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台湾重要左翼报刊
——《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创刊号解读
罗乐[①]
(澳门大学传播系,澳门)
[摘 要]《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发行于台湾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高潮时期和台湾共产党从成立到消亡的时期。两份报刊均是台湾文化协会的机关报,亦是台湾共产党的宣传喉舌。因为肩负宣传思想的任务,报刊的议论多于实时新闻报道,且重要的言论和立场在创刊号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可以创刊号为例探究其相关团体的格局和意识,以及台湾史上短暂而激烈的左翼运动的部分原貌。另一方面,通过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文本分析和历史分析,在左右激辩的左翼史诠释对峙中,可以得出适当的通路和解释。
[关键词]《台湾大众时报》;《新台湾大众时报》;台湾左翼运动;台湾文化协会
The Transitory Left-wing Newspapers in Taiwan: An Analysis of the First Issue of Taiwan People Times and New Taiwan People Times
Luo Le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Abstract:Taiwan People Times and New Taiwan People Times were published over the period of resisting Japanese colonialism and the period of appearance for Taiwan Communist Party. These two newspapers were not only official organs of the Cultural Association of Taiwan, but also mouth-pieces of the Taiwan Communist Party. Taking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pagating, the coverage biased on argument rather than real-time news reporting. As most essential arguments and attitude were presented in the first issues,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first issues of each newspaper, as well as approaching constitution and position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Thus, part of the original left-wing campaign condition could be reconstructed. On the other hand, a proper access and explanations might be deduced through the methods of discourse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ose first hand texts.
Key words: Taiwan People Times; New Taiwan People Times; Taiwan Left-wing Campaign; the Cultural Association of Taiwan
《台湾大众时报》(周刊)与《新台湾大众时报》(月刊)是台湾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中间因时局环境停刊、复刊并很快再次停刊。报纸发行于1928-1931年间,分别只发行了十期和五期,可谓昙花一现。但这短短几年,正是台湾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开展左翼运动的高潮时期,亦是台湾共产党从成立到解散的时期。
作为反抗帝国主义殖民、资本主义剥削,宣传台湾左翼运动、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报刊,《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是台湾历史中极其特殊、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又是长期受到尘封、忽视或者被扭曲、利用的报刊。这和两份报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中华民族的历史情结、日本殖民的现实环境、国际共产主义思潮的冲击,交织出这两份报刊所处的复杂社会情境:
一方面,台湾的中华民族情结不曾割断,大量的台籍青年在中国学习——台湾文化协会和台湾共产党中有不少成员因为曾在上海大学学习而被称为“上大派”。台湾的新文学运动、白话文运动均深受五四浪潮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台湾处于“日据时期”,《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在东京成立报社——“株式会社台湾大众时报社”,从东京对台发行刊物。台湾共产党成立时是挂靠日本共产党的一个支部,它的消亡也是因为日本扩张侵略战争、当局镇压殖民地社会运动。
最后,国际共产主义思潮对台湾的影响。共产主义思潮在《台湾大众时报》中已开始出现,在《新台湾大众时报》中得到明显呈现——包括增加对苏俄社会主义的论述等。这和此时台湾共产党已经成立、不少党员参与到编辑工作中有直接关联。
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台湾有关左翼运动的研究,无论是在“日据时期”还是国民党政府执政时期,都是被长时间忽视和抹杀的。《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等宣传刊物也被尘封。直到1987年台湾“解严”之后,才慢慢有人正视到台湾左翼运动研究是台湾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从两份报纸在1995年由台湾南天书局结集出版可以看出。在众多左翼运动史料重现时,新的问题和纷争出现了,学者们难免以现有的政治或其他要求去诠释当时的言论。例如台湾文坛较为出名的“台湾意识论战”(或称“左右激辩”),进而牵涉到政治敏感的“统独之争”。实际上,为了佐证或建构现有观点的合理性,而去挖掘和诠释台湾左翼运动史料是有可能曲解本意的。
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摒除一切政治要求,还原报纸本身所呈现的内容,结合文本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的创刊号进行版面和内容分析。原因和目的各有二:原因之一是这两份报纸的创刊号最能代表刊物的核心定位和观点,进而体现相关组织的核心观念,二是这两份报纸在台湾左翼运动史乃至台湾近代史中都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却鲜为人知;研究目的之一是探究被殖民的特殊时代中,台湾左翼运动人士笔下的世界格局、本土格局如何,二是探求这两份左翼报纸的意义,在进一步深入分析之前进行初步探索。
一、《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版面解读
(一)历史脉络
首先结合主要历史事件来看报纸的定位。因为牵涉的团体较多,且时局瞬息万变,按照时间线索整理如下(黄师樵,1980;黄颂显,2003,2008;黄煌雄,1992,2006;许秦蓁,2005;曾郁明,2005):
表1:1927-1931年新文协、台共、报纸及社会运动大事记
名称 |
1927年 |
1928年 |
1929年 |
1930年 |
1931年 |
“台湾文化协会”(简称“新文协”) |
1月,左右分裂而改组,社会主义的左派掌权;改良主义的右派失败后另组党派。 |
内部“上大派”和“非上大派”(王敏川和连温卿)对立表面化。另外,参与组织台湾各个事件的干部,不是逃往上海大学就是被捕。 |
9月,共产主义者排挤无政府主义者(陈嵌等);11月,第三次代表大会,连温卿“左翼社会民主主义者”被排挤。 |
共产主义思想加强并继续占主导位置。 |
1月,中央委员会秘密会议,决策支持台共;9月,和台湾农民组合成立“赤色救援总会”,解救台共被捕人士,但自身人员遭逮捕(非党员王敏川亦被捕);很快随各大检举名存实亡。 |
台湾共产党(简称“台共”) |
|
4月,在上海法租界成立,是日共的“台湾民族支部”;4月,发生“上海读书会事件”,第一次被发现和逮捕(日本“三一五事件”,日共遭到保守派镇压)。 |
4月,因日本发生“四一六事件”,与日共联系断开。一边尝试着联系日共,一边加强与中共的联系。 |
内部分歧扩大。 |
1月,“凤山会议”改革党内;2月,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名义上为第三国际的一个独立支部;3月起,被当局发现,被捕52人;6月,遭全面检举后消亡。 |
《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 |
|
3月于东京成立报社;5月,发行创刊号;7月,因当局管制和经营问题而停刊,共发行十期。 |
|
12月,新报发行创刊号。 |
7月,新报因当局管制而停刊,共发行五期。 |
台湾社会运动 |
台湾铁工所争议事件带动工人运动转捩,全台各地罢工,工人阶级意识苏醒;11月“新竹事件”。 |
台湾制糖厂对内剥削加重;5月,“台南墓地事件”;11月,“台中师范事件”。 |
|
10月,“雾社事件”。[②] |
|
在这样的时局环境中,分别发行于1928和1930年的《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在《创刊辞》和《创刊宣言》中,分别提到了办报使命如下:
—— 我们大众时报、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到民众中去做工作、于宣传主义之外、需要对那未组织的大众、要极力使其团结起来、并且要有训练、要有教育、使成了极大的力量、得除掉一切的缺陷、故我们大众时报不仅要做政治的指导者、而且要做大众的组织者、是要拥护全台湾民众的利益。……[③]
——然则新大众时报、是负甚么使命呢?若明白规定起来、就是为台湾解放运动上的一种斗争武器、结合工农运动、来反对XX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的存在、这任务恰是和我们文协有不可离的关系、对于我们文协的本质、如果明了、便就容易知道本报的使命了。……所以我们文协的目标、是反对XX主义和反动的民族资产阶级、我们的手段是要我们无产市民青年学生、受工农XX分子的领导来同XX主义及一切反动分子拼命。……[④]
可见,两份报纸均着重唤起“大众”去抗争、对抗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第二次办报与第一次相比,使用了“斗争武器”、“拼命”的词汇,抗争意识更强且反对的目标更明确。这也是报纸在摸索发展中最主要的特征变化。
(二)版面分析
《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发刊时台湾已经历了1920年代至30年代的文学革命,白话文与新文学的影响颇深(陈映真,2002;梁明雄,1995,2000)。报刊的文字均采用中国白话文为书写语言,排版为传统的从右到左竖排版分栏形式。稿件的标题的字行之间多用单条波浪线或直线隔开。
《台湾大众时报》的报头除了有大号字体的“台湾大众时报”和其上方较小的“周刊”字样外,另有一幅约报头两倍版面的图。图中有两个人物:一位头戴草帽的农民和一位短发强壮的工人。工人手持旗杆,农民则开口怒斥,两人表情都是瞠目、愤怒以示不满和抗争。图片左边另有“1928”和“创刊号”的字样。(如图1所示)
图1:《台湾大众时报》报头 图2:《新台湾大众时报》报头
而《新台湾大众时报》的报头字样上,标明的则是月份——“12月号”以表明其月刊性质。另外,还在右上方标注了发行时间(日据时期的时间记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没有人物形象的《新台湾大众时报》创刊号封面上,符号的能指意义有了新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下方有一条锁链的图样,凸显无产阶级的受剥削和受桎梏地位;二是中间有了明显的五角星、镰刀斧头图样,可以看出共产主义对其影响更表面化(如图2所示)。
其中的特征和变化,与共产主义对“台湾文化协会”的影响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另有研究针对《台湾大众时报》到《新台湾大众时报》中“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转进,发现其受1929年经济大恐慌造就世界左翼革命理论大兴,以及1928年后台湾制糖厂对内剥削加重的影响较大(胡清雅,2002)。
(三)报道主题
就内容主题看报纸格局,从创刊号的标题和文章中可以概括出其内容的三个主题面向:一是对当时国际情势的评论,主要是和台湾地区密切相关的中国和日本[⑤];二是对台湾本土左翼运动的报道,包括演讲等,用以号召并联合无产阶级、妇女、青年等参与本土的左翼运动;三是对时局走向和无产阶级使命的评论,勾勒台湾革命的前景图。创刊号具体刊登的文章分布如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标题还是文章内容,均有大量的“〇〇”或“XX”符号出现,代替一些当时日据政府控制下敏感的字眼如“战争”、“帝国”、“革命”,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避开政府监查,但亦有强调、醒目、耐人寻味的诉求。读者基本上可以自行猜出省略的字眼,可是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尚没有完整的考据来呈现和还原这些符号背后的省略字词。
表2:《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创刊号主题及篇目
报道主题 |
《台湾大众时报》创刊号(共11篇) |
篇数 |
《新台湾大众时报》创刊号(共12篇) |
篇数 |
国际情势 |
《当面的国际情势》、《日本普通选举制的批判》、《日本社会运动与无产政党》 |
3 |
《当面的国际情势》[⑥] |
1 |
台湾社会运动 |
《台湾社会运动概观》、《台湾妇女的运动》、《台湾智识界妇女的使命》 |
3 |
《获得我们言论的自由》、《无产阶级的情报》、《帝国主义〇〇与台湾妇女[⑦]》 |
3 |
使命和展望 |
《对于大众时报之使命的希望》、《中国革命的前途》、《前进》 |
3 |
《劳动者的明日》、《台湾左翼分子当面的任务》、《〇〇〇〇下的台湾青年的使命[⑧]》 |
3 |
创刊辞及其他 |
《创刊辞》、《祝创刊》 |
2 |
5 |
用圈叉记号代替字词,可见当时工作的受限程度和危险程度以及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不仅如此,在署名方面,《台湾大众时报》尚且是撰稿者的真名,到了《新台湾大众时报》之时,撰稿者则用笔名,如“飞锋”、“飞云”、“战云”、“守愚”等。在主编和发行人方面,主编不再由温和而有声望的王敏川担任(他只在《新台湾大众时报》发表祝词一篇),而是由比较年轻的地方运动负责人赖通尧担任。这是借赖通尧之名以达到特殊时局环境下的一种隐蔽作用,还是其确有内部政治影响力尚有待探寻。可见的事实是,随着日本在东亚地区势力扩张、加紧备战,对本土和殖民地的社会运动进行镇压,两份报刊的言论受到更严苛的监管,并很快被停刊,有关人员也被搜捕。
(四)语言风格
就语言风格而言,两份创刊号最大的特点是以论述为主,观点的表达多于新闻事件的报道,且批判直接、言辞激昂。创刊号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议论文,而且是较早就写出来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创刊号具有极高代表性的原因,报纸的核心观点可见一斑。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针砭时弊、鼓动性强的报道和评论外,报刊中也可以找到少量抒情式的文章。例如,有“台湾新文学之父”之称的赖和曾为《台湾大众时报》撰稿,他发表在《台湾大众时报》创刊号的文章《前进》用较为委婉的比喻手法,将刚刚分家的台湾文化协会——分成新台湾文化协会和台湾民众党,看成两个“兄弟”,这和之后的《新台湾大众时报》因为进一步左倾、明确地反对台湾民众党有着鲜明的差别。赖和的文章除了与其他文章一样对革命的艰难和曲折有深刻的认识之外,还对革命的结局表现出文人的深刻的忧思。
二、《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创刊号是研究台湾左翼运动重要的报纸
(一)机关刊物及宣传刊物
第一,这两份报纸,表面上是台湾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实质上是台湾共产党外围组织的最重要的宣传刊物。从对报纸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文协和台共的关系情况。台湾文化协会早期以反对日本殖民为统一战线,联系起改良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的支持者。但不同阶级利益常常争斗,经过1927年10月的改组后(改组后被称为“新文协”),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占主导地位,而后台湾共产党的成立使得这种影响力得到强化,因为主要执笔人大多是当时文协里面的共产主义者。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同样的共产主义者,新文协内部亦因组织运动的立场是温和还是激进、背景是“上大”(上海大学[11])还是“非上大”而有分别。实际上,一次次的立场分裂也是新文协力量弱化的重要原因。
台湾共产党在台湾的历史很短且备受争议。《台湾大众时报》发行人兼总编辑苏新[12],在病逝前一周所著的对台湾共产党回忆的残稿中,有较为直接的分析:“说它是日共的一个支部,不像;说它是第三国际的一个独立支部,不像;说它是中共的一部分,但又没有组织关系,也不像。所以,我说它是‘三不像’的怪物。”[13]但就是这样一个背景复杂的组织,掀起台湾史上最高潮的左翼运动,并且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力直至今日。与台湾文化协会不同的是,当时的台湾共产党是地下组织,共产主义思想宣传限制重重,《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是他们可以利用的重要宣传管道。
(二)共产主义思想
这两份报纸,是反映台湾左翼运动中共产主义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刊物。就国际观而言,两份报纸的创刊号都有题为《当面的国际情势》的文章,这是报纸对于世界格局的判断。在《台湾大众时报》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中,记者杨贵[14]执笔写到:
今日世界情势的主要特点、是世界资本主义列强与苏俄劳农联邦的关系的紧张、和帝国主义(就中是日本、英国)对中国XX运动的干涉、弹压、战争的狂暴化。对苏俄劳农联邦的反XX战争的危机是当面最切迫的问题。……为着要弹压中国XX和包围攻击苏俄劳农联邦。日本是会与英米结合的。
总是日英的利害关系是在中国很切迫的对立。对美国是为着太平洋问题、近来其对立越愈迫……
因为当时新文协没有完全被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思想者主导(如主编王敏川就不是社会主义思想论的坚守者,只是充满了对底层大众的关怀和对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的坚决反抗),言论中主要体现出来的是反抗帝国主义,对资本主义亦有批判。此外,认同苏俄劳农联邦,将日本、英国和美国共同划为“资本主义列强”一类。
而在《新台湾大众时报》中,因为新文协和报社均被共产主义者主导,言论中的国际共产主义思想体现得更为详尽,包括对于苏俄作为“无产阶级唯一的祖国”的认同。由笔名为“一波”的撰文写道:
我们已然是一个战斗的唯物论者——马克斯列宁主义者、而与资本家地主阶级抗争的当中……世界资本主义已经站在必然的崩坏的帝国主义阶段的第三期了……X英米及其他的各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互相关系亦微妙的。现在的英米关系、恰好如大战前之英德的对立、……于是已经切迫的第二次的世界大战、是必然的关联亚细亚洲、大洋洲、南亚米列加洲、亚弗利加州等的巨大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战争……无产阶级唯一的祖国苏俄、在这个资本主义第三期极其反动的白色恐XX行的当中、不但严然的存在、而且其社会主义的建设、已经进展到威胁资本主义的存在了。……
报社人员已经以“马克斯列宁主义者”自称,将苏俄视为唯一成功建立的母国,并认同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世界各地共产党,抨击以法国、英国、米国(美国)、伊太利(意大利)、日本为“五列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和“投降帝国主义”、联合“资本家地主们”的蒋介石国民党。同时,对于世界情势乃至世界大战的推测,是认为美英会因为抢夺殖民地而分裂。这和之前的报纸格局有些不同,这是因为报纸只用共产主义左翼思想作为核心标尺,来区分世界格局。而事实上,这是当时抱持国际共产主义思想的团体一致的价值观。
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实证明,两份报纸创刊号的预测都有失偏颇。即便如此,对资本主义和世界各地运动(特别是台湾地区)的关注和报道使得报纸意义不凡,特别是《新台湾大众时报》,除了单纯的论述外,还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包括各国军费开支等经济数据)和各国法规政策来佐证。
(三)第一手资料
这两份报纸是分析台湾左翼运动的第一手资料。台湾左翼运动的探究,因为日本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长期执政的历史原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真空状态。相关资料也较为缺乏,根据陈芳明对左翼运动史料的长期搜查和说明,保留较为完整的主要是政府方面关于运动及镇压的记载(如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的《台湾警察沿革志》等官方资料),或在台的日本人编辑的台湾历史资料(如山边健太郎的《台湾》)。
左翼运动人士亲自撰写的第一手资料就显得尤为珍贵。事实上,台湾左翼运动者创办的刊物虽然不少,但很多遭到查禁、至今难寻踪迹(如《台湾战线》、《伍人报》、《洪水》、《第一线》等)。
在众多同类报刊中,《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尤为重要,它们受台湾共产党影响极大,虽然表面上没有挂靠共产党组织,但实质上是台湾共产党在台湾宣传的舆论阵地,是台湾左翼宣传的重要喉舌。台湾左翼运动的研究因为历史原因,在台湾长期受到抑制和忽视,《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需要得到认可和重视。
另外,对于台湾左翼运动的激辩一直延续至今,这也是由挖掘史料的“历史问题”而产生的现实辩论。在文学领域最具代表的是以陈芳明和陈映真为代表的“左右激辩”。无论是强调“台湾本土史观”还是“中国民族意识”,核心问题之一是“殖民地完全解放”之后,台湾何去何从的问题。杜继平(2002)曾撰文驳斥陈芳明观点的基本出发点:“台共的政治主张必须是放在日据时期具体的历史背景与时空条件下,才能明了其真实涵义”[15]。还原其当时的大中华社会脉络,台湾正处于日本殖民时期,而中国大陆也是军阀混战、国共对立,伴随的国际环境是经济大萧条、共产主义思想盛行。无论是台湾文化协会还是台湾共产党,第一要务当是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此任务已是困难重重,并很快最终夭折了,对大陆和台湾的前景关系则是关注时局多于愿景展望。因此,在创刊号中有大量对于中国大陆和台湾殖民地的现况关注和论述,鲜有直接对于两地关系与未来的展望。正是因为鲜有两岸关系的论述,之后的研究就其文本的解释面向才各自为阵,甚至相互对立。
《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的全部内容已于1995年由台湾南天书局结集出版。其内容的研究、历史脉络的梳理还有待深入开展,如有关报社人员的史料梳理(特别是后期匿名的记者们),文本细节如具体篇章文本乃至报纸中省略字眼的分析等。可以说,《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是具有国际视野、借助国际力量进行斗争与革命的刊物,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其意义隽永。
[参考文献]
[1]台湾大众时报社(1995).台湾大众时报.台北:南天书局.[Newspaper Office of Taiwan People Times (1995). Taiwan People Times.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2]台湾大众时报社(1995).新台湾大众时报.台北:南天书局.[Newspaper Office of Taiwan People Times (1995). New Taiwan People Times.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3]陈芳明(1993).《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台湾史料研究,第2号.[Chen Fangming(1993). Taiwan People Times and New Taiwan People Times. Taiwan Historical Material Studies, (2).]
[4]陈芳明(1991).谢雪红评传.台北:前卫出版社.[Chen Fangming(1991). Biography and Comment of Xie Xuehong. Taipei: Avanguard Publication.]
[5]陈芳明(1998).殖民地台湾:左翼政治运动史论.台北:麦田出版社.[Chen Fangming(1991). Taiwan Colony: the History and Comment on Left Campaign. Taipei: Rye Field Publication.]
[6]陈映真(2002).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台北:人间出版社.[Chen Yingzhen(2002). History of New Literature Thought in Taiwan. Taipei: Ren-Jian Publication.]
[7]陈映真(2002).以意识形态代替学知识的灾难——批评陈芳明先生的“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许南村编.反对言伪而辩:陈芳明台湾文学论、后现代论、后殖民论的批判.台北:人间出版社.[Chen Yingzhen(2002). The Disaster of Replacing Learning Knowledge with Ideology: Criticize ‘Constr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w Literature History in Taiwan’ by Chen Fangming. In: Xu Nancun, ed. Argue Against False: Criticize the History Discourse of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Post-Modernism Argument and the Post-Colonialism by Chen Fangming. Taipei: Ren-Jian Publication.]
[8]杜继平(2002).跳蚤“左派”的满纸荒唐言——评陈芳明先生所谓左翼台湾史观.许南村编.反对言伪而辩:陈芳明台湾文学论、后现代论、后殖民论的批判.台北:人间出版社.[Du Jiping(2002). Complete Nonsenses by Flea Left People: Comment on the So-called Left-wing History by Chen Fangming. In: Xu Nancun, ed. Argue Against False: Criticize the History Discourse of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Post-Modernism Argument and the Post-Colonialism by Chen Fangming. Taipei: Ren-Jian Publication.]
[9]黄师樵(1980).台湾共产党秘史.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Huang Shiqiao(1980). The Secret History of Taiwan Communist Party. Taipei: Cross-Strait Academic Publication.]
[10]黄颂显(2003).台湾与日本关系史新论.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Huang Songxian (2003). New Argument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aipei: Cross-Strait Academic Publication.]
[11]黄颂显(2008).台湾文化协会的思想与运动(1921-1931).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Huang Songxian (2008). Thought and Movement of the Cultural Association of Taiwan(1921-1931). Taipei: Cross-Strait Academic Publication.]
[12]黄煌雄(1992).台湾抗日史话.台北:前卫出版社.[Huang Huangxiong(1992). History of Resisting Japanese Colony. Taipei: Avanguard Publication.]
[13]黄煌雄(2006).两个太阳的台湾——非武装抗日史论.台北:时报出版社.[Huang Huangxiong (2006). Two Suns in Taiwan: History of Unarmed Forces to Resist Japanese Colony. Taipei: China Times Publication.]
[14]胡清雅(2007).台湾日据时期左翼论述的转进:以《台湾大众时报》与《新台湾大众时报》为例.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Hu Qingya(2007). The Transition of the Left Discourse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of Taiwan: The Case Study of Taiwan People Times and New Taiwan People Times. MA Thesis.]
[15]梁明雄(1995).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运动之研究.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Liang Mingxiong(1995). A Study of the Taiwan New Literature Movement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MA Thesis.]
[16]梁明雄(2000).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运动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Huang Huangxiong(2000). New Literature Movement over the Period of Japanese Colony. Taipei: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Publication.]
[17]林淑芬(2003). 日治时期台共对台湾社会运动之影响. 屏东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Lin Shufen(2003). The Influence of Taiwan Communist Party on Social A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s Rule. MA Thesis.]
[18]苏新(1993).未归的台共斗魂——苏新自传与文集.台北:时报出版社.[Su Xin(1993). Unreturned Soul for Taiwan Communist Party: Autobiography and Corpus by Su Xin. Taipei: China Times Publication.]
[19]许秦蓁(2005).战后台北的上海记忆与上海经验.台北:大安出版社.[Xu Qinzhen(2005). Shanghai Memory and Experience in Taipei after War. Taipei: Da-an Publication.]
[20]曾郁明(2005).巨变与冲击:论社会主义思潮对台湾左翼运动的影响(以1920-1937年论述).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Zeng Yuming (2005). Drastic Change and Impact: The Influence of Socialistic to the Left-wing Campaign in Taiwan(1920-1937). MA Thesis.]
[责任编辑 吴赟]
——原载《中国传媒报告》(China Media Report)2011年第1期。
[①] [简介] 罗乐,女,澳门大学传播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大中华地区传播史,女性主义文本研究。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②] 当时最悲壮的抗日事件,台湾原住民武装抗日遭当局毒瓦斯镇压,老弱妇孺在青壮年被杀后集体自杀。1930年10月27日,台中雾社山胞因不堪日据当局压迫,在台中师范毕业的花岗一郎领导下,带着大约三百名壮丁,趁雾社公学校举行联合运动会之际,袭击“警察分室、学校、邮便局及各职员、宿舍、民家及附近十三个驻在所”,将日本官民及学童共计一百三十四名全部杀掉(包括误杀两名台人),惊动岛内外。
[③] 王敏川,《创刊辞》,《台湾大众时报》,(1928年12月创刊号),2.
[④] 《创刊宣言》,《新台湾大众时报》,(1930年12月创刊号),2-3.
[⑤] 《新台湾大众时报》对苏联另有关注,如在创刊号的“当面的国际情势”板块中有相关文章:《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激化》。
[⑥] 包括《世界资本主义的现状》、《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运动的现状》和《日本的政治的经济的情势》五个部分。
[⑦] 省略的字眼为“战争”。
[⑧] 省略的字眼为“帝国主义”。
[⑨] 《新台湾大众时报》与《台湾大众时报》较为不同的是,多了直接的、有针对性的对于台湾其他非统一战线组织的攻击,针对的是走民族改良主义、议会路线的台湾民众党和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⑩] 包括《声明书》和台湾文化协会的一些内部指令。
[11] 当时的上海大学,由国共合作在原上海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基础上开办。时有“北有五四的北大,南有五卅的上大”之说。各地的热血青年,包括大批台湾青年曾在该校学习。《台湾大众时报》的蔡孝干、李晓芳、庄泗川、翁水藻均属于上海大学的同学,即“上大派”。台湾共产党早期的主要创建人谢雪红(谢阿女)、林木顺等也在此学习。
[12] 苏新(1907年-1981年),台南县佳里镇人。1924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外国语学校学习。就学期间加入日本共产党,后因台共成立而转换党籍。1931年任台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狱,关押十二年之久。1945年台湾光复后,任台湾文化协进会常务理事,参加台湾二二八起义。同年到香港参加组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编《新台湾》丛刊。共和国成立后,任台盟总部第二届常务理事兼研究室主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11月13日病逝于北京。
[13] 苏新,《未归的台共斗魂——苏新自传与文集》,(台北,1993),129页.
[14] 杨贵,又名杨逵,1927年成为台湾文化协会会员,1928年受聘成为《台湾大众时报》记者。
[15] 杜继平,《跳蚤“左派”的满纸荒唐言——评陈芳明先生所谓左翼台湾史观》,见:许南村编,《反对言伪而辩:陈芳明台湾文学论、后现代论、后殖民论的批判》,(台北,2002),262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