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用毛泽东《矛盾论》哲学揭示解析股票市场运动发展原理及规律

晁晁 · 2013-12-10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按:本文是以毛泽东《矛盾论》哲学为指导,揭示解析股票市场运动发展原理及规律的理论文章。它在此揭示出股票市场运动发展规律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而不是一般经济规律这一重大理论课题。这是当代现实经济活动中毛泽东哲学的一次深入的实际应用。它再次体现毛泽东哲学与之现实相结合即可解决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本质属性和科学伟力。是哲学与现实经济活动相结合的一个科学的理论创新。在此放言:不管国体和意识形态如何,不管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如何,不管人们的立场和信仰如何,也不管人们是否能够理解或承认其所揭示的股市规律,只要有股票市场存在,其所揭示的资本运动原理及规律必然是股票市场千古不朽颠覆不破的真理,这是因为它不仅完全符合马克思辩证法及毛泽东哲学关于事物运动发展的关系学说,而且它已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趋势所证明。为此,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到来之际,特将此文在首次发表,以此作为我们的纪念。

  正文:

  用毛泽东《矛盾论》哲学揭示解析股票市场运动发展原理及规律

  晁晁

  世界有股票市场二百年,当代中国有股票市场二十年,人们尚未真正认知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规律,始终把经济规律作为股票市场的规律,根据就是股票市场经济本质的缘故。在此,本人以毛泽东《矛盾论》哲学为指导,从事物矛盾出发,对股票市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研究发现:股票市场是经济,但股票市场的内部矛盾不是一般经济矛盾,是特殊的资本属性及功能所决定的资本投资与投机的资本矛盾,因而,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不是纯粹的(生产经营)经济运动和发展,乃是资本运动和发展,即市场内部的资本矛盾的关系变化所引发的一种行情运动(价格运动),经济发展因素是这种行情运动的背景及题材而不是行情运动发展的实质内容,因之,股票市场运动发展规律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而不是一般经济规律。这一理论揭示彻底推翻“经济规律就是股票市场规律”这个百年错误学说,为人们正确认识股票市场规律并施以正确投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它再一次证明,用以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哲学为指导,完全可以解决当今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领域中尚未认知的规律问题。

  研究成果公布如下。主要内容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多空对抗的实质;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趋势的本质及趋势终结的依据;中国股票市场的性质和特点;政策的作用及对趋势的影响;结论。这些问题,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问题,弄懂了这些问题,就懂得了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此外,本文的指导理论是毛泽东《矛盾论》,因此在论述中将涉及到许多哲学(概念)问题,这些哲学问题是入门的向导,懂得了这些哲学问题,就找到了打开股票市场规律之门的哲学钥匙。

  一、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提要: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资本是矛盾的,其矛盾性来于资本自身固有的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为此其矛盾是构成股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而不是其它经济要素。所以,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它内部的矛盾性,是矛盾推动了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矛盾是动力,外部因素是条件,多空对抗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

  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结起来也只有两类:一是内部因素;一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即是股票市场内部的矛盾性。主要包括:资本投资与投机、股票价格与价值、市场供给与需求等矛盾。外部因素即是内部因素之外的并对市场有所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经济状况、国家各种重要经济指标、国家政策、战争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因素。

  是这两种因素影响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但它们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内部因素是矛盾关系,即为原理,又非一成不变,因此内部因素的作用市场中难以体察和发现。外部因素不同。外部因素的作用直观显见,即可触可摸,给人的感官刺激也为深刻,因此表面看,股票市场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多空对抗,推动了它的运动和发展。人们由此认为外部因素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原因,而由此引起的多空对抗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人们看到的是表象不是真相。事实上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都有着这种矛盾性,因此推动了它的运动和发展。(《矛盾论》哲学观点)股票市场虽然具有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特殊性,但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它内部的矛盾性,是矛盾推动了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矛盾是动力,外部因素是条件,多空对抗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

  我们先看矛盾的产生:

  上市企业、资本、证交所,是构成股票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证交所行使服务与监管与职能,这里不提。此外,上市企业是生产经营者,是资本的投资对象并为资本提供股权。资本是企业的“投资者”,是市场交易中的动能元素。众所周知,资本取利(逐利)是资本的灵魂及“天理”所在,而如何取利资本(市场)固有两种方式:一是投资;一是投机。所谓投资,亦价值投资,即是以获取企业红利分配为目的所采取持有股票的一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所谓投机,即是以获取股票价差为目的所采取买入卖出股票的一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然而重要的是,资本投资与投机之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不是人为发明创造的赚钱的方式方法,而它是资本运动的两种形式,是资本自身固有的特殊属性及功能——与生俱来,亦为天性。为之市场中不管人的主观意愿及行为如何,都必须也必然是以资本投资与投机这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从事资本活动——以此寻求资本利益。除此别无它法。如此,这就完全彻底规定了股票市场所有之争,必然是资本取利之争,必然是资本取利方式方法之争。这是股票市场根本之争。也是唯一之争。除此没有其它之争。于此,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相互对立的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构成了股票市场中的资本矛盾及矛盾的两个方面,并由此成为股票市场中的根本矛盾。

  市场中的其它矛盾由资本矛盾所派生:股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是资本投资与投机的作用及结果。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它所代表和反映的是股票与资本之间的量比关系,资本是内在具有投资与投机特殊属性及功能的动能元素,因此此矛盾也是资本投资与投机的作用及结果。这些,就是股票市场的内部矛盾及产生。

  这里可见:股票市场是经济,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它是资本市场,资本是矛盾的,其矛盾性来于资本自身固有的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为此其矛盾是构成股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而不是其它经济要素。正因为如此,为之所谓股票市场运动就是资本运动,资本运动就是矛盾运动,为此矛盾间的关系变化就是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即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市场的行情变化。不妨想想看:如2005年上证指数从998点涨至2007年6124点,这是中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最大一次涨幅,这个最大涨幅是什么运动,什么变化?2007年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至2008年1660点,这是中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最大一次跌幅,这个最大跌幅是什么运动,什么变化?想必这些,在我们的股市机械论者眼球里只有涨跌,不见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不错,涨跌就是运动,涨跌就是变化,但是这个运动变化不是别的,就是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前者暴涨,就是市场股票价格脱离并高偏离价值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和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后者暴跌,就是市场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和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在此面对真真切切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我们的眼球里还有什么别的运动和变化吗?没有的,说破天,股票市场充其量就是这些矛盾的东西,没有别的,除此之外的一切则是它的外部环境,要是否定了矛盾,市场中就再没什么值得我们可以肯定和赞许的东西了。否定矛盾就是否定一切。(《矛盾论》哲学观点)

  固然,股票市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自身运动和发展也离不开外部环境,是同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中进行的,因此在外部环境中就出现了前面所例出的对其有所影响的诸因素。其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影响为大。但是,不论它们的影响为小为大,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和其它事物一样)是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和发展,不是外部因素的运动和发展。所以虽然外部因素对市场产生作用,但它不能直接地对市场产生作用,它是作为条件通过市场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市场中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多空对抗就是如此,并非外部因素直接作用于多空的结果,也并非独立的和纯粹的市场多空之事。为此来看下例:

  例如,央行调高存贷款利率,市场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中国股市往往之前得到利率变更消息,使市场提前先跌或先涨。而且政策影响的程度与当时市场盘局的有利或有弊有一定的关系)。人们通常把它看作是利空消息刺激的结果。利空消息是如何刺激的?是政策直接作用于多空的结果吗?如果是,那政策就是动力源,政策就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可惜事实不是这样。实际上在这种现象的产生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我们人所不见的内在环节,这就是股票市场内部矛盾依此条件的相互作用。一是股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即:银行利率的提高将使企业因多付利息而减少利润的收入,由此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影响并限制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发展质量,从而压缩和降低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的必然回落。二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即:银行利率的提高将减少银行和社会上的资本向股票市场的流入,同时增大市场里的资本向银行的回流,促使矛盾依此发生需求方面被削弱、供给方面被增强的变化。正因为市场内部这两对矛盾依此发生利空方、弊多方的变化,所以市场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反之央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即是这种情形的反面)

  或许我们不解:多空对抗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受其意识即思想所支配,为什么多空对矛盾的作用要做出必然的反应呢?(为了叙述的连续性,此问题在下一章“多空对抗的实质”中作具体论述,这里只作简单概述)原因很简单,假如说如果市场内部没有矛盾,那么既便央行调高或降低利率,不论它调多高或降多低,市场都不会因此发生任何变化。为什么?因为没有矛盾(即根据)就无所谓条件,因此无所谓变化,这是根据与条件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论》哲学观点)既如此,市场因无矛盾而不依此(条件)发生变化,市场就无从有所谓利空或利多的理由和根据,于此多空自然不会做出没有理由和根据的无端对抗;事实上正因为市场内部确有着矛盾即根据,同时又有了促使矛盾变化的条件——矛盾依此条件于此发生必然的变化,为之矛盾这种依此条件的必然变化则是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于此多空做出必然的对抗反应。在此可见,市场中所谓政策利空与利好并不是我们人的利空与利好,而是矛盾的利空与利好,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资本取利方式的利空与利好,所以在此发生空方压倒多方或多方压倒空方并非政策作用于多空的结果,而是政策作为条件促使矛盾依此发生了变化,于此多空做出必然的对抗反应。如果问题不从矛盾去说,而从现象去说,认定多空对抗是人们受到外部因素刺激的结果,这就否定了资本内在的矛盾性,否定了矛盾(内因)与条件(外因)之间相互作用这个根本的内在环节,于此多空便失去了对抗的理由和根据,于此多空对抗就成了无从解释也无从说起的咄咄怪事了。

  再看两例:

  又如,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市场做出多方压倒空方的反应。这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依此(条件)变化的反映。根据是:此政策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相应增大市场的需求能力,促使矛盾依此发生供给方面被削弱、需求方面被增强的变化。道理同上,为之矛盾这种依此条件的必然变化则是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所以市场做出多方压倒空方的反应。(反之调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即是这种情形的反面)

  再如,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这是市场股票价格与价值、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依此(条件)变化的反映。根据是:一、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目的是为了限制和缩小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信贷支出,以减少社会资本流动性过剩,因此此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信贷需求、影响并限制企业生产活力及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发展质量,从而压缩和降低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的必然回落。二、社会资本流动性减少也必然影响股票市场资本流动性的减少,促使供需矛盾依此发生需求方面被削弱、供给方面被增强的变化。道理同上,为之市场内部这两对矛盾依此发生利空方、弊多方的变化则是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所以市场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反之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即是这种情形的反面)

  总之,任何政策,都是股票市场的外部因素,都是条件,都是通过市场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市场中不通过矛盾作用的所谓利空与利好政策是不存在的,而在此离开矛盾作用的多空对抗也是不存在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论》哲学观点)股票市场内部矛盾与其外部因素的关系即是如此。那么,除政策之外,其它外部因素如战争和重大自然灾害对市场的影响,是否也是通过市场的内部矛盾,投资者的心理(即心态)影响是否在此起着决定的作用呢?

  所谓心理影响即是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存在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如股票上涨就高兴,股票下跌就恐慌,这是投资者一般心理反应(市场的反映)。非投资者没有这种反应。既存在决定反映。(《矛盾论》哲学观点)不言而喻,如果战争和重大自然灾害不影响和破坏国家经济,不影响和破坏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质量,从而不影响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必然回落,这里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所谓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事实上所以有,就是因为市场内部有着受其影响的矛盾即根据——矛盾受其影响于此发生必然的变化,为之矛盾这种依此条件的必然变化即是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也必然是心理即心态产生的理由和根据。所以在这里:矛盾是根据,战争和重大自然灾害是条件,投资者的心理即心态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注:战争一般指国家全面战争。——所受战争的影响这里多指现代世界局部战争中弱势被动挨打的国家一方)当然,并不否认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个作用有时还相当大。主要表现为市场上行趋势中人们的亢奋心理和市场下行趋势中人们的恐慌心理以及人们受到重大事件影响而产生的极端心理。这是人们受到市场现状、消息、气氛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化的心理反应,确切说是矛盾的作用的反应的反映,客观上起着激化矛盾的作用,促使市场在激化了的矛盾作用下加速运动和发展,市场中的暴涨暴跌大都属于这种情形。但是不管怎样,心理因素不是天然的自发的无端的产生的,它是依据矛盾的作用产生的,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所以不管心理因素的作用有多么大,它依然不是市场运动发展的原动力,而是矛盾激化的条件,即外力的补充;原动力仍是矛盾,在这里就是被激化了的矛盾。

  在此资本矛盾的提出,无疑是理论上一个重大突破和一个崭新概念。注定我们将为此进行科学而充分的论证和说明。我们的目标远大而崇高,就是通过资本矛盾最终解决人们尚未认知的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在此提出矛盾,强调矛盾,就是从矛盾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来。这是揭示规律的必由之路。但决不是说矛盾重要外部因素不重要(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是需要条件的,没有条件矛盾也不会运动和发展。——《矛盾论》哲学观点)这里只在强调,在事物运动中,矛盾是第一性的,是内因,起着事物运动发展的主导(支配)作用;条件是第二性的,是外因,通过矛盾而起作用。这些观念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这是在重温和体味马克思辩证法及毛泽东哲学关于事物运动发展的关系学说,我们的工作只是把这些科学的观念应用到股票市场上罢了,而股票市场就是如此(相信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也是如此。凡有资本矛盾的地方都将如此)。所以总的说,是否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是宇宙观问题。对股票市场就是股市观问题。马克思辩证法及毛泽东哲学的股市观是科学的股市观。只有树立起科学的股市观,才能真正认识和懂得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如果孤立的、片面的、表面的看问题,就现象论现象,把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原因归于它的外部,这就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股市观。这样,我们在市场中必因不见主导或错选主导,由此不见趋势或错判趋势而其门下碰壁。因此,要认识和懂得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股市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这里我们所论述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问题,其实就是股市观问题。这个股市观是科学的股市观。

  综上所述,股票市场内部因素即矛盾,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内因,是根据;外部因素是外因,是条件;既有了根据有了条件于是就有了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这是股票市场乃至世上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对立统一的原理。但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和其它事物一样)是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和发展,不是外部因素的运动和发展。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依据外因而发生变化。所以股票市场内部因素即矛盾虽为原理,又非一成不变,但它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即原动力,乃为之主导;外部因素的作用虽然直观显见、可触可摸,但它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外因、外力,乃为之补充,对市场不具有内在的原始支配力量。

  二、多空对抗的实质

  提要:多空对抗的目的是资本取利,取利的方式是资本投资与投机,所以多空不是独立的,其对抗的理由和根据在于矛盾的存在与变化,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为此多空对抗的实质就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资本取利方式方法的对抗;形式上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则是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资本矛盾之表。

  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的矛盾,外部因素是条件,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在于矛盾的存在与变化,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这是前文提到的,是完全没有疑义的。然而,多空对抗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从行为上看,多空对抗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就是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实力强大的一方压倒另一方,主导涨跌,主导趋势。在此之前人们就是这样认为的并从未怀疑过这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市场行情的好坏就要取决于多空心态的好坏(心态并非决定着市场行情。此问题在第四章“趋势的本质及趋势终结的依据”中有所论述),多空心态的好坏就要取决于外部因素对盘局的有利或有弊,最终我们不得不把问题又归结到外部因素和人的因素主导市场上来了。显然,多空问题是个重要的关节问题,必须彻底解决。如何解决这个关节问题呢?其实只要我们看到多空对抗的实质是什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说,多空对抗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受其意识即思想所支配。但是在客观现实世界中,如果不知是“存在决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存在”,(《矛盾论》哲学观点)而把人的主观能动行为置于一切问题之上,以至于市场中把多空对抗的目的、意义、原因、结果、方式、方法等,都归为它之作用,这就是把人的意识和行为置于客观规律之上的大错特错。

  人的意识即思想是存在的反映;思想支配下的行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这么说并不是在有意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是说人的行为固然总是在意识即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即在某种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但是为什么市场中人们在一种情况下有这样的动机,在另一种情况下有那样的动机?或是不同的人们会有完全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动机呢?这个问题从动机本身显然是无法得到说明的。其实不论人们的动机是什么,动机都不是随心所欲地任意产生的,而它是由人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及其面临的需要所决定的,这个市场环境及其面临的需要则是由客观世界的资本规律所决定的。就是说首先是客观世界的资本规律决定人们的动机,而后才有了人们动机下的行为。对此,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市场中谁是真正的投资者,是我们人还是资本?我们踌躇满志踏入市场,是来获取资本利益还是存心支持企业发展而爱心投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我们人还是资本内在的矛盾性?究竟谁是市场趋势的主宰,是我们人还是资本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关于这些问题,其实只要仔细想来,我们应该是明智的。这里不说其它,只是说既然是资本市场,既然是来获取资本利益,那么人的意识和行为就不能不依赖于资本内在的矛盾性,就不能不受它的限制和制约或是超出这个范围。问题的归结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这里:资本就是客观存在,资本内在的矛盾性即资本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就是客观存在,为其矛盾的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就是客观存在。总之就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市场,才有了市场中人们资本取利的动机和行为。否则,没有它们的存在,就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中人们资本取利的动机和行为。为此来看下例:

  例如,形式上,多空是从市场的现状及未来状况的看法分歧中产生的。即思想支配下想买就买想卖就卖主观之能事。但是,我们不妨深究一步,既然多空是从市场现状及未来状况的看法分歧中产生的,那么这个决定多空看法分歧的市场现状及未来状况又是从何产生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吗?不是。是人们主观任意设想出来的吗?也不是。既如前所说,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资本是矛盾的,其矛盾性来于资本自身固有的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为此其矛盾是构成股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而不是其它经济要素。正因为如此,为之所谓股票市场运动就是资本运动,资本运动就是矛盾运动,为此矛盾间的关系变化就是市场的行情变化,即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市场的行情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这清晰地说明,没有矛盾的运动和发展就没有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就没有市场的现状与未来,为其所谓决定多空看法分歧的这个市场现状及未来状况就是矛盾的作用及反映。——为此多空看法所依据的就是矛盾的作用;思想所支配的行为就是矛盾的作用的反应。归根到底,市场多空不是从人们的思想中产生的,而是从矛盾的作用中产生的,是矛盾的作用在市场中的反映。

  又如,某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故而宣布停牌,市场中因此不见该只股票上的多空反应。尽管不见多空,可我们还是能够根据企业的变故内容(或重大利好;或重大利空)预见复牌后该只股票上的多空反应(或上涨;或下跌)。这种不见多空反而能够预见多空反应并非是什么奇异之事,也无须神机妙算,根据就是:企业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故必然影响企业产业结构及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发展质量,于此企业股票价格和价值必将随之发生变化,于是产生多空分歧谓之对抗。根据朴素简单,但正确无疑。因它遵循从条件——矛盾变化——多空反应这样一条科学秩序。对此,不管我们的思维是否如此,我们的预见是否准确,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如果没有多空反应的客观必然性,就没有我们不见多空反而能够预见多空反应的客观根据,因此就不会有我们的预见和多空那种必然的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清晰地说明,我们的预见不是主观固有的,也不是凭空任意设想出来的,而它是多空反应的客观必然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至此明了:虽然多空对抗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但它不是我行我素独立地存在的,它是依矛盾的存在而存在,依矛盾的变化而变化,不然,就不会有多空反应的客观必然性和多空那种必然的反应。

  再进一步说,矛盾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即是事物,即是运动,即是过程,即是思想。(《矛盾论》哲学观点)股票市场内部矛盾亦然如此,既寓于多空之中乃为之其里。比如,资本归多空所有,资本投资与投机的矛盾乃多空之事;股票买卖则多空所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乃多空之事;股票买卖价位由多空选择,股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乃多空之事。可见,何谓矛盾,何谓多空,它们本为一体一理互为表里:这里,矛盾的作用就是多空的反应,多空的反应就是矛盾的作用在市场中的反映,市场多空与其内部矛盾就是如此的表里关系。——或许,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认识矛盾,懂得矛盾,但是只要我们身在市场之中,就是身在矛盾之中,身在矛盾的作用之中。古今中外,无人例外。所以,从根本上讲,股票市场是资本的市场,是资本矛盾的市场;我们人是资本执行者,在此执行资本属性及功能所赋予我们资本取利的使命,对此无论我们如何着想如何买卖,都为此一个风险浪漫(其实是艰苦卓绝)的资本取利的故事,而且,必须也必然使用资本属性及功能所规定的资本投资与投机这两种资本取利的方式。总之,市场中不以资本取利为目的的多空对抗是不存在的,而在此离开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方式方法的资本取利也是无法办得到的。于此说来,这里所论述的多空对抗的实质还能是什么呢?还是人与之间的对抗吗?还是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吗?显然不是,这是矛盾的对抗,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资本取利方式方法的对抗;形式上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则是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资本矛盾之表。

  多空对抗是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资本矛盾之表,这是否说明多空双方将各自代表资本矛盾的一个方面——多方代表投资,空方代表投机呢?

  不能。这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所以问题还没有简单到如此地步。本质和现象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总是通过大量现象表现出来;而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但现象不等于本质,本质也不是现象的堆砌。(《矛盾论》哲学观点)就此问题,如果单纯从多空买卖的行为上说,买入股票即成为股东,则属投资;卖出股票即寻求了价差,则属投机,所以单纯从多空买卖行为上说,多方代表投资,空方代表投机,这是没有疑义的。但从矛盾的对抗性上说,资本投资与投机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多空对抗是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下人的主观能动行为,这是两种不同内容的行为和方式,因此在多空买卖行为中并不能完全代表和体现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之间那种纯粹的矛盾对抗关系。比如,在多空买卖行为中,多方中不仅包含着买入——卖出——再买入的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理念和方式,同时也包含着买入后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方式;空方中不仅包含着卖出——买入——再卖出的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理念和方式,同时也包含着卖出后持币观望、力求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方式(理念上,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是将资本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以此寻求企业的红利回报并以此避免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价差风险,这是价值投资的本则)。不止于此,而且在多空买卖的对抗性上也不能完全代表和体现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之间那种纯粹的矛盾对抗关系。比如,市场中甲者卖出A只股票后,买入B只股票;乙者卖出B只股票后,买入A只股票,形式上他们二者的行为构成对立、对抗,但实际上,他们二者的行为是一种相互买卖转换行为,即互为换手、互为接力而非对抗。——二者之间不存在谁战胜谁、谁压倒谁、谁主导谁的问题。——扩展开来,在整个市场交易中,多空之间这种互为换手、互为接力而非对抗的买卖转换行为即占有相当数量。在此构成真正对抗的只存在于除此这种买卖转换行为之外的即当日买入与当日卖出这两种行为之间。所以虽然多空对抗是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但其对抗本身不是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而是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下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即现象),因此在多空买卖行为中不能完全代表和体现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之间那种纯粹的矛盾对抗关系,而只能代表和反映其中的一个侧面,所以多空双方不能各自代表资本矛盾的一个方面。

  总之,市场投资是资本之投资,市场投机是资本之投机;我们人是资本执行者,其意愿和行为即在资本矛盾作用之中而非其外,其作用即在资本矛盾作用之下而非其上,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存在决定意识。但这并不是说这里有什么东西有意在束缚我们的意识和行为,使我们不能自由买卖而成为它的傀儡,而是说市场中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在资本矛盾作用规律的反映之中——当我们尚未认识和发现这个规律的时候它已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我们在其买卖之中不觉地顺从或违背着这个规律,而无法拒绝和改变这个规律。所以如果我们不想大错特错下去,我们就应该从虚幻的人之市场主宰的主观臆念中走出来,回到现实的资本矛盾中去,从而懂得股票市场行情如何并不在于形式上多空对抗如何,而在于矛盾关系变化如何,矛盾关系如何变化市场多空就如何反应,市场中不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正确与否,都无法代替矛盾的作用;并且这些,通通是在它之作用的反映之中。

  三、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

  提要:股票市场的内在规律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盾由资本投资方面转化为资本投机方面——由资本投机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股票价差,推动股票价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矛盾由资本投机方面转化为资本投资方面——由资本投资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为此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就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背景及题材下的相互否定,由否定的一方规定和主导市场趋势的发展方向。

  所谓规律就是关系。即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与其外部事物的关联。(《矛盾论》哲学观点)所谓股票市场的规律就是市场内部的矛盾关系和与其外部因素的关联。只要找到股票市场内部的矛盾关系和与其外部因素的关联,就找到了股票市场的规律。事情就是这样简单,毫不神秘。

  开篇所说,股票市场是经济,但股票市场的内部矛盾不是一般经济矛盾,是特殊的资本属性及功能所决定的资本投资与投机的资本矛盾,因而,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不是纯粹的(生产经营)经济运动和发展,乃是资本运动和发展,即市场内部的资本矛盾的关系变化所引发的一种行情运动(价格运动),经济发展因素是这种行情运动的背景及题材而不是行情运动发展的实质内容,因之,股票市场运动发展规律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而不是一般经济规律。这是我们的论断。

  这个论断是彻底的,根本性的。它就此推翻“经济规律就是股票市场规律”这个百年错误学说。但它不难理解。如果问题像经济学家说的那样,“股市涨跌则是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那无疑是说股票市场自身不存在着规律,而经济规律就是股票市场的规律。如若真是这样,那么实际中股票市场率先于国民经济运行的“经济晴雨表”之说就无从解释了:一个自身没有规律的东西怎么能够在此先行?要说遵循,它也只能跟随其后而不应先行于前。更为实际的是,既是遵循,那么为什么2001年中国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形下却走出跌期五年、暴跌千点的熊市行情?不管当时有何种原因(解决股权分置),股票市场发生这种与国民经济走势相反的情形,自然属于规律之事,即在规律之中,但是要否定这是规律使然,按当时经济学家的说法:“这是明显违背正常的经济规律发生的,属于非正常”,那么,这是否如同是说“天上下雨是大自然气候变化规律使然,天不下雨就不是大自然气候变化规律使然”,即与规律无关,是“违背”和“非正常”呢?如此诧异之事使人不禁要问:如此只管刮风下雨不管晴空万里、只管股市上涨不管股市下跌的匪夷所思的东西,又何言规律呢?也好,既然经济学家真情地告诉我们此事与永恒正义的经济规律无关,那么,从反面我们便可以大胆断言:在这个“违背”和“非正常”之外,一定隐藏着一个我们尚未认知的规律在支配着市场运行,否则,它就是彻头彻尾的规律之外的事情了。——规律之外便是没有规律,规律之内就不能是一般经济规律。这样,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地追问下去:这个“违背”和“非正常”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有如此力量,让中国股市背向国民经济跌期五年、暴跌千点呢?

  问题显然不是出在规律本身,而是出在经济学家思想意识中那种不可救药的固执和偏见上,不然问题可以由衷地探讨下去,而不会用什么“违背”和“非正常”这种立足未稳并充满涩感的偏执假说,死磕硬撞市场(事物)永远在自身规律支配下运行这一铁的事实。——铁的事实是撞不破的,偏执的假说倒是头破血流。在此期间,凡是以国民经济向好股票市场(行情)就必然向好,当前股票市场的不好是对其规律的“违背”和“非正常”这一般经济规律为指导者——倾心厮守五载,从漫漫“夜黑风高杀人夜”,苦苦守到“云开见月明”,然而月明之日却惨不忍睹(上证指数从2001年2240点跌至2005年998点)——厮守者无不为此付出股价折损几倍的惨烈代价。在悲惨的事实面前,经济学家以崇高的职业素养百般固守这漏洞百出的在一切经济领域中经济规律乃永恒正义的经济信条,则视而不见“市场永远是对的”(即在自身规律支配下运行)这一貌似低俗却永恒不破的事实和铁律。其实只要我们的经济学家愿意放弃“违背”和“非正常”这个偏执假说,老实承认在此支配市场向下运行的这个神秘东西,也是规律,而我们的科学任务,就是要揭示这种现象的固有的必然联系,揭示这种客观过程的内在规律性,那么相信,他们会自觉和我们走到一起——依据毛泽东哲学事物矛盾学说,从事物矛盾出发,从中发现资本内在的矛盾性,由此提出股票市场内部的资本矛盾,从而揭开“经济规律就是股票市场规律”这个虚假外衣,最后归纳总结出在此支配市场向下运行的这个神秘东西就是资本运动的原理和规律,而不是什么对规律的“违背”和“非正常”。然而可悲的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他们早已抛弃了作为政治经济科学指导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哲学,孤魂野鬼似地跑到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那里——摇尾乞怜、寻找归宿;并照搬照套,通通搬来;以为盘坐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古老坟头上,便可装神弄鬼、点化江山、别人不敢追及的成功的“我到家了”。结果,他们除了精通掌握所问非所答的诡辩技巧和生僻绕口的经济术语以及身手不凡的搬运工作外,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方面,特别是在这个他们亲手舶来的股票市场的规律研究方面,则是毫无建树,一事无成,因此这不能不遭到我们的唾弃和批判。

  把话回到主题。为方便叙述和理解起见,在论述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之前,我们首先明确几个概念性问题:

  1,背景及题材,一般指向好或向坏的国家经济环境,即促使企业发展质量从劣转优或从优转劣的经济环境。2,一般说向好或向坏的经济环境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的背景及题材即条件,——有什么样的背景及题材矛盾就发生什么样的对抗和转化。3,矛盾对抗,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即资本投资与投机背景及题材下的相互否定,——得到背景及题材支持的矛盾一方否定另一方。4,矛盾转化,即矛盾性质转化,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即资本投资与投机背景及题材相互否定后的地位转换,——得到背景及题材支持的矛盾一方取代另一方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矛盾的主导地位就是市场的主导地位)。 5,矛盾性质,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占居主导地位的矛盾一方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自身的性质,矛盾的性质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和主导市场趋势的发展方向。

  ——下面是矛盾对抗转化的原理:

  首先,股票市场是经济,这里天然存在着经济规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般经济规律,二是市场交易中的价值规律。它们二者的作用是:一、一般经济规律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优与劣,从而影响市场资本取利的意向和方式。二、价值规律即价值法则,在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作用下,在市场中主导并影响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其二,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这里天然存在着资本内在的矛盾性——资本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即资本矛盾。

  归纳起来,经济规律与资本矛盾的关系是:一、一般经济规律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优与劣,从而影响市场资本取利的意向和方式,为此企业发展质量的优与劣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的背景及题材即条件。二、价值规律即价值法则,在资本矛盾中是资本投资之本质之准则,即资本投资之内核。根据是:理念上,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是将资本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以此寻求企业的红利回报并以此避免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这是价值投资的本则(否则就不是理念上和实际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这个价值投资的本则正是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在市场中主导并影响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的职能要求和具体体现——没有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的职能要求和具体体现,就没有市场中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及价值投资的现实和可能,因此价值规律在资本矛盾中是资本投资之本质之准则,即资本投资之内核。为此资本矛盾的对抗和转化就是资本投资与投机背景及题材下的相互否定,其实质,就是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与资本投机的否定,则由否定的一方规定和主导市场趋势的发展方向。具体说就是:

  譬如,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即促使企业发展质量从劣转优的经济环境的出现,这时,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和价值便向资本展开了广阔的升值空间,即所谓美好的投资未来,于此引来资本源源入市以寻求资本利益,资本源源入市的作用及实质就是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即是资本投机对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资本投资之内核)的否定,随之矛盾发生转化:由原来占居主导地位的矛盾资本投资方面转化为资本投机方面——由资本投机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矛盾的主导地位就是市场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取股票价差,推动股票价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根据是:市场趋势的上行源于市场股票价格的上行,但如果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即资本投机对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的否定,那么在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主导并影响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之下市场股票价格是不会脱离价值而向上攀升的,因此也就不会形成这个所谓市场上行趋势;正因为有了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即资本投机对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的否定,所以资本投机才能在此离间股票价格对价值的亲密依附关系,促使股票价格脱离价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注:股票是资本取利的媒介,而非具有使用价值的消费商品,因此,股票价格的上下波动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资本取利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本上有区别于一般商品交易中供需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再则,市场供需矛盾自身所代表和反映的是股票与资本之间的量比关系,资本是内在具有投资与投机特殊属性及功能的动能元素,因此市场供需矛盾其本身也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资本取利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反映)

  从实际中看:1990年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之初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0年100点升至1992年5月1426点),是在国家治理通货膨胀、使过热经济实施硬着陆后,并在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刺激下,国家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步伐,使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背景下形成的;1992年下半年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2年11月386点升至1993年2月1550点),是1992年5月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成立(中国最早的证券监管机构。随后国家证监会成立)——市场对证券监管产生极大恐慌及当时打压市场资本投机过盛超存量大规模扩容造成市场暴跌后,在国民经济一直向好的背景下对1990年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的恢复和延续;1996年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6年2月520点升至2001年6月2240点),是在国家治理通货膨胀、使过热经济实施软着陆后,国民经济又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背景下形成的;2005年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998点升至2007年10月6124点),是2001年“解决股权置问题”引发市场下行趋势后——待国有股减持方案得以彻底落实,在国民经济一直向好的背景下对1996初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的恢复和延续;2008年底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2008年11月1660点升至2009年8月3400点),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遭受重创后,为遏制经济下滑国家紧急投放4万亿刺激经济、致使国民经济止跌回升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此,纵观中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这五次上行趋势的形成和发展,无一不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所形成和发展的(世界各国股票市场也都通通如此)。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股票市场所以形成上行趋势,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和复杂程序,原因就是因为有了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于是企业就有了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于此企业股票价格和价值就有了广阔的升值空间,为此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则是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升值空间这个前提和条件,就没有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现实和可能;在此条件之下,得到背景及题材支持的矛盾资本投机一方否定资本投资一方——由资本投机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取股票价差,推动股票价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通俗地说,没有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就没有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没有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就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就没有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就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施以否定的客观依据;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施以否定的客观依据就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就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资本投机行为;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资本投机行为就没有股票价格脱离价值的向上攀升;没有股票价格脱离价值的向上攀升就没有因此而形成的这个市场上行趋势。

  由是观之,背景及题材下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是市场上行趋势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原因。与市场中人为因素没有根本的关系。因为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资本能够并且应当在此获得最大资本利益的本质属性的自然发挥和具体体现,是资本投机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追逐股票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行为,——这是不以人的意识或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资本规律。所以在此发生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并非人们想投机或者爱投机而对资本投资的否定,也并非是因政策监管不严、纵容了市场资本投机行为而对资本投资的否定(政策监管只在解决投机的程度问题),在此之前人们的误区恰恰在于:市场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因此人们把市场中所发生的一切过程都归结于人们的意识即思想所决定的;诚然,市场中人们的行为固然是有意识的进行的,但是意识即思想不是构成股票市场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最终原因,在此构成股票市场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最终原因则是其内部的矛盾——这是推动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原动力,在此人们的一切行为及其全部结果对其矛盾及矛盾作用来说只有从属意义而没有丝毫的发明创造可言,市场中不管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多么大,都不能拒绝和改变矛盾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而只能因循或利用这个规律,否则世上就无客观规律可言了。

  而且市场上行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因国家经济向好,股票市场具备了投资价值(是事实),于此资金入市施以价值投资推动了市场趋势的上行(不是事实)。 这是凭借主观印象和一般经济规律而得出的一个虚假概念,客观上不能成立。因为,理念上,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是将资本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以此寻求企业的红利分配并以此避免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这是价值投资的本则(否则就不是理念上和实际意义上的价值投资)。所以现实中如果股票价格脱离或高偏离了价值那么其股票自身就不具备了价值投资的价值,因为这里不仅出现了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的价差风险,而且客观上已无法将资本成功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了。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如果股票价格脱离或高偏离了价值而要想获取企业红利分配施以价值投资,将要为此付出相对高昂的投资成本——这样即便得到红利,那么在高昂成本之下不仅利显其微而且还要为此承担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所以现实中如果股票价格脱离或高偏离了价值那么其股票自身便失去了价值投资的可能和必要了。现实中什么叫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呢?其现实否定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毫无疑义为此说来的股票价格脱离或高偏离了价值其股票自身便失去了价值投资的可能和必要了,就是现实中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及现实否定的意义所在。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市场上行趋势中中长期持股可获得相应或较大的价差利益,然而为其价差利益的中长期持股并不是价值投资理念及其理念下的价值投资,一旦为其价差利益卖出股票,那么不管持股时间长短这即是资本取利方式的一次转换——前期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实际成为资本投机搏取股票价差的一种战术方法了:即大波段搏取大价差;小波段搏取小价差。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什么叫投资,什么叫投机,这不能任凭我们主观臆断,而它只能由多空买卖行为及实有功效方可作出科学的界定。从多空买卖行为及实有功效计:买入股票即成为股东,即是投资(不管是否买在了股票价值价位上);卖出股票即寻求了价差,即是投机(不管是否寻求到了价差,哪怕是割肉出局)。于此说来,市场上行趋势中我们所见识的以至于我们所参与的这个不断买进卖出施以频繁换手的投资行为,还是价值投资吗?显然不是,这是投机,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对其次体的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否定的反映。(否定不是消灭。——否定与被否定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必须明确指出:资本投资与投机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它们不能合二为一地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同一种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发展,而只有它们之间的相互否定,由否定的一方规定和主导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否认这一客观事实,主观并信以为真地将它们二者同一起来,这就否定了资本内在的矛盾性,否定了上行与下行两种不同市场趋势之间质的差别与联系,从而把股票市场运动归为一种简单机械运动,于此市场便失去了自身的原始动能,那么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就只能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了,而这必然是一种没有任何趋向的胡乱任意摆弄的推动,显然这不合情理,而事实也不是这样。如上述市场上行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就是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的结果,而决不是它们二者共建、合建的市场趋势之事。这是永恒的资本定律。资本矛盾不变则千古不变。

  ——再看背景及题材下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

  譬如,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即促使企业发展质量从优转劣的经济环境的出现,这时,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和价值便失去了自身的升值空间,从而暴显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于此引发了资本的退出与观望(相对于买入),资本退出与观望的作用及实质就是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即是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资本投资之内核)对资本投机的否定,随之矛盾发生转化:由原来占居主导地位的矛盾资本投机方面转化为资本投资方面——由资本投资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矛盾的主导地位就是市场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失去资本投机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的动力支撑,股票价格则必然下行),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根据是:市场趋势的下行源于市场股票价格的下行,但如果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即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对资本投机的否定,那么在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的动力支撑下市场股票价格是不会价值回归而下行的,因此也就不会形成这个所谓市场下行趋势;正因为有了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即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对资本投机的否定,所以资本投资才能在自身价值投资本则(即价值规律)的要求下促使价值回归,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注:理念上,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是将资本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以此寻求企业的红利分配并以此避免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这是价值投资的本则。因此,资本投资占居矛盾主导地位后,一方面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一方面在价值投资本则的要求下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本位回归。即价值规律)

  从实际中看:1993年市场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3年2月1550点跌至1996年2月520点),是在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形成的;2007年市场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6124点跌至2008年10月1660点),是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及中国抑制通货膨胀、实施货币紧缩的背景下形成的;2009年市场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上证指数从2009年8月3400点跌至2012年7月2100点),是在2009年欧美债危机和中国抑制通货膨胀、实施货币紧缩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此,纵观中国股票市场这三次下行趋势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下所形成和发展的(这是必然的。另有两次下行趋势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发生的,这是偶然的,其原因后面有所论述)。在向坏的经济背景下股票市场所以形成下行趋势,同样,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和复杂程序,原因就是因为有了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于是企业失去了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于此企业股票价格和价值便失去了自身的升值空间,从而暴显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为此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价差风险则是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释放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价差风险这个前提和条件,就没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释放的现实和可能;在此条件之下,得到背景及题材支持的矛盾资本投资一方否定资本投机一方——由资本投资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 

  解析其中两例:

  1,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世界股市纷纷暴跌。中国股市不仅未能幸免于难并且暴跌突出——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至1660点,跌幅高达70%(加之中国抑制通货膨胀、实施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美国暴发金融危机为什么中国股市暴跌突出,其原因有二:一是经济问题,既向坏的国民经济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下跌走势。二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质,既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质决定了本次市场如此大的跌幅。股票市场性质问题在后面专题论述,这里简要说明经济问题。这就是多年来中国以廉价出卖资源和劳动力的殖民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使中国成为对欧美最大的出口商,其中,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在美国暴发金融危机时,虽然中国经济自身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并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这种近似于生与死的依赖,使殖民化外向型中国经济在美国金融危机时受到最直接和最猛烈的冲击——对外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和倒闭;并且,这种冲击迅速放大蔓延、贯穿国内各经济领域,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快速下滑;在此危情之下,届时站在6000点之上历史高位的中国股市,立即暴显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从而引发了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继而形成惨烈的市场下行趋势。——仅此一年,市场暴跌4450点,几十万亿市值由此蒸发,被载誉为“中国经济千年盛世”的上证6000点一举成为暴尸天葬中国亿万股民的巨大坟场。如此惨烈的股市悲情,无疑是殖民化外向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必然承担最大风险所带来的经济苦果,而其内在市场成因,则是向坏的经济背景下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

  (随后,为遏制经济下滑国家紧急投放4万亿刺激经济。这种以“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为主旨并以加剧国内通货膨胀为代价的刺激经济措施是否妥当,不去评说,而对于股市,这则是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致使市场暴跌4450点后止跌回升——从1660点涨至3470点,形成新一轮上行趋势。其内在市场成因,就是向好的经济背景下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

  2,2009年欧美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是如此。主要对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打击巨大。加之国家抑制通货膨胀、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这对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进一步限制企业生产活力及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发展质量,进而导致国民经济增长再次出现大幅下滑。从2009年欧美债务危机起,中国股市从3470点跌至目前2100点(2012年7月31日),跌幅高达30%。与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相比,本次的市场跌幅似乎不是很大,区别只在于,对市场指数影响较大的大盘权重股目前高偏离价值的程度相对较小——部份大盘权重股股价目前已处于自身的价值本位(净资产价格),故而呈现盘跌筑底走势,因此对市场指数影响相对较小。但目前中小盘股高偏离价值的程度依然很大,特别是新股次新股的“三高风险”(高股价、高市盈率、业绩高变脸)对市场危害极大,致使中小盘股成为目前市场下跌的主要空方动力源。其内在市场成因,就是向坏的经济背景下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

  此外,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对于股市,就是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即促使企业发展质量从优转劣的经济环境,其市场作用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一样,是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施以否定的必要条件。

  通俗地说,没有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就没有企业失去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没有企业失去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就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失去自身的升值空间;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失去自身的升值空间就没有暴显出来的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没有暴显出来的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就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施以否定的客观依据;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施以否定的客观依据就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就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行为;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行为就没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失去资本投机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的动力支撑,股票价格则必然下行);没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就没有因此而形成的这个市场下行趋势。

  由是观之,背景及题材下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是市场下行趋势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同样,与市场中人为因素没有根本的关系。因为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是在向坏的经济背景下(既在股票价格失去上升空间的前提下)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将资本投注在股票价值价格上的价值投资本则的自然发挥和具体体现,是资本投资之内核的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在向坏的经济背景下主导并影响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的职能要求和必然行为(之前处于被否定状态);而其价值规律不是经济专著中的名词和概念,也不是经济学家苦口婆心的忠告,也不是打击市场资本投机行为的政策措施和手段,也不是主力庄家看空做空市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价值规律乃是客观规律,在现实中,在股票市场中,其所谓价值规律就是内含于向坏的现实经济环境中的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法则。这即是说在市场上行趋势中如果有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的出现,其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才能在此衡量和界定市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以此封杀股票价格的上升空间,从而促使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继而终结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在此可见,股票市场所以发生趋势下行的这种不幸事件,原因并不在于市场中人为因素如何,而是在于在市场的外部发生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这种更为不幸的大事件,从而引发了市场内部矛盾的对抗和转化,因此,从背景及题材上说,国家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的变更就是股票市场趋势的转变,不然股票市场循环周期就不会与国家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相对应一致。如:

  经济景气循环周期:萧条期——复苏期——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

  股票市场循环周期:呆滞期——转变期——活跃期——回落期——呆滞期

  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此般情形为之前百年来世界股票市场所共通、所共识。著名股谚“股票市场乃国民经济晴雨表”之说就源于此。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股票市场循环周期与国家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相对应一致,只是通常情形,而不是唯一情形。我们知道,股票市场是国家经济整体中的一部分,即是一种特殊的资本运动形式,所以股票市场循环周期与国家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相对应一致并予先行,是不言而喻的(是资本运动的先行,并非经济发展上的先行)。虽然如此,可我们并不能因此把股票市场与国家经济简单等同起来,即国家经济怎样股票市场(行情)就必然怎样,股票市场怎样就预示着国家经济应该怎样。之所以不能把它们这样简单等同起来,是因为国家经济与股票市场之间不仅存在着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着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即一般经济形式与特殊资本运动形式的关系。如此关系的不同自然决定着各自内在规律的不同。各自内在规律的不同自然决定着各自发展所需的条件的不同。如2001年中国股票市场由“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引发的跌期五年、暴跌千点的下行趋势,就是在国民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发生的,在此并未体现国家经济怎样股票市场就必然怎样,股票市场怎样就预示着国家经济应该怎样这种彼此对应的等同关系。之所以没有体现这种彼此对应的等同关系,原因就是内在规律的不同而所决定的各自发展所需的条件的不同。然而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中国股票市场如此“错误性”地越出轨道,竟然冒犯了经济学家眼里在一切经济领域中经济规律乃永恒正义的经济信条,经济学家为此感伤的悲叹这是对规律的“违背”和“非正常”,然而悲叹之余经济学家不仅没有对此给予任何的科学解释和必要说明,同时也忘记了勾画出他们心中珍藏的那种“不违背”“很正常”美好市场景象的大致图样。不必难为他们,现在让我们依据矛盾法则来解开这其中的原因吧,以此进一步说明资本矛盾对抗转化的原理和规律。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矛盾,非流通国有股占市场股票总额的70%。这是中国股票市场一对非固有的人造矛盾,此矛盾依政策而存在,所以依政策是可以消灭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就是要消灭这对人造矛盾,名义上以解决中国股票市场的全流通问题——与世界股票市场接轨。所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实质就是一个出售国有股和如何出售的问题。这是个政策问题。这个政策问题之所以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引发了市场下行趋势,原因一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按市价所出售的国有股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的内在价值价格(股票价值价格参照企业净资产价格。当时市场平均净资产价格为3.94元,原始成本1元的国有股即可充分代表市场净资产价格。事实上通过长期分红扩股,国有股早已收回成本,实为零成本股票);二是存在于当时市场上行趋势中的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当时市场平均股票价格为14.45元,价格与价值之间存有巨大价差),正因为如此,在此出售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内在价值价格的国有股客观上即是对现存市场股票价格的彻底否定,从而暴显出现存于股票价值价格之上的沪深股票价格齐具风险,于此引发了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继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这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引发市场下行趋势的内在原因。

  问题本来如此。假如说,如果这里没有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即价格与价值同等),那么即便有出售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内在价值价格的国有股问题,这里也无从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问题;反过来,这里即便有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但如果没有出售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内在价值价格的国有股问题,那么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这里也无从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问题,这就是之前所说的依据与条件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论》哲学观点)在这里: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是依据,出售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内在价值价格的国有股是条件。——在此条件下,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越大,其价差风险就越大,于此价值回归的空间即趋势下行的幅度也就越大;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越小,其价差风险就越小,于此价值回归的空间即趋势下行的幅度也就越小;反之,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没有价差(即价格与价值同等),这里自然就无从有价值回归及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事实上“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之所以对中国股票市场影响之大——跌期五年、暴跌千点,原因就是当时市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之大,为之市场股票价格从2001年14.45元跌至2005年4.36元——在接近市场价值价格3.94元(净资产价格)终结了下行趋势,这一凄惨而漫长的过程,就是市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从大到小、从尖锐到缓和以至最终消亡的过程。

  所以,从政策性质讲,虽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政策,但它不同于一般政策——在此出售占有市场70%份额的国有股无疑等于股票市场旧基础上更大规模的重新建造,这显然不是一般政策所为之的,而即属于国家重大经济决策。从政策条件讲,虽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政策,是条件,但因其客观上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场价差风险、以此封杀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功能和资格,因此“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也不是一般政策条件,则是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既而,由此可以看出:一、市场上行趋势形成和发展所需的条件必然是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但市场下行趋势形成和发展所需的条件不一定就是它的反面——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二、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必然是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但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不一定就是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关键在于客观上它是否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场价差风险、以此封杀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功能和资格。“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就是在此具有这种功能和资格的即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这是包括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在内在的既以促使矛盾投机性质转化、终结市场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说股票市场规律并不是什么经济规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向好经济背景下引发的市场下行趋势也不是什么对规律的“违背”和“非正常”,事实上,它即没违背,也很正常,其规律就是资本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即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

  此外,1992年5月市场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2年5月1429点跌至11月386点),也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发生的。其原因:在此除了1992年5月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成立(中国最早的证券监管机构。随后国家证监会成立)——市场对证券监管产生极大恐慌的心理因素外,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打压市场资本投机过盛超存量大规模扩容政策:短期内,第一批7只股票,第二批34只股票。。。。。。这种呈几何级数超存量发行新股,当时在市场只有24只股票的情形下,造成市场供需极度失衡,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中枢轰然倒塌——市场指数飞流直下,仅此半年,指数从1429点跌至386点,继而形成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以来第一个惨烈的下行趋势。没有疑义,这种在短期内超存量大规模扩容政策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政策的作用一样,实质就是股票市场原基础上更大规模的重新建造,客观上既属于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场价差风险、以此封杀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功能和资格的即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这是促使矛盾投机性质转化、终结市场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的必要条件。

  如上就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的原理和规律。概括起来就是:不论市场上行趋势还是下行趋势,都不是随意形成或人为所臆造的,而它是背景及题材下资本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核心问题是矛盾性质的转化问题: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矛盾性质由投资转化为投机——由资本投机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取股票价差,推动股票价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其中包括其它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矛盾性质由投机转化为投资——由资本投资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为此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是矛盾投资性质转化、终结市场下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上行趋势的必要条件;为此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其中包括其它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是矛盾投机性质转化、终结市场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的必要条件。这就是有什么样的背景及题材矛盾就发生什么样的对抗和转化,于此就有什么样的资本取利方式为之市场主导的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

  总之,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是股票市场的内在规律,市场中一切规律性的东西都是在此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本为原理,自身不具有任何的感性形象,只有靠思维才能认识它、把握它;但它是矛盾的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因此它的作用必须从市场运动及趋势的发展中表现出来,即从多空对抗力量的大小、强弱、主动与被动等方面加以具体反映,所以只要懂得了矛盾的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在市场中就能找到它、认识它,并且掌握它。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是市场趋势的主导,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其规律在市场运动中的反映,只要找到了这个规律,就找到了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就是趋势。

  (由于文章篇幅较大,后几章将隔日刊出)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匠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6.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9.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0.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朝鲜领导落泪
  8.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