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36周年纪念日,36年来,人民,在自己的心中永恒把他怀念着。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以后,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向遗体告别、吊唁和追悼大会等治丧活动。30多年来,由于存在种种因素,对于周总理当时的治丧规格存在着一定的看法,本文不重复大家所熟知的内容(笔者关于历史探索文章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不重复媒体上常见的观点),试着用比较的办法,力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周总理治丧规格问题。
周总理的逝世是当时新中国建立27年(到1976年1月)来去世的政治排位最高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仅次于毛主席,当时的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也是文革以来到当时(1976年1月)正常去世的排位最高的领导人,那么应该如何治丧就有一个规格的问题出现了,就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高的先例(斯大林不算,因为斯不是本国领导人),而只能参照几个与他地位类似,但排名低于他的已故领导人。周总理1972年5月起即已确认患癌症,且在以后的治疗中发现多个原发性的恶性癌症肿瘤,作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总理对自己的身后事情是做了交代的,据邓颖超同志在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同志追悼会后,同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医务工和亲属的谈话《继承遗志,永远向前》中说道:“恩来对他的后事,曾经对我说过,葬仪要从简,规格不要超过中央的任何人。这件事,我已经向党中央做了报告。中央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还向我说过,一定不要特殊化。我个人是坚决执行的。对于丧事,我是严格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提出一项个人的要求,一切都由治丧委员会决定。”这里讲得很清楚:规格不要超过中央的任何人。文革中发生的,到周总理之前的,正常去世并治丧的中央常委以上领导人只有两位,董必武和康生。那么,让我们通过对比来看看相关情况。
董必武于1975年4月2日逝世,逝世时的职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并在文革后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国家代理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发出讣告,称董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革命战士,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3日当天除发表讣告外,还发表了治丧委员会的名单。接下来几天报纸上发表了一些外国领导人的唁电和到使馆吊唁的消息,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报道。直到4月7日举行追悼大会后,才在4月8日发了总的消息,除悼词单独发表外,追悼大会、向遗体告别、吊唁都是合在一起的内容,向遗体告别的具体名单都没有发,也没有说明人数,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吊唁人数是8000多人,吊唁日期为1天,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参加者2000多人,追悼会当日,全国下半旗致哀。参加追悼会的负责人(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央党政军部门负责人等)列了详细名单,工农兵代表则未列详细名单。在4月8日的报纸上,用1个版面,发表了董老生平的8张照片,其中,没有与毛主席的合影。
康生于1975年12月16日逝世,逝世时的职务是中共中央政治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内排名在董必武前,仅次于毛主席、周总理、王洪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发出讣告,称康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革命战士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17日当天除发表讣告外,还发表了治丧委员会的名单。接下来几天报纸上发表了一些外国领导人的唁电和到使馆吊唁的消息,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报道。直到12月21日举行追悼大会后,才在12月22日发了总的消息,除悼词单独发表外,追悼大会、向遗体告别、吊唁都是合在一起的内容,向遗体告别发了1个领导人的小名单,但未说明参加人数。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吊唁人数是15000多人,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参加者5000多人,吊唁日期为2天,吊唁期间,天安门、新华门、劳动人民文化宫、外交部下半旗志哀。追悼会当日,全国下半旗致哀。参加追悼会的负责人(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央党政军部门负责人等)列了详细名单,工农兵代表则未列详细名单。在12月22日的报纸上,用1个版面,发表了康生生平的10张照片,其中,没有与毛主席的合影。
接下来再看周总理,1月8日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发出讣告,称总理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人民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是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1月9日当天除发表讣告外,还发表了治丧委员会的名单。1月10日报纸上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隆重追悼周总理的通知,指出:1月10日、11日向周恩来同志遗体告别。12日、13日、14日举行吊唁仪式。15日举行追悼大会;同日全国下半旗志哀,停止娱乐活动一天。自发表讣告之日起至15日,首都天安门、新华门、劳动人民文化宫、外交部下半旗志哀。同日还发表了治丧委员会的公告:深切感谢有些国家的政府、兄弟党和友好人士要求来华参加周恩来同志吊唁活动。按照我国惯例和礼宾改革,决定不邀请外国政府、兄弟党和友好人士派代表来华参加吊唁活动。从这天起,在“极其沉痛的悼念周恩来同志”的通栏大标题下,发表了五大洲各个国家的大量唁电、唁函和各国吊唁消息。12日的报纸上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群众代表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向周恩来同志的遗体告别这条消息,向遗体告别发了领导人的名单,也发了普通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名单,并说明了人数是10000人左右,告别结束后,遗体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当时排名仅次于周总理)王洪文和汪东兴、邓颖超护送至八宝山火化,据事后介绍,护送的汽车100辆以上。江苏省和浙江省的负责人专程到北京吊唁。1月15日发表了“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夺取更大的胜利 首都人民举行隆重吊唁仪式沉痛悼念周恩来同志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分别送了花圈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吊唁大厅分别接待前来吊唁的外宾,并向他们致以深切的感谢”的综合消息,参加吊唁的领导人、外宾和接待吊唁的领导人都发了详细名单,参加吊唁的人数是40000人。15日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参加人数5000多人,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中,悼词就用了1个整版,(董、康都没有用整版),公布追悼会参加人员名单时,比照当时国庆招待会的规格,出了详细的名单,将工农兵代表、爱国人士代表等都一一列出。1月15日、16日两天,用两个整版面,以“周恩来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为标题,一共发表了周总理生平25张照片,其中,有一张毛主席和周总理1945年在陕北的合影。
综上所述,对比可以知道,周总理当年的治丧规格是按高于康生、董必武的水平进行的,但是基本没有突破中央副主席、常委这个格。(到1975年的时候,党中央常委级领导人的排名是:毛主席、周总理、王洪文、康生、叶剑英、邓小平、朱德、董必武、张春桥,在有关外事国务活动时,朱德委员长有时候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后来1976年7月朱德委员长逝世后的治丧规格基本和康生差不多,遗体告别是1天,参加3000多人,吊唁2天,15000多人,追悼会参加人数5000多人。追悼会次日的7月12日,用1个版面发表了朱老总生平的12张照片,其中,有一张抗战期间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研究作战方针的著名合影照片。总的来说,周、朱、董、康四个人,周总理治丧规格最高,朱德同志和康生差不多,董老略低于朱、康。这也是符合他们4人当时的政治排名的。这也说明,当时的中国,大政方针、具体工作都是有明确的原则和规章的。
我们今天看待历史,都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从当时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周总理为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类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的高贵品质和完善人格,一直感动和激励着我们,我们长久的怀念着他。但是,我们对于他的感情,不能被利用于其他目的,有人一再渲染气氛,似乎当年的治丧是完全不合格的,是被大大压低规格的。如他们说,安排吊唁人数少了,那么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在周、朱、康、董4个人中,安排吊唁周总理人数比其他3个人的总和还多!(周总理4万人;董老8千人;康生1万5千人;朱委员长1万5千人) 又如有人说,向总理遗体告别的地方小了,可是从下面的视频可以看出,朱德同志、董必武同志(康生的相关电影资料未找到)的遗体告别地点看上去和周总理的地点是差不多的,估计都是北京医院的告别室。
http://kejiao.cntv.cn/history/C14461/classpage/video/20091229/100489.shtml
http://www.56.com/u41/v_NDA1MDYwNzg.html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人拿周总理治丧的问题做文章攻击毛主席,说是毛主席压低了周总理的治丧规格,那么,我要问,难道朱德、康生、董必武三个人的治丧规格都是毛主席压低的吗?举例子来说,董必武同志逝世后,毛主席非常悲痛,不吃东西,也几乎不说话,听了一天的南宋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还特意改了其中的一句词为“君且去,休回顾”,充分说明两人的革命战友情谊是相当深厚的,那么,董老的治丧规格,总不可能被压低了吧?康生的情况,基本也是如此。至于朱德委员长,据相关文献,1976年7月毛主席交待华国锋(当时主持中央工作),要把朱老总的丧事妥善处理好。
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0-12/20/c_12897881.htm
http://www.txssw.com/newswrmzd/xiangguanbaodao/38116.html
至于说毛主席为何没有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这个问题分析起来结论十分显而易见,当时毛主席已经重病,根本无法长时间站立,这个与他1972年1月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时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朱老总参加了 1月10日 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但是到了 1月15日 追悼大会时,由于腿无法长时间肃立,也不得不放弃了参加追悼会。后来几个月,毛主席和朱委员长都还坚持会见了几批外宾,但是这种一二分钟的握手站立和长时间的追悼会肃立是根本不同的,因而不具有可比性。
经过详细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邓颖超同志在追悼会结束后的谈话中所说的“中央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对于丧事,我是严格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提出一项个人的要求,一切都由治丧委员会决定”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基本事实的,是要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的。我们不能拿后来的认识水平和条件去解释和建构历史,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从历史角度客观的看待周总理治丧规格问题,这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如果看了本文能够对于读者您产生一定的启发并使您得出合适的结论,本文写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