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民族地区出的问题较多,作为民族干部很痛心。这时候总会想到毛主席时代干部的工作作风,如果有那种作风,现在的问题可能会少些。找来几年前发表在民族日报晚刊上的一篇旧文,供大家交流。
视微知著鉴天地 日无私覆千秋明
——毛主席对达拉池民族工作的指示和尊重回族文化的启示
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在不久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讲:“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一笔丰富精神遗产,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知微知彰的工作方法,尊重民族风俗文化,身体力行民族平等的精神,无不显示出伟人的风彩,至今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
50多年前,一个甘肃偏远389户人家的农村里仅有40户200人回民的生计问题引起了远在北京的毛主席的极大的关注,他见此知彼,见内知外,洞察幽明,发出了一道指示,使建国初期的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50年前的靖远县打拉池是一个现代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地方,如今已划入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行政区域之内,毛主席虽然没有亲临过达拉池,但就毛主席在长征时对打拉池的关注和建国后对打拉池民族工作的批示上我们至今仍能感受到毛主席对甘肃、对回族这个历史上同祖国一同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又受到国内统治阶级不公正待遇的双重苦难的民族同情、关心、尊重,故在毛主席115年诞辰之际,写此文以表达回族和人民对毛席的怀念。
对打拉池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检查报告的批示
上世纪50年代,国内战乱甫定,国际上帝国又对新中国虎视眈眈。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毛主席的文案上材料如山,在众多的材料中一份甘肃定西地委关于该地区靖远县(当时打拉池的靖远辖)二区打拉池民族政策执行检查报告却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他看了那份实事求是、言简意赅的报告后,知微知著,见始知终,想到全国的少数民族,便以中央的名义转发这篇报告,并在电报上写出了这样的批示:“中央希望西北西南中南每个有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地区的县委及地委都和甘肃靖远县委及定西地委一样,于切实检查所属区乡的工作情况后向中央写一个报告。此电及附件可在党刊上登载。(《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第)定西的报告如下:
张、孙并省委:
靖远二区打拉池系回汉杂居乡, 为了摸一下解放以来民族政策执行的底子,靖远县委特组织检查组进行了检查,虽然还不够深入,其中发现出不少重要问题,对我们在今后如何加强这一工作,帮助很大。兹报告如下:
该乡共389户,2024人;其中回民40户,200人,民国十八年因灾荒开始移来,36年以后逃来者更多。全以作商,跑脚,耍手艺为生。生活较好者4户,勉强维生者12户,跑一天吃一天者17户,生活很困难者7户。解放前极受地主恶霸的肃压解放后经过减租、土改等运动,他们真正觉得解放了。50年在我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修建了希望多年的一座清真寺,所以,李阿訇说:“解放前办不到的,解放后才办到了,这是毛主席领导我们解放了。”但是,做的非常不够。由于贯彻民族政策很差,故回汉团结仍未基本解决,干部及汉民大民族主义残余思想仍深。表现在:
(1) 区干部及群众错误地认为回民总是不放心,和汉民的心不一样,不让回民参加民兵,因此回民也便很自然地怀疑不放心他们。
(2) 副乡长马万有(回)说:“我虽然是个老乡长,可是个聋子的耳朵是个摆设,有名无实,人家开秘密会不让我参加,有时参加,也不听我的意见,有我没有,人家都私下商量好了。”这个乡长因去年偷漏过一次税,土改中便被撤职,因而不满。
(3)去年贷款时,有些回民生活无着要求解决,乡政府不管,到区上因没乡上证明一直未解决,怕他们不可靠怕还不了,回民反映说:“提出问题不解决,提意见不顶事。”
(4)民兵检查行人有无毒品,对回民的风俗习惯尊重不够,加上民兵曾经有耍私情现象,因而回民说:“汉民对汉民有包庇,对回民一点也不饶。”
(5)土改中分配果实颇不公平合理,分地回民共十三户五十六人,分得水地十五点三亩,淌水地十七亩,砂地六五点五亩,旱地八零点五亩,合计一七八点三亩,每人平均三点一亩,数量上与汉民差不多,但质量很坏,该乡就应分地户每人平均一亩水地,回民却每人平均水地零点二七亩。回民马有良共十二口人,没分到一点水地,仅分得三亩淌水地,二七亩旱地,还在二十里路之外,而汉民刘永计三口人,就分到九亩水地。回民说:“没人要的就是我们的,我们守了乡的边了”。分得的五个牲口,能用者三个,其中回民马玉福,温玉清两户分到一个老牲口,不能用,还得要人喂,不喂乡上批评,增加了他两人的负担,但汉民张存德土改前卖掉牲口贩大烟,土改中又分了个牛,回民不满说:“翻啥身哩,分的是瘦地乏驴。”原因是:当时该乡错误的提出“好地给好劳动人分”,回民作商不务庄稼,认为劳动不好,就分给坏地。其次还要迁移证,否则,不能分地,回民说:“要分地就要迁移证,不分地就不要迁移证,我们来了七、八年了,老家又没人了,和谁要迁移证呢?”总之,有排斥回民的情绪。
(6)全乡共六十一个干部中,仅有两个回民,一个副乡长马玉清,一个是妇联副主任。副乡长马玉清原来还是个汉民,因给回民做了儿,成为回民,汉民认为“他们的心对着哩”,土改中分地就好些,作风不大好,打过几次他的岳母(回民),据说回民不同意他任副乡长,主要是汉民选上的。
(7)民族政策宣传不够,汉民认为事事要照顾回民 ,共产党的政策要优待回民,不平等。回民只知道有宗教自由,加上过去具体工作中的偏差,对我党的民族政策认识很差。总之,过去民族工作口头讲的多,具体贯彻差,布置多,检查少。以上情况,各县一定均存在,我们已指示各县委,立即派往较强干部,进行一次深入检查,提出今后工作意见报告地委。不妥处请示。
定西地委
八月二十二日
(文中张为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张德生,孙为时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委统战部长孙作宾;打拉池原为靖远所辖,现划属为白银市平川区和平乡,时为1952年)
甘肃省委一接到报告就于1952年8月27日做出了这样的批示:“关于检查靖远县打拉池执行民族政策情况的报告很好,所发现的问题都很重要,应拿这些具体事实结合党的民族政策,在干部及群众中进行深入的反 复的教育,对土改中处理不当的问题,应在秋后复查中逐件认真加以解决。望各地委都能像定西地委一样将民放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深入检查,认真解决发现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报告省委。”西北局接到该报告后于9月4日接着批示:“定西地委关于靖远县打拉池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和甘肃省委的批示很好,特转发各地参考,望有关党委亦能在民放杂居地区,认真检查一次民族政策执行的情况,订出切实改进办法,并报中央核示。”
这个报告是定西地委1952年8月22日上报,经省委、西北局批转到9月16日毛主席批示,时间不到一月,在当时的条件下,办公效率之高,和对一个乡的执行政策工作中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从定西的报告中我们可看出当年因国力不强,建设上处处需花钱时,政府却帮助回族人民修清真寺,这对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来说,不是头一遭,早在红军长征时,尚处在“马背上的共国政府”,在贵州等地,就对贫困的回族人民帮助修过清真寺,对有清真寺的地方对清真寺的保护,对回族文化经典非常尊重。
长征途中毛主席对甘肃和回民的认识与指示
1935年9月11日,毛主席带领红一方面军沿四川若尔盖县包座河(甘肃境内称之为达拉河)自东北行进,从进入甘肃省甘南迭部达拉沟起,到10月16日抵达陕北,毛主席在甘肃工作、生活了36天,这是红一方面军进行长征一年间的十分之一,而甘肃也是长征所到的第十个省。从踏进甘肃,召开俄界会议、取得腊子口大捷到决定红军去陕北,36天日里对毛主席和中国革命来讲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毛主席在这里怀念欲跟张国涛南下的红四方面军而做出了一个预言,不要一两年也许是明年秋天红四方面军会沿着这条路和我们会和的。突破腊子口后,沿途的回汉人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是毛主席等红军对甘肃、对回民印象极深。
《肖锋长征日记》中几十则甘肃日记里有多处提到回族,张子意、赖传珠、林伯渠、伍云甫长征日记中都有记述。在甘肃省的少数民族地区,毛主席不仅带头遵守民族风俗习惯,还亲自检查部队执行民族政策的情况,讲述执行民族政策和民族纪律的重要性。长征中一直跟了随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回忆录中写到毛主席与单家集回族群众、清真寺的阿訇亲密交往的故事。1936年5月,总红军总政治部专门颁布了《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对回民工作做出了具体周详的安排,把发展回族文化和保护回族经典提到了政治的高度,并提出《对回民之三大禁条四大注意的口号》。6月,毛主席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颁布:《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布告》以及后来发表的“八一宣言”中都将回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平等和解放提了出来。打拉池现在是白银市平川区的和平乡,离长征有10公里,周围的“红会”、“长征”、“挺进”的地名都是和红军有关。1936年9月,为了迎接二、四方面军,彭德怀司领率领西方野战军(1936年5月为了便于红军在陕甘宁发展由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辖陕南、陕北、渭北三个部队两个军团四个军等战斗序列)来到打拉池,他乍到该地,便习惯性地带领参谋人员登高望远,观察地形,绘制地图,当他们登上一座无名红砂岩山时,夕阳下红山通体彤红,彭总问此山何名,曰山无名寺为开元寺。彭说,山石呈红,夕照下更红,红军来此,红上加红,山就叫红山,寺叫红山寺,于是地图中就有红山和红山寺、并将红山寺设作西野司令部并在此驻扎了48天。在此期间毛主席与彭德怀频频电报往来,达拉池多次出现在电报之中,这年10月13日,毛主席还提到彭总打电报、询问打拉池到会宁以及周围几个堡子,镇子的距离。为了给二、四方面军筹粮,西野红军的后勤部就设于打拉池回民李德和开的一车马店内,这样,既可发挥回民善于经商的特长,又可在扩大宣传。10月23日,张国焘、朱德率领红军总部和四方面军四军、三十一军到打拉池,和红军西方野战军汇合,朱德、张国焘、彭德不紧紧相抱,数万红军欢声雀跃,美国记者史沫特茉曾写在《伟大道路》中写到在此地,第一方面军向二、四方面军运来了粮食和四万套冬季军装,可见当年以打拉池为中心的周围群众对红军作出贡献,打拉池虽然远离陕北根据地一个镇子,并未与根据地相连拉,但对革命贡献与根据地一样多,达拉池在毛泽东主席的记忆中是一个不可铭灭的名字,毛主席对达拉池人民的贡献没有忘记,所以在建国初期百忙中看定西有关达拉池的报告并作批示,是他一贯注重实事求是、相信群众、注重调查、尊重各族人民风俗文化的良好品质分不开的。
1937年下旬,毛泽东委派谢觉哉为中共中央驻甘代表。毛主席指示谢觉哉回民工作应以回民抗日救亡协会一类名义进行,并派出孙作宾、郑重远、刘杰、窦志安等一批党员干部到达兰州指导甘肃的民族工作。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我省民族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就连回民较少的陇东老区也先后成立了镇原县三岔回民协会(后改为陕甘宁边区回民救国会陇东分会)、新正县龙嘴子成立了关中回民支队、镇原县三岔乡成立了回民自治乡;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回民救国会关中分会、陇东分区回民骑民团;中共新正县委发起成立“回族研究会”、曲子县帮助回民集资兴建清真寺和伊斯兰小学,中共陇东地委还通报表彰奖励了涌现出来的回族模范李廷荣。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对哲学造诣颇深的毛泽东深知打拉池在全盘工作中是“微”,但这个“微”对整体的影响大,要通过见微而“知著”,对这个微不解决,原来的“微”就会由原来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转换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了。因此,要避免犯因小失大的错误,就需时刻关注周围的事物,一旦发现哪个事物有可能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马上做出判断,以免延误时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而毛主席对临夏地委工作的指示和对甘肃回民工作的指示(此文中不再细说)中可以看出毛主席知著的一方面。(肖俊仁)
附:
对回民三大禁条、四大注意之口号:
对回民的三大禁条
(一) 禁止驻扎清真寺。
(二) 禁止吃大荤。
(三) 禁止毁坏回文经典。
四大注意
(一) 讲究清洁。
(二) 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
(三) 不准乱用回民的器具。
(四) 注意回汉两大民族的团结。
在回民中的口号
1、把一千年来国破家亡的回民解放出来!
2、回民自己的事由回民自决,回民独立平等自由!
3、信仰自由,保护清真寺,保护阿红(訇)!
4、回民自己武装起来,组织回民抗日军,反对汉族军阀官僚压迫!
5、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6、回汉民族在政治经济上一律平等!
7、红军不侵犯回民的利益!
8、共产党唯一为解除弱小民族痛苦的政党!
9、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去救华北穆民!
10、尊重回文,发展回民教育!
11、遵守回民风俗习惯!
12、不准乱用回民的器具!
13、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破坏回民的根本和家庭!
14、回汉两大民族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5、联合土耳其、外蒙古、苏联共同抗日!
(录自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的复制件,原件存中国革命博物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