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长军:大庆油田靠“两论”起家
1960年2月13日,石油部党组将《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上报党中央,决定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形式组织大庆石油会战。仅仅一周以后,党中央三天发出两个文件:2月20日批准会战报告; 2月22日,决定从当年退伍兵中动员3万人参加会战,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1960年4月初,全国37个石油厂矿院校参战的1万多人和3万多名转业官兵相继到达萨尔图地区,云集在百里荒原。一场千军万马战大庆的艰苦创业史,从此开始谱写。 大庆石油会战之初,到底有多难——久经沙场的“将军部长”余秋里曾感慨:“到了现场,才知道困难和矛盾要比预料的多得多。”——几万人拥到冰雪尚未消融的、荒无人烟的荒原,生活艰苦,资金不足,设备、材料缺乏;队伍技术素质低,缺乏开发大型油田的经验。一些干部觉得不像搞工业的样子,对会战心存疑虑;部分职工有畏难情绪,不时开小差,高峰时甚至有1000多人流失⋯⋯一支几万人的会战队伍,要打响一个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大工程,如何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呢?时任石油部长的余秋里想到1959年12月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准备开展石油会战时,周总理就预见到这场会战将是一场大仗、恶仗。“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大会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会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成为会战的指导思想。 此时的大庆会战者们,对这么大的油田开采毫无经验可循。面对生产和生活上的矛盾和困难重重,余秋里号召大家学习毛泽东的两论——《实践论》、《矛盾论》。4月10日,石油部机关党委作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 通过学“两论”,会战大军统一了认识:“千矛盾,万矛盾,国家缺油是最主要的矛盾;这困难,那困难,别人用石油卡我们的脖子是最大的困难。”从而在思想上解决了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与困难,加快了油田勘探开发建设的步伐。由此,后来就有了“大庆石油会战是靠‘两论’起家的”定论。“两论”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抓住了找油、炼油的主要矛盾,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成为大庆精神形成的源泉。
附文:“两论”起家
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的建设,"是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典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两论起家',就是通过大学《实践论》和《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大庆会战初期党的临时办事机构)在石油会战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将"两论"作为指导油田开发建设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南。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于1960年4月10日作出的《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中指出:"在会战中,把别人的经验都学到手,但又不迷信别人的经验,不迷信书本,我们要勇于实践,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风格,闯出自已的经验。同时,我们在实践中要不迷失方向,就要掌握马列主义的理论武器,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包括正确认识油田规律,使我们的实践具有更大的自觉性。""部机关党委决定立即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干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并号召非党职工都来学习这两个文件,用这两个文件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组织我们大会战的全部工作。""掌握武器,勇于实践,认识油田规律,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根据这一决定精神,广大会战职工认真学习"两论",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努力清除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影响,逐步地认识大庆油田的具体实际和油田开发建设的规律,比较好地解决了会战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1974、1975、1978年,大庆党委多次总结了"两论"起家的实践。主要包括:
①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油田找到了,但是油田有多大,油层有多厚,成条还是成块,是个好油田还是坏油田等等,都要靠实践,靠系统地、周密地进行调查研究,在占有大量的第一性资料的基础上去认识。大庆广大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狠抓第一性资料。从打一口井必须取全取准20项资料72个数据做起,取得了4.9万米岩心、5万多条测井曲线,分析了70多万个岩样、1000多个油层试油情况,进行了800多万次化验,3800多万次地层对比。这样,就比较客观地搞清了油田多大、油层多厚,油层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油层连通情况。原来,大庆油田下面存在着几套油层,每一套又由若干个小层组成,每一小层的厚度,薄的只有几十厘米,厚的有几十米。还认识到,地下油层不是像想象的那样整个连成一片,而是犬牙交错,极为复杂。
②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才能纠正其错误或片面性。搞清了油田的地下情况,为制订比较符合实际的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方案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实际,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油田开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持油井的自喷开采。按照一切经过实践的观点,首先开辟了一块30平方公里的生产试验区,开展了10项开发试验,并采取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扬民主,确定了早期内部注水,保持油层原始压力的开发方针。为了试验注水效果,不仅在室内进行模拟试验,还先后打了63口试验井,进行64种注水效果试验,不断认识并逐步解决油水之间的矛盾,避害趋利。这样,就取得了注水的主动权。实践证明,早期内部注水的开采方针是合乎实际的。在油田开发的具体实践中,也不是一次就把井打完,而是采用分区开采的原则,开发一个区,总结一个区,修正方案再开发一个区。这样,开发方案就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使之一次比一次更接近于实际。
③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正是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油田的开发充满着矛盾。油田一经开采,地下的油气水就开始产生剧烈的变化。从大庆油田来说,水蕴蓄着油的驱动能量,要长时期地保持油井自喷能力,就必须注水以保持压力。但是油层压力有大小,水在油层中通过的能力有高低。因此,层间出现的新矛盾,有的油层水推进快,油出得快;有的油层水推进慢,油出得慢;有的油层水淹。所以,对每个具体油层必须天天作具体分析,及时掌握地下油水变化的情况。全油田每天要录取几十万个数据,全面了解油层间的矛盾、油井间的矛盾、局部和全局的矛盾,准确地予以调整。最理想的是想往哪一层注水就往哪一层注,想注多就注多,想注少就注少,以具体解决特殊矛盾。油田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工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经过1018次试验,制成了我国独有的多级水力式封隔器--能够同时、多层、有控制地注水的新技术,从而创造了一套大庆油田特有的"六分四清"采油新工艺,它能充分调动注水之利,努力控制注水之害。加上油井压裂等改造措施,保持了油井的旺盛生产能力以及油田的长期高产稳产。
④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大庆油田的发现并尽快投入开发,影响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全局。集中全国石油企业的优势兵力,全国石油院校的优秀人才,来到大庆会战,形成弱者中的强者,劣势中的优势,大大加快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步伐,只用3年多时间就拿下了大庆油田,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使得全国石油工业变被动为主动。在油田建设上,抓住产能建设这一主要矛盾,集中兵力,快速全歼,全部建设项目的92.8%做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提高了投资效益。在生产建设与安排职工生活的关系上,大庆领导机关坚持勤俭建国的原则,把国家有限的资金用到油田开发建设上去,生产建设力求高速度、高水平,生活设施则因陋而简,不脱离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在优先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群众生活。
⑤诚心诚意地、卓有成效地依靠并调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的成就,绝对离不开相应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是,在大体相同的物质条件下,由于人们的精神面貌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会战初期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大庆领导机关树立了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大庆会战职工继承和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革命传统、优良品质,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高度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会战,战胜重重困难,赢得油田开发建设的高速度、高水平。
⑥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是一次完成的。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到新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必须坚持靠"两分法"前进。
(接长军——原大庆石油管理局企业文化部副部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