学者们分析目前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勾勒稗官野史的曲曲折折,把目光放在九常委政治生态的私处,
不是很可笑吗?为何文革史的研究在高层变幻研究到极致,它必须要“往下”走呢?是因为必须这么搞。
首先窥私文革是相对容易的,因为资料不少,可以对比,排查,然后分析叙述得出结论。
但是“历史”两字何其沉重,文革史,是七亿中国人的历史,不是某二十人或者三十人的历史。而中国历来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一旦大而化之,很容易遮蔽扭曲很多东西。
微观史的研究,需要经济学,统计学,民俗学各方面的东西,而目前,我们还没看到哪怕一部像样的著作,阐述在文革期间
某时某地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只有扩大样本,才能有勾勒全貌的可能。官修史家和专业人士早就放弃了这块,
因为你研究这个拿不到经费不可能立项目,在“浩劫”,“动乱”的脸谱下究竟有多少东西被埋入沙土?
现在是想研究的手上没东西,因为一手资料和基本的数据是要耗费很大经历的,而有东西的反而不想研究,
就造成今天这局面。
再者,史学界的目光还没能做到“睁眼看世界”,对海外学术界的文革研究缺乏一个直观的动态感受,如果有人能
做一个研究综述,绝对是大功一件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