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阶级力量对比看纳粹德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
纳粹党的全称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它宣称自己是“超阶级的党”或是“中产阶级的政党”,并称它统治的下的“大德意志国”为“超阶级的元首制族民共同体”。这一系列概念似乎都为纳粹德国带上了“社会主义”的光环。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以下将通过对纳粹德国各阶级的分析来揭露这一欺世谎言!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经济的“领袖”
希特勒上台后,并没有将垄断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国有化,相反,由于希特勒本身就是依靠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和资助上台的,因此,他便理所当然地把垄断资产阶级捆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工业界和经济界的巨头们,大都被任命为国家官员,领导并控制着整个经济部门。1933年7月15日 ,纳粹在原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最主要的组织“德国工业家协会”基础上设置“德国经济总会”。这是当时德国最高经济机关。包括克虏伯、梯森、伏格勒、西门子、波施、施罗德等在内的12名当时德国最主要的垄断资本家都是该机关的成员。此外,另有5名纳粹党人,却没有中、小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的加入。1934年11月27日,该机关颁布《德国经济有机建设条例》,把全德经济按行业分为六大组,即工、商、银行、保险、能源和手工业;按地域分为18个经济省,各省设经济院。除手工业组外,各组组长和各经济院院长皆由国家任命的垄断资本家担任,从而达到了垄断资本家对德国国内市场的瓜分。
政治中的“领袖原则”也被应用于经济。1934年1月21日颁布的《民族劳动制度法》规定企业主是企业的“领袖”,是企业全权的统治者,全权负责企业的供产销和人事安排。工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领袖,对领袖无限忠诚。这样,工会被解散了。原本就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对工人的人身控制和压迫更进一步了。工人联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也被剥夺了。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农村。农户的各项民主权利被剥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大地主和容克。大地主和容克成为了土地的“领袖”。国家鼓励容克和大地主任意兼并和买卖土地,向他们提供补助,豁免了他们为雇工缴纳的每年为4000万马克的失业保险金,但这些优惠政策不适于农户。于是,到了1939年,全德25万农户中3/4的贫下中农共占有的土地比38000个大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还少。纳粹还在1933年9月29日颁布《农田继承法》,保护大约60万富农的利益。这样,大地主和容克共占有耕地总数为37%,富农占耕地总数为约40%,广大贫下中农所占耕地不到1/3!
在纳粹政权下,德国垄断资本家获取了巨额利润。法本公司经理卡尔·克劳赫作为“四年计划”总委员会成员之一,是德国向东南欧进行石油资本输出的主要受益人。德国军工巨头克虏伯的个人资产到1943年已达20亿帝国马克,战前其公司获纯利润达2387万帝国马克!这都是纳粹同传统垄断资产阶级紧密结合的典型。
新地主、新资产阶级:平民出身的纳粹党员
随着纳粹法西斯统治体制的形成,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戈培尔等原先出身中小资产阶级、农民,甚至无产阶级的纳粹领袖,摇身一变,成为一批新的垄断巨头。希特勒本人每年从国库里抽调数亿帝国马克作为他个人开支之用。他从来就分不清楚个人财产、国家财产和党的财产,俨然是一个掌握全国生产资料的封建皇帝。原本是一个养鸡户的希姆莱如今成为拥有全国耕地数最多的大地主之一。当然,最典型的例子是纳粹德国第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1933年以前,戈林和生产资料占有毫无关系。1937年,他在德国西北部的萨尔茨吉特建立了“赫尔曼·戈林工厂”,它是由许多国家资金建立起来的冶炼贫铁矿的企业组成的。这个康采恩不断地吞并德国的工厂企业,特别是夺取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等外国工厂而日益扩大。1934年初,有177家工业企业、69家采矿冶金企业、156家贸易公司、46家运输公司和15家建筑公司属于戈林的工厂。这样,戈林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家之一。戈林本人的生活也非常奢华。他的个人别墅就像一座博物馆,收藏着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和艺术珍品。
这些德国新贵们与旧资产阶级和地主互相勾结,继承“第二帝国”的种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反马克思主义、反犹太人,打着为德意志民族争取“生存空间”的旗号发动罪恶的殖民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消失、被兼并
纳粹宣称自己是“中产阶级的政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纳粹的上台,却预示着中产阶级企业被垄断企业所兼并,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纷纷破产、消失,成为大资本家的剥削对象。1933年3月12日颁布的《保护零售商法》规定从1934年7月1日开始,不得再开设新的零售商店。1933年10月,在克虏伯、基尔道夫、梯森等垄断资本家的敦促下,当年由纳粹组织的“工商界中产阶级战斗同盟”被希特勒强行解散。国家订货对象不再像纳粹上台以前那样优先给予中产阶级,而是由垄断企业承担。于是,在1933年—1939年间,有70万个小商店和手工业企业倒闭、破产。其全部生产资料和从业人员这都被大企业所收购和招募。中产阶级的纳粹党此刻完全变成垄断资产阶级的纳粹党。
无产阶级:残酷剥削的对象
纳粹政权最喜欢吹捧自己“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但其实,这只是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普遍复苏的大环境下,纳粹政权略微缓解国内阶级矛盾的一种策略罢了。广大无产阶级只是从“失业的濒死状态”转变为“有工作的被剥削状态”而已。这种所谓的“国家就业”实质上依然是为垄断资本家打工,因为那些公共劳动项目的投资方是私人企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根据纳粹德国“劳工阵线”的统计材料,德国工人在三十年代中期的工资增长率为6.9%,而同期食品价格却上涨了13%!可见,广大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几乎没有提高。从1936年开始,德国工人工资就被完全冻结了。
此外,垄断企业和国家银行还依靠发行期票和国债疯狂集资,并以大量印刷纸币的通货膨胀方式来消除债务,从而把从劳动人民手中榨取的财富用于满足个人野心的军备扩充。
综上所述,纳粹德国是丝毫不带任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非但没被收归国有,反而越聚越多。纳粹政权甚至公然把国有财产廉价地出让给垄断资本家。而无产阶级则在狂热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支配下,不经意间成为垄断资本家侵略外国的帮凶,尽管他们本身仍被残酷的剥削、控制、压迫着。
也许有人会误把纳粹德国的“计划经济”政策看成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但是,请别忘记,德国这些所谓的“国家计划”都是垄断资本家制定的。这就意味着这些计划只能为一小撮垄断资本家服务,广大人民是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的。
总之,纳粹德国非但不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比西方民主资本主义国家更为落后。“第二帝国”那种官僚资本主义加垄断资本主义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特征在“第三帝国”又重新死灰复燃。正如季米特洛夫在1933年预言的那样:纳粹德国是金融资本的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分子的公开恐怖统治!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经济的“领袖”
希特勒上台后,并没有将垄断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国有化,相反,由于希特勒本身就是依靠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和资助上台的,因此,他便理所当然地把垄断资产阶级捆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
工业界和经济界的巨头们,大都被任命为国家官员,领导并控制着整个经济部门。1933年7月15日 ,纳粹在原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最主要的组织“德国工业家协会”基础上设置“德国经济总会”。这是当时德国最高经济机关。包括克虏伯、梯森、伏格勒、西门子、波施、施罗德等在内的12名当时德国最主要的垄断资本家都是该机关的成员。此外,另有5名纳粹党人,却没有中、小资产阶级、工人和农民的加入。1934年11月27日,该机关颁布《德国经济有机建设条例》,把全德经济按行业分为六大组,即工、商、银行、保险、能源和手工业;按地域分为18个经济省,各省设经济院。除手工业组外,各组组长和各经济院院长皆由国家任命的垄断资本家担任,从而达到了垄断资本家对德国国内市场的瓜分。
政治中的“领袖原则”也被应用于经济。1934年1月21日颁布的《民族劳动制度法》规定企业主是企业的“领袖”,是企业全权的统治者,全权负责企业的供产销和人事安排。工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领袖,对领袖无限忠诚。这样,工会被解散了。原本就残酷剥削工人的资本家对工人的人身控制和压迫更进一步了。工人联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也被剥夺了。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农村。农户的各项民主权利被剥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大地主和容克。大地主和容克成为了土地的“领袖”。国家鼓励容克和大地主任意兼并和买卖土地,向他们提供补助,豁免了他们为雇工缴纳的每年为4000万马克的失业保险金,但这些优惠政策不适于农户。于是,到了1939年,全德25万农户中3/4的贫下中农共占有的土地比38000个大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还少。纳粹还在1933年9月29日颁布《农田继承法》,保护大约60万富农的利益。这样,大地主和容克共占有耕地总数为37%,富农占耕地总数为约40%,广大贫下中农所占耕地不到1/3!
在纳粹政权下,德国垄断资本家获取了巨额利润。法本公司经理卡尔·克劳赫作为“四年计划”总委员会成员之一,是德国向东南欧进行石油资本输出的主要受益人。德国军工巨头克虏伯的个人资产到1943年已达20亿帝国马克,战前其公司获纯利润达2387万帝国马克!这都是纳粹同传统垄断资产阶级紧密结合的典型。
新地主、新资产阶级:平民出身的纳粹党员
随着纳粹法西斯统治体制的形成,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戈培尔等原先出身中小资产阶级、农民,甚至无产阶级的纳粹领袖,摇身一变,成为一批新的垄断巨头。希特勒本人每年从国库里抽调数亿帝国马克作为他个人开支之用。他从来就分不清楚个人财产、国家财产和党的财产,俨然是一个掌握全国生产资料的封建皇帝。原本是一个养鸡户的希姆莱如今成为拥有全国耕地数最多的大地主之一。当然,最典型的例子是纳粹德国第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1933年以前,戈林和生产资料占有毫无关系。1937年,他在德国西北部的萨尔茨吉特建立了“赫尔曼·戈林工厂”,它是由许多国家资金建立起来的冶炼贫铁矿的企业组成的。这个康采恩不断地吞并德国的工厂企业,特别是夺取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等外国工厂而日益扩大。1934年初,有177家工业企业、69家采矿冶金企业、156家贸易公司、46家运输公司和15家建筑公司属于戈林的工厂。这样,戈林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家之一。戈林本人的生活也非常奢华。他的个人别墅就像一座博物馆,收藏着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和艺术珍品。
这些德国新贵们与旧资产阶级和地主互相勾结,继承“第二帝国”的种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反马克思主义、反犹太人,打着为德意志民族争取“生存空间”的旗号发动罪恶的殖民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消失、被兼并
纳粹宣称自己是“中产阶级的政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纳粹的上台,却预示着中产阶级企业被垄断企业所兼并,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纷纷破产、消失,成为大资本家的剥削对象。1933年3月12日颁布的《保护零售商法》规定从1934年7月1日开始,不得再开设新的零售商店。1933年10月,在克虏伯、基尔道夫、梯森等垄断资本家的敦促下,当年由纳粹组织的“工商界中产阶级战斗同盟”被希特勒强行解散。国家订货对象不再像纳粹上台以前那样优先给予中产阶级,而是由垄断企业承担。于是,在1933年—1939年间,有70万个小商店和手工业企业倒闭、破产。其全部生产资料和从业人员这都被大企业所收购和招募。中产阶级的纳粹党此刻完全变成垄断资产阶级的纳粹党。
无产阶级:残酷剥削的对象
纳粹政权最喜欢吹捧自己“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但其实,这只是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普遍复苏的大环境下,纳粹政权略微缓解国内阶级矛盾的一种策略罢了。广大无产阶级只是从“失业的濒死状态”转变为“有工作的被剥削状态”而已。这种所谓的“国家就业”实质上依然是为垄断资本家打工,因为那些公共劳动项目的投资方是私人企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根据纳粹德国“劳工阵线”的统计材料,德国工人在三十年代中期的工资增长率为6.9%,而同期食品价格却上涨了13%!可见,广大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几乎没有提高。从1936年开始,德国工人工资就被完全冻结了。
此外,垄断企业和国家银行还依靠发行期票和国债疯狂集资,并以大量印刷纸币的通货膨胀方式来消除债务,从而把从劳动人民手中榨取的财富用于满足个人野心的军备扩充。
综上所述,纳粹德国是丝毫不带任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非但没被收归国有,反而越聚越多。纳粹政权甚至公然把国有财产廉价地出让给垄断资本家。而无产阶级则在狂热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支配下,不经意间成为垄断资本家侵略外国的帮凶,尽管他们本身仍被残酷的剥削、控制、压迫着。
也许有人会误把纳粹德国的“计划经济”政策看成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但是,请别忘记,德国这些所谓的“国家计划”都是垄断资本家制定的。这就意味着这些计划只能为一小撮垄断资本家服务,广大人民是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的。
总之,纳粹德国非但不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比西方民主资本主义国家更为落后。“第二帝国”那种官僚资本主义加垄断资本主义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特征在“第三帝国”又重新死灰复燃。正如季米特洛夫在1933年预言的那样:纳粹德国是金融资本的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分子的公开恐怖统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