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志愿编辑
本文则以本人原创的《再学习,琉球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而改编,编写的内容主要以日本古历史资料、中国古历史资料和福建民间传说为依据,从琉球并入明朝版图之前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琉球被日寇侵占以后,还打算写到将近2000名的琉球青年为了祖国荣誉辗转到内地参加了北洋舰队的“甲午战争”为止,《前世今生的中国琉球》每集3000字左右,估计要写二十多集,欢迎批评指正。
据读者反映,很多中国人至今不知道中国琉球就是日本所谓的“冲绳县”,由于现在的日本政府不思反省侵华恶行,反而在反华制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做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需要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已经淡忘的琉球主权还是中国的。根据美国华人的建议,便于世界各地的华文报纸或网站转载,共同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加入到“亿万中国人呐喊收复琉球主权”之中。
考虑到既让读者了解琉球历史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又要防止审美疲劳,打算每半个月一篇,望版主关照。
网民“环保志愿”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
1262年,琉球人口大约有数万人,其人口组成大多是大陆逃难的朝廷官员,以及福建人(包含台湾人,当时台湾属于福建管辖)和浙江人的渔民,还有一些朝鲜族的渔民。
汉、隋、唐、宋、元时期的逃难官员为了避免株连九族,举家和随从一起逃亡到琉球。福建简称“闽”,门里有蛇,自古以来蛇居多,很多内陆人士不敢轻易到福建。
地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州,三面靠山,一面临海,自古以来,福州人爬山涉水到内陆求发展不容易,大多向海外发展。内地人到福州的也很少,即,福建基本上处于比较闭塞的地方。可是,向海外发展的结果,古代的福建福州造船业很发达,船舶很结实,经得起大风大浪的折腾,难怪福州能成为现代中国海军的摇篮,这是后话。
据海潮流向,很适合从福州乘船到琉球的通航,据说晋朝的风水大宗师郭璞来到福州,有天趁兴和一些官员坐船出闽江口游玩,到了闽江口,转过身来再看琅岐岛,见那里山明水秀,景致真真的叫好,不觉开口称赞道“回头面视琅岐岛,一担紫袍担卖倒”,(环保志愿注:紫袍指大官,担卖倒指层出不穷),意思是说福州的琅岐岛山好水好人更好,将来做官人很多。
果不其然,从福州出去做官的人很多,其他省份的官僚从做官福州人的口中听到了很多关于逃难官员家族经福州成功逃亡到琉球的各种消息。比如,晋朝末期,宫廷内乱,正直的清官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既然斗不过自私自利的贪官集团,于是,很多官员为了躲避满门抄斩和株连九族,不得已从河南逃亡到福建,再从福建的福州、莆田和晋江逃亡到台湾和琉球等地。
据传说,福州琅岐岛民帮助这些官员逃亡到台湾和琉球之后也留了下来,逃亡出去的官员或随从大多武功高强,在人口不多的地方很容易垦荒生存,自然成为一方有势力的力量,并与当地人融为一体。为了感谢帮助过他们的福州人,自然而然的使得这些福州人在台湾和琉球做官或者做地主。
上述民间故事可以旁证了自古以来琉球和福州有不解之缘,据考证,琉球的民间语言以福州话为腔调,结合了闽南话和温州话等形成的方言。
汉、隋、唐、宋、元等朝代均派出军队到过琉球,看到的是一片荒凉贫瘠。每年多次遭受台风侵蚀的琉球,农作物生长不易,那时候,工农业技术低下,缺医少药,医术水平不高,一般人吃不饱穿不暖,生存条件困难,每个朝代都把朝廷“罪犯”送到琉球,让其自生自灭,琉球是流放地之一。
汉、隋、唐、宋、元等朝代也派出过很多官员到琉球实地考察,结论大多以摇头为主,其主要原因就是大陆地广人稀,有享不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那时候,谁愿意主动申请到琉球这个不毛之地?除非有不得已苦衷的人。
那时候的琉球,各地方派系林立,可是,在当今的眼光看,其实都是一些小小的小混混团伙,谁的拳头硬谁说话有力,琉球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间,没有完整的政治和经济体系,更没有人权,社会治安极其混乱,连年征战,大家都是自保一方,琉球不是一个国家。
古代的海盗大多以大陆沿海、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渔民形成,规模很小,主要是杀人越货,于是,大陆来的琉球人逐渐建立起来互帮互助的自卫武装,慢慢地变成那时候的封建势力割据,以自卫体系而自成一体,并各自形成一方霸主。
琉球虽然距离大陆较远,但,和台湾一样早早地被列入汉、隋、唐、宋、元朝时期的中国政治版图之中。由于那时候的琉球,工农业水平较低,台风又多,人民生活质量也差,早在隋唐时期就把琉球纳入管理,把琉球写为“流求、流鬼、留求和留仇”等等,这足见中国大陆对琉球地理的重视和对琉球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轻视,历届朝代常常官派一些大臣人物带着一群人到琉球直接或间接参与琉球的政治和经济的管理。
1274年和1281年,元朝曾两次出兵琉球,也攻打过日本,那时候的日本不是像现在这样完整的日本,是四分五裂的,有十几个国家,如果元朝海军不是败于台风的恶劣天气,现在的日本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军数次到琉球,看到琉球非常贫瘠,属于不毛之地,人民生活很苦,从战略上考虑倒是不错的海军基地。正准备考虑把海军基地设在琉球的时候,元朝的官僚阶级贪腐严重,官僚阶级和剥削阶级结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集团,重创了元朝的社稷江山,琉球变成了元朝没有精力再去管理的地方。但是,元朝把琉球设为是充军或流放的理想之地,从这里也能得知,很多大陆人被充军到了琉球。
1296年,元朝皇帝成宗派出省都镇抚的张浩等人,在大内高手的护送下,由世界上最强的海军之一的元朝海军浩浩荡荡长途过海到了琉球,随行中还有很多的文武官员一起去考察,计划劝说接受元朝帝国的统治和行政管理。
自从他们踏上琉球土地之后,最繁华的街道也就相当于大陆一个破落的乡镇而已,真的到处是贫瘠荒凉,民不聊生,可是,会比大陆的大西北强。
张浩等人注意到一点,琉球的民间防范残害意识很强,但,都是各自为主,张浩等人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琉球管事的,只好从像样的建筑物去找,后来找到民间自卫团的负责人。可见,当时的琉球,谁的刀枪多拳头硬,谁就是琉球王。
可是,张浩等人又遇到了听不懂琉球地方方言,当然了,琉球岛上会说普通话的人逃避都来不及,谁还敢和大陆来的钦差大臣说起普通话啊,这样,张浩等人遇到了语言沟通障碍,最后还是无心驻扎,只留下一小部分官员和随从,帮助建设管理琉球的行政责任。
那时候,琉球势力最强的有,中山王、北山王和南山王,经过再三筛选,张浩等人选择了有点亲近感的中山王英祖,帮助其在纷乱的势力中脱颖而出,巩固了英祖在琉球的尊贵地位,使得英祖心服口服,表示愿意接受元朝政府的统治,这样,迷茫的琉球人民找到了家的归宿。
可是,元朝的官僚阶级和剥削阶级结成贪腐集团,导致元朝大厦即将倾倒,琉球盼不来元朝的光辉,只能静静地等待明朝初升的太阳。(未完待续) .
环保志愿编辑
前回说到,元世祖遣官招谕不能达,主要表现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元朝张浩等人的确不知道琉球岛上有相当多的人会说普通话,大多能交流,只是口音上有区别,当张浩等人招安不成,皇帝的旨意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张浩等人火烧眉毛,令其等夜不能寐。
有一天,元朝的张浩等人走街串巷调查民情时,忽生一计,下令请来了130人相对有点知识的年轻琉球岛民,为消除尔等恐惧心理,好吃好喝好招待,令这些人教学琉球地方方言,等到最后一刻回程时,携船一并带走,回去复命。
这些琉球岛民到了大陆,感受了君臣的庄严肃穆,迷晕了皇宫的金碧辉煌,领略了元朝的金戈铁马,看见了天朝的繁花似锦,体验了大陆的金迷纸醉。本来是,莫名其妙地来到了陌生而世界第一最繁华的大都市,内心有相当的恐惧感,但在朝廷圣恩之下,亲历了盛世年华。他们一边刻苦学习标准汉语发音,一边到民间学习先进的工农业生产技术。
数年后,这些琉球人学到了一技之长,变成了技术人员,但还有多少能回到琉球查不到历史记载。根据元朝的旨意,他们经福州到泉州,利用潮流,顺利地乘船回到了琉球。从此,这些琉球的技术人员既帮助了当地提高工农业生产技术,又让琉球人民深切感受到大中华的魅力。
由于,琉球人民大多是福建过去的人,福建人与北方人的讲话方式和生活习惯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些学有成就的琉球人很快融合了中华南北之文明,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在琉球生根发芽,这对将来的琉球顺利纳入到明朝版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大陆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大陆对这段历史可以一带而过。但是,琉球却不能忘。人口少、土地少、经济不发达的贫瘠小地方,虽称国,却是无政府状态,派别林立,各管各的琉球奴隶社会,对张浩和130位琉球人的故事不能不说是一种人间奇迹,这段历史成就了古代琉球经济发展史之一,是琉球史上有名的典故之一,至今还有更好的传说。
1350年,察度继承了英祖的统治地位,成为众多琉球王之一。据福建老乡讲述,英祖来自福建,DNA一样的大陆血统。察度继位之后,善于采纳大陆闽籍人士的建言献策,用铁器打造了很多的农具,不但免费赠予想耕地的农民,而且善教其法,为缺衣少粮的琉球解决了部分的困境。
如此,中山王察度体恤民情,越来越多的琉球人站在了中山王察都的那一边。根据察度自己的努力,一方面让自己上升为实力最强的一支地方势力,一方面也按捺不住内心向往天朝的繁华世界,对此,察度为新生的大明帝国充满着美好的念想。
那时候,台湾的行政管理权归属于福建省管辖,逃难到台湾的内陆官员有可能被查抄的危险,于是,琉球成为了逃难官员的乐土之一。福建到琉球有多条秘密通道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这些秘密通道主要在福州长乐、馆头、亭江和琅岐等地,还有泉州也是不错的秘密通道之一,等等。因泉州是世界级通商口岸,来往于琉球与福州相比还是比较显眼的。
福州能自然成为往还于琉球的重要交通中转站,追其原因,尽管有地理和海潮等因素,福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闽籍人士到海外发展优先于到内陆求发展。福州地处偏僻,山高皇帝远,官府势力难以全方位波及,海外亲朋好友多,和琉球关系较为密切,闽江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较大规模的杀戮战争,使得来往于福州琉球之间的人们很从容,福建琉球一家亲。
一来二往,福建人在琉球安居乐业,盛行通婚,这样,琉球人基本上以大陆人构成。1、福建人民把大陆先进的工农业技术带到了当地,为琉球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福建人民和琉球人民共同到南洋经商的时候,地域性的物价差距令贸易通商者利润丰厚。3、琉球人与大陆人生活习性变得越来越接近。4、福建血统的中山王的周围积聚了越来越多的大陆人,使得中山王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为纳入大中华创造了良好心理条件。
1368年,中国大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政权更迭,元朝的官僚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结成利益共同体,老是欺骗和欺压老百姓,把苦不堪言的老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严重透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使得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最终推翻了贪腐严重的元朝,建立起新的政权。
大明帝国建立后,朱元璋称帝,即位后号称洪武。洪武帝随即向周边国家传递大明帝国已经代替了原来的元朝政府,要求各国政府和元朝原各地方政府保持原来的隶属关系不变,全盘接收。
就在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战事的需要,这支农民起义军经常往来于海上,也经常出入琉球群岛,朱元璋等人对琉球和台湾都相当熟悉。
大明帝国初期,洪武帝下旨让内务府负责整理元朝所遗留未完的事情中,就有一项关于琉球纳入中华版图的事宜,下旨令商讨解决的方案。
洪武初,其琉球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均深受倭寇所祸害,原因有三王均不是倭国之人。洪武帝朱元璋下了决心要铲除倭害,派出军队海上剿灭元朝残敌之际,顺便到了日本进行弹压,使倭害得到一定程度的整肃。这不但让大陆人民欢欣鼓舞,而且让琉球人民皆感恩戴德朱元璋。
古代的王是指帝王或者最高爵位,或者是指一类群体里最高管理者,或者是指一族中的首领。然而,王必须有统一天下之大志,以德行仁者之王。洪武帝时代,琉球人口有数万人,除了三王之外,还有其他的王,宫古岛那一霸也是很强的。很显然,琉球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谓的王不是皇亲钦定的权贵一方的王,更不是帝王的王,还是民间叫法比较正确,应该属于酋长之类的管理者,或者属于是占山为王的草寇王,只是管理的活动区域有城市和乡村,人数上也多一些。
1372年,建国仅4年的洪武帝派遣官方使节杨载等人,从福州闽江口浩浩荡荡起航,据明朝《使琉球记》中这样记载,途经钓鱼岛群岛的赤尾屿、赤屿等岛屿,并绘成册,历尽千辛万苦才飘洋到了琉球,在那霸找到一个驿站下榻。后来,这个驿站更名为天使馆。(未完待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