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林伯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运用与发展

林伯野 · 2011-12-16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真学习、广泛运用、和重大发展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而作

林伯野

纪念伟人毛泽东诞辰的最好的行动之一就是宣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成绩,并在许多重大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真学习

毛泽东的正确的世界观不是从小就有的。他在政治思想上,曾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再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在哲学上,经历了从唯心论到二元论,再到辩证唯物论的过程。

在1918年以前,毛泽东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说:“我即宇宙”把精神之我夸大为全宇宙。他还曾宣传英雄史观。他在1915年9月6日《致肖子升信》中说:“巨夫!伟人为一朝代之代表,将其前后当身之迹,一一求之至彻,于是而观一代,皆此代表人之附属品矣。”把一代人看成是某个伟人的附属品,这是典型的英雄史观。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他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他当时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心力》,老师打了100分。可见他把心的力说得多么宏大了。毛泽东说:“在这个时期,我的头脑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有趣的混合物。”(《早年毛泽东》第18页)后来在1918年和五、四运动以后,毛泽东经过认真学习,才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青年毛泽东抱有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大志,所以他在1920年第二次到北京后,陆续学习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等书,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段专政学说,确立了对共产主义和唯物史观的信仰,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正如斯诺所说:1920年夏,“毛泽东同志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行动上己经是决不动摇的马克思主义者了。”(《早年毛泽东》第87页。)在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致蔡和森的信中,他明确宣布:“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在这以后,毛泽东在忙碌的革命工作巾,仍然抓紧学习哲学。斯诺在《毛泽东印象记》一文中说:

“毛泽东是一个热心的哲学研究者。有一次我正在夜里访问他,谈中国共产党党史,忽然有人带来了几本哲学方面的书籍。这时,毛泽东就要求我延期再谈。他就用了三、四夜的功夫精读了这些书。在这样的读书时间内,他似乎是不顾一且的样子。他并不只读马克思派哲学家的书,,而且读些古希腊哲学家的东西,至于斯宾诺莎、康德、歌德。黑格尔、卢梭的著作,当然也是读的,并且遍读其他哲学家的著作。”(同上书,第331页)

1932年4月,红军攻克漳州。毛泽东收集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著作。据当时陪他去找书的曾志回忆说:

“我同他一同去龙溪中学翻书,在图书馆里他一边翻一边说这个好,那个好,找了好多书。是用汽车运到中央苏区的。他很可能就是在这里找到《资本论》、《两种策略》、《“左”派幼稚病》、《反杜林论》等书和经济之类书的。”(张万禄著:《毛泽东的道路》(1921--1935)第566页)

这些书运到中央苏区后,毛泽东不但自己读,有几本还推荐给其他领导人看。彭德怀回忆道:1933年秋天“接到毛主席寄给我的一本《两种策略》,上面用铅笔写着(大意)此书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在这以后不久,他又寄来一本《“左”派幼稚病》”,(这两本书都是打漳州中学时得到的)他又在书上面写着: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做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

红军胜利到达延安以后,党中央有了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于是毛泽东又在百忙中挤出时间,精读了一大批哲学书籍。它们是:

1、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批注于1936年11月---1937年4月)

2、米丁等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批注于1937年7月以前)

3、艾思奇著《哲学与生活》(摘录于1937年9月)

4、李达著《社会学大纲》(批注于1938年1----3月)

5、博古译《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批注于1938年12月以后)

6、艾思奇编《哲学选集》(批注于1939年5月以后)

7、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4版。(批注于1941年3月以后)

8、艾思奇著《思想方法论》

9、河上肇著李达等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

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依然对学习哲学十分重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1964年10月以后,他精读并批注了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第3册。在1965年后,他又精读和批注了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一本《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如实地反映了毛泽东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人事迹。

从这些史料中既可以看出毛泽东读书的认真态度,又可以看出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他是既看又划,又批又注;既用眼,又用脑,又动手。在他读过的书上,划有竖线、横线、斜线、浪线、三角、方框、圈、点、问号、x、等。横线有划一道的、有划二道的、三道的。可见其用心之细。

综观毛泽东的批注,我觉得有以下六个特点:

1、抓住该部分的本质、要害。

如:第6页批语:“辩证法的本质即对立统一规律”。

第50页:“世无无量之物。”

第314页:“理论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因素,组成部分。”

第322页:“最初的唯心论发生于原始人的无知,后世的唯心论的发展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

第354页:“那时(按:指在人类最初的发展阶段上)人类还只是自然物。后来,生产发达,才加上社会性。”

第361页:在“辩证法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旁批道:“不但是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基础。”

2、联系实际如:

第9页:在原书批判不从现实出发的旁边,写道:“不从具体的现实出发,而从空虚的理论命题出发,李立三主义和后来的军事冒险主义与军事保守主义都犯过此错误,不但不是辩证法,而且不是唯物论。”

又如,第52页:在原著讲不同的质有不同的量旁边,写道:“红白军质不同,量也不同-----行军速度、任苦程度、作战力量。国共两觉,质不同,量亦不同。路遥知马力,马力是质,路遥是量。”

又如,第53页和第54页,在原书“新的质给予了发展之新的量”旁边,批道:“睡得死,能力增加,精神疲劳,则产量减少。”“分配土地这个政策的质,规定了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大量地扩大红军,发展农业经济与合作社。”“和平和民主政策的结果,使得抗日力量大为增加。”“如果中国实行民主制度,全国各方面的发展将不可限量,故必须量与质之联结。”

3、表示赞成、反对或疑问如:批上“好”、“对”、“一针见血之言”、“这样说是不对的”、“未免重复”、“还没有弄清楚”等。有许多地方打了问号。我数了一下全书正文共506页,问号就打了155个。

4、加以补充或纠正如:

在第361页,在原文“辩证法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不可分的构成部分”旁边批道:

“不但是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基础。”更明确了辨证法唯物论的重要性。

在原文“在中国研究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是要站在民族的基础上的”旁边,毛泽东作了重要的补充:“是要站在民族的和劳动人民的基础上的。民族的与劳动阶级的利益之一致。”强调要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

在第364页原文:“中庸思想常常就被人曲解为折衷主义,或妥协调和主义。”下面,毛泽东划了两道横线,又在旁边批道:

“中庸思想本来就有折衷主义的成分,它是不反对剥削又反对过分剥削的折衷主义,是孔子主义即儒家思想的基础。不是‘被人曲解。’,他本来是这样的。”这就纠正了原文的错误,使人们读了之后,对中庸之道有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在第371页原文“日本侵略中国就不能不产生唤醒中国的作用。”旁批道:“坟墓都是自已挖的。”这就更深刻、更生动了。

在第373页原文“没有一定的斗争不能有一定的统一,所谓‘不打不成相识。’没有一定的统一性也不会有斗争。”下面,毛泽东划了两条横线,还在旁边批道:

“一定条件下的斗争与一定条件下的统一,原文忽咯了这种一定条件,说了结果忘了原因。”强调了具体条件是斗争和统一的原因。

在第376---377页原文“基本的方面不一定是发展的主导方面”的下面划了一条横线,又批道:

“基本、主导,主要意思是一样的,将他们区别起来是不对的。”

又如,在第400页,原文提到“他们不把认识论辩证法相联结,而独立的去研究”,毛泽东批道:“不是将二者联结,而是并非两个东西,只是一个东西。”明确点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在第451页,原文说:“人类的改变世界,是不断地在进步,决不停止在现状上。动物的改变却不是送样的。蚂蚁、蜜蜂始终只依赖着它们生来的能力去生活。”毛泽东在旁边写上了自已不同的看法:“并不是没有微弱的变化,永远停滞的东西是没有的,我想。”过样就坚持了辩证法的发展观。

5、勘误把书中印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如第249页的“辩证唯物”少印一个论字,毛泽东把它加进去。第308页“成为”错印为“或为”。毛泽东把或字划去,改为成字。第420页,把“但是”印成“我是”。毛泽东把我字划去,把但字写上。第417页,书中把季诺维夫的名字印成季维诺夫,毛泽东把它勾了过来。大家看,毛泽东读书是何等细心!

6、修改原文有的地方毛泽东认为原文写得不合适,就把自己认为更好的文字写进去。如第257----258页,原文“偶然性是与必然性相对立的范畴,它并不是与因果性相对立的范畴。但偶然性的本身也是有原因的。”毛泽东在但字旁边,写上“因为”二字。很显然,就把这两对范畴的关系表述得更科学了。

7、在批注中大大发展了原文的思想。最显著的事例就是毛泽东在1965年他72岁时读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内部讨论稿)时,在第一节旁写了很长一段,不但发展了著者的论点,而且是对对统一规律和整个唯物辩证法的更深刻的、更新颖的表述。这段文字是: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他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联系、发展……等等,部可以在核心规律中予以说明。盖所谓联系就是诸对立物间在时间和空间中互相联系。所谓发展就是诸对立物斗争的结果。至于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应与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等等,在核心规律的指导下予以说明。旧哲学传下来的几个规律并列的方法不妥,这在列宁己基本上解决了。我们的任务是加解释和发挥。至于各种范畴,(可以有十几种)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去说明。例如什么叫本质,只能说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此等等。”这就很好地解释和发挥了列宁的提法。

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实践,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运用和重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运用

毛泽东是学以致用的典范。在遵义会议以后,他肩负着领导红军和全党的重任,在斗争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问题。

1941到1942年,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摸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文章中,系统地阐明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路线,论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

我们从以下个方面,介绍毛泽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际工作的:

第一、毛泽东运用哲学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和道路

毛泽东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运用于政治领城,写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即经过新民主主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阐明了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第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其后又写了《关于健全党委制》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文。,毛泽东倡导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基本的方法有: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矛盾分析等。具体的方法有:“解剖麻雀”、“弹钢琴”、“朐中有数”、“留有余地”、“多谋善断”、“两条腿走路”、“波浪式前进”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革命工作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新的贡献。

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是认识论中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的体现。人们总是先认识个别事物,进而抽象出事物的一般,然后再在一般规律的指导下,深入认识个别,以丰富对一般的认识。这在领导方法上表现为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一般号召可动员广大群众,个别指导可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指导全面。

关于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毛泽东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糸统的)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54页》

第三、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

到1955年底前,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繁重的建设任务摆在我党面前。毛泽东在作了调查研究之后,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他提出要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即十大矛盾,这十大关系是: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是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还有没有矛盾?当时有的人断言社会主义社会己没有矛盾,没有对立,只有差别和统一;认为发展己不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而是差别的统一和融合。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法是和谐的辩证法。毛泽东反对这种看法。1957年2月,他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精当地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具体阐明了必须正确区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创立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的新问题,捍卫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第四.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统一战线

1935年底,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认为中日矛盾己成为主要矛盾,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咯。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统一战线的辩证法。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总结的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略》、《〈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中提出了三条重大原则:

1、要善于抓住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确定主要打击对象。

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击日本帝国主义,而不是同时反对其它帝国主义。

2、要具体分析统一战线中各派的特点,区别对待。

如: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对顽固派,既要团结他,又要孤立他。这就要有理、有利、有节。有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不斗则己,斗则必胜。有节:适可而止。这些都体现了辩证法关于斗争性是无条件的,而斗争形式是有条件的原理。

3、在统一战线中要既联合,又斗争。既反对一切联合,否认斗争,也反对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反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光辉运用。

第四.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军事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咯问题》一文巾,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运用于军事斗争领域。在抗日战争时期,总结了抗日战争的经验,写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和《战争和战略问题》。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用客观的、全面的观点考察战争,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与革命、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论述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和自觉的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阐明了人民战争的战战术的辩证法。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根据新的情况,又写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十大军事原则》等名著中,提出了战略进政的原则,制定了战略决战的蓝图。在这些著作中,揭示了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即军事辩证法。军事辩证法这一名词,在人类思想史上,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思想十分丰富。详细介绍可以写一本相当厚的书。(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主编出版过《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新探》一书)这里只能择其要点略作说明:

1、战争与政治毛泽东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毛泽东选集》第2卷笫447页)毛泽东认为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保存自已,消灭敌人。战争是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

2、战争中的人和物战争中的人和物缺一不可,但二者的作用不同,人是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人有自觉的能动性,而物是被动的,受人支配的。所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必定胜利。同时也要注意壮大和改进我方的物的条件,发展经济,改善武器装备。

3、人民军队建设的辩证法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所以毛泽东特别重视人民军队的建设。

(1)、他深刻地阐明了我军的宗旨和三大任务。他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40页)我军的任务不仅是打仗,还要生产和做群众工作。

(2)、他阐明了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的关糸。政治是灵魂,是统帅,是一切军事工作的生命线。做好了政治工作,才可能做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瓦解敌军和提高我军战斗力。既要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又要反对空头政治。

(3)、他阐明了军队内部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我军是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它必须有严格的纪律。毛泽东为我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俘虏。这体现了我军宗旨,密切了军民关系,执行了俘虏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我军既有高度集中,也有充分的民主。在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的倡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形成了三大民主的优良传统。这就是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政治民主体现在官兵平等,一起开班务会、连务会或军人大会讨论和解决各种问题;经济民主体现在经济公开,由士兵中选出经济委员组成经济委员会,以检查和制止贪污和浪费。军事民主就是充分发扬官兵智慧,来练好兵,打好仗,总结好经验。

(4)他阐明了我军既要革命化,又要现代化和正规化的关系,为我军的不断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

4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辩证法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过程中,总结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和战术,打败了强大的国内外敌人。他所揭示的是如何使用战争力量的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是:

(1)战略止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说:“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088页)战略上要敢于斗争,以一当十;战术上要善于斗争,以十当一。这就充分体现了战略和战术相反相成的辩证法。

(2)保存自已,消灭敌人。毛泽东说:“保存自已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50页)这对矛盾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保存自已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已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有的时候,为了保存自已,可以不打就走。有的时候,应该牺牲局部,保全主力。

(3)、进攻与防御进攻与防御是实现战争目的的基手段。无论是战略、战役和战术,都不外这两种基本形式。进攻和防御是相反的,又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没有进攻,就不必防御;没有防御,就不必进攻。战略上的防御,可以在战役战斗上进攻。在总的进攻中也不排斥在某些方向进行防御。攻与防可以互相配合,互相转化。毛泽东在其军事著作中,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攻与防的辩证关系,而且根据中国革命战争中长期敌强我弱的特点,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把防御与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他领导我军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战略进攻,解放了全中国。

(4)持久战与速决战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战略持久中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持久战与战斗上的速决战辩证地结合起来,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一大贡献。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必须实行战略持久战。但是,只有在战役战斗上坚持速决战,才能达到战略持久的目的毛泽东说:“速决战不是心里想要如此做就做得成功的,还须加上许多具体的条件。主要的条件是准备充足,不失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迂回战术,良好阵地,打运动中之敌,或打驻止而阵地尚不巩固之敌。不解决这些条件,而求战役战斗的速决,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18页)

在特殊条件下,也可以在战役战斗上实行持久战,例如解放战争中攻打太原就是这样。这是因为敌人己成瓮中之物,久围可大大减少我方损失。

(5)、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内线与外线和攻防两种作战形式有密切关系。毛泽东深刻阐明了内线和外线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他说:“处于战略上内线作战的军队,特别是处于被围剿环境的红军,蒙受着许多的不利。但我们可以而且完全应该在战役或战斗上,把它改变过来。将敌军对我军的一个大围剿,改变为我军对敌军的许多各别的小围剿。………这即是所谓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围剿’中的围剿,封锁中的封锁,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弱者中的强者,不利巾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07—208页)这是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辩证法运用得出神入化了。

(6)、正规战与游击战

进攻和防御战又有三种具体的作战形式,这就是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阵地战和运动战都是正规战。游击战和正规战都是中国革命战争所需要的。朱德说:“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三种的配合,是战胜敌人所必须采取的战法,”(《朱德选集》第37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游击战非常重要。刘伯承说:“要游要击,并使‘游’与‘击’相配合。”‘游’所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所以扬自已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应使‘游’与‘击’巧为配合。(《刘伯承军事文集》第121页)

把游击战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一个伟大创造。他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对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作了完整系统的说明。他说:“游击战的战略作用就有两方面:一是辅助正规战,一是把自已也变为正规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66页)”他和朱德一起提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主张。1930年11月,毛泽东亲自写了一幅对联,挂在红一军召开的反围剿誓师大会主席台的两边:“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见1982年3月12日《解放军报》)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许多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所采用,发挥了很大作用。西德的《军事与经济》杂志上,有文章说:“毛泽东的游击战略,己有效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7)、歼灭战与消耗战

从消灭敌人的程度来看,作战形式还可以分为歼灭战与消耗战两种。毛泽东对这二者的关系作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打歼灭战的方针,这是促进我军力量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指导思想。

毛泽东认为,歼灭战与消耗战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般来说,歼灭战是主要的,消耗战是次要的。但两者又是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在敌强我弱时,我军在战略上要打消耗战,但在战役战斗上,却要打歼灭战。战役战斗上的歼灭战是达到战略上消耗敌人的主要手段。歼灭战可较大地消灭敌人的力量,可大量利用敌之人力物力补充自已,可严历打击敌人的士气。可逐步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有时候在战役和战斗上也可以打消耗战。毛泽东说:“战役的消耗战是辅助的,但也是持久战所需要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69页)”

到总体上我强敌弱时,我军在战略上要打歼灭战,但在某些条件下,也不完全排斥消耗敌人。

(8)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

要达到保存自已消灭敌人的目的,必须灵活使用兵力,时而集中,时而分散。毛泽东深刻阐明了集中使用兵力与分散使用兵力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认为集中兵力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他说:“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五倍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的战役战斗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143页)

毛泽东还把集中兵力与各个歼灭敌人联系起来,他说:“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已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08页)

分散使用兵力,有时也是必要的。例如:我军在执行工作队任务时,就要分兵以发动群众。搞生产时也要分兵。就是打仗,在敌驻我扰时也是要分兵去干的。

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兵力的集中与分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正规战的集中兵力与游击战的分散兵力相结合;把正面战场上的集中兵力与敌后战场上的分散兵力相结合;把主力军的集中使用兵力与游击队、民兵的分散使用兵力相结合;把兵力在主要方向上的集中与在次要方向上的分散相结合。这就是在使用兵力问题上的辩证法。

(9)、战争中的主动与被动

军队只有掌握有主动权,才能达到保存自已消灭敌人的目的。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主动与被动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在战争中争取主动的学说。

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是军队获得行动自由,争取胜利的根本条件。毛泽东说:“主动性,说的是军队的行动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79页)

历来的军事家都强调主动性。毛泽东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更全面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他对主动权主客观条件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主动或被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分不开的。因而也是和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分不开的。此外,也还有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来争取自已的主动和逼敌处于被动的情形。”(《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55页)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是,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也影响到优势劣势、主动被动的变化。毛泽东说:“战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现实事物,必待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或被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59页)优秀的指战员善于认识和利用客观观律,从必然中获得自由,把握主动。红军在长征中的四渡赤水就是毛泽东从被动中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生动体现。

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曾有过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中国的《孙子兵法》为代表);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德国的克劳塞维茨为代表);现代无产阶级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为代表)。博大精深的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已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军事著作己成为各国军事家必读的书。有的国家规定军官晋升必须写出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论文。美国把毛泽东军事著作列为编写军事条令人员的必读书。我们中国的革命者更应认真地学习它们。

第四、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党的建设,提出了党的建设的辩证法。

首先,他分析了党内矛盾产生的根源。他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81页)“这是社会上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同上)小中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甚至地主阶级的思想,都会反映到党内来。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开展正确的党内斗争。

毛泽东提出了解决党内矛盾的公式: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选集第5卷笫359页》)毛泽东主张对犯错误的同志要两点论,要允许人犯错误,要帮助人改正错误。要给出路,要防止从非对抗性矛盾发展为对抗性矛盾。毛泽东还创造了用整风运动的方法对全党进行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水平,加强了党的团结,提高了党的战斗力。

“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后来也成功地运用人民大众,成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原则。”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

1937年7、8月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哲学,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论文,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的哲学总结,也是清算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哲学总结。它们深刻的阐明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和以矛盾为核心的辩证法,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不仅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

在本文第二部分介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运用时,己经涉及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因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党的建设、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分析和解决这许多领城的实践中,必然会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以下文字中,我们将介绍在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认识论诸原理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些伟人曾经讲到什么程度,毛泽东又怎样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它们。

第一、毛泽东对辩证唯物论的重大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辩证的,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但是,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先介绍毛泽东对唯物论的重大发展,再介绍毛泽东对辩证法的重大发展。

(一)、在唯物论方面,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1955年1月,毛泽东问我国物理学家钱三强:“质子、中子是由什么组成的?”钱三强说:“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还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毛泽东说:“我看不见得。质子、中子、电子还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现在实验上虽然还没有证实,将来实验条件发展了,将会证明它们是可分的。”半年以后,美国发现了反质子,一年以后又发现了反中子,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见。

1957年1月,毛泽东对原子核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作出哲学概括,指出:“原子核也是可以分割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笫551页)“愿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也是对立的统一。”(《毛泽东选集》第5卷笫408页)他认为宇宙从大的方面是无限的,从小的方面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可分,电子也分而且可以无限地分下去。钱学森说:“毛主席对物质无限可分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毛主席预见了20年后高能物理学的发展。”

在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启发下,中国物理学家于1965—1966年间提出了关干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受到各国物理学家的高度重视。1977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七次国际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有人提议,为纪念毛泽东关于物质有更深层次的重大理论贡献,应将现在称为“层子”或“夸克”的微观粒子命名为“毛粒子”。1979年美籍华人丁肇中又发现了胶子。科学实验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关于物质的内部矛盾性和无限可分性的理论是正确的。

(二)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限干篇副,只能述其要点。

1、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作了系统深刻的说明和发挥。这表现在:

(1)他从两种发展观的对立上,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

(2)他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上,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3)他从对立统一规律与其它观律和范畴的关系止,指明了对立。

(5)他明确提出了矛盾普遍性的两种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至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80页)

(6)他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创立了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学说。他主张既要研究不同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又要研究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的特殊性,还要研究矛盾的主次方面,固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7)他深刻地阐明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提出了“共性个性、相对绝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的著名论断。

(8)他明确地把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概括为两方面,发挥了列宁的有关思想。他说:“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全部意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304页)

(9)、他进一步阐明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理论。指出要用不同的斗争形式来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

2、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量变质变规律

他阐明了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原理。他从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上说明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普遍的。例如,人从生到死是个量变过程,但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这都是部分质变。

3、毛泽东生动地表述了肯定和否定规律。过去人们常把它表述为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毛泽东则称之为肯定否定规律。这个提法,更好地体现了对立统一。他坚持辩证法的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他指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07页)他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教导人民树立起胜利的信心。

4、毛泽东对本质和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他认为事物内都所包含的特殊矛盾,决定该事物的特殊本质。人们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5、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全局和局部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了这对范畴。他对全局和局部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规定。全局就是事物的整体,是事物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发展阶段的有机统一体。局部是构成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一侧面或其发展的某一阶段。全局决定局部,高于局部。因此要有全局观念。局部隶属于全局,又影响全局。有时候某个局部对全局的影响甚至可以是决定性的。

6、在运用可能与现实这对范畴方面,毛泽东也有许多有益的教导。他说:“可能性同现实性是两件东西,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虚假的可能性同现实的可能性又是两件东西,又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转引自《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论》第231页)他强调要估计到事物的发展有两种可能性:好的和坏的。我们要争取实现好的可能,同时对坏的可能的出现,也要作好准备。这样方能有备无患。

第二.毛泽东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恩格斯说: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也说:马克思把唯物主义运用于人类社会生活,是“彻底发挥唯物主义”,是对以往历史理论的革命。(《列宁全集》第21卷笫38页)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的规律,发展了历史唯物论。毛泽东揭示了丰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规律,揭示了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特别是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绩革命的新理论,这是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大发展。由于这个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主义,己经成为事实。毛泽东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已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他们提出要不断革命。

列宁也说:“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只要这个时代没有结束,剥削者就必然存着复辟希望,并把这种希望变为复辟行动。”(《列宁选集》第3卷笫604页)“无产阶级专政是新阶级对更强大的敌人,对资产阶级进行的最奋勇和最无情的战争,资产阶级的反抗,因为自己被推翻(哪怕是在一个国家内)而凶猛十倍。它的强大不仅在于国际资本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各种国际联系牢固有力,而且还在于习惯的力量,小生产的力量。因为,可惜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生产,而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枇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列宁选集》第4卷笫181页)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的上述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绩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绩革命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在他人生最后的二十多年里,即从1956年到1976年,系统深刻地总结了与国际共运中以苏联的赫鲁晓夫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集团作斗争的经验,也总结了中国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建设经验,总结了和党内以刘少奇、邓小平为代表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斗争经验,提出了这个理论。他说: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特别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以后,还有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上的一切阶级斗争是不是还集中在争夺政权的问题上?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还要不要革命?革谁的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列宁看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被打败的资产阶级甚至比无产阶级还要强大,时时企图复辟,同时小生产者不断生长新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威协无产阶级专政,因此要对付这些反革命的威协,并且战胜它,必须在长时期里强化无产阶级专政,舍此没有第二条路。但因列宁逝世过早,没来得及在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斯大林是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在实际上解决了很大一批钻进党内的反革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例如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拉狄克,布哈林,李可夫之流。他的缺点是在理论上不承认在无产阶级专政整个历史时代社会上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革命的谂负没有最后解决,弄得不好,资产阶级就有复辟之可能。在他临死的前一年,他已觉察到了这一点,说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弄得不好,可能使矛盾变成对抗性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第三五0──三五一页)

(二)毛泽东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危险

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他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在一九六二年月八日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和九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转引自《红旗》杂志一九六七年第十期。

他还说:

“在我国,虽然社会主义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说来,已经基本完成,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残余还是存在,资产阶级还是存在,小资产阶级刚刚在改造。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二六──二七页

“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使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后的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能说那里已经完全没有像列宁所反复痛斥过的资产阶级食客、寄生虫、投机倒把者、骗子、懒汉、流氓、盗窃国库者这类分子;也不能说,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需要或者可以放弃列宁所提出的“清除这些由资本主义遗留给社会主义的传染病、瘟疫和溃疡”的任务。”

转引自《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七日《人民日报》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单有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转引自《关于赫鲁晓夫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人民日报》

(三)提出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在共产党内的英明论断

这是前人从未提过的新思想、新判断。

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

转引自一九六七年三月十日《人民日报》

“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

转引自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报》

毛泽东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电动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的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第四二页

(四)发出了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解决这个矛盾的伟大号召

毛泽东说:“过去我们搞了农村的斗争,工厂的斗争,文化界的斗争,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第二二0页

“当前开展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一个更深入、更广阔的新阶段。”

——《中共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九六年八月八日

“无产阶级专政下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混入无产阶级专政机构内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转摘自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

转引自一九六八年四月十日《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斗争那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转引自一九六六年九月十六日《人民日报》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转引自《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会公报》

(五)、指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目的、路线、方式、方针和政策

目的是解决人们的世界观问题,破私立公,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虽然已经被推翻,但是,他们企图用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来腐蚀群众,征服人心,力求达到他们复辟的目的。无产阶级恰恰相反,必须迎头痛击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切挑战,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在当前,我们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

转引自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问题。”

转引自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报》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转引自《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会公报》

路线是相信和依靠群众。毛泽东说:“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自己起来革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转引自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日《人民日报》

他号召群众联合起来,把走资派夺去的权力夺回来。

方式方法是大民主,放手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中国共产党中失委员会关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中说:“要充分运用大字报、大辩论这些形式,进行大鸣大放,以便群众阐明正确的观点,批判错误的意见,揭露一切牛鬼蛇神。这样,才能使广大群众在斗争中提高觉悟,增长才干,辨别是非,分清敌我。”

方针是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的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因而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只要充分发动群众,妥善安排,就能够保证文化革命和生产两不误,保证各项工作的高质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把文化大革命同发展生产对立起来,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议》中,具体制定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应执行的政策。指出:

党的领导要善于发现左派,发展和壮大左派队伍,坚决依靠革命的左派。这样,才能够在运动中,彻底孤立最反动的右派,争取中间派,团结大多数,经过运动,最后达到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

集中力量打击一小撮极端反动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充分地揭露和批判他们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把他们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

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注意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同拥护党和社会主义、但也说过一些错话,做过一些错事或写过一些不好文章不好作品的人,严格区别开来。

注意把资产阶级的反动学阀、反动“权威”,同具有一般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人,严格区别开来。

必须严格分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不要把人民内部矛盾搞成敌我矛盾,也不要把敌我矛盾当成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群众中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现象。几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是不可免的,是必要的,是有益的。群众会在正常的充分的辩论中,肯定正确,改正错误,逐步取得一致。

在辩论中,必须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对于持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也不准采取任何压服的办法。要保护少数,因为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即使少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允许他们申辩,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

在进行辩论的时候,要用文斗,不用武斗。

在辩论中,每个革命者都要善于独立思考,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革命的同志,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不要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以便加强团结。

毛泽东还说:

“必须善于把我们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引导轨道,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

转引自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

(六)、深刻揭露了现代修正主义者的丑恶嘴脸,指出了反修斗争的必胜前途

毛泽东说:“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就是修正主义。修正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抹杀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区别。他们所主张的,实际上并不是社会主义路线,而是资本主义路线。在现在的情况下,修正主义是比教条主义更有害的东西。我们现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0──二一页

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人物,都是政治上的崇美派,在他们的全部政策中所实际遵循的,也就是美国牌的实用主义哲学。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四0八页

“敢不敢正视和承认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和全世界人民的矛盾,敢不敢正视和承认在世界上任何国家中都存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敢不敢正视和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两类矛盾(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是能不能彻底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辩证法的试金石。”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四0八页

“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口头上也挂着马克思主义,他们也在那里攻击"教条主义"。但是他们所攻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东西。他们反对或者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或者企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或者企图削弱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梦想恢复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向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包括思想方面的斗争。而在这个斗争中,修正主义者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三九二页

如果修正主义者篡夺了全国政权,怎么办?毛泽东教导我们,不要怕,不要妥协,起来和他们斗争。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他诧说:

“在世界上,不论什么国家,不论什么地方,哪里有压迫,那里必定有反抗;哪里有修正主义,那里必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它对抗;哪里用开除党籍等等分裂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那势必产生新的卓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产生强大的革命政党。出乎现代修正主义者和现代教条主义者的意料之外的变化正在发生。他们正在造成自己的对立面,而最终势必会被他们自己所赞成的对立面所埋葬。这是一条必然的规律。”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四0六页

“在欧洲、北美和澳洲,有些共产党的领导人为着维护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利益,而日益同社会民主党人唱一个调子,使他们自己从形式到本质都变成同社会民主党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并且用开除党籍等等制造分裂的方法对待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这种时候,那里也势必产生能够代表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这种过程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共产党人中,也在发生。有些一时认识不清,被修正主义蒙蔽,跟着修正主义跑的人,终有一天要被事实教训过来而同修正主义分子分手,重新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方面来。”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第四0六页

毛泽东还说:“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本主义上台,而且是最坏的资本主义,是法西斯主义;如果这样的共产党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挂着羊头卖狗肉,那么人民就要自发组织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坚决打倒假共产党,推翻其在中国的罪恶统治,并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一切附着在奸伪集团上的官僚买办汉奸势力!”

一九六四年八月的一次谈话,引自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

中国如发生反共的右派政变,我断定他们孔明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因为代表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利益的一切革命者是不会容忍的。结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还是这两句老话。

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的信,转引自一九七五年三月一日《人民日报》

请读者注意,毛泽东同志两次提到当共产党被修正主义者篡夺了领导权时,那里的人民就要组织新的革命政党。这对于中国一些主张保党救国的人士是一个提醒。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革命政党,就不可能把民众联合起来,组织起来,把失去的政权再夺回来。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绩革命的理论,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它为己经或曾经取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如何保卫、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为在修正主义者一旦上台以后如何组织起来推翻修正主义的统治,重建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人类从社会主义迈入共产主义社会,有了更强大、更完整的理论指南。因此,把毛泽东思想称之为毛泽东主义,是完全应该的。

第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的《实践论》构建了一个以社会实践为中心的认识论体系,发挥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实践范畴作了系统的阐发

马克思说:实践是“人类感性的活动”,“物质性的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7、18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笫16页)

列宁在20世纪初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他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和基本的观点。”(《列宁选集》第2卷笫142页)他又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选集》第38卷笫230页)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他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改造社会的实践。”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他明确概括了社会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他并且深刻地说明了三大实践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他说:“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浙江省七个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的批语》,《人民日报》1964年7月14日)毛泽东说明了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把认识论的实践观和历史唯物论的群众观相结合,把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二)、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他深刻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说:“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132贡)“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选集》第122页)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作了全面的发挥。他指出: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他说:“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毛泽东选集》第5卷笫390页)根据真理发展的规律,我们就应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毛泽东还论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他指出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之和就是绝对真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135页)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

(三)、系统深刻地论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

列宁对认识的发展过程作过深刻地论述,他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笫181页)

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上述思想。他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提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只有感觉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67页)。二是“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厉感性材科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80页)这十六字诀是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的科学方法,是毛泽东对辩证逻辑的新贡献。

前一个飞跃是从物质到精神,第二个飞跃是精神到物质。毛泽东强调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69页)因为只有这个飞跃才能改造世界。

(四)、提出了认识发展过程的总规律

恩格斯和列宁都说过人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但概括出这个过程的总规律,则是毛泽东的一大贡献。他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73页)这个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五)、作出了认识论的总结论

毛泽东说:“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笫272页)这一结论,是对中国哲学史上知行问题争论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贡献。

结束语

才疏学浅,毛泽东的思想和事迹又特别丰富。难免有所遣漏。又恐篇幅过长,难于卒读。明知不完美,也只好如此了。当今有些人大言不惭,让秘书写篇搞子,就吹嘘自已“创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读过几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他们有读书笔记么?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呀!毛泽东是经过认真学习、广泛运用才能有所发展的。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我相信,看看毛泽东的事迹,一定会提高识别真假创新者的能力。

(2011年11月初稿)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8.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9.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10.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朝鲜领导落泪
  7.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