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德,中国人不知道的很少,然而了解朱德的却又少之又少。相比于同时期共军其他高级将领,朱德能拿得出来的事迹其实很少。你如果问知道朱德的人:你了解朱德吗?他会说:知道,他带领南昌起义残部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大概仅此而已。当然,你也可以说,朱德的事迹还有很多,比如: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朱德的扁担、遵义挺毛、反对张国焘分裂,等等。不错,但这些零七八碎的事迹估计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了解,真正能够成为朱德标签的事迹其实只有一个井冈山会师。所谓历史人物的标签,是只要提起这件事来,你一定会首先想到这个人。在现有的有关朱德的文章、影视作品中,你找不出朱总的缺点,红军时期他拥护毛泽东领导与王明博古机会主义作斗争……直到文革时期与林彪、四人帮作斗争。从来都是正确路线的一份子,这就是给大家的印象。
本人没有贬低朱总的意思,只是随便聊聊而已。
以我对中共历史、军史的了解,朱总带领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后,他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他都没有离开中共的核心领导层、都处在共军将领的顶尖位置,但在这近半世纪中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估计这么说会遭到很多人的板砖),朱总在这近半世纪中也一直安于做为一个符号存在。其实,我们敬爱的朱总也曾出过头。当年井冈山会师后,毛、朱、陈毅等对于建军原则其实是有不同看法的。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就形成了一套新的建军原则,这套建军原则直到84年后的今天还在严格遵守,那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组织群众、创建根据地、作战三大任务等等。朱德是旧军人出身,并且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思考的深度远远抵不过毛泽东,在他看来,军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打仗。这个问题不仅朱德是这么想,当时中共高层除毛泽东外几乎都是这么想的,南昌起义时周恩来、李立三、张国焘、谭平山、恽代英、徐特立、林伯渠、郭沫若、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等等,没有资料证明他们当时考虑过军队要承担组织群众和创建根据地等,如果有的话,以现在的舆论氛围,早就铺天盖地、放大若干倍了。因此,朱总没有这么深的考虑,也就不奇怪了。于是争论开始了。朱毛红军从井冈山出击赣南后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终于爆发了,这种争论的爆发集中体现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以毛泽东为一方,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反对单纯军事观点。林彪是其最积极的拥护者(估计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林彪在毛泽东心中的位置,此后40年,无论林彪怎么调皮,毛泽东都对林彪信任有加,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东北局书记先是彭真,林彪到后,林为书记,彭真、陈云、高岗为副书记,当时陈云、彭真是毛、刘、朱、周、任五大书记以外的两大候补书记、政治局委员,党内排名第六、第七,高岗、张闻天是政治局委员,而林彪只是中央委员而已,以一个普通中央委员而领导这么多政治局委员,可见毛泽东对林彪的信任)。另一方则为朱德,他认为军队的主要任务是作战,不太赞成三大任务,这就是党史上批评的中共早期单纯军事观点。两位主要领导发生争论,让大家都不好办,夹在中间很为难。对于两人的争论,处于第三把手位置的陈毅觉得毛泽东的主张有道理,朱德的主张也不错,这就是毛泽东批判的“陈毅主义”,即和稀泥主义。处于第四把手位置的政治部主任刘安恭觉得毛泽东讲的不对,朱德讲的也不对,对两人都进行了批评。现在有人一提起当年对毛泽东的排挤就安在刘安恭头上,似乎只有刘安恭是错的,大家都是对的,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刘安恭一个人就掀起那么大浪,这是在说刘安恭水平高呢?还是说大家都是笨蛋?这就像文革一样,坏事都是林彪、“四人帮”干的,其他几十个政治局委员、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省部级干部、无数正义人士都在与他们做斗争、都在遭受他们几个人的迫害。那么这是在说林彪、“四人帮”能力超强呢?还是说大家都是笨蛋。如果都是笨蛋,还不如是坏蛋。
从四位主要领导的争论看,当年对于建军思想是如何的混乱。大变革时期,无法证明你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别人当然可以表达自己的主张。这也说明,包括刘安恭在内,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出发点都是积极的,都是出于公心,都应当给予肯定。这与那种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勾心斗角有着本质区别。红四军七大,毛泽东落选了,顶替他的是陈毅,这是毛泽东一生当中唯一一次被群众抛弃。但是,上台后的陈毅、做为毛泽东对立面的朱德、对朱毛都反对的刘安恭以及其他红军将领,面对接踵而来的一个又一个无法解决的困难,终于在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路线的正确性。陈毅跑到上海向中共中央做了实事求是的汇报,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当时陈毅出于个人野心,为了保住自己在红军中当家人的地位而“打小报告”,中国革命历史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红四军九大于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的古田镇召开,这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从此,建军原则得以确立并延续至今,中国革命得以向前,朱德老总对伟人毛泽东从此失去了反对的信心直到1976。此后,我们敬爱的朱总仅仅是做为一个符号出现在中国革命历史中,一生都处在毛泽东的光辉遮盖之下。试举几例如下:
1.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时,朱毛在指挥,但到底是朱还是毛发挥主导作用,历史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党史、军史说,第四次反“围剿”时,周恩来和朱德仍然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即这四次的军事思想都是毛而不是朱,说明前三次毛泽东才是实际的指挥者,第四次周恩来是实际指挥者,朱德只不过是副手。
2.1930年、1931年先后为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按说这个职务应当是最高军事职务,但是我们看到,在清算第五次反“围剿”时,没有指责朱德的,并且前“三人团”、后“三人团”都没有朱德的份,这总司令、军委主席当的真够那个那个的。
3.抗日战争时期,朱德任八路军总司令,除了搞点统战工作外似乎也没干什么。有个电影在表现平型关大捷时有个画面,朱德说:我命令林彪如何如何如何如何。其实是虚构的,最高指挥权在延安,具体指挥权在彭德怀,尤其是后来朱德干脆回到延安,太行前线从名义到实际都是彭德怀,其他根据地都是直接受命于延安的毛泽东。
4.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朱德等到西柏坡,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打游击,同时以解放军总部名义指挥全国解放战争。总司令不在总部指挥战争而是随刘少奇到河北指导土改,这总司令够省心的。当毛泽东指挥各路大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时,朱德却拿着一支三八大盖坐在小船上徜徉在白洋淀美丽的景色中。我一直有个事不明白,当初中央在分工时怎么会是刘朱去河北,而毛周任留下。毛泽东不必多说,他肯定留下;周恩来当时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彭德怀为总参谋长),也应该留下;任弼时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其实可留下、可不留下,以当时的各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总政治部没多少实际工作做,以任的身体情况,其实不适合打游击的;刘少奇,肯定不留下;朱德,以总司令的身份留在总部较为适宜。有个电影,毛泽东在主张中央一分为二时有段台词: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做两手准备,万一在陕北被胡宗南包了饺子,还可以继续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大意如此。其实这句话演义的可能更大,以毛泽东的智慧,虽然在陕北打游击有些危险,但是在他眼里,这危险绝对不会比红军时期高。实际情况如此,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经历的最大一次危险就是到大后方的城南庄以后。
以上言论绝对不是故意贬低我们敬爱的朱总,他把南昌起义余部带上井冈山,让毛泽东有了可用之将,让林彪、陈毅、粟裕等一帮虎将找到了前进道路上的灯塔,这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