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说乃沙皇遗老遗少的梦呓
思 思
2011年2月10日,辛子陵在科技部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形势和前途》)中,紧步那些为灭亡了的沙皇俄国、德国霍亨索伦王朝唱挽歌的遗老遗少们的后尘,紧步那些极力否定列宁领导的1917年10月革命和仇恨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们的后尘,瞎吵吵嚷嚷地重复着遗老遗少们和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说的话:“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列宁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宁“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如此等等。辛子陵在《形势和前途》中瞎吵吵嚷嚷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
1.“德意志帝国接连数年以千万计的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没有德国的支持,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无法维持执政最关键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1917年11月 7日—1918年11月6日]),很可能也就没有苏联的出现,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柏林用马克、武器弹药支持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德国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给了列宁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
2.“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一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三十三号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反战宣言,在列宁起草的这篇宣言中提出了‘变当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并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策略口号。(列宁:《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409页)列宁是靠这个重要表态赢得德皇的青睐的,这是他们合作的政治基础”。“德国威廉皇帝的计谋:设法从俄国内部寻找代理人,利用这支别动队,从俄国内部瓦解沙皇的力量。列宁从一九一五年开始得到德国当局资助在俄国进行革命活动,实际上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
3.“布尔什维克夺权列宁上台以后,立刻与德方和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方。按照和约的内容,这些土地是永久割让的。只是后来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德军在一战后期全线崩溃,德国成为战败国,俄国意外地重新收回了这些土地。”
于是,辛子陵在《形势和前途》中,根据为沙皇俄国、德国霍亨索伦王朝唱挽歌的遗老遗少们和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们提供的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1. 10月革命是一场政变:“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列宁在德国威廉皇帝的支持下发动的一场政变。一九一七年三月(俄历二月)沙皇就退位了。十月革命不是推翻帝制,而是布尔什维克向二月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武装‘夺权’,向立宪会议夺权,是一场武装政变”。因此,“《二十世纪俄国史》从根本上否定了十月革命,认为这是一场政变”。
2. 德皇威廉二世是共产主义崛起的第三位重要的德国人物:“过去都以为共产主义革命跟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有关系,现在才知道还有第三位重要的德国人物,就是德皇威廉二世。没有他出钱出枪,扩大革命喉舌《真理报》的发行量,列宁的武装政变绝无成功的可能。《明镜周刊》组织了六位专业撰写这篇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披露了历史的真相,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与德皇陛下的密使联系,获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资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没有德国的支持,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无法维持执政最关键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1917年11月 7日—1918年11月6日]),很可能也就没有苏联的出现,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
从辛子陵的以上说法中,我们可以十分明白地看出:
1. 在辛子陵的笔下,反对共产主义的“德国威廉皇帝”,简直就是一个十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一方面,他是与“共产主义革命……有关系”的“第三位重要的德国人物”(另外两“位重要的德国人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另一方面,“柏林用马克、武器弹药支持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如果“没有德国的支持,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无法维持执政最关键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1917年11月 7日—1918年11月6日]),很可能也就没有苏联的出现,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
2. 在辛子陵的笔下,列宁充当“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获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资助”,与德国皇帝共同“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
3. 在辛子陵的笔下,“十月革命不是推翻帝制”的革命,“而是布尔什维克向二月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武装‘夺权’,向立宪会议夺权,是一场武装政变”。所以,“《二十世纪俄国史》从根本上否定了十月革命,认为这是一场政变”。
4. 在辛子陵的笔下,充当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的列宁,为了报答德国“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资助”使他进行“武装政变……成功”,“列宁上台以后,立刻与德方和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方。按照和约的内容,这些土地是永久割让的”。
5. 在辛子陵的笔下,德国在苏维埃俄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趁火打劫,提出苛刻的令苏维埃俄国屈辱的条件,在1918年3月3日逼迫苏维埃俄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方”,在1918年8月27日,又通过在柏林签订的三个附加条约,从苏维埃俄国榨取60亿马克战争赔款等,都是“没有德国的支持,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无法维持执政最关键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1917年11月 7日—1918年11月6日]),很可能也就没有苏联的出现,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的重要表现内容!这种不顾历史事实的胡言乱语,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简言之,在辛子陵的笔下,“德皇威廉二世”是“苏联的出现”和“共产主义的崛起”的“救星”;列宁是“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方”的“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他们二人合谋“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
事实能够支撑为灭亡了的沙皇俄国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唱挽歌的遗老遗少们、资产阶级及其辩护士们和辛子陵们关于“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的结论吗?事实能够支撑为灭亡了的沙皇俄国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唱挽歌的遗老遗少们、资产阶级及其辩护士们和辛子陵关于“列宁上台以后,立刻与德方和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方”,以作为回报德国资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的结论吗?我们分析分析试试看。
关于“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问题
“列宁想要颠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则要取得在东线的胜利”,这个共同点使“德皇威廉二世”统治下的“德国情报机构”,通过一个名叫“赫尔方特Helphand”的“德国情报人员”和“列宁保持秘密联系”,正“是他向德国情报机构介绍列宁,建议给予资助”,这样,“德国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给了列宁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
“列宁想要颠覆沙皇”,即列宁为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沙皇的反动统治和消灭旧社会制度,需要沙皇的失败;“威廉二世皇帝则要取得在东线的胜利”,需要沙皇的失败;列宁为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筹集革命经费;“威廉二世皇帝”需要借助“颠覆沙皇”的政治势力帮助自己“取得在东线的胜利”。双方这种需要沙皇的失败的共同愿望,产生了双方有可能建立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的条件。为了建立这个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威廉二世皇帝”需要破财即为列宁提供活动经费;列宁则需要进行反对沙皇的实际革命活动。这样,双方都可以接受对方的条件。其实,对于列宁来说,没有“威廉二世皇帝”提供活动经费,他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还是要进行的。实际上,先有列宁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存在,后有“威廉二世皇帝”谋求借助列宁“颠覆沙皇”的政治势力能够帮助自己“取得在东线的胜利”的愿望的产生。
从表面现象上看,列宁和“威廉二世皇帝”具有共同的政治目的:沙皇的失败。这个共同的政治目的,对列宁来说是“颠覆沙皇”,对“威廉二世皇帝”来说是“取得在东线的胜利”。从内在本质上看,隐藏在这个共同的政治目的背后的内容,则是完全不同的:对列宁来说是推翻沙皇的反动统治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取得消灭资本主义等旧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制度的社会政治权利,对“威廉二世皇帝”来说是打败沙皇俄国,称霸欧洲。
在这样的政治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和共产主义的死敌“威廉二世皇帝”结成了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对于列宁通过一个名叫“赫尔方特Helphand”的“德国情报人员”和“威廉二世皇帝”结成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现代的国际社会主义)的公开沙文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指责说:列宁“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什么都干得出来,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同魔鬼结盟”,(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俄国沙皇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遗老遗少们、资产阶级和它的御用文人们的忠实奴才辛子陵指责说:“列宁真的和魔鬼结盟了”。俄国沙皇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遗老遗少们、资产阶级和它的御用文人们认定“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十月革命……是一场武装政变”等等,辛子陵鹦鹉学舌,跟在俄国沙皇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遗老遗少们、资产阶级和它的御用文人们的屁股后面叫喊“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十月革命……是一场武装政变”等等。
在左倾教条主义者们和沙皇俄国、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卫道者们看来,列宁和“威廉二世皇帝”结成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是绝对不可以的,列宁这样做就是充当“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革命导师马克思看来,“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8—443,着重号系引者加)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纪元的列宁,“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推翻沙皇的反动统治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获得消灭资本主义等旧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制度的社会政治权利。——“同魔鬼结成联盟”即与“威廉二世皇帝”结成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必须肯定”的前提条件是:列宁“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列宁“走”!——如果是列宁“领着魔鬼”即“德皇威廉二世”“走”,那末,他就不“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如果是“魔鬼”即“德皇威廉二世”“领着”列宁“走”,那末,他就“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
最顽强的事实充分地证明,在“十月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列宁“领着魔鬼”“德皇威廉二世”“走而不是魔鬼”“德皇威廉二世”领着”列宁“走”!!!!!
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不拿外国金钱的问题:1848年3月,马克思从比利时布鲁塞尔移居法国巴黎后,打算回德国办一家报纸。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员“弗洛孔曾表示愿意给我和恩格斯一笔钱作创办《新莱茵报》之用。我们谢绝了他的建议,因为我们作为德国人不愿意从即使是友好的法国政府那里领取津贴”。(30—506)
1848年3月,马克思说:“我们作为德国人不愿意从即使是友好的法国政府那里领取津贴”;1852年11月,马克思说:“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理论的角度上看,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在理论问题上绝对不允许出现此一时彼一时的矛盾,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构成的社会生产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是不能此一时彼一时的,即不能在这里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那里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不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此等等。但是,拿还是不能拿外国金钱和外国结盟的问题,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个策略问题:从策略上看,随着斗争条件的变化则必须此一时彼一时,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策略是教条主义!当然,马克思在说“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的时候,没有说能拿还是不能拿“魔鬼”的金钱。不过,既然“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那末,在“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的前提条件下,拿“魔鬼”的金钱亦无不可。
1848年的马克思不能拿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金钱,是因为法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反对德国在3月革命中建立的“迫使工人即自己的战斗中的同盟者回到他们从前的被压迫的地位”(选1—382)的资产阶级政府,因而马克思恩格斯不能同法国“魔鬼”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成反对德国“魔鬼”资产阶级政府的统一战线,实现不了“领着魔鬼走”。
1915年的列宁能拿“德皇威廉二世”政府的金钱,是因为德国在同俄国打仗,列宁“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即和“德皇威廉二世”建立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领着魔鬼”“德皇威廉二世”在反对沙皇的道路上乖乖地跟着自己走!实际上,不用列宁“领着魔鬼走”,“德皇威廉二世”主动自觉地在反对沙皇的道路上犹如百米冲刺跑得飞快!——愚蠢的“魔鬼”“德皇威廉二世”只想到了自己需要利用和列宁建立统一战线反对沙皇,没有想到列宁需要利用他的金钱和整个德国的力量反对沙皇;弱智的“魔鬼”“德皇威廉二世”万万没有想到:德国重创俄国的必然结果是为列宁清除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相当一部分重大障碍,而德国在重创俄国的同时被英国、法国、俄国重创则是为德国发生革命推翻自己的皇位创造了必要的有利条件!帝国主义战争以引起革命而告终。因此,作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的“魔鬼”“德皇威廉二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落得个丢了江山逃亡到天涯(荷兰)的下场!
再者说了,革命导师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人早就向欧洲世界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就是资本主义生意人的共和国;在那里,政治同其他一切一样,只不过是一种买卖”!(38—561,着重号系引者加)既然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可以把政治当作“一种买卖”来进行,那末,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无产阶级同样可以把政治当作“一种买卖”来进行!所以,列宁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利益,同“德皇威廉二世”在政治上做一笔“瓦解沙皇的力量”的“买卖”,名正言顺,没有什么过失!
辛子陵说:“列宁……提出了‘变当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并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策略口号。列宁是靠这个重要表态赢得德皇的青睐的,这是他们合作的政治基础”。
列宁要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带领俄国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必须“变当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才能进行革命,必须使俄“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才能削弱沙皇的反动势力,为赢得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毫无疑问,在“帝国主义战争”年代,“国内战争”是列宁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的最重要的斗争形式,没有沙皇俄“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结局,沙皇俄国的反革命势力就得不到削弱,列宁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就会很困难。所以,列宁提出“‘变当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并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策略口号”,是非常英明伟大正确的!列宁为了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夺取国家政权,提出的这个“策略口号”“赢得德皇的青睐”,完全是“德皇威廉二世”政治病急乱投医,为了“取得在东线的胜利”求医找到列宁,付给列宁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医疗费,列宁拿着这笔钱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这个客观事实,不能证明“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只能证明列宁高明伟大:列宁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德国反动派的头子“威廉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使其心甘情愿地提供大把金钱给自己得心应手地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列宁为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夺取国家政权,提出“‘变当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并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策略口号”在先,与“威廉二世皇帝”结成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在后!因此,列宁和“威廉二世皇帝”结成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没有损失一根毫毛;本来根本就用不着掏腰包的“德皇威廉二世”,却傻乎乎地乖乖地从腰包里掏出了“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给列宁,让他用于进行“颠覆沙皇”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聪明绝顶的列宁利用愚昧无知的“德皇威廉二世”谋求沙皇俄国失败的政治心理,在丝毫也不损害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前提之下,同“德皇威廉二世”结成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一笔活动经费,无可指责!那些指控“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的人们,完全是站在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沙皇俄国的立场上说话的!
预言如果出现沙皇俄国军队在世界大战中遭到重创的局面,就会在俄国引起革命的是革命导师恩格斯!1886年9月13—14日,恩格斯在致奥·倍倍尔的信中,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革命等方面分析欧洲的局势并预言有可能爆发世界大战时,非常清楚明确地预言说:
“不管怎样,奥地利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矛盾十分尖锐,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超过了保持和平的可能性。而战争一旦爆发,那就不可能是局部战争。”(36—513)
“最有利的结局将是俄国革命,但是它只有在俄国军队遭到十分惨重的损失之后才能发生。”(36—514,着重号系引者加)
28年之后的1914年爆发的、历时4年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地证明了革命导师恩格斯的预言的准确性:1914年6月28日,积极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斐迪南大公在巴尔干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刺身亡。奥匈帝国指责塞尔维亚是这起谋杀事件的后台,并在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3日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以保护比利时中立为由而对德国宣战。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15年德国将主力军队调到东线猛攻俄军,先后攻占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大部分领土,“俄国军队遭到十分惨重的损失”;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10月革命,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
资产阶级为了贬低和否定列宁领导的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纪元的10月革命,为了生法子美化和掩饰愚蠢透顶的“德皇威廉二世”“出钱出枪”支持列宁进行革命的行为,借口“德国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给了列宁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制造了两个弥天大谎:
1. 列宁和“德皇威廉二世”共同“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柏林用马克、武器弹药支持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没有德国的支持,……很可能也就没有苏联的出现,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必须具备必要的内因条件和外因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明确地告诉我们: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内因条件中的经济条件是“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选3—635)政治条件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党派结合起来”;(选4—169)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外因条件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革命、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所引起的战争等等。(见选1—256~257、285、488,7—494~514,35—258~259、36—512~515)
俄国具备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内因条件和外因条件:就经济条件而言,“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了,——在1882年,“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队伍了”,(选1—231)就政治条件而言,俄国有列宁领导的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俄共(布);就外因条件而言,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引发的资产阶级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如果俄国不具备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内外因条件,那末,“德皇威廉二世”“出钱出枪”再多,列宁的本领再大,也不可能“成功地制造”出俄国“十月革命”来!因为“共产主义者很清楚,……革命不能预先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都是完全不以个别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选1—219,42—378,着重号系引者加)所以,“任何时候革命都不能按照命令制造出来。”(8—601,着重号系引者加)相反地,在俄国已经具备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内外因条件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德皇威廉二世”“出钱出枪”,列宁也是会义无反顾地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因此,辛子陵关于“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与德皇陛下的密使联系,获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资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之说,充分地表明了在他的庸俗头脑里产生出来了多么荒唐的思想:只要有钱,要革命就可以制造出来革命!
2.“二○○七年底,德国《明镜周刊》第五十期以列宁和德皇威廉二世、德文密档和十月革命旗帜为刊头图,以十一页文字和照片的篇幅刊登了该期的标题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Revolutionaers einer Majestaet),封面副题则是《被收买的革命》,并附赠有关的录像光盘。”
既然“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是“德国的秘密代理人”,俄国的“十月革命”是“被收买的革命”,那末,毫无疑问,由“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的“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应该是完全按照“德皇陛下的”条件要求进行的,才能够符合“被收买的革命”之说。换句话说,既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列宁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十月革命”又是“德皇陛下”用金钱“收买的革命”,那末,俄国革命就应该完全是根据“德皇陛下”的条件要求进行的,才符合“被收买的革命”之说。“二○○七年底,德国《明镜周刊》第五十期”耸人听闻的“标题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即“《被收买的革命》”,没有说明“德皇陛下”对用金钱“收买的革命”寄托着什么?到现在为止,辛子陵告诉我们:“《被收买的革命》”透露出来的“德皇陛下”唯一的条件要求是:“从俄国内部瓦解沙皇的力量”,或曰“威廉二世皇帝……要取得在东线的胜利”。但是,这个条件要求和“列宁想要颠覆沙皇”的革命目标是一致的,因而不存在俄国“十月革命”是“被收买的革命”的问题!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俄国的10月革命是按照无产阶级的条件要求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既然沙皇俄国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遗老遗少们、资产阶级及其辩护士们和辛子陵,非要坚持说这个革命是“《被收买的革命》”,那末,就产生了下述两个问题:
(1)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本来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由于“德皇陛下”的“收买”,使它变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这个问题成立的前提是:“德皇陛下”是一个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过,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德皇陛下”绝对不是一个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在1918年11月德国发生革命的时候,他既不支持11月3日德国基尔水兵起义,又被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起义推翻而退位逃到荷兰去了!
(2)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本来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德皇陛下”想通过“收买”把它变成符合自己的意愿的“革命”,结果是钱花白了,既没有把列宁变成“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国的秘密代理人”,也没有把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变成“被收买的革命”。
所以,无论人们怎样颠来倒去地看,列宁都不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国的秘密代理人”,俄国革命都不是“《被收买的革命》”!——列宁拿了“德皇威廉二世”提供的“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一如既往地从事他“颠覆沙皇”的革命活动、进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并没有为“德皇威廉二世”做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之外的任何事情!在人类的现代间谍活动历史中,谁还能够找得出来第二个象列宁这样的“间谍”:只拿雇主的钱不为雇主做事而只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资产阶级和它的御用文人们认定“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列宁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宁“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的判断,要有必需的前提条件!这个必需的前提条件是以下三个,其中的任何一个成立,这个判断就能成立:
第一个必需的前提条件:列宁本来是支持并忠于沙皇的,由于被“德皇陛下”收买而为了德国的利益改变(背叛)支持并忠于沙皇的立场,走上“颠覆沙皇”的道路。但是,对于列宁来说,这个前提条件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列宁本来就是“要颠覆沙皇”的,“德皇威廉二世”给列宁“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的原因,正是在于“列宁想要颠覆沙皇”的政治主张,表面上与“德国威廉皇帝的计谋”(“设法从俄国内部寻找代理人,利用这支别动队,从俄国内部瓦解沙皇的力量”)一致而已。
因此,在这里,只有站在沙皇俄国的遗老遗少们的反动的政治立场上看问题,“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国的秘密代理人”的判断,是成立的:列宁拿了“德国威廉皇帝”的钱,进行“颠覆沙皇”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积极扩充无产阶级革命所必需的力量,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必然对沙皇的政权构成严重的威胁!
第二个必需的前提条件:列宁本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由于被共产主义的死敌“德皇陛下”收买而为了德国的利益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上破坏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但是,对于列宁来说,这个前提条件同样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列宁拿着“德皇陛下”的钱,为实现自己“要颠覆沙皇”的政治主张而奋斗,为实现俄国劳动大众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而奋斗,“扩大革命喉舌《真理报》的发行量”,使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列宁这么做,完全符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利益,功德无量,永垂青史!
因此,在这里,只有站在沙皇俄国的遗老遗少们的反动的政治立场上看问题,“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国的秘密代理人”的判断,是真的:列宁拿了“德国威廉皇帝”的钱,进行“颠覆沙皇”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努力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的快速增加,必然危及沙皇的政治统治!
第三个必需的前提条件:雇佣“间谍”的国家政府和“间谍”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是,对于列宁来说,这个前提条件同样根本就是不存在的!——虽然列宁拿了“德皇陛下”的钱,但并不接受“德皇陛下”政府的领导,二者之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就是说,在列宁和“德皇陛下”建立的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内,列宁具有不受制于人的完全独立自主的平等地位!
由此可见,辛子陵们胡说什么“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列宁从一九一五年开始得到德国当局资助在俄国进行革命活动,实际上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等等,这完全是他们站在维护沙皇俄国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遗老遗少们的反动的政治立场上来指控列宁的!
沙皇俄国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遗老遗少们、极力否定列宁领导的10月革命和仇恨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们,为了败坏共产主义革命的声誉、为了败坏开创了共产主义革命新纪元的革命导师列宁的声誉、为了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德皇威廉二世”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制造出来了“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列宁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宁“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俄国的“十月革命”是“被收买的革命”、“十月革命……是一场武装政变”等等歪理邪说,耸人听闻,欺骗世人!辛子陵充当灭亡了的沙皇俄国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遗老遗少们、极力否定列宁领导的10月革命和仇恨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们的应声虫,紧紧地跟随在“德国《明镜周刊》”等资产阶级刊物的后面摇唇鼓舌,吹捧“德皇威廉二世”,诬陷列宁,否定10月革命!
大家知道,10月革命分明是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带领广大工农兵群众推翻地主资产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怎么能诬称“十月革命……是一场武装政变”呢?!只有列宁是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带领一部分工农兵群众推翻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说“十月革命……是一场武装政变”!辛子陵断定“十月革命……是一场武装政变”的根据是:“十月革命不是推翻帝制,而是布尔什维克向二月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武装‘夺权’,向立宪会议夺权”。在辛子陵资产阶级化的头脑里,“推翻帝制”是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立宪会议”不是革命,而是“武装政变”!在这里,辛子陵忘记了或许是隐瞒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
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建立”了性质不同的“两个政权……就是除临时政府即资产阶级政府外,形成了另一个政府,即工兵代表苏维埃,这个政府还很软弱,处于萌芽状态,但确实存在,并且在日益成长”。(列24—18)1917年4月初,列宁提出的对“临时政府”的政策是:“(1)应该推翻它,因为它是资产阶级的寡头政府,不是全民的政府,它不会给人民和平、面包和充分的自由;(2)但是也不能马上推翻它,因为它同工人代表苏维埃,首先是同彼得堡这样一个主要的苏维埃,成立了直接的和间接的、形式的和实际的协议;(3)决不能用寻常的方法去‘推翻’,因为它依靠第二个政府即工人代表苏维埃对资产阶级的‘支持’,而这第二个政府是直接代表大多数工农的意识和意志的唯一可能的革命政府。比工人、雇农、农民和士兵代表苏维埃更高更好的政府,人类还没有创造出来,我们至今还没有见过。”(列24—20)
1917年7月初,“临时政府即资产阶级政府”用暴力镇压革命,撕毁了“同工人代表苏维埃”之间“直接的和间接的、形式的和实际的协议”,从而失去了“第二个政府即工人代表苏维埃对资产阶级的‘支持’”。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20万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水兵举行武装起义,分头占领首都各重要据点和机关,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凌晨攻克“临时政府即资产阶级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资产阶级的寡头政府”即“临时政府”,建立了“工人、雇农、农民和士兵代表苏维埃”这个“直接代表大多数工农的意识和意志的唯一可能的革命政府”!
由此可见,历史事实是:“临时政府即资产阶级政府”用暴力撕毁“同工人代表苏维埃”之间“直接的和间接的、形式的和实际的协议”在前,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寡头政府”即“临时政府”在后!如果一定要说“十月革命……是一场武装政变”的话,那末,在1917年7月初,“临时政府即资产阶级政府”用暴力镇压革命、撕毁“同工人代表苏维埃”之间“直接的和间接的、形式的和实际的协议”,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政变,就象国民党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用暴力撕毁国共两党第一次建立的大革命统一战线一样!
毋庸置疑,沙皇俄国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遗老遗少们、极力否定列宁领导的10月革命和仇恨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们,仅仅以“德国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给了列宁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的事实,还不能就认定“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列宁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宁“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俄国的“十月革命”是“被收买的革命”。这是为什么呢?这只是因为:还差一个最为重要的事实!——列宁都进行了那些具体的“间谍”活动,为“德皇陛下”效力而“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的?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既然列宁拿了“德皇威廉二世”的“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充当了“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国的秘密代理人”,那末,列宁就必须为“德皇陛下”服务!列宁为“德皇陛下”干了些什么具体事情呢?沙皇俄国和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遗老遗少们、极力否定列宁领导的10月革命和仇恨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们,拼凑出了列宁为“德皇陛下”效力所干的以下两个“事实”:
1.“列宁……提出了‘变当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并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策略口号。列宁是靠这个重要表态赢得德皇的青睐的,这是他们合作的政治基础”。
说列宁提出的这个“策略口号”是他和德皇“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是正确的。但问题是这个“策略口号”本身是在列宁和“德皇威廉二世”建立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之前,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不是列宁为了“赢得德皇的青睐”而提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个“策略口号”本身是列宁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提出来的,不是列宁为了充当“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而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论述清楚明白了。
2.“列宁上台以后,立刻与德方和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方。按照和约的内容,这些土地是永久割让的”。
苏维埃俄国和德国在1918年3月3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方”,这是德国从“布列斯特和约”中得到的利益;苏维埃俄国从“布列斯特和约”中得到的利益是什么呢?辛子陵没有说。这就给不了解事实真象的人们一个错觉:列宁为了德国的利益,竟然公开无条件地“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方”!由此可见,“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列宁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宁“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俄国的“十月革命”是“被收买的革命”不假!请且慢且慢且慢!让我们首先看一看苏维埃俄国为什么要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苏维埃俄国从“布列斯特和约”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利益,然后再下结论吧!
关于“布列斯特和约”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和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塞尔维亚、比利时等国)之间进行的。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10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新诞生的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俄国政府,为了尽快摆脱生灵涂炭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7年11月21日向协约国(英国、法国、塞尔维亚、比利时等国)发出照会,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停止战争,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但是,这个建议遭到协约国的拒绝。新成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保住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迫不得已从1917年12月3日开始,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在1918年3月3日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列宁领导的新成立的苏维埃俄国政府,为什么被迫不得不按照德国政府提出的苛刻条件“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呢?在1918年3月6—8日召开的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在《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决议》中,第一段话说得非常清楚:
“鉴于我们没有军队,前线上士气沮丧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同时在帝国主义进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面前,必须利用一切即使是最短促的喘息时间,代表大会认为,必需批准苏维埃政权同德国签订的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和约。”(列27—106,着重号系引者加)
毫无疑问,对于“没有军队,前线上士气沮丧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的苏维埃俄国来说,“在帝国主义进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面前”,自卫的手段非常有限,根本没有能力与同盟国打仗!苏维埃俄国其所以不得不“同德国签订……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和约”,是为了能够使新成立的苏维埃俄国政府生存下去的没有办法的万般无奈之举。
“布列斯特和约”“由14条正文、5个附件和7项补充条约组成。主要内容有:①缔约双方宣布停战。②俄军全面复员,在签订普遍性和约之前,俄军舰驶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装。③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④在缔结普遍性和约和俄军全面复员之前,德国将继续占领德军于和约签订前夕在上述地区以东所占领的地方。⑤俄军立即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地区(该地区实际由土耳其兼并)。⑥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⑦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⑧德国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百度百科)
从“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和约”的主要内容看,苏维埃俄国割地赔款得到的是:“①缔约双方宣布停战”和“⑧德国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
虽然对于苏维埃俄国来说,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确实是一个让一般人难以接受的“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和约”,但是,对于苏维埃俄国来说,“布列斯特和约”的最大的好处是挽救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的性命!!!!!——列宁通过“同德国签订的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和约”,非常巧妙成功地利用一个大强盗(德国)挡住了两个大强盗(英国和法国),使三个大强盗打得不可开交,从而为新生的俄国无产阶级政权赢得了“短促的喘息时间”: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协约国企图利用德国之手扼杀苏维埃俄国的阴谋,组织了红军,巩固了政权,度过了难关,生存了下来;为后来消灭抵抗苏维埃政权的高尔察克、邓尼金等国内反动武装和击退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奠定了基础!不言而喻,割地赔款同新生的俄国无产阶级政权的性命比起来,自然是新生的苏维埃俄国的性命重要:保住新生的俄国无产阶级政权的性命,还有收回割地赔款的机会,一旦丢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性命,就什么都没有了!!!!!
不仅如此!列宁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列宁根据当时德国的国内形势,判断出“布列斯特和约”必将是短命的!所以,在1918年初,列宁力排众议,主张“同德国签订……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和约”的时候,他就“把希望寄托在德国革命上”!(列28—186)列宁至少有两次说:
“如果李卜克内西[卡尔·李卜克内西]在两三个星期以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可能的),那他当然会把我们从一切困难中间解脱出来。”(列27—46、51)
列宁对德国的国内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布列斯特和约”在1918年3月29日生效,“布列斯特和约”的三项附加条约于1918年8月27日在柏林签订,在“布列斯特和约”生效7个月5天、三项附加条约签订2个月8天之后,德国发生了革命:1918年11月3日,基尔水兵起义,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起义,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即“德皇威廉二世”的反动统治。虽然德国革命最终被工人党内的右派即修正主义者葬送了,左派领袖卡尔·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杀害了,但德国革命加速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在柏林工人和士兵起义3天之后即1918年11月11日,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德国的停战协定签字。1918年11月13日,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1922年,苏维埃俄国政府与德国魏玛政府签署了“拉帕洛条约”,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战争赔款要求。
综上所述,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是“布列斯特和约”的唯一大赢家,“德皇威廉二世”领导的德国是彻底的大输家!列宁高超的策略艺术才华,善于灵活应变处置危局的胆略气魄,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回天之功,在“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发挥到了极致!在“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指控列宁的辛子陵们,只能以惨败而告终!
——————
总而言之:
在应该怎样看待列宁拿了“德国威廉皇帝”的“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的历史问题上,站在完全不同的政治立场上,会有完全不同的判断:
毫无疑问,如果站在为灭亡了的沙皇俄国、德国霍亨索伦王朝唱挽歌的遗老遗少们的反动政治立场上看这个历史问题,如果站在极力否定俄国10月革命和仇恨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的政治立场上看这个历史问题,那末,“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列宁是“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列宁“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俄国的“十月革命”是“被收买的革命”、如此等等。
不言而喻,如果站在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革命的政治立场上看这个历史问题,那末,列宁“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推翻沙皇的反动统治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取得消灭资本主义等旧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制度的社会政治权利。——“同魔鬼结成联盟”即与“威廉二世皇帝”结成反对沙皇的统一战线,“领着魔鬼”即“德皇威廉二世”“走”,拿着“魔鬼”乖乖地从腰包里掏出来的“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不为“魔鬼”即“威廉二世皇帝”提供任何服务而一心一意地从事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取得了俄国1917年10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证明:列宁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策略家、列宁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不愧为是一位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纪元的伟大的革命导师、……!!!!!
2011-2-24~28
附录1:形势和前途(摘录)
辛子陵二月十日在科技部老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列宁是德皇威廉二世的间谍
下面说说列宁和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6页)毛泽东这句话,老同志都耳熟能详。对于十月革命,以前我们充满了崇敬,把苏联看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榜样。苏联解体后,历史档案公开了,今天我们才知道了十月革命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场革命。
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列宁在德国威廉皇帝的支持下发动的一场政变。一九一七年三月(俄历二月)沙皇就退位了。十月革命不是推翻帝制,而是布尔什维克向二月革命建立的临时政府武装“夺权”,向立宪会议夺权,是一场武装政变。
普列汉诺夫和列宁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回忆说:“我把列宁带进了欧洲著名的、有影响的社会民主党人的圈子中,照顾他,全面帮助他,从而使他牢牢地站立了起来。”
列宁到了欧洲,没有在第二国际那些著名活动家中找到朋友。他与德国皇帝的情报人员建立了联系。列宁走到这一步,是有思想基础的。他哥哥是个民粹派。民粹派认为:“目标是正确的,手段可以忽略不计”。从涅恰耶夫(民粹派推崇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和恐怖主义者)开始,“革命策略中就允许使用最不道德手段。”(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18页)我引用下面这些材料,不是要贬低列宁的人格。不能把列宁当做一个普通间谍看待。他不是一个小特务,而是一个大策略家。诚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列宁“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什么都干得出来,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同魔鬼结盟”。(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
列宁真的和魔鬼结盟了。
二○○七年底,德国《明镜周刊》第五十期以列宁和德皇威廉二世、德文密档和十月革命旗帜为刊头图,以十一页文字和照片的篇幅刊登了该期的标题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Revolutionaers einer Majestaet),封面副题则是《被收买的革命》,并附赠有关的录像光盘。
二○○七年是俄国十月革命九十周年。过去都以为共产主义革命跟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有关系,现在才知道还有第三位重要的德国人物,就是德皇威廉二世。没有他出钱出枪,扩大革命喉舌《真理报》的发行量,列宁的武装政变绝无成功的可能。《明镜周刊》组织了六位专业撰写这篇文章,披露了历史的真相,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与德皇陛下的密使联系,获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资助,成功地制造了十月革命。文章说,列宁想要颠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则要取得在东线的胜利。解密的档案证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合作的规模。德意志帝国接连数年以千万计的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没有德国的支持,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无法维持执政最关键的第一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很可能也就没有苏联的出现,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柏林用马克、武器弹药支持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德国外交部直到一九一七年年底至少给了列宁2600万德国马克,相当于今天7500万欧元。
文章详尽地描述了一个爱沙尼亚的布尔什维克分子,名字叫赫尔方特Helphand,他是德国情报人员。从解密的档案来看,是他向德国情报机构介绍列宁,建议给予资助,是他与列宁保持秘密联系。《明镜周刊》发掘了欧洲多国的档案资料,瑞典、瑞士和英国的安全机关档案,普鲁士警察机关的文献,德国外交部和俄国档案中的备忘录,以及瑞士银行的流水帐单。还有当时驻节俄国的欧洲外交人员留下的日记和笔录材料。这些密档和历史文献证据确凿,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列宁与德国政府之间的真实关系。
“列宁间谍案”十月革命前曾被揭露,由于证据不足未成立。一九一七年七月四日,曾与列宁一起在国外工作的社会革命党人班克拉托夫在媒体上指责列宁与德国“达成某种秘密协议”,并宣称列宁、加米涅夫、科兹洛夫斯基都是“德国派往俄国的间谍”。临时政府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打击列宁。彼得格勒法院引用俄军准尉伊尔莫列科“自首”后交代的材料。伊尔莫列科宣称,他是受德军总参谋部直接指派负责与布尔什维克联系的。伊尔莫列科还公开指责列宁是一名德国间谍,他曾奉命与列宁进行过接触。一九一七年七月,俄国法院下达了逮捕列宁的命令,列宁逃往芬兰。由于赫尔方特没有出现,列宁知道,彼得格勒法院没有掌握过硬的人证和物证,推出的证人俄军准尉伊尔莫列科是假的,就在芬兰公布了一系列材料证明伊尔莫列科准尉的证词没有任何可信的成分,一向以严谨高效著称的德国总参谋部是不会找一个随时可能叛变的准尉来与他这样的人物联系的。列宁的自我辩护很有效果,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是清白的。遵守法制和尊重证据的临时政府就把列宁放过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一九一四年八月一日以德国对俄国正式宣战而爆发的,并且形成了以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为一方,俄国、英国、法国为另一方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的世界性战争。一九一四年十一月一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三十三号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反战宣言,在列宁起草的这篇宣言中提出了“变当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并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策略口号。(列宁:《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409页)列宁是靠这个重要表态赢得德皇的青睐的,这是他们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列宁鼓动军队反战,农民要求土地的时候,德国情报机构从各国发回的密电都报告说,列宁正在按计划进行。布尔什维克夺权列宁上台以后,立刻与德方和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方。按照和约的内容,这些土地是永久割让的。只是后来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德军在一战后期全线崩溃,德国成为战败国,俄国意外地重新收回了这些土地。
以上事实已为俄国最新出版的官方历史《二十世纪俄国史(一九九四—二○○七)》所证实。二○○六年俄国总统普京提出了为十一年级(相当于我们高二、三年级)的学生写一部历史教科书的动议。原希望索尔仁尼琴完成这一大业。但索氏年事已高,确定由安德烈·鲍里索维奇·祖波夫组织编写一本“非苏联味”的教科书。普京的秘书苏尔科夫邀请祖波夫等人到克里姆林宫讨论并确立了写作计划。《二十世纪俄国史》这部书是由四十余名专家共同完成的。出版前,索尔仁尼琴审阅并修改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书稿。二○○九年阿斯特(ACT)出版社将其印行。出版后引起轰动,不到一年再版数次。二○一○年六月十七至二十七日俄国史学者潘佐夫(他参与了编写工作)到北京做学术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学者李玉贞、陈铁健等,与他就《二十世纪俄国史》一书进行了座谈,进一步证实了德国《明镜周刊》公布的史料已为俄国官方所确认,并写进了这部新史书中。《二十世纪俄国史》从根本上否定了十月革命,认为这是一场政变。
对于政变前后,列宁是否接受德国的资助,以进行反对沙皇政府的活动这一关键问题,该书的回答是肯定的。书中引用德国外交部公布的档案详细叙述德国威廉皇帝的计谋:设法从俄国内部寻找代理人,利用这支别动队,从俄国内部瓦解沙皇的力量。列宁从一九一五年开始得到德国当局资助在俄国进行革命活动,实际上充当了德国的秘密代理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主张俄国失败,坚持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二月革命后,一九一七年四月三日,列宁和一些政治流亡者,得由德国特种兵帮助顺利经德国回到彼得格勒。(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554页)
这些材料一披露,就把“伟大的十月革命”和革命导师列宁彻底颠覆了。这就是为什么俄国人彻底抛弃了列宁和列宁主义,当我们中国人继续缅怀列宁的时候,他们要把列宁的遗体送到中国来。
附录2: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百度百科
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它是苏维埃俄国(以下简称苏俄)同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白俄罗斯共和国布列斯特)签订的条约。
基本资料
它是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被迫采取的暂时妥协性行动,使苏俄尽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红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为后来消灭抵抗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武装和击退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合约的来龙去脉
起因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经过
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任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结果
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
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323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1922年,俄罗斯与德国魏玛政府签署了拉帕洛条约。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
意义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合约的内容
这个苛刻的和约,不仅使俄国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此外,条约还规定,苏维埃政府必须复员军队,包括刚刚组建的红军部队。海军应该驶进俄国的港口,在那里停泊到缔结普遍的和约或立即解除武装。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同年8月27日,又在柏林签订苏德间三个附加条约,规定苏俄以各种形式赔款60亿马克。
苏维埃俄国为争取和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签订的和约。亦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3月29日生效。同年8月27日,苏俄和德国又在柏林签订3项附加条约。
和约由14条正文、5个附件和7项补充条约组成。主要内容有:①缔约双方宣布停战。②俄军全面复员,在签订普遍性和约之前,俄军舰驶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装。③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④在缔结普遍性和约和俄军全面复员之前,德国将继续占领德军于和约签订前夕在上述地区以东所占领的地方。⑤俄军立即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地区(该地区实际由土耳其兼并)。⑥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⑦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⑧德国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进行。为摆脱帝国主义战争,苏俄政府于1917年11月21日向各协约国发出照会,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停止战争,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但此建议遭协约各国拒绝。12月3日,苏俄不得不单独同德国进行停战谈判,并于22日与德国及其盟国举行正式和谈。谈判中,尽管德提出许多苛刻的条件,但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为争取时间、巩固苏维埃政权,于1918年3月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和约。该和约是一个条件十分苛刻的掠夺性条约,使苏俄丧失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它的签订使苏维埃国家摆脱了战争,巩固了政权,粉碎了协约国企图利用德国之手扼杀苏俄的阴谋。1918年11月13日,即协约国对德停战协定签字后两天,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此约。(李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