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一南看甲午战争:战争是对中日两国实力全面检验
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外双方军事实力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却又是失败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它不仅改变了直接参战的中日两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此后的历史进程。
今天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对这场战争疑问的解答,构成了我们民族进步的阶梯。我们追问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未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节目从5月1日开始推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特别节目《一南眼中的甲午战争》,今天刊发第二集。
1863年左右,西人报纸上淮军炮队的图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炮兵部队。
落后的封建体制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体制抗衡
19世纪中期,东方的中国和日本同样遭受了来自西方坚船利炮的入侵,在紧迫的形势面前,中日不约而同作出了同样的抉择——变革。中国发起了洋务运动,日本搞起了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和军事变革,北洋海军就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从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一直搞到1894年甲午战争,最后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主要是对世界大势的认识和把握产生了问题,仅仅从器物层面来做改进。如果不改变落后的封建体制,仍然还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而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无法容忍洋务运动所产生的先进生产力。
大清王朝的洋务运动从1861年开始,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比大清王朝的洋务运动整整晚了7年,从这一点看,其实大清王朝的开放和日本几乎是同步的,甚至还早于日本。
但关键是开放程度的问题。清朝当时觉得我们是“万事皆在西人之上,唯独制器不行”,主要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能力不行。因此,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他们搞洋务运动,器不如人,向西方学先进的机器制造、科学技术。在他们之前,林则徐的助手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种观念在很长时间内主导了中国近代的变革。
洋务运动主要是军事变革,但绝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引进大量的科学技术引进,包括机器制造、纺织、铁路等,这些都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在洋务运动中开始引进中国,引进了一批近代化的工业和人才,包括一批生产方式。尽管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无法否认的是,洋务运动对改造当时的社会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大清王朝统治者的认识存在很大局限性,他们认为中国主要的问题出在科学技术和机器制造了,没有想到其实当时中国社会绝不仅仅于此。
甲午战争是落后的封建体制与先进的资本主义体制、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先进的生产方式之间的抗衡,对方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这是无法抗衡的。
甲午战争中日海军力量对比 (资料图)
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的一次全面检验
甲午战争是对两个国家的一次全面检验,检验的绝不仅仅是军事体制,同时也包括政治体制等方面,日本因此占了优势。我们的装备虽然上去了,但传统封建王朝的官僚倾轧、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山头林立等痼疾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挥。
同样是在西方国家入侵的强烈刺激下,日本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与清政府推行的洋务运动不同,明治维新走上了一条全盘西化的道路。
日本觉得它是全面不行,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等都不行,因而全面地向西方学习。
日本的开放时间其实比中国晚,但开放度比中国深入,向西方学习做得比较彻底,绝不仅仅是从制器层面来改革。从宪法、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变革,包括国民的习性、服装穿戴,很多日本人摒弃了和服。
中国男性剪辫子、女性不裹小脚,这些社会习俗的改革都是在辛亥革命以后,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就摒弃了日本社会的很多痼疾。当时日本的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的思想,不仅要全盘西化,而且一定不要再与东方国家为伍,要脱亚入欧。今天最高面值的日元——1万日元上面的头像就是福泽谕吉,由此可见,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思想对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这点来看,日本的改革开始比中国晚,但由于进行得比较彻底,把西方的东西拿来后消化吸收的能力比中国强。
当然,明治维新让日本获得了很大的益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获得的益处和麻烦都是相间的。
中国被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日本同样如此,被美国东印度舰队的舰长佩里轰开了国门,和中国一样,日本也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双方的命运原本是一样的。
然而,日本“脱亚入欧”、学习了西方弱肉强食这一套后,它反过来再用这一套来对付中国。《马关条约》就是日本迫使大清王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遭受空前的割地赔款。
从表面和短期来看,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际上也让日本走上了万劫不复的军国主义道路,最后给日本带来巨大灾难,直到今天都没完全缓过劲来。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资料图)
日本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 社会变革得以轻装上阵
日本的社会变革除因“船小好调头”外,从其历史文化来看,明治维新为何能够进行全方位彻底的改革?
一个国家的思想财富既是财富也是包袱,从历史文化来看,日本的包袱很小。日本没有什么哲学思想,它的思想大量源于中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中国的孔子、孟子、吴起等人的思想,包括唐朝的唐服、茶道等文化都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基本上没有在历史上辉煌灿烂、影响几个世纪的思想者,在过去主要学中国,以后主要学西方,基本上就是在模仿,它的“拿来主义”非常厉害。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太灿烂了,反而成了我们的包袱。中国学西方就学得不彻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总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些表皮,不愿意太深入。
日本不一样,它学得很深入,立即给它带来很大的好处,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日本没有包袱,因此能够学得很彻底;但因为日本没有这样的根基,形成了“洋服和魂”,魂还是日本的,但表面穿的衣服是洋服,它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
日本近代法西斯的发展就带有非常明显的特性,学习了西方的法西斯理论,与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相结合,就成为了一种畸形的怪胎。这给日本带来了非常大的祸害,在处理学习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之“本”方面发生了很大的问题。(李艳)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