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中叶
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侵吞和哈萨克人民的抵抗
竹 效 民
〔内容提要〕17世纪末,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游历欧洲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几十年,使俄国从一个几近被边缘化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强国。强大起来的沙俄,沙文主义泛滥,民族扩张主义横行。在完成对欧洲方面的扩张以后,有把侵略的目光投向了中亚的哈萨克大草原,试图打通通向南亚印度洋沿岸的通道。此时生活在中亚的哈萨克人分为大、中、小三个玉兹,他们坚决抵抗沙俄的侵略。但是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100多年里,沙俄通过收买部分哈萨克部落的上层贵族和血腥的武力征伐,逐步吞并了哈萨克大草原。在期间,哈萨克人民从没有停止对沙俄侵略的反抗与斗争,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涌现出阿布赉大汗、伊萨泰、肯尼萨尔、江霍加、伊斯特等抗击沙俄侵略的民族英雄。
〔关键词〕沙皇俄国 中亚 扩张侵略 哈萨克 反抗斗争
一、沙俄帝国的兴起
14世纪以前,俄罗斯仅是元朝蒙古帝国属下一个小小的金帐汗国,它的治辖范围仅限于以莫斯科为中心伏尔加河流域不大的地盘。17世纪末,彼得大帝登基以后,游历欧洲,开始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军队建设方面,他开办新型军事院校。引进新式武器与战略战术,并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在发展工商业方面,他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派遣大批留学生去西欧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及先进技术;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他加强了中央集权。把教会置于政府管辖下;在教育方面,他仿照西方模式开办学校。翻译大量科技书籍,创办科学院等。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在克服传统势力巨大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以铁腕拉动俄国向着现代化的目标迈进,这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短短几十年,使俄国从一个几近被边缘化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强国,彼得大帝将落后的俄国带进了现代世界的门槛。然而彼得大帝野心勃勃,在俄罗斯逐步强大起来的同时,他开始发动了一场场侵略战争。18世纪上叶,他先后完成了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征伐,取得出海口控制权,又两次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在欧洲的霸业完成之后,他又把扩张的目光投向了中亚的哈萨克草原。他的最终目标是一直扩张到南亚的印度洋沿岸。要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必须先占领横亘期间的中亚哈萨克大草原,才能打开通往南亚的道路。可惜的是,彼得大帝虽然雄心勃勃,但天不随人愿,他曾四次排出远征中亚的军队,但都遭到哈萨克人民的坚决抵抗,惨遭失败,无功而返。彼得大帝也在他的遗憾中撒手人寰。但新老沙皇为了“奔向太阳和大海”,他们狂呼“把半野蛮的臣民拴在共同的国家制度上,深入亚洲草原,开辟一条通向进步和文明的道路”。其时,俄罗斯沙文主义泛滥,民族扩张主义横行。因此继任的新沙皇从18世纪中叶就开始了对中亚地区的大举推进和吞并,首当其冲的就是和沙俄毗邻的哈萨克大草原。
二、18世纪中叶前的哈萨克诸部
“哈萨克”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1456年,原金帐汗国成员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因内讧率部东迁入亦力巴里统属地区,亦力巴里之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和七河地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人就这样建立了哈萨克汗国。以后随着汗国的壮大,周邻民族的加入,到15世纪末,哈萨克民族最后形成。1589年,哈萨克人在广大的哈萨克草原上形成了大玉兹(乌拉克玉兹),中玉兹(鄂尔图玉兹)和小玉兹(奇齐克玉兹,玉兹是突厥语意为“部分”)三部分。当时清朝和哈萨克人来往密切,称这三部分为哈萨克右部,左部和西部。此间出现了阿斯木汗、哈克纳扎尔汗、塔乌耶克尔汗、叶西姆汗、头克汗等著名哈萨克君主,其中头克汗(1680~1718)是最为著名的哈萨克君主,他统治时期完成了哈萨克的统一,他还把已经形成的玉兹制度,改造发展成行政区域管理制度。例如,他任命三个人去分别管理三个玉兹。即以秋勒管辖大玉兹,以卡孜别克管辖中玉兹,以艾加克管理小玉兹。并给三个玉兹划定就游牧活动范围。即大玉兹的控制范围是: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伊犁河流域和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地。中玉兹的控制范围是:大玉兹之北,其夏牧场在锡尔河中游及卡拉山脉一带,冬牧场在托波尔河、伊什姆河、努腊河、萨雷苏诸河流域。小玉兹的控制范围是:咸海以北,向西到乌拉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现今的西哈萨克斯坦)。自西向东大体依次为小玉兹、中玉兹和大玉兹。头克汗为治理国家还制定了《头克法典》,此时为哈萨克斯坦的全盛时期。
头克汗去世后,哈萨克斯坦发生内乱,准噶尔部乘虚而入。这也让沙俄占了大便宜。他们乘机加快向哈萨克斯坦扩张步伐,首当其冲的就是西部与沙俄毗邻的小玉兹。当时沙俄已经相当强大,哈萨克部由于部落矛盾、民族分裂,不能团结一心,共同对敌。与其毗邻的小玉兹根本无力与沙俄抗衡。1730 年,小玉兹阿布勒海尔可汗宣布归顺俄罗斯。而大、中玉兹深知沙俄的贪婪和残暴,不顾沙俄的威逼利诱,坚决不愿臣服沙俄,他们一致愿意归顺平定了准噶尔叛乱的清王朝。
三、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沙俄对哈萨克草原的扩张和侵吞
沙俄对外扩张的野心很大,在彼得大帝时代就有了做四海大帝的梦想,俄国已经拥有了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南下印度洋。而南下印度洋就要通过中亚地区,然后经阿富汗到达印度西海岸,这样远征中亚就成了沙俄的国策。1714-1718年彼得大帝曾经四次派遣远征军,可是都遭到惨重失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他说哈萨克草原是通向中亚各国的“关键的大门”。以后他变换策略,采用步步推进的方式,缓慢的吞噬着哈萨克草原。1715年在额尔齐斯河中游左岸建立亚梅什堡,1716年在鄂木河注入额尔齐斯河处建立鄂木斯克城堡,1718年建立了塞米巴拉金斯克,1720年在靠近中国边界的斋桑泊西北建立了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清朝称为铿格尔图喇)。
到18世纪中叶,沙俄多管齐下,一边不断增加修筑的堡垒,稳步推进。一边支持东边的准噶尔部向东进攻清朝,向西进攻哈萨克,削弱哈萨克的实力,并令其东西不能相顾。1723—1728年,准噶尔的策旺阿拉布坦等遣精锐部队挑选哈萨克牧民季节转场,马匹瘦弱的时刻突袭哈萨克的主要牧地,牧民四处奔逃,大量牲畜遭掠夺,人员伤亡惨重,哈萨克汗国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史称此为哈萨克历史上大灾难年代。1726年,在奥尔达巴斯召开的全哈萨克三个玉兹联席会议,以小玉兹可汗阿布勒海尔可汗为统帅,开始了反击准噶尔侵略者的战争。此时哈萨克的三个玉兹在民族危亡时刻,还能够团结一心、并肩战斗,因此局势朝着有利于哈萨克汗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哈萨克汗国内部高层出现了争权夺利现象,分裂迹象越来越严重。1730 年,三个玉兹在奥里塔召开联席会议,一心想统治三个玉兹、担任全哈萨克统帅的小玉兹阿布勒海尔可汗在会上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无理取闹,使会议不欢而散。从此三个玉兹分道扬镳,并相互猜疑敌对,失去了以往互相依托、互相支持,团结一心,共同对敌的良好关系,这给了沙俄可乘之机。小玉兹因为地理位置同沙俄接近,因此也最早成为沙俄侵吞的对象。阿布勒海尔可汗这时失去了大、中玉兹兄弟般的支持,根本无力与沙俄抗衡。同时,他为了实现个人统治整个哈萨克的野心不惜投靠沙俄。1730年他与少数部属一起向沙皇宣誓效忠,小玉兹臣属沙俄帝国。但他的这一举动遭到大多数哈萨克人的反对。以后,他又拉拢利诱中玉兹的舍米亚卡可汗效忠沙皇,1732年,他和舍米亚卡一起去向沙俄宣誓。但引起了中玉兹内部的激烈反对,舍米亚卡也为此反悔,以后他又亲自率领部属进攻沙俄的军队。1734年,又有一些中玉兹的苏丹惧怕强大的沙俄军队,向沙俄宣誓臣服。1735年,俄国参政院秘书官基里洛夫受命带领远征军在奥里河克口,建立了奥伦堡。他计划在奥伦堡与咸海之间,建立45座城堡,使其连成一条坚固的防线。1738年,新上任的奥伦堡总督塔季谢耶夫,“邀请”小玉兹阿布勒海尔汗会谈,令其再次宣誓效忠沙俄,这样小玉兹实际上已经被俄国吞并。同年,奥伦堡建成。1739年,俄国奥伦堡新总督乌鲁索夫派遣他的骑兵中尉格拉迪舍夫和工程师纳基莫夫,带领军队到咸海以东和希瓦地区测量地形,绘制地图,遭到哈萨克人的阻止。1740年,俄国把奥伦堡地区划作俄国的一个省区,沙皇伊丽莎白任命涅普柳耶夫为奥伦堡省长。涅普柳耶夫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奥伦堡城迁移到现在的地点,即萨克马拉河与乌拉尔河的交汇处。并从1741年起开始全面修筑全长1780俄里的奥伦堡碉堡线,把从乌拉尔河到古里耶夫要塞和托博尔河一线全部连接起来。沙俄利用哈萨克人的困境,迫使各玉兹首领宣誓效忠俄国。但哈萨克人民根本不承认,沙俄将军捷连季耶夫在1740年他日记式的记载中援引哈萨克人的宣称:“只有阿布勒海尔汗一个人当了俄国的臣民,,他为此把儿子送往俄国,所以经常领到犒赏,但我们都不是俄国臣民”。1742年,大玉兹的尧乐巴斯可汗对屡屡侵犯其牧地,对哈萨克人烧杀掳掠的沙俄军队产生恐惧,派出代表向沙俄称臣。但这都是大、中玉兹上层人士的权宜之计,他们对沙俄的残暴行径心知肚明,内心并不愿意臣服。同时,在广大哈萨克人民中间,都是坚决反对依附于沙俄,他们不顾可汗的宣誓,一有机会就袭击沙俄军队,搞得沙俄侵略军狼狈不堪,苦不堪言。1781年阿布赉大汗去世后,中玉兹内部无人能服众,为了争夺领导权激烈斗争,很快分裂。1808年,浩罕阿里姆汗在沙俄的支持下攻占了大玉兹的重要城市塔什干(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大玉兹哈萨克人的反抗遭到残酷镇压。哈萨克人四处逃避,一部分逃入中玉兹,一部分逃入中国,还有的逃入俄境。大玉兹基本解体。(1876年沙俄吞并浩罕,大玉兹名义上的领地全部归俄国)。1818年,中玉兹的瓦里可汗去世,中玉兹更加分裂,沙俄扶植的好几个可汗都不能完全控制中玉兹,他们去世后,沙俄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中玉兹。于是在1822年沙俄政府授权西伯利亚总督斯佩兰斯基颁布了《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条例》,宣布废除哈萨克原有的政治统治制度(可汗制),把哈萨克地区划分为若干行政区,一切按照俄罗斯的政治制度、由沙俄政府派遣的官员统治。沙俄根据这部法规,将中玉兹领地分为8个区,归西西伯利亚所属的鄂木斯克州管辖。小玉兹则被分成西、中、东3个区,并强迫小玉兹5万哈萨克人迁至乌拉尔和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居住。规定由50至70帐(户)组成一个阿吾勒,由10至12阿吾勒联合成一个伏勒斯特(小区),由15至20伏勒斯特构成一个奥克鲁克(大区)。由长者治理阿吾勒,苏丹管辖伏勒斯特。治理奥克鲁克的则是公职人员,由大苏丹和4个助手(两位俄国人、两位哈萨克人)组成。哈萨克人每年必须向沙俄交纳赋税和服各种劳役。
19世纪60 年代哈萨克斯坦三个玉兹领属的版图,皆被沙俄所侵吞。沙俄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实行殖民统治。在沙俄统治哈萨克草原期间,由于它的兵力不够,很难防御哈萨克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袭扰,军队只能整天待在军事城堡里,小部队和单个人员都不敢外出活动。为了削弱哈萨克人民的抵抗力量,沙俄一方面用优厚的物质条件和允许他们世袭汉位利诱笼络哈萨克上层人士;一方面加紧对抵抗运动的血腥镇压;第三向哈萨克地区进行大量的移民,把哥萨克移民到哈萨克地区。同时他们还采取卑鄙的“以夷制夷”办法,调拨哈萨克人与土尔扈特人、准噶尔人之间的关系,制造矛盾,让他们互相攻伐,互相制约,来削弱哈萨克人的抵抗力量。
四、哈萨克人民对沙俄侵略军的坚决抵抗
18世纪中叶,就在哈萨克各部处于十分不利的危机之时,哈萨克出了一位著名的可汗,那就是阿布赉(1711-1781)大汗。他勇敢地担负起领导抗击侵略的历史重任,大大推迟了沙俄吞并哈萨克的进程。在1723-1756年长达30多年的哈萨克-准噶尔战争时期,阿布赉大汗不仅表现出杰出的的军事天才和过人的胆识,而且在清朝、准噶尔和俄国的外交关系中显露出了他睿智的外交才能。1757年,他遣其11部的头人组成使团前往北京朝觐乾隆帝。乾隆帝颁发了册封阿布赉汗的诏谕和给予优厚赏赐。并以中玉兹作为整个哈萨克三玉兹之首。阿布赉汗于1758-1760年连续三年派使者去北京和热河朝觐,积极配合清军进剿准噶尔部。同时促进了哈萨克汗国与清朝的贸易往来。此后,哈萨克各部首领不断入觐并接受册封。阿布赉汗拒绝了沙俄对其同样的册封。沙皇政府对清朝给阿布赉汗的册封正式宣布不予承认。阿布赉汗曾出兵征讨曾多次入侵哈萨克的中亚几个汗国以及西面伏尔加河一带的沙俄藩属卡尔梅克人,取得了重大胜利。由于对哈萨克民族的杰出贡献,整个哈萨克民族的口号从“阿拉什”变成了“阿布赉”。在以后200多年里,阿布赉一直都的哈萨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开国之父,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学府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至今他的塑像纪念碑就矗立在原总统府对面的广场上。但是哈萨克在封建王公的统治下的辉煌也是昙花一现。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沙俄无法同日而语。
十九世纪中叶,在沙俄的残酷压迫下,哈萨克人民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起义活动,对沙俄残酷的殖民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抵抗,起义斗争此起彼伏。但因为逃不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最后都失败了。哈萨克人民重要的武装起义有:
依萨泰起义(1836~1837年)。依萨泰起义是哈萨克族人民反抗沙俄殖民统治和本民族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1836年,被迁移到“内区”的哈萨克人依萨泰向本民族统治者江格尔提出了义正辞严的要求:“人民要求自己支配自己的财产,不需要别人来管理,任何人无权加重我们的负担,否则我们就不让你们管理我们的事”。但是,哈萨克族人民的要求遭到江格尔的拒绝。同年10月,依萨泰率领哈萨克族人民进攻江格尔帐廷,掀起了反抗沙俄殖民制度和本民族统治者的起义。沙俄政府为了维护殖民统治,联合哈萨克族统治阶级,镇压人民起义,1837年11月葛克率领七百名哥萨克兵和四百名哈萨克武装人员,在塔斯托贝镇压了依萨泰领导的武装起义。
肯尼萨尔·卡塞莫夫起义(1836~1846年)。肯尼萨尔是哈萨克中玉兹著名的阿布赉大汗的孙子,他于1836—1846年领导了哈萨克人民反抗沙俄侵略战争。肯尼萨尔起义是反抗沙俄统治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起义。肯尼萨尔号召广大哈萨克族人民为“收回沙俄政府占去的土地”而战争。广大哈萨克族牧民积极响应,奋起反抗,起义风暴席卷整个哈萨克斯坦。1841年6月,肯尼萨尔给奥伦堡边防委员会主席写信控告,控告信说,他的祖先曾宣誓臣服于沙皇,期望得到保护,过上无忧无虑的游牧生活。可是1825年,沙俄军官伊凡·谢苗诺维奇·卡尔帕乔夫率领300名俄罗斯士兵和100名哥萨克人的军队,洗劫了萨尔江·哈斯木·乌里的一个村庄,屠杀64人,其它人妻离子散,奔逃他乡,抢掠牲畜和财物不计其数;1827年,明格里耶夫少校率领200人的军队,在阿里克和舒布尔特帕里部落的村子里,对手无寸铁的哈萨克人进行血腥屠杀,杀死58人,抢劫财物牲畜无数;1830年,一支俄国军队屠杀哈萨克人190人;1831年,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中校,率领500人的军队,对无辜的哈萨克人进行惨无人道地大屠杀,杀死450人,连老人和小孩也不放过;1832年,彼得·尼可拉耶维奇·库拉可夫率250人,屠杀哈萨克人60人;1836年,廷恰克少校率领400人,屠杀无辜哈萨克人250人;1837年,伊凡·谢苗诺维奇·卡尔帕乔夫率领400人,屠杀350个哈萨克人,并对阿里金部、卡尔卡曼里部、图尔土鲁里部进行了大肆抢劫1838年到1839年,俄国军官带领1600多人的军队,在上百个哈萨克村庄里屠杀854个哈萨克人,掳走180多人,抢劫牲畜和财物不计其数。1840年,俄国军队又洗劫了大量哈萨克村庄,杀死70人,抢走妇女20人,抢劫牲畜:马2300匹,骆驼300峰,牛3000头,羊100群。同年,一支900人的俄国军队又抢劫了6个哈萨克部落,杀死110人,抓走20人,抢走成千上万的牛马羊和骆驼。桩桩件件,历数了沙俄军队对哈萨克人犯下的残暴罪恶。肯尼萨尔的父亲卡西姆·阿布赉耶夫也是一位坚定的反抗沙俄侵略的著名首领和英雄人物。在前后10年时间里,卡西姆和肯尼萨尔父子,领导哈萨克人民和沙俄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846年,由于沙俄军队的血腥镇压,起义失败。
江霍加起义(1856~1857年)。江霍加起义是锡尔河流域的哈萨克族人民为反对沙俄侵占哈萨克斯坦肥田沃土而掀起的正义斗争。沙俄在占领锡尔河流域之后,让大批哥萨克人迁到锡尔可流域,占去了哈萨克族的肥沃的灌溉土地,而把哈萨克人排挤到贫脊的荒地上去。锡尔河流域的哈萨克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1856年12月爆发了以江霍加为首的武装起义。不久,起义被沙俄军队镇压下去。
伊斯特起义(1853~1858年)。伊斯特起义是咸海西部的谢克特部落反对沙俄横征暴敛而掀起的武装起义。1853年,沙俄让居住在咸海西部的谢克特哈萨克部落交纳四千峰骆驼以运送军火。谢克特部落的人民拒不交纳,于是奥伦堡总督下令出兵镇压,以伊斯特为首的谢克特部落的哈萨克人被迫抵抗,袭击了沙俄军队。1857年,沙俄又派出两支军队镇压起义队伍。他们一路上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858年9月,伊斯特起义被沙俄镇压下去。
哈萨克人民反抗沙皇俄国侵略的历史,也是被列宁时期的苏联历史学家公认的,他们当时都几乎毫无保留地谴责这种“征服”。他们把这段历史描述为:双头鹰的可怕阴影笼罩着帝国。他们评论说,从波罗的海沿岸到高加索山峰,从阳光普照的乌克兰草原到中亚的沙漠和远东的丘陵地带。俄国沙皇政府的每个步骤……都是以血、火和暴力为标志的”;肯尼萨尔·卡塞莫夫领导的“同俄罗斯殖民者和他们的那些苏丹统治者代理人进行起义斗争,是以前历次运动的综合,就其范围和意义而言,是在俄国沙皇整个殖民统治时期内哈萨克人民最大的一次起义。哈萨克人民用他们热爱自由和战斗的精神,有力地、明确地表明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民族独立”。所谓“哈萨克人民‘自愿臣服’” 只不过是“明明白白的谎言”,是“大国沙文主义者”捏造出来的“神话”。总之,沙俄征服中亚的行径是“绝对恶行”,本质上是完全反动的。他们指出,事实上,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从来就不是“和平合并”于俄国,更不是“自愿归并”的,而是沙俄以赤裸裸的武力征服的。对此,老沙皇从来就不知羞愧,也不屑于隐讳。他们就十分坦率地承认“征服中亚各汗国,是名副其实地征服”,是“彼得一世的决定”;沙俄进军中亚的前线指挥官斯科别列夫最欣赏的“格言”就是“在亚洲,和平的长久和短暂是与对敌人的屠杀直接成正比。我认为这是一个定理,对他们打得越凶狠,后来他们就安静得越长久。”沙俄的土尔克斯坦总督考夫曼毫不犹豫地命令:“彻底消灭不驯服的部族”沙俄将军捷连季耶夫淋漓尽致地描绘过这一屠杀惨状:“我军迅猛地跟踪追击,冷酷无情地对着已经放下武器的守敌开枪扫射。城门边人尸和马尸堆积如山。幸存者想越过这座尸山也是枉然。因为俄国人的子弹不断地把他们撂倒在大尸堆的上层!从这个尸堆里,时而伸出一 只人手或人脚,时而露出一个马脸或马蹄……至少有三千具尸体躺在这里。”事实上,中亚各族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沙俄的兼并斗争,连侵略者都承认:“他们不是手捧美味食品,而是用子弹欢迎我们的”。对小帐贵族阿布赉海尔的“归顺”,哈萨克人民是根本不承认的。捷连季耶夫写道,哈萨克“大部分不承认自己是俄罗斯的臣民,认为阿布赉海尔只代表自己宣誓。小帐贵族阿布赉海尔的“归顺”确实是一场“傀儡戏”。
1847年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由肯尼萨尔领导的坚持10年之久的武装起义在沙俄血腥镇压下彻底失败,俄国对哈萨克汗国的征服基本结束。彼得大帝当年所说的“关键的大门”终于彻底打开,沙俄可以全力进攻中亚诸国和中国新疆(回疆)了。没过多久沙俄以讹诈和军事威胁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侵占了原属中国的哈萨克族及其居住地区。大量不堪受沙俄压迫奴役的哈萨克人向东迁入中国新疆,成为今日中国哈萨克族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潘志平:《评五十年代苏联对中亚历史上抗俄民族主义的批判》《历史研究》1984·1
2. 王治来:《中亚通史》近代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3. 《清实录:圣祖实录》康熙36年、37年
4. 《清实录:高宗实录》乾隆29年
5. 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
6. http://www.cqzg.cn/html/
7.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
8. http://www.sis.pku.edu.cn/wanglian/mzwt/world/kazakhstan/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