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称钱学森在1966年领导研制中国反导系统
核心提示:俄媒称,1966年中国决定分阶段分步骤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开始启动640系列工程。当时中国已经知道,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在进行反导建设。640工程由钱学森负责,中国科学院、二炮和其他一些相关部门参加,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的某基地进行系统试验。
资料图:中国640反导工程反击1号拦载导弹。
据俄罗斯军事评论网10月19日报道,近年来美国和俄罗斯围绕反导问题争执不已,互不让步。实际上,过去或现在积极打造反导盾牌的国家并非只有美俄,还有中国,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大胆尝试,甚至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俄媒称,世界大国军方对所有航天项目都非常感兴趣,而且还会积极参与,使之用于军事目的。同样,一些军事产品也会用于民用航天项目。比如俄罗斯现在使用的“联盟”运载火箭实际上就是R-7导弹的改型产品。上世纪冷战高峰时期,美苏展开太空竞赛,其他国家最初只能当观众,根本没有加入竞争的愿望或能力。后来逐渐有一些国家开始大胆尝试,1965年法国发射首颗国产卫星,70年代日本和中国也先后发射卫星。当时除了为满足各种需求直接研制和生产导弹之外,美苏还从60年代开始研制能够对抗敌方导弹的兵器,从而开启了反导系统建设的大幕。不过,美苏都没能在战略导弹防御方面迅速取得重大进展,直到70年代末才开始列装一些系统设备。中国当时也没有置身事外,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对抗外部威胁,中国同样积极从事反导建设,努力打造反导盾牌。
俄媒称,1966年2月中国决定分阶段分步骤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开始启动640系列工程。当时中国已经知道,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在进行反导建设。当时的国际政治局势对中国也非常不利,中美尚未和好,中苏关系紧张,因此可能发射导弹攻击北京的潜在对手不只是美国,还有苏联。当时中国最有可能遭到敌方中程导弹的攻击,如R-12或R-14导弹。虽说当时对抗这些导弹要比防御随后出现的更先进的导弹要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现代化兵器缺乏,很难有效应对敌方的导弹威胁。
俄媒称,上世纪60年代中国国防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这种策略很好理解,当时中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却很难具备拥有几颗原子弹所能达到的战略遏制效果。因此,尽管当时非常贫困,中国还是抽出资金研制反导系统,而且赋予其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640工程由钱学森负责,中国科学院、二炮和其他一些相关部门参加,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的某基地进行系统试验。640工程规定研制部署早期远程雷达预警系统和拦截导弹,以及令所有人惊讶的反导装置。除了直接研制反导系统之外,还对该基地进行改建,因为当时的旧设备根本无法试验新型反导系统。
俄媒称,中国反导系统导弹部分的构想与美国“奈基-宙斯”反导系统类似。美国在建设“奈基-宙斯”反导系统时计划使用LIM-49A“斯巴达”导弹进行外太空拦截,由“斯普林特”导弹进行低空拦截。在中国的640工程中,“反击三号”应当像美国“斯巴达”导弹一样进行大气层外拦截,“反击一号”和“反击二号”则应当像“斯普林特”一样进行大气层内拦截。不过,中国“反击”系列拦截导弹的试验并没有完全展开,最初两次“反击”导弹试验使用的只是大尺寸模型弹,第三次试验则以失败告终。有意思的是,中国当时研制的“反击一号”拦截导弹在外形上几乎和美国“斯普林特”导弹一模一样,“反击三号”则几乎是“斯巴达”的孪生兄弟。中国当时之所以能仿制美国导弹,当然不是因为华盛顿允许自己的秘密产品流入中国,而是因为美国当时不仅大量出版有关反导话题的书籍,而且一些书中还披露了许多技术细节,结果造成了泄密。
俄媒指出,1972年《反导条约》签署之后美苏相继放缓或暂停了各自的反导项目,中国640工程随后也受到一定的影响。1976年以后工程研发步伐明显放慢。随着国家工作重心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1980年640工程正式终止。
这项工程虽然没有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却也有一些重要进展,积累了许多重要技术。之后有关中国反导系统建设的消息几乎销声匿迹。但是近年来中国在此方面的兴趣似乎有所恢复,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07年中国“风云-1C”气象卫星的退役和销毁。当时有消息称,摧毁这颗报废卫星的如果不是导弹,那就是被称为“卫星猎手”的特种卫星武器,无论如何都充分表明中国的反导实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