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用毛泽东哲学揭示解析股票市场运动发展原理及规律(全)

晁晁 · 2013-12-20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按:这是一篇以毛泽东哲学为指导揭示股票市场运动发展规律的理论文章。它在此揭示出股票市场运动发展规律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而不是一般经济规律这一重大理论课题。这是当代现实经济活动中毛泽东哲学的一次深入的实际应用。它再次体现毛泽东哲学与之现实相结合即可解决事物发展内在规律的本质属性和科学伟力,从而再次体现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为此,时值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特将此文献给大家,以此作为我们的纪念。

  用毛泽东哲学揭示解析股票市场运动发展原理及规律(全)

  晁晁

  本文的内容是:一、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二、多空对抗的实质;三、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四、趋势的本质及趋势终结的依据;五、中国股票市场的性质和特点;六、政策的作用及对趋势的影响;七、结论。这些问题,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问题,弄懂了这些问题,就懂得了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此外,本文的指导理论是毛泽东《矛盾论》哲学,因此在论述中将涉及到许多哲学(概念)问题,这些哲学问题是入门的向导,懂得了这些哲学问题,就找到了打开股票市场规律之门的哲学钥匙。

  一、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相信你一定想到的是经济,是政策,是投资者的心态,是市场中多空对抗的买卖行为,认为这些因素是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在推动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它们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所在。本文在此告诉你,这是错误的,根据不是这些,根据是矛盾,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它内部的矛盾性,是股票市场的内部矛盾推动了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股票市场的内部矛盾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那么,什么是矛盾,什么是股票市场的矛盾,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作用推动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这就是本章所要揭示的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

  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结起来也只有两类:一是内部因素;一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即是股票市场内部的矛盾性。主要包括:资本投资与投机、股票价格与价值、市场供给与需求等矛盾。外部因素即是内部因素之外的并对市场有所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经济状况、国家各种重要经济指标、国家政策、战争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因素。

  是这两种因素影响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但它们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内部因素是矛盾关系,即为原理,又非一成不变,因此内部因素的作用市场中难以体察和发现。外部因素不同。外部因素的作用直观显见,即可触可摸,给人的感官刺激也为深刻,因此表面看,股票市场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多空对抗,推动了它的运动和发展。人们由此认为外部因素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原因,而由此引起的多空对抗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人们看到的是表象不是真相。事实上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都有着这种矛盾性,因此推动了它的运动和发展。(《矛盾论》哲学观点)股票市场虽然具有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特殊性,但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它内部的矛盾性,是矛盾推动了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矛盾是动力,外部因素是条件,多空对抗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

  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矛盾的产生:

  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着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股票市场亦然如此。我们知道,上市企业、资本、证交所,是构成股票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证交所行使服务与监管与职能,这里不提。此外,上市企业是生产经营者,是资本的投资对象并为资本提供股权。资本是企业的“投资者”,是市场交易中的动能元素(企业通过股票承接的是资本,所以资本是企业的“投资者”。而股票买卖就是资本的进出,所以资本是动能元素)。众所周知,资本取利(逐利)是资本的灵魂及“天理”所在,而如何取利资本(市场)固有两种方式:一是投资;一是投机。所谓投资,亦价值投资,即是以获取企业红利分配为目的所采取持有股票的一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所谓投机,即是以获取股票价差为目的所采取买入卖出股票的一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然而重要的是,资本投资与投机之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不是人为发明创造的赚钱的方式方法,而它是资本运动的两种形式,是资本自身固有的特殊属性及功能——与生俱来,亦为天性。为之市场中不管人的主观意愿及行为如何,都必须也必然是以资本投资与投机这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从事资本活动——以此寻求资本利益。除此别无它法。如此,这就完全彻底规定了股票市场所有之争,必然是资本取利之争,必然是资本取利方式方法之争。这是股票市场根本之争。也是唯一之争。除此没有其它之争。于此,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相互对立的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构成了股票市场中的资本矛盾及矛盾的两个方面,并由此成为股票市场中的根本矛盾。

  市场中的其它矛盾由资本矛盾所派生:股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是资本投资与投机的作用及结果。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它所代表和反映的是股票与资本之间的量比关系,资本是内在具有投资与投机特殊属性及功能的动能元素,因此此矛盾也是资本投资与投机的作用及结果。这些,就是股票市场的内部矛盾及产生。

  这里可见:股票市场是经济,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它是资本市场,资本是矛盾的,其矛盾性来于资本自身固有的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为此其矛盾是构成股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而不是其它经济要素。正因为如此,为之所谓股票市场运动就是资本运动,资本运动就是矛盾运动,为此矛盾间的关系变化就是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即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市场的行情变化。不妨想想看:如2005年上证指数从998点涨至2007年6124点,这是中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最大一次涨幅,这个最大涨幅是什么运动,什么变化?2007年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至2008年1660点,这是中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最大一次跌幅,这个最大跌幅是什么运动,什么变化?想必这些,在我们的股市机械论者眼球里只有涨跌,不见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不错,涨跌就是运动,涨跌就是变化,但是这个运动变化不是别的,就是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前者暴涨,就是市场股票价格脱离并高偏离价值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和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后者暴跌,就是市场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和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既而,在此面对真真切切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的变化,我们的眼球里还有什么别的运动和变化吗?没有的,说破天,股票市场充其量就是这些矛盾的东西,没有别的,除此之外的一切则是它的外部环境,要是否定了矛盾,市场中就再没什么值得我们可以肯定和赞许的东西了。否定矛盾就是否定一切。(《矛盾论》哲学观点)

  固然,股票市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自身运动和发展也离不开外部环境,是同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中进行的,因此在外部环境中就出现了前面所例出的对其有所影响的诸因素。其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影响为大。但是,不论它们的影响为小为大,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和其它事物一样)是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和发展,不是外部因素的运动和发展。所以虽然外部因素对市场产生作用,但它不能直接地对市场产生作用,它是作为条件通过市场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市场中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多空对抗就是如此,并非外部因素直接作用于多空的结果,也并非独立的和纯粹的市场多空之事。为此来看下例:

  例如,央行调高存贷款利率,市场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中国股市往往之前得到利率变更消息,使市场提前先跌或先涨。而且政策影响的程度与当时市场盘局的有利或有弊有一定的关系)。人们通常把它看作是利空消息刺激的结果。利空消息是如何刺激的?是政策直接作用于多空的结果吗?如果是,那政策就是动力源,政策就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可惜事实不是这样。实际上在这种现象的产生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我们人所不见的内在环节,这就是股票市场内部矛盾依此条件的相互作用。一是股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即:银行利率的提高将使企业因多付利息而减少利润的收入,由此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影响并限制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发展质量,从而压缩和降低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的必然回落。二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即:银行利率的提高将减少银行和社会上的资本向股票市场的流入,同时增大市场里的资本向银行的回流,促使矛盾依此发生需求方面被削弱、供给方面被增强的变化。正因为市场内部这两对矛盾依此发生利空方、弊多方的变化,所以市场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反之央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即是这种情形的反面)

  或许我们不解:多空对抗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受其意识即思想所支配,为什么多空对矛盾的作用要做出必然的反应呢?(为了叙述的连续性,此问题在下一章“多空对抗的实质”中作具体论述,这里只作简单概述)原因很简单,假如说如果市场内部没有矛盾,那么既便央行调高或降低利率,不论它调多高或降多低,市场都不会因此发生任何变化。为什么?因为没有矛盾(即根据)就无所谓条件,因此无所谓变化,这是根据与条件的辩证统一关系。(《矛盾论》哲学观点)既如此,市场因无矛盾而不依此(条件)发生变化,市场就无从有所谓利空或利多的理由和根据,于此多空自然不会做出没有理由和根据的无端对抗;事实上正因为市场内部确有着矛盾即根据,同时又有了促使矛盾变化的条件——矛盾依此条件于此发生必然的变化,为此矛盾这种依此条件的必然变化则是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于此多空做出必然的对抗反应。在此可见,市场中所谓政策利空与利好并不是我们人的利空与利好,而是矛盾的利空与利好,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资本取利方式的利空与利好,所以在此发生空方压倒多方或多方压倒空方并非政策作用于多空的结果,而是政策作为条件促使矛盾依此发生了变化——这是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于此多空做出必然的对抗反应。如果问题不从矛盾去说,而从现象去说,认定多空对抗是人们受到外部因素刺激的结果,这就否定了资本内在的矛盾性,否定了矛盾(内因根据)与条件(外因条件)之间相互作用这个根本的内在环节,于此多空便失去了对抗的理由和根据,于此多空对抗就成了无从解释也无从说起的咄咄怪事了。

  再看两例:

  又如,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市场做出多方压倒空方的反应。这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依此(条件)变化的反映。根据是:此政策将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相应增大市场的需求能力,促使矛盾依此发生供给方面被削弱、需求方面被增强的变化。道理同上,为此矛盾这种依此条件的必然变化则是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所以市场做出多方压倒空方的反应。(反之调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即是这种情形的反面)

  再如,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这是市场股票价格与价值、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依此(条件)变化的反映。根据是:一、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目的是为了限制和缩小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信贷支出,以减少社会资本流动性过剩,因此此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信贷需求、影响并限制企业生产活力及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发展质量,从而压缩和降低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的必然回落。二、社会资本流动性减少也必然影响股票市场资本流动性的减少,促使供需矛盾依此发生需求方面被削弱、供给方面被增强的变化。道理同上,为此市场内部这两对矛盾依此发生利空方、弊多方的变化则是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所以市场做出空方压倒多方的反应。(反之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即是这种情形的反面)

  总之,任何政策,都是股票市场的外部因素,都是条件,都是通过市场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市场中不通过矛盾作用的所谓利空与利好政策是不存在的,而在此离开矛盾作用的多空对抗也是不存在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论》哲学观点)股票市场内部矛盾与其外部因素的关系即是如此。那么,除政策之外,其它外部因素如战争和重大自然灾害对市场的影响,是否也是通过市场的内部矛盾,投资者的心理(即心态)影响是否在此起着决定的作用呢?

  所谓心理影响即是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存在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如股票上涨就高兴,股票下跌就恐慌,这是投资者一般心理反应(市场的反映)。非投资者没有这种反应。既存在决定反映。(《矛盾论》哲学观点)不言而喻,如果战争和重大自然灾害不影响和破坏国家经济,不影响和破坏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质量,从而不影响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必然回落,这里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所谓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事实上所以有,就是因为市场内部有着受其影响的矛盾即根据——矛盾受其影响于此发生必然的变化,为此矛盾这种依此条件的必然变化即是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也必然是心理即心态产生的理由和根据。在这里:矛盾是根据,战争和重大自然灾害是条件,投资者的心理即心态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注:战争一般指国家全面战争。——所受战争的影响这里多指现代世界局部战争中弱势被动挨打的国家一方)当然,并不否认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个作用有时还相当大。主要表现为市场上行趋势中人们的亢奋心理和市场下行趋势中人们的恐慌心理以及人们受到重大事件影响而产生的极端心理。这是人们受到市场现状、消息、气氛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化的心理反应,确切说是矛盾的作用的反应的反映,客观上起着激化矛盾的作用,促使市场在激化了的矛盾作用下加速运动和发展,市场中的暴涨暴跌大都属于这种情形。但是不管怎样,心理因素不是天然的自发的无端的产生的,它是依据矛盾的作用产生的,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所以不管心理因素的作用有多么大,它依然不是市场运动发展的原动力,而是矛盾激化的条件,即外力的补充;原动力仍是矛盾,在这里就是被激化了的矛盾。

  在此资本矛盾的提出,无疑是理论上一个重大突破和一个崭新概念。注定我们将为此进行科学而充分的论证和说明。我们的目标远大而崇高,就是通过资本矛盾最终解决人们尚未认知的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在此提出矛盾,强调矛盾,就是从矛盾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来。这是揭示规律的必由之路。但决不是说矛盾重要外部因素不重要(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是需要条件的,没有条件矛盾也不会运动和发展。——《矛盾论》哲学观点)这里只在强调,在事物运动中,矛盾是第一性的,是内因,起着事物运动发展的主导(支配)作用;条件是第二性的,是外因,通过矛盾而起作用。这些观念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这是在重温和体味马克思辩证法及毛泽东哲学关于事物运动发展的关系学说,我们的工作只是把这些科学的观念应用到股票市场上罢了,而股票市场就是如此(相信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也是如此。凡有资本矛盾的地方都将如此)。所以总的说,是否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是宇宙观问题。对股票市场就是股市观问题。马克思辩证法及毛泽东哲学的股市观是科学的股市观。只有树立起科学的股市观,才能真正认识和懂得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如果孤立的、片面的、表面的看问题,就现象论现象,把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原因归于它的外部,这就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股市观。这样,我们在市场中必因不见主导或错选主导,由此不见趋势或错判趋势而其门下碰壁——市场中凡趋势的不见或趋势的错判无不是由此而成其因。因此,要认识和懂得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股市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这里我们所论述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问题,其实就是股市观问题。这个股市观是科学的股市观。

  综上所述,股票市场内部因素即矛盾,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内因,是根据;外部因素是外因,是条件;既有了根据有了条件于是就有了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这是股票市场乃至世上一切事物运动发展辩证统一的原理。但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和其它事物一样)是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和发展,不是外部因素的运动和发展。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依据外因而发生变化。(《矛盾论》哲学观点)所以股票市场内部因素即矛盾虽为原理,又非一成不变,但它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即原动力,乃为之主导;外部因素的作用虽然直观显见、可触可摸,但它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外因、外力,乃为之补充,对市场不具有内在的原始支配力量。

  二、多空对抗的实质

  多空对抗的实质是什么?相信你一定会不加思索地回答道:多空对抗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就是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实力强大的一方压倒另一方,主导涨跌,主导趋势,这是我们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就是多空对抗的实质,是我们亲眼所见和亲自参与的多空对抗。本文在此告诉你:这是表象不是真相,真相是:多空对抗的目的是资本取利,取利的方式方法是资本投资与投机,所以多空不是独立的,其对抗的理由和根据在于矛盾的存在与变化,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为此多空对抗的实质就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资本取利方式方法的对抗;形式上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则是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资本矛盾之表。那么,多空为什么不是独立的,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即人的意识和行为与资本矛盾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多空对抗的实质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资本取利方式方法的对抗,它的根据又是什么,这就是继前文之后本章所要揭示的多空对抗的实质问题。

  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的矛盾,外部因素是条件,多空对抗的理由和根据在于矛盾的存在与变化,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这是前文提到的,是完全没有疑义的。然而,多空对抗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从行为上看,多空对抗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就是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实力强大的一方压倒另一方,主导涨跌,主导趋势。在此之前人们就是这样认为的并从未怀疑过这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市场行情的好坏就要取决于多空心态的好坏,多空心态的好坏就要取决于外部因素对盘局的有利或有弊,最终我们不得不把问题又归结到外部因素和人的因素主导市场上来了。显然,多空问题是个重要的关节问题,必须彻底解决。如何解决这个关节问题呢?其实只要我们看到多空对抗的实质是什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说,多空对抗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受其意识即思想所支配。但是在客观现实世界中,如果不知是“存在决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存在”,(《矛盾论》哲学观点)而把人的主观能动行为置于一切问题之上,以至于市场中把多空对抗的目的、意义、原因、结果、方式、方法等,都归为它之作用,这就是把人的意识和行为置于客观规律之上的大错特错。

  人的意识即思想是存在的反映;思想支配下的行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这么说并不是在有意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是说人的行为固然总是在意识即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即在某种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但是为什么市场中人们在一种情况下有这样的动机,在另一种情况下有那样的动机?或是不同的人们会有完全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动机呢?这个问题从动机本身显然是无法得到说明的。其实不论人们的动机是什么,动机都不是随心所欲地任意产生的,而它是由人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及其面临的需要所决定的,这个市场环境及其面临的需要则是由客观世界的资本规律所决定的。就是说首先是客观世界的资本规律决定人们的动机,而后才有了人们动机下的行为。对此,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市场中谁是真正的投资者,是我们人还是资本?我们踌躇满志踏入市场,是来获取资本利益还是存心支持企业发展而爱心投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我们人还是资本内在的矛盾性?究竟谁是市场趋势的主宰,是我们人还是资本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关于这些问题,其实只要仔细想来,我们应该是明智的。这里不说其它,只是说既然是资本市场,既然是来获取资本利益,那么人的意识和行为就不能不依赖于资本内在的矛盾性,就不能不受它的限制和制约或是超出这个范围。问题的归结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这里:资本就是客观存在,资本内在的矛盾性即资本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就是客观存在,为其矛盾的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就是客观存在。总之就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市场,才有了市场中人们资本取利的动机和行为。否则,没有它们的存在,就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中人们资本取利的动机和行为。为此来看下例:

  例如,形式上,多空是从市场的现状及未来状况的看法分歧中产生的。即思想支配下想买就买想卖就卖主观之能事。但是,我们不妨深究一步,既然多空是从市场现状及未来状况的看法分歧中产生的,那么这个决定多空看法分歧的市场现状及未来状况又是从何产生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吗?不是。是人们主观任意设想出来的吗?也不是。如前所说,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资本是矛盾的,其矛盾性来于资本自身固有的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为此其矛盾是构成股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而不是其它经济要素。正因为如此,为之所谓股票市场运动就是资本运动,资本运动就是矛盾运动,为此矛盾间的关系变化就是市场的行情变化,即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市场的行情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这清晰地说明,没有矛盾的运动和发展就没有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就没有市场的现状与未来,为其所谓决定多空看法分歧的这个市场现状及未来状况就是矛盾的作用及反映。为此多空看法所依据的就是矛盾的作用;思想所支配的行为就是矛盾的作用的反应。归根到底,市场多空不是从人们的思想中产生的,而是从矛盾的作用中产生的,是矛盾的作用在市场中的反映。

  又如,某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故而宣布停牌,市场中因此不见该只股票上的多空反应。尽管不见多空,可我们还是能够根据企业的变故内容(或重大利好;或重大利空)预见复牌后该只股票上的多空反应(或上涨;或下跌)。这种不见多空反而能够预见多空反应并非是什么奇异之事,也无须神机妙算,根据就是:企业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故必然影响企业产业结构及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发展质量,于此企业股票价格和价值必将随之发生变化,于是产生多空分歧谓之对抗。根据朴素简单,但正确无疑。因它遵循从条件——矛盾变化——多空反应这样一条科学秩序。对此,不管我们的思维是否如此,我们的预见是否准确,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如果没有多空反应的客观必然性,就没有我们不见多空反而能够预见多空反应的客观根据,因此就不会有我们的预见和多空那种必然的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清晰地说明,我们的预见不是主观固有的,也不是凭空任意设想出来的,而它是多空反应的客观必然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至此明了:虽然多空对抗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行为,但它不是我行我素独立地存在的,它是依矛盾的存在而存在,依矛盾的变化而变化,不然,就不会有多空反应的客观必然性和多空那种必然的反应。

  再进一步说,矛盾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即是事物,即是运动,即是过程,即是思想。(《矛盾论》哲学观点)股票市场内部矛盾亦然如此,既寓于多空之中乃为之其里。比如,资本归多空所有,资本投资与投机的矛盾乃多空之事;股票买卖则多空所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乃多空之事;股票买卖价位由多空选择,股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乃多空之事。可见何谓矛盾,何谓多空,它们本为一体一理互为表里:这里,矛盾的作用就是多空的反应,多空的反应就是矛盾的作用在市场中的反映,市场多空与其内部矛盾就是如此的表里关系。——或许,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认识矛盾,懂得矛盾,但是只要我们身在市场之中,就是身在矛盾之中,身在矛盾的作用之中。古今中外,无人例外。所以,从根本上讲,股票市场是资本的市场,是资本矛盾的市场;我们人是资本执行者,在此执行资本属性及功能所赋予我们资本取利的使命,对此无论我们如何着想如何买卖,都为此一个风险浪漫(其实是艰苦卓绝)的资本取利的故事,而且,必须也必然使用资本属性及功能所规定的资本投资与投机这两种资本取利的方式。总之,市场中不以资本取利为目的的多空对抗是不存在的,而在此离开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方式方法的资本取利也是无法办得到的。于此说来,这里所论述的多空对抗的实质还能是什么呢?还是人与之间的对抗吗?还是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吗?显然不是,这是矛盾的对抗,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资本取利方式方法的对抗;形式上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则是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资本矛盾之表。

  多空对抗是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资本矛盾之表,这是否说明多空双方将各自代表资本矛盾的一个方面——多方代表投资,空方代表投机呢?

  不能。这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所以问题还没有简单到如此地步。本质和现象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总是通过大量现象表现出来;而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但现象不等于本质,本质也不是现象的堆砌。(《矛盾论》哲学观点)就此问题,如果单纯从多空买卖的行为上说,买入股票即成为股东,则属投资;卖出股票即寻求了价差,则属投机,所以单纯从多空买卖行为上说,多方代表投资,空方代表投机,这是没有疑义的。但从矛盾的对抗性上说,资本投资与投机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多空对抗是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下人的主观能动行为,这是两种不同内容的行为和方式,因此在多空买卖行为中并不能完全代表和体现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之间那种纯粹的矛盾对抗关系。比如,在多空买卖行为中,多方中不仅包含着买入——卖出——再买入的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理念和方式,同时也包含着买入后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方式;空方中不仅包含着卖出——买入——再卖出的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理念和方式,同时也包含着卖出后持币观望、力求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方式(理念上,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是将资本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以此寻求企业的红利回报并以此避免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价差风险,这是价值投资的本则)。不止于此,而且在多空买卖的对抗性上也不能完全代表和体现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之间那种纯粹的矛盾对抗关系。比如,市场中甲者卖出A只股票后,买入B只股票;乙者卖出B只股票后,买入A只股票,形式上他们二者的行为构成对立、对抗,但实际上,他们二者的行为是一种相互买卖转换行为,即互为换手、互为接力而非对抗。——二者之间不存在谁战胜谁、谁压倒谁、谁主导谁的问题。——扩展开来,在整个市场交易中,多空之间这种互为换手、互为接力而非对抗的买卖转换行为即占有相当数量。在此构成真正对抗的只存在于除此这种买卖转换行为之外的即当日买入与当日卖出这两种行为之间。所以虽然多空对抗是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但其对抗本身不是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而是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下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即现象),因此在多空买卖行为中不能完全代表和体现两种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之间那种纯粹的矛盾对抗关系,而只能代表和反映其中的一个侧面,所以多空双方不能各自代表资本矛盾的一个方面。

  总之,市场投资是资本之投资,市场投机是资本之投机;我们人是资本执行者,其意愿和行为即在资本矛盾作用之中而非其外,其作用即在资本矛盾作用之下而非其上,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存在决定意识。但这并不是说这里有什么东西有意在束缚我们的意识和行为,使我们不能自由买卖而成为它的傀儡,而是说市场中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在资本矛盾作用规律的反映之中——当我们尚未认识和发现这个规律的时候它已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我们在其买卖之中不觉地顺从或违背着这个规律,而无法拒绝和改变这个规律。所以如果我们不想大错特错下去,我们就应该从虚幻的人之市场主宰的主观臆念中走出来,回到现实的资本矛盾中去,从而懂得股票市场行情如何并不在于形式上多空对抗如何,而在于矛盾关系变化如何,矛盾关系如何变化市场多空就如何反应,市场中不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正确与否,都无法代替矛盾的作用;并且这些,通通是在它之作用的反映之中。

  三、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

  什么是规律?什么是股票市场的规律?或许你认为规律就是公式,就是计算,就是数据,就是依据数据画出的线条。或认为经济规律就是股票市场的规律。本文在此告诉你:这是错误的,而所谓规律就是关系,即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与其外部事物的关联,股票市场的规律就是市场内部的矛盾关系和与其外部因素的关联,只要找到股票市场市场内部的矛盾关系和与其外部因素的关联,就找到了股票市场的规律。为此本章揭示的就是股票市场内部矛盾关系和与其外部因素的关联,它将在此告诉你: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矛盾由资本投资方面转化为资本投机方面——由资本投机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股票价差,推动股票价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矛盾由资本投机方面转化为资本投资方面——由资本投资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为此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就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背景及题材下的相互否定,由否定的一方规定和主导市场趋势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有什么样的背景及题材矛盾就发生什么样的对抗和转化,于此就有什么样资本取利方式为之市场主导的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即股票市场内在规律。

  股票市场是经济,但股票市场的内部矛盾不是一般经济矛盾,是特殊的资本属性及功能所决定的资本投资与投机的资本矛盾,因而,股票市场的运动和发展不是纯粹的(生产经营)经济运动和发展,乃是资本运动和发展,即市场内部的资本矛盾的关系变化所引发的一种行情运动(价格运动),经济发展因素是这种行情运动的背景及题材而不是行情运动发展的实质内容,因之,股票市场运动发展规律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而不是一般经济规律。这是我们的论断。

  这个论断是彻底的,根本性的。它就此推翻“经济规律就是股票市场规律”这个百年错误学说。但它不难理解。如果问题像经济学家说的那样,“股市涨跌则是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那无疑是说股票市场自身不存在着规律,而经济规律就是股票市场的规律。如若真是这样,那么实际中股票市场率先于国民经济运行的“经济晴雨表”之说就无从解释了:一个自身没有规律的东西怎么能够在此先行?要说遵循,它也只能跟随其后而不应先行于前。更为实际的是,既是遵循,那么为什么2001年中国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形下却走出跌期五年、暴跌千点的熊市行情?不管当时有何种原因(解决股权分置),股票市场发生这种与国民经济走势相反的情形,自然属于规律之事,即在规律之中,但是要否定这是规律使然,按当时经济学家的说法:“这是明显违背正常的经济规律发生的,属于非正常”,那么,这是否如同是说“天上下雨是大自然气候变化规律使然,天不下雨就不是大自然气候变化规律使然”,即与规律无关,是“违背”和“非正常”呢?如此诧异之事使人不禁要问:如此只管刮风下雨不管晴空万里、只管股市上涨不管股市下跌的匪夷所思的东西,又何言规律?也好,既然经济学家真情地告诉我们此事与永恒正义的经济规律无关,那么,从反面我们便可以大胆断言:在这个“违背”和“非正常”之外,一定隐藏着一个我们尚未认知的规律在支配着市场运行,否则,它就是彻头彻尾的规律之外的事情了。——规律之外便是没有规律,规律之内就不能是一般经济规律。这样,我们就要不折不扣地追问下去:这个“违背”和“非正常”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有如此力量,让中国股市背向国民经济跌期五年、暴跌千点呢?

  问题显然不是出在规律本身,而是出在经济学家思想意识中那种不可救药的固执和偏见上,不然问题可以由衷地探讨下去,而不会用什么“违背”和“非正常”这种立足未稳并充满涩感的偏执假说,死磕硬撞市场(事物)永远在自身规律支配下运行这一铁的事实。——铁的事实是撞不破的,偏执的假说倒是头破血流。在此期间,凡是以国民经济向好股票市场(行情)就必然向好,当前股票市场的不好是对其规律的“违背”和“非正常”这一般经济规律为指导者——倾心厮守五载,从漫漫“夜黑风高杀人夜”,苦苦守到“云开见月明”,然而月明之日却惨不忍睹(上证指数从2001年2240点跌至2005年998点)——厮守者无不为此付出股价折损几倍的惨烈代价。在悲惨的事实面前,经济学家以崇高的职业素养百般固守这漏洞百出的在一切经济领域中经济规律乃永恒正义的经济信条,则视而不见“市场永远是对的”(即在自身规律支配下运行)这一貌似低俗却永恒不破的事实和铁律。其实只要我们的经济学家愿意放弃“违背”和“非正常”这个偏执假说,老实承认在此支配市场向下运行的这个神秘东西,也是规律,而我们的科学任务,就是要揭示这种现象的固有的必然联系,揭示这种客观过程的内在规律性,那么相信他们会自觉和我们走到一起——依据毛泽东哲学事物矛盾学说,从事物矛盾出发,从中发现资本内在的矛盾性,由此提出股票市场内部的资本矛盾,从而揭开“经济规律就是股票市场规律”这个虚假外衣,最后归纳总结出在此支配市场向下运行的这个神秘东西就是资本运动的原理和规律,而不是什么对规律的“违背”和“非正常”。然而可悲的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他们早已抛弃了作为政治经济科学指导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哲学,孤魂野鬼似地跑到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那里——摇尾乞怜、寻找归宿;并照搬照套,通通搬来;以为盘坐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古老坟头上,便可装神弄鬼、点化江山、别人不敢追及的成功的“我到家了”。结果他们,除了精通掌握所问非所答的诡辩技巧和生僻绕口的经济术语以及身手不凡的搬运工作外,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方面,特别是在这个他们亲手舶来的股票市场的规律研究方面,则是毫无建树,一事无成,因此这不能不遭到我们的唾弃和批判。

  把话回到主题。为方便叙述和理解起见,在论述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之前,我们首先明确几个概念性问题:

  1,背景及题材,一般指向好或向坏的国家经济环境,即促使企业发展质量从劣转优或从优转劣的经济环境。2,一般说向好或向坏的经济环境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的背景及题材即条件,——有什么样的背景及题材矛盾就发生什么样的对抗和转化。3,矛盾对抗,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即资本投资与投机背景及题材下的相互否定,——得到背景及题材支持的矛盾一方否定另一方。4,矛盾转化,即矛盾性质转化,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即资本投资与投机背景及题材相互否定后的地位转换,——得到背景及题材支持的矛盾一方取代另一方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矛盾的主导地位就是市场的主导地位)。 5,矛盾性质,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占居主导地位的矛盾一方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自身的性质,矛盾的性质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和主导市场趋势的发展方向。

  ——下面是矛盾对抗转化的原理:

  首先,股票市场是经济,这里天然存在着经济规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般经济规律,二是市场交易中的价值规律。它们二者的作用是:一、一般经济规律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优与劣,从而影响市场资本取利的意向和方式。二、价值规律即价值法则,在价值决定价格的规律作用下,在市场中主导并影响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其二,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这里天然存在着资本内在的矛盾性——资本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即资本矛盾。

  归纳起来,经济规律与资本矛盾的关系是:一、一般经济规律影响企业发展质量的优与劣,从而影响市场资本取利的意向和方式,为此企业发展质量的优与劣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的背景及题材即条件。二、价值规律即价值法则,在资本矛盾中是资本投资之本质之准则,即资本投资之内核。根据是:理念上,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是将资本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以此寻求企业的红利回报并以此避免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这是价值投资的本则(否则就不是理念上和实际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这个价值投资的本则正是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在市场中主导并影响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的职能要求和具体体现——没有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的职能要求和具体体现,就没有市场中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及价值投资的现实和可能,因此价值规律在资本矛盾中是资本投资之本质之准则,即资本投资之内核。为此资本矛盾的对抗和转化就是资本投资与投机背景及题材下的相互否定,其实质,就是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与资本投机的否定,则由否定的一方规定和主导市场趋势的发展方向。具体说就是:

  譬如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即促使企业发展质量从劣转优的经济环境的出现,这时,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和价值便向资本展开了广阔的升值空间,即所谓美好的投资未来,于此引来资本源源入市以寻求资本利益,资本源源入市的作用及实质就是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即是资本投机对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资本投资之内核)的否定,随之矛盾发生转化:由原来占居主导地位的矛盾资本投资方面转化为资本投机方面——由资本投机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矛盾的主导地位就是市场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取股票价差,推动股票价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根据是:市场趋势的上行源于市场股票价格的上行,但如果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即资本投机对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的否定,那么在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主导并影响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之下市场股票价格是不会脱离价值而向上攀升的,因此也就不会形成这个所谓市场上行趋势;正因为有了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即资本投机对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的否定,所以资本投机才能在此离间股票价格对价值的亲密依附关系,促使股票价格脱离价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注:股票是资本取利的媒介,而非具有使用价值的消费商品,因此,股票价格的上下波动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资本取利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本上有区别于一般商品交易中供需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再则,市场供需矛盾自身所代表和反映的是股票与资本之间的量比关系,资本是内在具有投资与投机特殊属性及功能的动能元素,因此供需矛盾其本身也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资本取利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实际中看:1990年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之初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0年100点升至1992年5月1426点),是在国家治理通货膨胀、使过热经济实施硬着陆后,并在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刺激下,国家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步伐,使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背景下形成的;1992年下半年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2年11月386点升至1993年2月1550点),是1992年5月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成立(中国最早的证券监管机构。随后国家证监会成立)——市场对证券监管产生极大恐慌及当时打压市场资本投机过盛超存量大规模扩容造成市场暴跌后,在国民经济一直向好的背景下对1990年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的恢复和延续;1996年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6年2月520点升至2001年6月2240点),是在国家治理通货膨胀、使过热经济实施软着陆后,国民经济又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背景下形成的;2005年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998点升至2007年10月6124点),是2001年“解决股权置问题”引发市场下行趋势后——待国有股减持方案得以彻底落实,在国民经济一直向好的背景下对1996初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的恢复和延续;2008年底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上证指数从2008年11月1660点升至2009年8月3400点),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遭受重创后,为遏制经济下滑国家紧急投放4万亿刺激经济、致使国民经济止跌回升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此,纵观中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这五次上行趋势的形成和发展,无一不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所形成和发展的(世界各国股票市场也都通通如此)。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股票市场所以形成上行趋势,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和复杂程序,原因就是因为有了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于是企业就有了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于此企业股票价格和价值就有了广阔的升值空间,为此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则是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升值空间这个前提和条件,就没有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现实和可能;在此条件之下,得到背景及题材支持的矛盾资本投机一方否定资本投资一方——由资本投机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取股票价差,推动股票价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通俗地说,没有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就没有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没有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就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就没有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就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施以否定的客观依据;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施以否定的客观依据就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就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资本投机行为;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资本投机行为就没有股票价格脱离价值的向上攀升;没有股票价格脱离价值的向上攀升就没有因此而形成的这个市场上行趋势。

  由是观之,背景及题材下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是市场上行趋势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原因。与市场中人为因素没有根本的关系。因为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资本能够并且应当在此获得最大资本利益的本质属性的自然发挥和具体体现,是资本投机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追逐股票价格攀升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行为,——这是不以人的意识或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资本规律。所以在此发生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并非人们想投机或者爱投机而对资本投资的否定,也并非是因政策监管不严、纵容了市场资本投机行为而对资本投资的否定(政策监管只在解决投机的程度问题),在此之前人们的误区恰恰在于:市场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因此人们把市场中所发生的一切过程都归结于人们的意识即思想所决定的;诚然,市场中人们的行为固然是有意识的进行的,但是意识即思想不是构成股票市场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最终原因,在此构成股票市场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最终原因则是其内部的矛盾——这是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原动力,在此人们的一切行为及其全部结果对其矛盾及矛盾作用来说只有从属意义而没有丝毫的发明创造可言,市场中不管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多么大,都不能拒绝和改变矛盾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而只能因循或利用这个规律,否则世上就无客观规律可言了。

  而且市场上行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因国家经济向好,股票市场具备了投资价值(是事实),于此资金入市施以价值投资推动了市场趋势的上行(不是事实)。 这是凭借主观印象和一般经济规律而得出的一个虚假概念,客观上不能成立。因为,理念上,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是将资本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以此寻求企业的红利分配并以此避免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这是价值投资的本则(否则就不是理念上和实际意义上的价值投资)。所以现实中如果股票价格脱离或高偏离了价值那么其股票自身就不具备了价值投资的价值,因为这里不仅出现了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的价差风险,而且客观上已无法将资本成功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了。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如果股票价格脱离或高偏离了价值而要想获取企业红利分配施以价值投资,将要为此付出相对高昂的投资成本——这样即便得到红利,那么在高昂成本之下不仅利显其微而且还要为此承担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所以现实中如果股票价格脱离或高偏离了价值那么其股票自身便失去了价值投资的可能和必要了。现实中什么叫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呢?其现实否定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毫无疑问为此说来的股票价格脱离或高偏离了价值其股票自身便失去了价值投资的可能和必要了,就是现实中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及现实否定的意义所在。当然,这里并不排除市场上行趋势中中长期持股可获得相应或较大的价差利益,然而为其价差利益的中长期持股并不是价值投资理念及其理念下的价值投资,一旦为其价差利益卖出股票,那么不管持股时间长短这即是资本取利方式的一次转换——前期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实际成为资本投机搏取股票价差的一种战术方法了:即大波段搏取大价差;小波段搏取小价差。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什么叫投资,什么叫投机,这不能任凭我们主观臆断,而它只能由多空买卖行为及实有功效方可作出科学的界定。从多空买卖行为及实有功效计:买入股票即成为股东,即是投资(不管是否买在了股票价值价位上);卖出股票即寻求了价差,即是投机(不管是否寻求到了价差,哪怕是割肉出局)。于此说来,市场上行趋势中我们所见识的以至于我们所参与的这个不断买进卖出施以频繁换手的投资行为,还是价值投资吗?显然不是,这是投机,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对其次体的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否定的反映。(否定不是消灭。否定与被否定是主导与被主导的转换关系)

  必须明确指出:资本投资与投机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资本取利意向和方式,它们不能合二为一地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同一种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发展,而只有它们之间的相互否定,由否定的一方规定和主导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否认这一客观事实,主观并信以为真地将它们二者同一起来,这就否定了资本内在的矛盾性,否定了上行与下行两种不同市场趋势之间质的差别与联系,从而把股票市场运动归为一种简单机械运动,于此市场便失去了自身的原始动能,那么市场的运动和发展就只能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了,而这必然是一种没有任何趋向的胡乱任意摆弄的推动,显然这不合情理,而事实也不是这样。如上述市场上行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就是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的结果,而决不是它们二者共建、合建的市场趋势之事。这是永恒的资本定律。资本矛盾不变则千古不变。

  ——再看背景及题材下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

  譬如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即促使企业发展质量从优转劣的经济环境的出现,这时,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和价值便失去了自身的升值空间,从而暴显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于此引发了资本的退出与观望(相对于买入),资本退出与观望的作用及实质就是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即是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资本投资之内核)对资本投机的否定,随之矛盾发生转化由原来占居主导地位的矛盾资本投机方面转化为资本投资方面——由资本投资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矛盾的主导地位就是市场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失去资本投机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的动力支撑,股票价格则必然下行),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根据是:市场趋势的下行源于市场股票价格的下行,但如果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即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对资本投机的否定,那么在资本投机追逐价格攀升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的动力支撑下市场股票价格是不会价值回归而下行的,因此也就不会形成这个所谓市场下行趋势;正因为有了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即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对资本投机的否定,所以资本投资才能在自身价值投资本则(即价值规律)的要求下促使价值回归,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注:理念上,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是将资本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以此寻求企业的红利分配并以此避免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这是价值投资的本则。因此,资本投资占居矛盾主导地位后,一方面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一方面在价值投资本则的要求下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本位回归。即价值规律)

  从实际中看:1993年市场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3年2月1550点跌至1996年2月520点),是在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形成的;2007年市场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6124点跌至2008年10月1660点),是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及中国抑制通货膨胀、实施货币紧缩的背景下形成的;2009年市场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上证指数从2009年8月3400点跌至2012年7月2100点),是在2009年欧美债危机和中国抑制通货膨胀、实施货币紧缩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此,纵观中国股票市场这三次下行趋势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下所形成和发展的(这是必然的。另有两次下行趋势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发生的,这是偶然的,其原因后面有所论述)。在向坏的经济背景下股票市场所以形成下行趋势,同样,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和复杂程序,原因就是因为有了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于是企业失去了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于此企业股票价格和价值便失去了自身的升值空间,从而暴显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为此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价差风险则是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释放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价差风险这个前提和条件,就没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释放的现实和可能;在此条件之下,得到背景及题材支持的矛盾资本投资一方否定资本投机一方——由资本投资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 

  解析其中两例:

  1,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世界股市纷纷暴跌。中国股市不仅未能幸免于难并且暴跌突出——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至1660点,跌幅高达70%(加之中国抑制通货膨胀、实施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美国暴发金融危机为什么中国股市暴跌突出,其原因有二:一是经济问题,既向坏的国民经济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下跌走势。二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质,既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质决定了本次市场如此大的跌幅。股票市场性质问题在后面专题论述,这里简要说明经济问题。这就是多年来中国以廉价出卖资源和劳动力的殖民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使中国成为对欧美最大的出口商,其中,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在美国暴发金融危机时,虽然中国经济自身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并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这种近似于生与死的依赖,使殖民化外向型中国经济在美国金融危机时受到最直接和最猛烈的冲击——对外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和倒闭;并且,这种冲击迅速放大蔓延、贯穿国内各经济领域,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快速下滑;在此危情之下,届时站在6000点之上历史高位的中国股市,立即暴显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从而引发了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继而形成惨烈的市场下行趋势。——仅此一年,市场暴跌4450点,几十万亿市值由此蒸发,被载誉为“中国经济千年盛世”的上证6000点一举成为暴尸天葬中国亿万股民的巨大坟场。如此惨烈的股市悲情,无疑是殖民化外向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必然承担最大风险所带来的经济苦果,而其内在市场成因,则是向坏的经济背景下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

  (随后,为遏制经济下滑国家紧急投放4万亿刺激经济。这种以“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为主旨并以加剧国内通货膨胀为代价的刺激经济措施是否妥当,不去评说,而对于股市,这则是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致使市场暴跌4450点后止跌回升——从1660点涨至3470点,形成新一轮上行趋势。其内在市场成因,就是向好的经济背景下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

  2,2009年欧美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是如此。主要对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打击巨大。加之国家抑制通货膨胀、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这对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进一步限制企业生产活力及企业发展规模和企业发展质量,进而导致国民经济增长再次出现大幅下滑。从2009年欧美债务危机起,中国股市从3470点跌至目前2100点(2012年7月31日),跌幅高达30%。与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相比,本次的市场跌幅似乎不是很大,区别只在于,对市场指数影响较大的大盘权重股目前高偏离价值的程度相对较小——部份大盘权重股股价目前已处于自身的价值本位(净资产价格),故而呈现盘跌筑底走势,因此对市场指数影响相对较小。但目前中小盘股高偏离价值的程度依然很大,特别是新股次新股的“三高风险”(高股价、高市盈率、业绩高变脸)对市场危害极大,致使中小盘股成为目前市场下跌的主要空方动力源。其内在市场成因,就是向坏的经济背景下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

  此外,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对于股市,就是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即促使企业发展质量从优转劣的经济环境,其市场作用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一样,是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施以否定的必要条件。

  通俗地说,没有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就没有企业失去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没有企业失去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就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失去自身的升值空间;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失去自身的升值空间就没有暴显出来的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没有暴显出来的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就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施以否定的客观依据;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施以否定的客观依据就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没有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就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行为;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行为就没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失去资本投机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的动力支撑,股票价格则必然下行);没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就没有因此而形成的这个市场下行趋势。

  由是观之,背景及题材下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是市场下行趋势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同样,与市场中人为因素没有根本的关系。因为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的否定,是在向坏的经济背景下(在股票价格失去上升空间的前提下)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将资本投注在股票价值价格上的价值投资本则的自然发挥和具体体现,是资本投资之内核的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在向坏的经济背景下主导并影响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的职能要求和必然行为(之前处于被否定状态);而其价值规律不是经济专著中的名词和概念,也不是经济学家苦口婆心的忠告,也不是打击市场资本投机行为的政策措施和手段,也不是主力庄家看空做空市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价值规律乃是客观规律,在现实中,在股票市场中,其所谓价值规律就是内含于向坏的现实经济环境中的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法则。这即是说在市场上行趋势中如果有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的出现,其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才能在此衡量和界定市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以此封杀股票价格的上升空间,从而促使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继而终结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在此可见,股票市场所以发生趋势下行的这种不幸事件,原因并不在于市场中人为因素如何,而是在于在市场的外部发生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这种更为不幸的大事件,从而引发了市场内部矛盾的对抗和转化(多空对抗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因此,从背景及题材上说,国家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的变更就是股票市场趋势的转变,不然股票市场循环周期就不会与国家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相对应一致。如:

  经济景气循环周期:萧条期——复苏期——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

  股票市场循环周期:呆滞期——转变期——活跃期——回落期——呆滞期

  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此般情形为之前百年来世界股票市场所共通、所共识。著名股谚“股票市场乃国民经济晴雨表”之说就源于此。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股票市场循环周期与国家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相对应一致,只是通常情形,而不是唯一情形。我们知道,股票市场是国家经济整体中的一部分,即是一种特殊的资本运动形式,所以股票市场循环周期与国家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相对应一致并予先行,是不言而喻的(是资本运动的先行,并非经济发展上的先行)。虽然如此,可我们并不能因此把股票市场与国家经济简单等同起来,即国家经济怎样股票市场(行情)就必然怎样,股票市场怎样就预示着国家经济应该怎样。之所以不能把它们这样简单等同起来,是因为国家经济与股票市场之间不仅存在着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着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即一般经济形式与特殊资本运动形式的关系。如此关系的不同自然决定着各自内在规律的不同。各自内在规律的不同自然决定着各自发展所需的条件的不同。如2001年中国股票市场由“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引发的跌期五年、暴跌千点的下行趋势,就是在国民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发生的,在此并未体现国家经济怎样股票市场就必然怎样,股票市场怎样就预示着国家经济应该怎样这种彼此对应的等同关系。之所以没有体现这种彼此对应的等同关系,原因就是内在规律的不同而所决定的各自发展所需的条件的不同。然而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中国股票市场如此“错误性”地越出轨道,竟然冒犯了经济学家眼里在一切经济领域中经济规律乃永恒正义的经济信条,经济学家为此感伤的悲叹这是对规律的“违背”和“非正常”,然而悲叹之余经济学家不仅没有对此给予任何的科学解释和必要说明,同时也忘记了勾画出他们心中珍藏的在此背景下那种“不违背”“很正常”美好市场景象的大致图样。不必难为他们,现在让我们依据矛盾法则来解开这其中的原因吧,以此进一步说明资本矛盾对抗转化的原理和规律。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矛盾,非流通国有股占市场股票总额的70%。这是中国股票市场一对非固有的人造矛盾,此矛盾依政策而存在,所以依政策是可以消灭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就是要消灭这对人造矛盾,名义上以解决中国股票市场的全流通问题——与世界股票市场接轨。所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实质就是一个出售国有股和如何出售的问题。这是个政策问题。这个政策问题之所以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引发了市场下行趋势,原因一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按市价所出售的国有股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的内在价值价格(股票价值价格参照企业净资产价格。当时市场平均净资产价格为3.94元,原始成本1元的国有股即可代表市场净资产价格。事实上通过长期分红扩股,国有股早已收回成本,实为零成本股票);二是存在于当时市场上行趋势中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当时市场平均股票价格为14.45元,价格与价值之间存有巨大价差),正因为如此,在此出售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内在价值价格的国有股客观上即是对现存市场股票价格的彻底否定,从而暴显出现存于股票价值价格之上的沪深股票价格齐具风险,于此引发了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继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这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引发市场下行趋势的内在原因。

  问题本来如此。假如说如果这里没有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即价格与价值同等),那么即便有出售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内在价值价格的国有股问题,这里也无从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问题;反过来这里即便有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但如果没有出售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内在价值价格的国有股问题,那么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这里也无从有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问题,这就是之前所说的依据与条件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论》哲学观点)在这里: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是依据,出售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内在价值价格的国有股是条件。在此条件下,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越大,其价差风险就越大,于此价值回归的空间即趋势下行的幅度也就越大;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越小,其价差风险就越小,于此价值回归的空间即趋势下行的幅度也就越小;反之,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没有价差(即价格与价值同等),这里自然就无从有价值回归及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事实上“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之所以对中国股票市场影响之大——跌期五年、暴跌千点,原因就是当时市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之大,为之市场股票价格从2001年14.45元跌至2005年4.36元——在接近市场价值价格3.94元(净资产价格)终结了下行趋势,这一凄惨而漫长的过程,就是市场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现实矛盾从大到小、从尖锐到缓和以至最终消亡的过程。

  所以,从政策性质讲,虽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政策,但它不同于一般政策——在此出售占有市场70%份额的国有股则无疑等于股票市场旧基础上更大规模的重新建造,这显然不是一般政策所为之的,而即属于国家重大经济决策。从政策条件讲,虽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政策,是条件,但因其客观上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场价差风险、以此封杀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功能和资格,因此“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也不是一般政策条件,则是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既而,由此可以看出:一、市场上行趋势形成和发展所需的条件必然是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但市场下行趋势形成和发展所需的条件不一定就是它的反面——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二、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必然是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但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不一定就是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关键在于客观上它是否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场价差风险、以此封杀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功能和资格。“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就是在此具有这种功能和资格的即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这是包括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在内在的既以促使矛盾投机性质转化、终结市场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说股票市场规律并不是什么经济规律,“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向好经济背景下引发的市场下行趋势也不是什么对规律的“违背”和“非正常”,事实上,它即没违背,也很正常,而其规律就是资本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即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

  此外,1992年5月市场所形成的下行趋势(上证指数从1992年5月1429点跌至11月386点),也是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发生的。原因是:在此除了1992年5月人民银行证券管理办公室成立(中国最早的证券监管机构。随后国家证监会成立)——市场对证券监管产生极大恐慌的心理因素外,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打压市场资本投机过盛超存量大规模扩容政策:短期内,第一批7只股票,第二批34只股票。。。。。。这种呈几何级数超存量发行新股,当时在市场只有24只股票的情形下,造成市场供需极度失衡,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中枢轰然倒塌——仅此半年,指数从1429点跌至386点,继而形成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以来第一个惨烈的下行趋势。这种在短期内超存量大规模扩容政策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政策的性质及作用一样,其实质就是股票市场旧基础上更大规模的重新建造,客观上既属于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场价差风险、以此封杀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功能和资格的即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这是促使矛盾投机性质转化、终结市场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的必要条件。

  如上就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的原理和规律。概括起来就是:不论市场上行趋势还是下行趋势,都不是随意形成或人为所臆造的,而它是背景及题材下资本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核心问题是矛盾性质的转化问题: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矛盾性质由投资转化为投机——由资本投机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取股票价差,推动股票价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其中包括其它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矛盾性质由投机转化为投资——由资本投资占居矛盾的主导地位,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为此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是矛盾投资性质转化、终结市场下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上行趋势的必要条件;为此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其中包括其它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是矛盾投机性质转化、终结市场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的必要条件。这就是有什么样的背景及题材矛盾就发生什么样的对抗和转化,于此就有什么样资本取利方式为之市场主导的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

  总之,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是股票市场的内在规律,市场中一切规律性的东西都是在此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本为原理,自身不具有任何的感性形象,只有靠思维才能认识它、把握它;但它是矛盾的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因此它的作用必须从市场运动及趋势的发展中表现出来,即从多空对抗力量的大小、强弱、主动与被动等方面加以具体反映,所以只要懂得了矛盾的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在市场中就能找到它、认识它,并且掌握它。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是市场趋势的主导,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其规律在市场运动中的反映,只要找到了这个规律,就找到了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就是趋势。

  四、趋势的本质及趋势终结的依据

  从形态上看,市场趋势就是一个总体运行的方向问题,它或是向上,或是向下。然而这个或是向上或是向下的总体运行方向只有它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方可见识,而下步去向也不知所云,这就是人们在趋势研究上的困惑。本文在此告诉你:其实这种困惑并不在于市场如何变化多端、迷离莫测,而在于市场趋势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形态问题,则在其后面有着它的内在本质,市场趋势形态就是其本质的所要求、所规定、所反映,因此趋势研究从其形态上研究是无法得到趋势的形成、发展以至终结其自身所赖以的依据的,而这个它所赖以的依据正是我们研判市场趋势舍此无二的根据,所以趋势的本质研究则是趋势研究的根本和正确的研究方向。那么,何谓趋势,何谓趋势的本质,它与资本矛盾的关系是怎样的,市场趋势的形成、发展以至终结其自身所赖以的依据又是什么,这就是本章所要揭示的趋势的本质及趋势终结的依据问题。(此问题是对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的补充和说明)

  所谓趋势就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过程。所谓趋势的本质就是规定事物发展方向和过程的并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内容。(《矛盾论》哲学观点)市场中我们所见识的趋势无论向上还是向下,它都是在完成着一个过程并在过程中完成着它所要完成的内容,这个内容是由矛盾性质所规定的,这个内容就是趋势的本质,规定着趋势的发展方向。资本矛盾有着投资与投机两种不同的性质,因此规定着下行与上行两种不同的趋势的内容和两种不同的趋势的发展方向。

  1,市场上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

  市场上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就是资本投机的搏取股票价差。这是矛盾投机性质的所规定。根据是:市场趋势的上行源于市场股票价格的上行,但如果投资者及资本主体不是资本投机搏取股票价差(而是价值投资持股不动),那么在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市场股票价格是不会脱离价值而向上攀升的,因此也就不会形成这个所谓市场上行趋势。市场上行趋势中所释放出来的巨额成交量就是投资者及资本主体资本投机搏取股票价差的结果及证明:如果投资者及资本主体不是(资本投机)搏取股票价差,这里就不会有充分的短线换手,没有充分的短线换手,这里就不会放出市场巨量。为之市场上行趋势中所呈现的交投活洛、换手频繁、量价齐升的繁荣景象,就是投资者及资本主体高抛低吸、追涨杀跌搏取股票价差的结果(高抛低吸、追涨杀跌是资本投机搏取股票价差的专业专属行为,除此行为资本投机而不可)。通俗地说,市场趋势的上行过程就是市场股票价格向上攀升的过程;市场股票价格向上攀升的过程就是投资者及资本主体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的过程;投资者及资本主体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的过程就是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施以否定的过程;而在其否定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内容就是矛盾投机性质所规定的搏取股票价差。为此市场搏取股票价差的动力泉源就是矛盾投机性质的所求及所为。

  这就是说,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否定后,在其矛盾自身投机性质的规定下向上搏取股票价差获取资本利益,为此股票价格的上升空间则成为矛盾投机性质所求及所为(搏取股票价差)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股票价格上升空间这个前提和条件,就没有矛盾投机性质所求及所为的现实和可能。

  这就是说,股票价格的上升空间则是矛盾投机性质所依的现实客观条件,所以要终结向上搏取股票价差而形成的这个市场上行趋势,就必须要消灭矛盾投机性质所依的股票价格的上升空间;而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消亡只能由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前来担当和完成,其中包括其它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

  这就是说,在市场趋势向上发展进程中,不论它向上运行了多长时间,不论指数及股价上涨了多少,不论它在此形成了多少波段或阶段,而只有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的出现(其中包括其它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如此就是矛盾投机性质所依的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消亡,随之矛盾性质发生转化——由投机转化为投资,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终结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否则,就是矛盾性质转化的条件的未满足,于此矛盾不予转化,市场趋势不予终结。

  2,市场下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

  市场下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就是价值投资持股不动的价值回归。这是矛盾投资性质的所规定。根据是:市场趋势的下行源于市场股票价格的下行,但如果投资者及资本主体不是价值投资持股不动(而是资本投机搏取股票价差),那么在资本投机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的动力支撑下市场股票价格是不会价值回归而下行的,因此也就不会形成这个所谓市场下行趋势。市场下行趋势中所呈现的极度萎缩的成交量就是投资者及资本主体价值投资持股不动的结果及证明:与其相反,如果投资者及资本主体不是(价值投资)持股不动,这里为何不见充分的短线换手?如有充分的短线换手,这里为何成交萎缩而不见市场巨量?为之市场下行趋势中所呈现的交易清淡、换手馈乏、无量空跌的萧条景象,就是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持股不动、企盼等待并远离股市的结果(持股不动、企盼等待是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的专业专属行为,除此行为价值投资而不可)。通俗地说,市场趋势的下行过程就是市场股票价格向下回落的过程;市场股票价格向下回落的过程就是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释放的过程;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释放的过程就是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施以否定的过程;而在其否定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内容就是矛盾投资性质所规定的价值回归。为此市场价值回归的动力泉源就是矛盾投资性质的所求及所为。(理念上,资本投资即价值投资是将资本投注在股票的价值价格上、以此寻求企业的红利分配并以此避免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这是价值投资的本则。因此,资本投资占居矛盾主导地位后,一方面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一方面在价值投资本则的要求下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本位回归)

  这就是说,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等向坏的经济背景及题材下(其中包括其它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矛盾资本投资对资本投机否定后,在其矛盾自身投资性质的规定下促使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为此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价差风险则成为矛盾投资性质所求及所为(价值回归)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价差风险这个前提和条件,就没有矛盾投资性质所求及所为的现实和可能。

  这就是说,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价差风险则是矛盾投资性质所依的现实客观条件,所以要终结价值回归而所形成的这个市场下行趋势,就必须要消灭矛盾投资性质所依的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价差风险;而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价差风险的消亡只能由价格的回落和价值的企稳或提升前来担当和完成。因为,股票价格的回落过程就是价差风险的消亡过程,然而在向坏的经济背景下不仅促使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同时股票价值也将随之缩水贬值,因此在向坏的经济背景下股票价格向价值的回归过程就是股票价格不断向下追逐价值下移的过程,因而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价差风险的消亡则首先有待于价值的企稳或提升。而股票价值的企稳或提升则完全依赖于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的出现。

  这就是说,在市场趋势向下发展进程中,不论它向下运行了多长时间,不论指数及股价跌去了多少,不论它在此形成了多少波段或阶段,而只有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或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的出现,如此就是矛盾投资性质所依的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价差风险的消亡,随之矛盾性质发生转化——由投资转化为投机,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取股票价差,终结下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上行趋势。否则,就是矛盾性质转化的条件的未满足,于此矛盾不予转化,市场趋势不予终结。

  总之,市场趋势的本质就是客观矛盾的本质,市场趋势的发展过程就是客观矛盾的发展过程,为此市场趋势的形成、发展以至终结的内在依据就在于市场内部的也是现实中的客观矛盾其自身发展所依的现实客观条件的存在与消亡。——这是矛盾依条件而发展,条件依矛盾而作用的事物运动发展辩证统一的原理。(《矛盾论》哲学观点)而这并不在于什么所谓成交量的放大与不放大、资金的匮乏与不匮乏、技术指标调整的到位与不到位、投资者心态的好与不好、主力机构做多或做空意愿的强与不强等诸如此类的因素和条件。因为这些因素和条件无不是在内在规律的反映之中。内在规律如何变化这些因素和条件就如何反应。然而现实中,人们对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直把这些因素和条件作为市场运动发展的依据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中并始终困扰着我们,为了澄清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别对此作出分析和说明。

  1,成交量

  市场趋势上行需要成交量的放大,一表示有资金介入;二表示换手充分,既利于趋势继续上行。因此人们把成交量看成是一个单纯的额度问题,如“有量必有价”、“量在价先”等市场中广为流传的股市教条皆出自于此。难道这就是我们为此追寻并至以信奉的股市真谛吗?不是的。其实成交量并非是一个单纯的额度问题,关键是它的质的问题:如果没有矛盾资本投机对资本投资的否定就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资本投机行为;没有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资本投机行为就没有充分的短线换手和成交量持续有效的放大,这就是成交量因何而来的量质问题。量质的不同则代表和反映趋势本质的不同。因此对成交量的考察须从量质上考察,如果单纯从额度考察,把量的大小差异作为判断市场行情的依据,那么市场即使出现成交量的放大,我们也无法对此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例如,1999年著名的“5.19”行情,在成交量急剧放大的情形下市场乃携量而上;2002年著名的“6.24”行情,在成交量急剧放大的情形下市场乃携量而下。同样的市场,同样的放量,这里却走出了两种不同的市场趋势,从量的额度考察,其道理何在?显然,从量的额度考察,任何道理不在。而如若从对抗性上考察,说“6.24”量,是主力机构借助利好消息(停止国有股出售)出货所致——最终散户接盘不济而导致市场趋势下行,这种依照走势如上涨说建仓、如下跌说出货“打哪指哪”的事后说法,貌似有些道理,可惜不是事实。有据可查:当时市场投资机构主体——投资基金(和券商)三季度持仓量未减反增,因此后来基金发生巨额亏损时,众家基金经理在媒体公开辩称:本基金实属价值投资,执行长期持股战略,不为短期亏盈所虑。意在标榜:中国股票市场现已步入价值投资新时代,此乃先行者之壮举——奋力开创中国股票市场价值投资时代新风尚。这是当时基金经理们的共识,所以以至后来社保基金在政策扶持下委托资基金在此区间(1600点)大举建仓。所以依照事实说话,“6.24”问题不在于此。

  其实问题也不在别处,就在量上,在于量质的不同。——前者“5.19”的量,是在市场上行趋势调整阶段中(受经济向好和政策面的支持)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搏取股票价差短线换手的结果,否则就不会出现之后持续的放量和趋势的继续上行。——后者“6.24”的量,是在市场下行趋势中受到停止国有股出售政策干预所引发市场供需矛盾发生急剧变化的结果,是当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按市价出售国有股给市场造成巨大压力得以消减的一种市场反应,即属于心理因素的作用,否则就不会出现之后迅速的缩量和趋势的继续下行(由“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所暴显出来的价差风险未有解决,市场下行趋势就不会改变)。这是量质的差别。量质的差别实际中就是市场上行趋势中的回调与趋势反转、市场下行趋势中的反弹与趋势反转的差别。所以在成交量的问题上,只有从市场内在规律中,从趋势的本质中,才能衡量和界定量与量之间质的不同与差别,才能正确预见成交易量持续的必然的放大与不放大,从而正确判断趋势的调整与反转。总之是先有买卖后有其量,没有买卖就没有其量;买卖是动力,量是结果和标志;买卖动力的动力是矛盾的对抗和转化。如果孤立地看待成交量,把量视为其动因,把量的大小简单视为其动因大小,这是把现象当成了本质,是因果倒置的错误,势必对趋势难以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所以对成交量的考察离不开量质,也只有在量质的基础上对量的额度考察才具有实际意义。

  2,资金

  资金与成交量同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中国的证券专家有个怪论,认定中国股票市场是资金推动型市场——有资金就有行情,没资金就没有行情(真是怪透了,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不是这样呢,难道除了资金还有什么别的推动吗)。我们不必纠缠这种怪论,我们要说的是,其实,市场有没有行情及其行情好坏的原因并不在于资金的多寡——资金只是现象,而在于市场股票价格和价值是否具有升值的空间——这是资金入市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如果有,资金就会主动入市,此时资金就充盈;反之如果没有,资金就会主动退出与观望(相对于买入),此时资金就匮乏。这是资本的嗅觉。所以,市场是因,资金多寡是果。

  举例来说。比如在一蹶不振人气涣散的熊市中某企业优化重组后吸引资金介入,于此该只股票逆势走出一波大幅上涨行情。在一蹶不振人气涣散的熊市中资金之所以介入该只股票而不介入其它股票,原因不在别处,就在于该企业优化重组后其自身股票价格和价值出现了升值的空间——这是资金介入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是资金介入的因,因此才有了资金介入及股票上涨的果。其它股票没有资金介入的因,因此其它股票就没有资金介入及股票上涨的果。

  整个市场也是如此。其上涨关系是:没有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就没有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没有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就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没有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升值空间就没有资金介入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资金介入从而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就没有资金的介入及股票市场的上涨。反过来说就是,股票市场之所以上涨是因为有了资金的介入,资金之所以介入是因为市场有了资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即股票价格和价值具有了升值的空间,股票价格和价值之所以具有了升值的空间是因为企业有了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企业之所以有了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是因为有了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即促使企业发展质量从劣转优的经济环境的出现。——这是市场行情与资金介入的因果关系。是资本的规律。所以说市场有没有行情及其行情好坏的原因并不在于资金本身,而在于市场股票价格和价值是否具有升值的空间。如果孤立地看待资金,把市场有没有行情及其行情好坏的原因归结为资金的多寡,同样,这是把现象当成了本质,是因果倒置的错误。——原因不能同时是结果,结果也不能同时是原因;不可倒果为因,也不可倒因为果。(《矛盾论》哲学观点)

  3,投资机构

  投资机构是市场投资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往往又是市场中的“先知先觉者”,市场中俗称“主力庄家”。但是不论哪路庄家,它有何种背景或何种实力,市场中它也是资本执行者,其意愿和行为即在资本矛盾作用之中而非其外,其作用即在资本矛盾作用之下而非其上,这是我们对此应有的思索和理解。

  当然,不否认主力庄家控盘个股和联手操控市场的能力和作用。但是这除了说明主力庄家雄厚的资金实力外,还能说明什么?能说明主力庄家就是市场趋势的臆造者和主导者吗?不能的,这已是最清楚不过的事情了,就是不论市场上行趋势还是下行趋势,都不是随意形成或人为所臆造的,而它是背景及题材下资本矛盾相互否定的结果,——这是不以人的意识或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资本规律。在此面对跌宕起伏、潮起潮落、曲折而公允的市场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主力庄家任何反规律反趋势的主观意愿和行为,注定被潮流所淹没。所以就庄家实力而言,如果用“春暖花开枯树不绿”之词即以形容市场上行趋势中股票有庄(家)控盘其涨升速度、幅度乃非同凡响,股票无庄控盘其涨升大为之失色比较贴近实情的话,那么反过来用“寒天之下万树皆枯”之词即以形容市场下行趋势中股票有庄无庄都通通下跌则是恰如其分的。不外乎大跌小跌先跌后跌而已。事实上在一蹶不振人气涣散的熊市中坚挺抗跌最后补跌暴跌断崖式连珠跌停的股票,哪个不是主力庄家重仓控盘?如果说主力庄家这种诀别股市纵身跳崖的自戕行为,乃是彰显主力庄家控盘能力的一种刻意行为,那是说到了问题的反面——既然控盘又何必跳崖?纵然不顾死活又何求刻意?事实上这分明是主力庄家耗尽精气、弹尽粮绝不得已为之的长泪号退罢了!谓之显赫大庄如此,其鬼祟小庄就不足挂齿了。究其原因,这就是主力庄家反规律反趋势的孤意行为所含隐灭顶之灾的现实转化。

  不排除主力庄家反趋势下臆造假象的问题。但任何假象都是为真相服务的。而假象最终也掩盖不了真相。如实说主力庄家的能力也仅限于控盘个股,而无法控制整个市场多空,为其主力庄家臆造的假象对市场的影响则是有限的、短暂的,一旦真相暴发,必将是轻者损兵折将,重者灭顶之灾。也不排除主力庄家反趋势下(或顺趋势)发掘个股特殊背景及题材问题。这是个股在自身特殊背景及题材下矛盾关系变化的反映。也是主力庄家“先知先觉”智者风范在市场中的具体体现(其所谓“先知先觉”在中国股市乃至世界股市中大都是内幕交易)。所以所谓发掘不是发明,不是创造,而是发现,否则它就是人为臆造的假象。所以,不论从哪个方面讲,主力庄家控盘个股和联手操控市场的能力和作用,只是体现在个股或某个板块的涨跌的速度和幅度上,从而影响市场涨跌的速度和幅度的大小程度,而决不是体现在这个不可移易的市场趋势发展的方向上。

  4,心态

  心理即心态,是人的主观意识问题。此问题在前面已作论述。指出心理即心态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既存在决定反映。(《矛盾论》哲学观点)但是反过来如果说投资者的心态定着市场行情,那么我们抛开资本矛盾的作用不说,而从人的心态及行为去说,就必须从中得出投资者心态与其行为相一致,从而决定市场行情这样的结论,否则,此观念就不能成立。来看下面的情景:

  比如市场下行趋势中投资者的心态不良(即糟乱差)是不言而喻的。但投资者(主体)心态不良与其行为是怎样的?即是说投资者在心态不良之下是不计成本抛售股票,还是持股不动并远离股市?对此人们的通常思维是:投资者心态不良必是持股信心动摇、不计成本抛售股票,不应是持股不动并远离股市。如果说是前者——投资者在心态不良之下不计成本抛售股票,那毫无疑问,证券市场将是人头攒动、哀声一片,市场每日长阴贯下、不日之间股票价格便跌到价值本位即与价值同等。如果说是后者——投资者在心态不良之下持股不动并远离股市,那毫无疑问,证券市场将是门庭冷落、交易清淡,成交量相继萎缩、市场绵绵阴跌而无期。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极其显然,市场所呈现的现实情形是后者不是前者——即投资者(主体)在心态不良之下是持股不动并远离股市,而不是不计成本抛售股票,不然,市场下行趋势中就不会出现交易清淡、换手匮乏、成交量相继萎缩、市场绵绵阴跌而无期的萧条景象。

  与其相反,市场上行趋势中投资者的心态良好是不言而喻的。同样,投资者(主体)心态良好与其行为是怎样的?即是说投资者在心态良好之下是坚定持股不动,还是频繁买入卖出搏取股票价差?对此人们的通常思维是:投资者心态良好必是信心坚定持股不动,不应是频繁买入卖出搏取股票价差。然而恰恰相反,投资者(主体)在心态良好之下是频繁买入卖出搏取股票价差,而不是信心坚定持股不动,若是信心坚定持股不动,市场上行趋势中就不会出现交投活洛、换手频繁、成交量相继放大、市场节节攀升屡创新高的繁荣景象。

  可见,行情之下,投资者(主体)心态与其行为相反而并非一致,所以结论是:投资者的心态并非决定着市场行情。结论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但事实却是如此。那么,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投资者心态与其行为相反而并非一致的现象呢?这是因为:

  首先,市场中除了资本投资与投机之外没有其它别的资本取利方式,所以不论人们是买是卖或不买不卖的投资行为,必然在此构成资本取利方式之间一种矛盾对抗关系,而不能把它归到其它任何形式的表现范畴。其二,人们不会意识到,不会了解到,不会想到,其自身买卖行为在此构成的资本取利方式之间的矛盾对抗关系将带来一种必然的市场结果(即行情)。其三,反过来,这种必然的市场结果反映于人们的思维中,于是产生了人们对市场结果的看法、认识以及认知、认可的程度上的思想变化,即心态。可见,其所谓心态,是在人们自发的、不自觉的买卖行为所带来一种必然的市场结果之后产生的,是市场结果的反映。事实也正是如此。譬如,市场中投资者心态不良之痛苦指数节节攀升,前提一定是投资者亏损额度不断扩大;投资者亏损额度不断扩大,前提一定是市场行情向坏并每况愈下;市场行情向坏并每况愈下,前提一定是投资者深度套牢——越来越多的人持币观望、企盼等待、持股不动并远离股市。相反地,市场中投资者心态良好之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前提一定是投资者盈利额度不断增加;投资者盈利额度不断增加,前提一定是市场行情向好并日趋强劲;市场行情向好并日趋强劲,前提一定是投资者频繁买入卖出搏取股票价差——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股市、跃跃欲试、持币踏入市场。既而,由此可以看出:是市场行情决定投资者的心态,不是投资者的心态决定市场的行情;而市场行情是人们自发的、不自觉的买卖行为在此构成的资本取利方式之间的矛盾对抗关系所带来一种必然的市场结果,为此投资者的心态将永远置于并随从于这个必然的市场结果之后,因此投资者心态与其行为相反而并非一致。

  正因如此,市场下行趋势中所谓空方之强,并非投资者及资本主体真正的大量卖出股票之强,而是相对的少量卖出而不再买入的多翻空之强,否则市场下行趋势中就不会出现交易清淡,换手匮乏、人气锐减无量空跌的萧条景象。市场上行趋势中所谓多方之强,也并非投资者及资本主体真正的全盘买入股票之强,而是相对的大量卖出而再买入的空翻多之强,否则市场上行趋势中就不会出现交投活洛、换手频繁、人声鼎沸量价齐升的繁荣景象。为之市场下行趋势中壮士断腕割肉出局者固然有之,则少而少之,绝非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所为。为之市场上行趋势中死多看涨持股不动者也固然有之,则少而少之,绝非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所为。当然并不否认心理即心态的作用,这个作用有时还相当大,如市场上行趋势中人们的亢奋心理和市场下行趋势中人们的恐慌心理以及人们受到重大事件影响而产生的极端心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心理即心态不是自发的无端的产生的,它是依据矛盾的作用产生的,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助力于市场中的暴涨暴跌,即起着加速或延缓市场趋势发展进程的作用,而并非起着决定市场行情的作用。此问题在第一章已作论述,此不赘述。

  5,技术指标

  所谓技术指标,无论哪一种,都是人为编造的一种随机参数。它如影随形,人在影在,人动影移;有时人动影也不移,此曰钝化(即失灵)。最为可悲的往往是在人们急需探明市场发展方向的紧迫关头,它竟然无情地钝化了。它是钝化了,但矛盾没有钝化,外部因素没有钝化,多空对抗没有钝化,市场行情没有钝化,如此这般,又何谈它的灵验呢?

  不管它灵验不灵验,还是钝化不钝化,如果说用人的影子可以测出人的行为以及人的行为方向,或者说用人的影子可以限制人的行为以及人的行为方向,那无疑是纯粹的假话和鬼话。如何不是,股票市场之争乃是资本矛盾之争,资本矛盾之争则依据着现实客观条件的变化,试问:有哪种指标能够预见现实客观条件的如何变化?有哪种指标能够展现现实客观条件的如何变化?有哪种指标能够影响现实客观条件的如何变化?又有哪种指标能够反映矛盾依据现实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回答固然是否定的。既然是否定的,那么这里所谓指标调整的到位与不到位、支撑与不支撑、压力与不压力、背离与不背离、向好与不向好、以至于那些数不清查不明的主浪与子浪等等之说,又从何来?显然这不是科学的东西,而是主观唯心的东西。

  其实,任何一种指标都是在机械运动原理上编造的。这是它不能不错的错根。道理很简单,股票市场运动是矛盾运动,不是简单机械运动,这是以机械运动原理为指针的指标编造大师们所无能体察和发现的,即使发现也无法用指标把它反映出来,因为指标编制程序本身就是一件机械物­,其工作原理就是数学公式计算:在程序中输入已知数据,通过公式运算得出一组新的数据——这组新的数据就是所谓的技术指标。对此不管作为“生产原料”的已知数据取自何处,不管指标编制程序设置及运作流程是否合理,如果说用一组数据换算成另一组数据即可生成赋有灵性的股市规律来,那它决不再是机械冷漠的数理问题,而一定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合成问题,否则就不是它的逻辑。什么是规律?规律不是公式,不是数据,也不是线条。规律就是关系。即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与其外部事物的关联。股票市场的规律就是其内部的矛盾关系和与其外部因素的关联。它自身不具有任何的感性形象,而只有靠思维才能认识它,把握它。如若把规律当作如此生成的杂七杂八的数据和参差不齐而又乱作一团的线条,那无疑是旷世奇谈、绝世荒唐。不管它在世上存在了多少年,它存在了多少年,就奇谈了多少年,荒唐了多少年。

  不妨直说,市场中所谓研究指标、分析指标、参照指标等这种貌似学问的高雅行当,其实就是对着指标瞎猜、乱猜、猜不对再猜的主观臆想之事。敢说这里哪位先生不是?不过可以理解,谋生这种行当如果不猜也确实不行。比如昨日依照指标向坏卖出股票,今日指标随大盘上涨陡然转好,我们是否依照指标将股票再次买回?显然这不猜不行;又如上午我们依照指标向好买入股票,下午指标随大盘下跌陡然转坏,我们是否依照指标将股票再次卖出?显然这不猜不行。就是在这不猜不行之中我们一次次被指标所愚弄、所欺骗,可我们总是一次次无比认真地悔恨自己——对这个可以探知股市玄机和奥秘的学问为何总是不解真谛、学无所成。这样说或许遭到技术派人士反唇相讥,说我们外行不懂,因他们早以发明了把几种指标综合起来使用的奇着妙法、可确保指标准确高效,如此这般,把几个假东西拼加起来即可变成一个真东西的诡异问题,又将把我们带入那个奇妙的化学合成领域,于此问题就没有探论下去的必要了,因为世上从来就没有这种荒诞透顶的逻辑。此言只在叙述事实,绝无挖苦嘲讽之意,目的是在此忠告:市场中万变不离其宗的所谓玄机和奥秘乃是资本运动的原理和规律,而绝非是我们心理依赖的指标这类机械而又玄乎的主观唯心的东西。所以这种不见科学的东西,自己相信则害已,教他人相信则害人;即使拿它作为参考,那也是拿假话和鬼话作参考,我们对此应当远离,离得越远越好。

  以上是对成交量、资金、投资机构、投资者心态、技术指标等问题所作的简单分析和说明。在此申明:我们的观点,主要强调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以此澄清市场中人们把现象当作本质的一些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而并非是在有意否定市场中这些固有的现象(技术指标是主观唯心的东西,应彻底否定)。现象是本质的现象,亦是本质的反映;离开了现象也看不到本质;现象是入门的向导。(《矛盾论》哲学观点)市场中我们收集现象、捕捉现象,目的就是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从中找出它的内在本质;反之,就现象论现象,把现象当成本质,那么市场中我们势必要穷追现象,即追不穷也追不尽,反而被总总现象所欺骗、所迷惑、所左右,将思维停留在一切假如和种种可能的现象的猜想之中,而无法透过现象找到趋势的形成、发展以至终结其自身所赖以的依据的,而这个它所赖以的依据正是我们研判市场趋势舍此无二的根据。

  五、中国股票市场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股票市场是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但它来源于什么?是来于中国证券管理高官和专家学者所认为的投资理念的不成熟和市场投资机构的比例偏少吗?不是的,本文在此告诉你:这是误区,是事物的性质决定事物的特点,不能是意识决定特点。(《矛盾论》哲学观点)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是来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质,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质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那么,什么是市场的性质,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质是来于什么,它又是如何决定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的,这就是本章所要揭示的中国股票市场的性质和特点问题。

  1,市场的性质

  股票市场运动是矛盾运动,不是简单机械运动,因此股票市场存在着自身的性质问题,一种是投资性质,一种是投机性质。是什么决定股票市场自身性质的呢?是股票市场的内在投资价值。即:股票市场上市企业是否具有高成长性的内在投资价值(股票投资价值取决于股息率与同期央行利率之比:股息率高于同期央行利率,既价值上体现股票具有投资价值;股息率低于同期央行利率,既价值上体现股票不具有投资价值),如果有,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客观上即可成为市场资本取利的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径,这样从而决定了市场资本投资的性质;反之如果没有,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客观上必然成为市场资本取利的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径,这样从而决定了市场资本投机的性质。欧美、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即属于投资性质的市场,原因就是它们市场大部上市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的内在投资价值,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价值投资即可获得相应或较高的企业红利回报,因此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客观成为市场资本取利的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径。中国股票市场之所以是投机性质,原因就是中国股票市场大部上市企业发展质量低下,不具有高成长性的内在投资价值,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价值投资不仅难以获得相应的企业红利回报(极少、极小;甚至没有),而且还将为此承担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因此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客观成为市场资本取利的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径,这样从而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资本投机的性质。投机性质市场固然不是股票市场的原始本意,而是股票市场的畸型形态。

  两种不同性质市场除了内在投资价值的不同外,它们的运动和发展有什么不同吗?回答是有相同,也有不同。

  首先说两种不同性质市场的趋势的内容即本质是相同的而无差异。比如投机性质市场上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是搏取股票价差,市场下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是价值回归,那么投资性质市场也不例外,市场上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也是搏取股票价差,市场下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也是价值回归,不然,就不会形成它自身的市场上行趋势和下行趋势。

  它们的不同,是内在投资价值的不同而所决定的市场趋势的品质的不同。比如投资性质市场大部上市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在向好经济背景下的市场上行趋势中将伴随企业资产价值的快速提升,于此对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价差风险构成相应抵冲,——在价差风险相应缩小和企业资产价值快速提升的支撑下,市场股票价格及趋势形态相对稳固——波动少、波幅小;下跌慢,回升快。不过这个结论只相对于价值回归即趋势下行的底部而言。就是说在向好经济背景下的市场上行趋势中,投资性质市场企业资产价值的快速提升将有效抵冲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所存有的价差风险,致使市场价值中枢即价值本位随之抬高,于此价值回归的空间即趋势下行的幅度变得相对较小,但价值回归的空间即趋势下行的幅度则完全取决于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也就是说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越大,其价值回归的空间即趋势下行的幅度也就越大;反之就小。如2000年投资性质市场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4000点跌至1000点,其价值回归的空间即趋势下行的幅度之大(原因就是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之大),足以说明这种情境。

  在趋势的品质上投机性质市场是另一回事。这是因为投机性质市场大部上市企业不具有高成长性,在向好经济背景下的市场上行趋势中企业资产价值提升缓慢,于此对股票价格高偏价值的价差风险无法构成有效抵冲,——在价差风险不断扩大和缺失企业资产价值快速提升的支撑下,市场股票价格及趋势形态疲软脆弱——易波动、波幅大;下跌快,回升慢。一旦形成下行趋势后,市场股票价格及趋势形态最终大都是哪来哪去,有时甚至比起点还低。投机性质的中国股票市场就是这般模样。如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国股市暴跌凌厉并奋勇当先——仅此一年,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至1660点,跌幅高达70%,其跌幅远超美国(道琼斯跌幅50%,现已基本回位)。2009年欧美债务危机中国股市又是暴跌当先——上证指数从3400点跌至目前2100点(2012年7月31日),跌幅高达30%,其跌幅反超欧美。两次外部危机,使中国股票市场“一点不剩”的退回到十年前2240点之下而无力回升,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令人如此痛心的悲惨场景,主要原因除了殖民化外向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中所必然遭受重大的打击外,另一主要原因就是中国股票市场多年来盲目发展、监管失职、上市企业管理混乱、贪污腐败所造成的内在投资价值低下的市场资本投机的性质。

  所以从投资价值讲,投资性质市场的资本投机则是在价值投资基础上的投机,客观上含有一定的内在投资价值。投机性质市场的资本投机则是纯粹的必然的投机(除此别无它法),客观上没有丝毫的内在投资价值可言。因此,从投资价值讲,两种不同性质市场存在着投资风险的大小之分:即投机性质市场的投资风险大;投资性质市场的投资风险小。从趋势的本质讲,两种不同性质市场的投资风险无大小之分,根据就是股票价格高偏离价值的程度决定价值回归的空间即趋势下行的幅度。

  总之,上市企业总体发展的质量决定股票市场的内在投资价值,股票市场的内在投资价值决定股票市场自身的性质,股票市场的性质决定股票市场自身的特点。所以要想改变中国股票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除了严格加强证券监管、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的资本投机行为外,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上市企业内部治理,改善上市企业的发展质量,以此提高股票市场的内在投资价值,这是改变中国股票市场投机性质、确保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根本之法。除非我们幼稚的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原因是投资理念的不成熟和市场投资机构的比例偏少,所以要想改变中国股票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则须培植价值投资理念和大力发展市场投资机构。这是典型的股市机械论的错误观点。道理很简单,培植价值投资理念和大力发展投资机构并不能解决股票市场内在投资价值的提升问题;况且,投资理念也不是培植出来的,它是市场现实存在的反映。毋庸置疑,在投机性质市场中如果投资者放弃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则无疑等于放弃了自身的生存方式和条件,因为在投机性质市场中施以价值投资不仅不能得到相应的企业红利回报,而且还将为此承担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所以在投机性质市场中只能投机不能投资,——这完全是由股票市场现实存在所决定的,不由政府的主观意愿所规定所选择。而且,在投机性质市场中投资机构也必然是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的,不然它也无从获取资本利益,因此也就无从谈起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了;——对此不妨打开投资机构的交易帐目,看看哪家机构不是靠搏取股票价差过活的,如有一家不是便是天下奇闻;当然这是十分明显的为此不义但又不能责怪的生存所必需,然而这个生存所必需本应是企业的红利给予而不应是中小投资者的血本支出,所以我们说在投机性质市场中大力发展投资机构并非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果也无非是在市场中再多增添几个兴风作浪的主力庄家罢了。

  不妨多说一句,海外的欧美股市经验固然可学,但切忌生搬硬套。如果套用海外欧美股市标准——市场投资领地70%由投资机构分割占有,那么在投机性质的中国股票市场中,机构之间必将套利股指期货卷入一场枪多示众、相互火拼的资本大战。这绝非危言耸听。这是无情冷漠的历史和逻辑。中外期货市场早已上演着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经典战事。请记住吧:资本逐利是股票市场乃至一切资本市场永远不朽的灵魂!

  2,政策市特点

  中国股票市场是政策市特点,政策对市场影响颇为巨大,从有股票市场以来,市场趋势中的波段或阶段大都是由政策或政策干预所形成的,于此不免遭来一些市场经济人士对政策干预提出质疑和责难,认为政府违反市场经济规则——不该干预市场,一切应由市场自行调节。我们先不去评说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因为提出这种质疑和责难是最容易不过的作法了,而且它也只仅仅说出了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而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存在,在市场中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因此得到任何说明;况且,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出发,客观而不是怀有成见地看待这一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并承认,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特点不仅有着它的必然性,还有着它的必须性,这是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问题的根本点,所以我们有必要首先对此作出客观说明。

  政策市的必然性。首先说中国股票市场是政府参与投资的市场。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最初,中国股票市场大部上市企业由国企改造而成,占市场70%的非流通国有股归政府所有(前期解决股权分置国有股已部份出售,但目前新股发行中仍继续留有大量非流通国有股),致使政府成为上市企业名符其实的最大股东。再有,市场投资机构(券商和基金)大都是由政府出资组建,使其成为市场中政府麾下的资本投资集团,致使政府成为市场中名符其实的最大主力庄家。仅此两点,足以显示政府占有市场巨大投资份额和巨大资本利益,这样,从而导致政府对市场本有的服务职能继而产生双重功效:既维护市场中投资者利益,亦维护政府在市场中的利益;既维护政府在市场中的利益,亦维护市场中的投资者利益。所以每当政府的利益在市场中受到一定的损害时,如市场下行趋势中因人气涣散导致新股发行受阻、企业融资困难或投资机构发生大面积亏损,政府都将施以利好政策入市干预,既以维护市场中的自身利益,也维护了市场中的投资者利益。退一步说,即使不管政府存心如何,但因其占有市场巨大投资份额和巨大资本利益以及政府与机构之间的亲缘关系(机构提前得知消息、利用消息),在每次政策干预中都将使政府成为其中最大和最直接的受益者(或利益最小受损者)。不难理解,不论哪个国家或哪个政府,只要自身兼以市场的投资者,它自然不会有悖于身份而不考虑自身的资本利益,这完全是由资本逐利不朽的灵魂所决定的,不由政府的主观意愿所决择,为之市场中只图善举不图资本利益的投资者是不存在的。不管是普通投资者,还是投资机构,还是政府,都通通如此。这就是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必然性之原由。其所谓必然性,就是因上述之原由中国股票市场非政策市而不可能。

  政策市的必须性。中国股票市场是投机性质,其内在品质低下,市场无能向资本提供大量优质企业施以价值投资获取资本利益,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客观成为市场资本取利的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径,这种纯粹的必然的资本投机则造成市场自身调节功能的彻底丧失,在这样投机性质的市场中如不介入外部因素干预以调节供需关系、促使多空转换,从而修正、调整、控制市场趋势的发展进程,而单纯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功能达此目的已成为不可能;在此之下,政府的政策干预手段义不容辞地替代了市场自身调节功能,由于政策干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反过来形成了市场对政策干预的信任和依赖,于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手段有机地构成了中国股票市场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担负起调节市场的历史使命。这就是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必须性之原由,也是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形成的根本原由。其所谓必须性,就是因上述之原由中国股票市场非政策市而不可行。

  (注:所谓政策干预是指政府有意并直接针对市场的行为,即以调节供需关系、促使多空转换,从而修正、调整、控制市场趋势发展进程为目的。除此其它政策,如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等,虽然这些政策对市场产生影响或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它不是政府有意并直接针对市场的行为,目的也不是单纯为了修正、调整、控制市场趋势的发展进程,所以尽管这些政策对市场产生影响或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均不属于政策干预的范畴)

  上述的必然性和必须性,是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些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就是在自身政策市特点的影响下运动和发展的。只要中国股票市场投机性质未有改变,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就不会改变。而且公道地说,世界上不受政策影响和不加干预的市场也是没有的。因此在干预的问题上,它只是一个由市场自身性质所决定的干预的程度问题,而不是什么应该干预和不应该干预的问题。从干预的角度讲,政策本身作为条件,它可以主动促使矛盾发生变化、实施多空转换,从而修正、调整、控制市场趋势的发展进程,以其适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这不仅是政策本应担当的任务和使命,也是其它外部因素所不及的。尤其是在投机性质的中国股票市场中——企业资产价值提升缓慢,市场上行趋势中股票价格对价值的高偏离则是纯粹的高偏离,由此决定了投资者及资本主体将最终承担价值回归所带来巨大的资本灾难;这种巨大资本灾难的承担并不在于市场中每个投资者投资操作的正确与否,而在于市场股票是永远的全部的归投资者所有——市场大部投资者都无法逃脱最终价值回归这个万劫不复的死结;如此巨大的资本财富由此蒸发,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难以抚平的苦难和伤痛,也必将给国家经济带来严重的损伤和沉重负担;特别是在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已对外全面开放的情况下,更要警惕国际资本大鳄,在他们自身利益以及他们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和驱使下,伺机利用中国社会发展中向坏的政治经济背景及题材——套利股指期货大举做空中国股市,以此打击中国资本市场并从中赚取巨额资本利益。为此,这就要求政府,要真正担负起监管之责并对市场适时进行干预,以此延迟、延缓市场趋势的发展进程,从总体上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有的品格和风范,是它的超然与优越,而决不是它的缺陷和不足。那种任由市场自由发展并假意借口市场经济不得干预的古怪论调,无疑是一种错觉和幻觉缀合起来的即不符合中国股票市场的性质和特点,也不符合经济规律和资本规律的假规矩,结果只能是无度的挥霍和吞噬宝贵的社会资本资源,是无知和犯罪。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具体问题,这是我们谈及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问题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是研究和解决中国股票市场一切问题所应有的科学态度。(事实上中国政府的市场监管及政策干预的程度,远远脱离投机性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要求——不是监管干预的过多,而是监管干预的远远不够,市场基本处于无监管无干预的自由状态,致使上市企业财务造假、信息欺诈、恶性圈钱、内幕交易、操控市场、贪污腐败等等丑恶现象比比皆是,泛滥成灾)

  重要提示:

  所谓投资理念是投资者依据所在市场的性质和特点为其投资活动所限定的投资方式和操作原则。因此有什么样的市场性质和特点就建立什么样的投资理念,是投资理念建立的原则。中国股票市场是投机性质和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为此“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是中国股票市场唯一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操作原则。“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的含义是:在趋势的波段中搏取股票价差。正确的投资理念必然是市场现实存在的真实反映。之所以说“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是中国股票市场唯一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操作原则,就是因为它完全符合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质和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是中国股票市场现实存在的真实反映。除此任何一种形式的投资理念,都是错误的。

  六、政策的作用及对趋势的影响

  政策能够改变市场的趋势吗?或许你认为,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是政府的主观行为,代表政府的主观意愿,而且中国股票市场是政策市特点,政策对市场影响颇为巨大,因此依政策改变市场趋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本文在此告诉你:政策能否改变市场趋势关键不在于这些理由,关键在于政策的性质。一般说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能够改变市场趋势,是因为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能够改变经济环境或其内含着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这是政策的性质。一般政策不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除了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外,一般政策是不能改变市场趋势的。那么,一般政策为什么不能改变市场的趋势,它的依据是什么,它在趋势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就是本章所要揭示的政策的作用及对趋势的影响问题。

  关于政策的作用前面从条件的角度已作论述。在此基础上,这里主要论述政策的作用及对趋势的影响。而这里所说的政策是指一般政策,不是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

  政策能否改变市场趋势关键在于政策的性质。一般说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能够改变市场趋势,是因为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能够改变经济环境或其内含着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为遏制经济下滑紧急投放4万亿刺激经济的重大决策,和2001年“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就属于这样性质的政策:前一政策遏制了当时国民经济增长急速下滑的强烈势头,致使市场暴跌4450点后触底反转——形成新一轮上行趋势;后一政策内含着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客观上界定出当时市场股票价格与所出售的国有股自身所代表的股票内在价值价格之间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于此引发了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致使终结1996年以来市场所形成的上行趋势并反转形成下行趋势。这是政策的性质。一般政策不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除了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外,一般政策是不能改变市场趋势的。这是政策性质上的区别,对此不可一概而论。

  但是不论政策是什么样的性质,或它能否够改变市场趋势,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和改变都是条件上的影响和改变,而对趋势本质的客观性则无法给予任何的影响和改变。譬如,国家的何种政策能够改变资本内在的矛盾性——只允许价值投资而不许搏取股票价差获取资本利益?这是不能的,是无法办到的。既如此,国家的何种政策能够阻止或改变因搏取股票价差所造成的市场价格中枢的上移呢?这也是不能的,是无法办到的。既如此,那么国家政策就无能阻止和改变这个因此而形成的市场上行趋势。反过来,当市场股票价格搏取到高偏离价值的风险高度,国家的何种政策能够改变或消除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所存有巨大的价差风险呢?这是不能的,是无法办到的。既如此,国家的何种政策能够阻止或改变最终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呢?这也是不能的,是无法办到的。既如此,那么国家政策就无能阻止和改变这个因此而形成的市场下趋势。这就是市场趋势本质的客观性,它不为任何政策所影响所改变,为之影响和改变的则是条件上的影响和改变。

  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之强烈不容忽略和否定。但政策是股票市场的外部因素,是条件,所以实际中政策对市场可起到三种作用:一种它可以沿着趋势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加速趋势的发展进程;另一种它可以沿着趋势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阻碍趋势的发展进程;再有一种它可以阻碍趋势沿着既定方向发展,而给它规定另外的方向——这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结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正因为如此,顺其市场趋势的即顺其原有矛盾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的政策,如市场上行趋势中的降低存贷款利率政策、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将促使矛盾加速变化,因而起到加速市场趋势向上发展进程的作用;反之,在市场下行趋势中,这些政策是对原有矛盾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的干扰和破坏,将引发市场反趋势运动(即反弹),因而起到阻碍趋势向下发展进程的作用。但是不论政策引发的反趋势运动还是顺趋势运动,一般政策只能引发矛盾关系发生变化(量的变化),而不能使矛盾性质发生变化,为此政策的作用自然体现在市场趋势发展进程中的波段或阶段上,从而加速或延缓趋势的发展进程,但趋势发展的方向不予改变。为此来看下例:

  例如,1996年下半年政府打压市场资本投机过盛的所谓政策“十二道金牌”和最后《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终于使上行趋势中的中国股市遭至重创——沪深股市连续三日跌停,堪称暴烈。虽然如此,可之后的结果呢?结果是:待政策效力释放完毕后市场重拾升势继续上行——沪深股市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此时就不是市场资本投机过盛吗?或此时有了什么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持吗?都不是。原因是:政府打压市场资本投机过盛的所谓政策“十二道金牌”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只是价值理念下坐而论道式的主观认定及由此而实施的打压市场资本投机行为的政策措施和手段,客观上不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场价差风险、以此封杀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功能和资格,所以此手段看似凶猛强烈、大有凡上涨股票通通乱棍打死不问之势(当时四川老窑、深能源等四只股票逆势涨停,立即被勒令停牌),但是这种言之堂堂匡扶正义的封杀令其功效只在其表——制造恐慌,产生暴跌,而无法对趋势的本质产生影响——本质决定形式,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就是市场趋势上行的动力和先导,因此待政策效力释放完毕后市场重拾升势继续上行,实属一件必然和必须的事情。

  又如,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停止首发增发股票时出售国有股的决定。此决定是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所做出的修正案,旨在解决首发增发中按市价出售国有股给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停止国有股出售则成为消减市场压力、遏制市场急速下挫的必要条件。政府在此给予了这个条件(是对原有矛盾作用关系和作用规律的干扰和破坏),从而引发了市场反趋势运动——上证指数跳空高开120点大幅反弹。虽然市场大幅反弹,但市场下行趋势并未因此解决。因为首发增发中停止国有股出售只是消减市场压力、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的条件,是对正在进行中的“出售国有股”的停止,而不是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政策的终止——由“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所暴显出来的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价差风险依然存在,所以在此期间由诸多利好政策引发的反趋势运动都无法改变市场趋势,最终都以反弹告终。

  ——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停止首发增发股票时出售国有股的决定,上证指数从1520点(跳空高开120点)涨至1718点,以反弹告终;2001年11月16日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上证指数从1621点涨至1769点,以反弹告终;2002年1月22日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上证指数从1350点涨至1680点,以反弹告终;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关于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决定(著名的“6.24”行情),上证指数从1562点(跳空高开140点)涨至1732点,以反弹告终;2003年1月23日社保资金入市政策,上证指数从1311点涨至1630点,以反弹告终;2003年11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上证指数从1340点涨至1780点,以反弹告终。。。。。。这些利好政策之所以只能引发反弹而不能改变市场趋势,原因就是这些政策所解决的问题不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所暴显出来的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价差风险问题(价差风险是客观存在,依政策无法解决),价差风险不予解决,矛盾就不予转化,市场趋势就不予终结,因此待这些政策效力释放完毕后市场趋势继续下行——当时被称之为固若金汤的政策铁底上证1300点关口,不堪一击,叩之即破,并长驱之下直捣千点大关。(对此不知政府的主观意愿是什么,如果说这是为了延迟、延缓市场趋势的发展进程,那么由政策和政策干预所在此形成的市场箱体运行走势确实达到了此目的;但如果说这是为了扭转当时被经济学家所认为的这个所谓“非正常”的市场下行趋势,那必是遭受到一次极大的历史性的挫败)

  正因为在内在规律所主导的市场趋势发展进程中,不断受到政策或其它外部因素的干扰,使其矛盾不断发生变化,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于此形成了趋势发展进程中的波段或阶段,从而赋予了趋势形态曲折多变的外貌特征。因此,从形态看,市场趋势是一个缓慢的长远的总体的发展过程,其中包含着由外部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快速的短暂的或阶段性的各个运动波段。趋势与波段的关系是:由波段组成趋势,趋势包含着波段;没有波段就没有趋势,离开趋势的波段也不复存在。——它们二者乃为统体,不可分割,也不可独立。因此趋势研究须从整体出发,如此才能排除波段或阶段对趋势的困扰,如果把某一波段或阶段从趋势中分割开来,独立看待,这就把波段或阶段当成了趋势,于此必然得出政策或其它外部因素能够改变市场趋势这样错误的结论。其实只要我们放开眼量、通观看来,就会发现我们所精心挑选的那一段必在趋势的含盖之中。

  市场趋势本质定义从矛盾性质出发,根本上排除了波段或阶段的困扰,因此,它的守则是:不论政策或其它外部因素引发的市场波动多么迅猛强烈,不论指数及股价上涨或下跌了多少,不论它在此形成多么大的阳体阳量或阴体阴量,不论它是否已破所谓的上轨压力线或下轨支撑线,而只要矛盾性质所依的现实客观条件未有改变,市场趋势就不会改变,最终它仍将回到原有的趋势中来、继续完成由矛盾性质所规定的内容而所规定的过程,而在我们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结果也无非是在趋势中补充了一个大级别的波段或阶段罢了。

  在此所说的政策是条件,是说一般政策作为条件,可以促使矛盾发生变化、实施多空转换,从而影响市场趋势的发展进程,但它不能改变矛盾的性质,因此不能改变市场的趋势,这是有什么样的条件矛盾就发生什么样对抗和转化的资本规律,是完全没有疑义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即在客观条件允许或成熟时,政策作为必要条件可以促使矛盾提前发生转化,提前终结市场趋势。比如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对持流通股者10送3股的对价补偿政策,客观上起到了抵冲价差风险的作用——在市场股票价格(4.36元。市场平均股票价格)尚未到达价值本位(3.94元。市场平均净资产价格)之前提前促使价差风险释放完毕,提前终结了市场下行趋势。此为特例,但确是原理。这不是政策改变规律。这是市场下行趋势中价差风险释放接近尾声时的一种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因势利导之法,尽管当时政府的主观意愿并非如此,但客观上却起到了如此作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此论述的政策的作用及对趋势的影响,是在政策作为条件的基础上把政策的作用放在趋势本质的客观性上加以考虑的,说明一般政策在趋势中所起的调节作用但它不能改变市场的趋势,这样做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是作为投资者,在制定投资策略和买卖计划时,就要在此基础上把政策的作用放在主要地位加以考虑,这样做也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因为中国股票市场是投机性质和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为此“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是中国股票市场唯一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操作原则,因此投资者在制定投资策略和买卖计划时,应依据当时国家经济状况和市场现状,对政策(干预)实施的时机、政策实施的条件、政策实施的征兆、政策的效力等问题,须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以择机买入卖出——从中赚取股票价差和归避市场风险。但这种研究和准备以及买入卖出,一定是在正确研判市场趋势之后,而不是之前,或贸然不管市场趋势如何。市场趋势与投资操作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略指导战术,战术为战略服务的关系不能颠倒。这是在政策的作用及对趋势的影响问题上,我们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性质和特点,在趋势与波段、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上所做的一点提示。

  七、结论

  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之扑朔迷离、纷纭繁杂。但股票市场是事物不是神物。既事物就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所谓规律就是关系。即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与其外部事物的关联。所以在研究市场规律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股票市场经济本质的一面,还要看到对股票市场有所影响的外部因素的一面,同时更要看到股票市场内部的矛盾的一面,而这一面是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面;并将这些方面加以周全的、细致的、科学的梳理和研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必然的关联。这是我们研究规律的起始点,也是对其规律研究的总的概括。

  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资本是矛盾的,其矛盾性来于资本自身固有的投资与投机的特殊属性及功能,为此其矛盾是构成股票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而不是其它经济要素。所以股票市场的根本问题是资本矛盾问题。这是我们依据毛泽东《矛盾论》哲学对股票市场内部矛盾所作出的基本认识和结论。并依此论证了股票市场内部矛盾与其外部因素之间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说明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而不在外部这一基本原理。这是我们为此论述的股票市场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问题。

  多空对抗的目的是资本取利,取利的方式方法是资本投资与投机,所以多空不是独立的,其对抗的理由和根据在于矛盾的存在与变化,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为之多空对抗的实质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两种资本取利方式方法的对抗;形式上人与人之间股票买入与卖出的实力较量则是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资本矛盾之表。这是我们为此论述的多空对抗的实质问题。

  股票市场的内在规律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核心问题是矛盾性质的转化问题: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环背景及题材,矛盾性质由投资转化为投机,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向上搏取股票价差,推动股票价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场上行趋势;如果有现实的具体的向坏的经济环背景及题材,其中包括其它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矛盾性质由投机转化为投资,从而规定投资者及资本主体施以持股不动的价值投资方式从事资本活动——继而促使价值回归,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落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为此市场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就是矛盾资本投资与投机背景及题材下的相互否定,由否定的一方规定和主导市场趋势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为此论述的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问题。

  市场上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就是搏取股票价差,市场下行趋势的内容即本质就是价值回归。这是矛盾性质的所规定。为此市场股票价格的上升空间则是矛盾投机性质所依的现实客观条件,市场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价差风险则是矛盾投资性质所依的现实客观条件,矛盾性质各自所依的现实客观条件的存在与消亡则是矛盾性质转化即市场趋势终结的内在依据。市场股票价格上升空间的消亡依赖于向坏的经济环背景及题材(其中包括其它以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为内涵的现实客观条件)的出现;市场股票价格与价值之间价差风险的消亡依赖于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同等或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的出现。这是我们为此论述的趋势的本质及趋势终结的依据问题。

  上市企业总体发展的质量决定股票市场的内在投资价值,股票市场的内在投资价值决定股票市场自身的性质,股票市场的性质决定股票市场自身的特点。中国股票市场大部上市企业发展质量低下,市场无能向资本提供大量优质企业施以价值投资获取资本利益,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客观成为市场资本取利的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径,这样从而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资本投机的性质,并由其投机性质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为此“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是中国股票市场唯一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操作原则。这是我们为此论述的中国股票的性质和特点问题。

  政策能否改变市场趋势关键在于政策的性质。一般说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能够改变市场趋势,是因为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能够改变经济环境或其内含着价值决定价格的价值尺度,这是政策的性质。一般政策不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除了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外,一般政策只能促使矛盾关系发生变化(量的变化),但它不能改变矛盾的性质,因此不能够改变市场的趋势,为此政策的作用自然体现在市场趋势发展进程中的波段或阶段上,从而加速或延缓趋势的发展进程,但趋势发展的方向不予改变。这是我们为此论述的政策的作用及对趋势的影响问题。

  在懂得上述问题之后,当我们分析研判市场趋势的时候,就能正确区分:股票市场资本运动形式与一般经济形式之间特殊与一般的区别与联系;股票市场内部矛盾与其外部因素之间内因与外因的区别与联系;资本矛盾与多空之间本质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资本矛盾与经济背景和其它现实客观条件之间根据与条件的区别与联系;趋势的本质与趋势形态之间内容与形式的区别与联系;趋势与波段及阶段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区别与联系。为之这些现实中的和哲学上的种种关系问题,就是股票市场如何运动及其趋势如何发展的规律问题,只要我们懂得了这些关系问题,我们就懂得了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

  至此,本文论述全部结束。这是本人依据毛泽东《矛盾论》哲学对股票市场运动发展原理和规律所做出的一些简单的认识和结论。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在论述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纰漏、偏误乃至错误,但本人深信,在此资本矛盾及其对抗转化规律的提出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不仅完全符合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及毛泽东哲学关于事物运动发展的关系学说,而且它已被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趋势所证明,所以,在此把它发表出来,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给予批评指正,以使其理论更加科学、系统和完整。毫无疑问这是当代科学发展观所赋予我们理论工和社会有志之士新的历史使命。科学发展观之精髓就是现代科学理论的建立及其指导下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本当如此,并理应先行。

  2012年8月1日

  后记:

  此文论述的原理和规律,是个理论问题,但它与实际投资操作的关系是怎样的?一位股市朋友看完此文后,提出这样的疑问。确实,这是应当指出的理论与投资操作的关系问题。如果对此不知理论对投资操作的指导作用及其如何指导,那么实际中将很难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于此操作势必要陷入盲目操作的被动境地。所以在撂笔之际,将本人与这位股市朋友的部分对话整理如下,以此作为问题的说明。

  问:投资者所关心的是在市场中如何投资赚钱,此文论述的原理和规律与实际投资操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投资者要在市场中投资赚钱,就要首先知道应该如何归避市场风险。要归避市场风险就要顺势而为不逆势操作。要顺势而为不逆势操作就要对市场趋势做作出正确而不错误的分析和判断。这是成功投资的基本的前提和保障,否则要在市场中投资赚钱就是一句空话。然而问题是,我们依据什么对市场趋势作出正确而不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呢?在此之前我们所认为的依据是有的:主要是经济规律、国家政策、主力庄家的意愿和行为、技术指标等。然而这些,我们通过分析和论证,都不是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根据,为之根据的则是本文所揭示的资本运动的原理和规律,所以只有依据资本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对市场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是正确分析判断市场趋势的前提,也正是本文理论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问:股票投资操作技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做到高抛低吸即可赚取股票价差;而且不管趋势如何,股票价格上下波动的高低点总是有的,所以有人认为趋势问题并不重要,而掌握高超娴熟的投资操作技法才是最重要的,这如何看待?

  答: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实际中是行不通的。因为市场趋势有着自身运行的功效作用。比如市场上行趋势中今日所买或所卖的股票价格的高点,在日后都将成为低点,既是日后值得庆幸的买入点而不是卖出点;市场下行趋势中今日所买或所卖的股票价格的低点,在日后都将成为高点,既是日后值得庆幸的卖出点而不是买入点,这就是市场趋势运行的功效作用。在此之下,不管趋势如何的之所谓高抛低吸的操作技法该如何应用实行呢?不排除这样操作可偶然获得一二次小的成功,但如此操作下去,必将为此付出远远多于和大于成功几倍的惨烈代价。因为它违背了市场趋势运行的规律。不错,在趋势的调整波段或阶段上应施以高抛低吸之策赚取股票价差,这是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投资操作上主动性、灵活性的具体体现,——值得赞许和提倡,但是其前提,也一定是在正确判断市场趋势之后,而不是之前,或贸然不管市场趋势如何,否则就是盲目冒险行为,必将为此犯下因小失大的战略性错误。在此重申:市场趋势与投资操作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略指导战术,战术为战略服务,为此独立的和纯粹的战术技法是不存在的。那种不管趋势如何的之所谓高抛低吸操作技法即是不被战略所指导、也不为战略所服务的存而无用用之即败的废东西。

  问:许多新股民不懂得趋势,入市后只是一味地跟风炒作,但却获得了成功。那些颇有见地的老股民,每日潜心研究趋势,反而投资成效不大,市场中常见这种现象,为什么?

  答:“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做不好那件事。”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老人家的这段话,内含着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归宿的辩证关系。是真理。但是,这并等于说人们不知情形的盲动行为就不会恰巧符合事情的规律。虽说新股民不懂得趋势,但是大部分新股民是在怎样的市场行情下入市的呢?不会是熊市吧,而一定是牛市,事实上也只有在轰轰烈烈的牛市中才能见到新股民争先入市的火爆场面。这说明,虽然新股民不懂得趋势,但是他们的入市时机就恰恰符合了当时市场趋势向上运行的规律,因此跟风炒作获得了成功。这只是市场上行趋势中的一种现象,并非是什么常见现象。不过这是偶然的不自觉的成功,不会总是这样幸运。因为后面存在着趋势的调整和最终趋势的向下反转。这种趋势形态的必然变化新股民未曾见识和感受,自然不知如何正确处置。不止于此,要害的是,中国股票市场是投机性质——企业资产价值提升缓慢,市场上行趋势中股票价格对价值的高偏离则是纯粹的高偏离,由此决定了大部投资者都无法逃脱最终价值回归这个万劫不复的死结,在此之下不懂趋势的新股民自然首当其冲——深套其中。老股民也不是天生的老股民,哪个不是新股民深套其中最终煎熬成终日为解套而战但又反复被套其中的老股民的呢?所以事实表明,不论新股民,还是老股民,还是主力庄家,投资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不在于投资操作的技巧上,而根本在于市场趋势的判断上。

  老股民研究趋势却不见投资成效,问题也不是出在研究上,而是出在不正确的研究上——是趋势研究使用的依据的不正确,因此对趋势无法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于此无法采用与此相应的正确的投资策略。这是问题的所在。可以断言:除了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之外的所有依据,都不是正确的依据,或者说都不是依据。

  问:具体说如何依据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对市场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呢?

  答:这是趋势的预测。现将2001年我们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引发的市场下行趋势所做的预测,摘录如下,供参考。

  一、分析(时间:2001年8月10日)

  1,当前的国家经济是向好,不是向坏,所以引发本次市场下行趋势的原因不是经济问题,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2,“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引发市场下行趋势的根据是: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按市价所出售的国有股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的内在价值价格(股票价值价格参照企业净资产价格。现市场净资产价格为3.94元,原始成本1元的国有股即可代表市场净资产价格);二、存在于当前市场股票价格高偏价值的现实矛盾(现市场股票价格为14.45元,价格与价值之间存有巨大价差),正因为如此,在此出售数额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内在价值价格的国有股客观上即是对现存市场股票价格的彻底否定,从而暴显出现存于股票价值价格之上的沪深股票价格齐具风险,于此引发了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继而形成市场下行趋势。这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向好的经济背景下引发市场下行趋势的内在原因。

  3,“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所暴显出来的价差风险,是来于现存市场股票价格与所出售的国有股自身所代表的股票价值价格的比较。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大部上市企业不具有高成长性,其股票价值价格基本趋同于企业净资产价格,为此企业净资产价格则成为股票价值价格的参照值。就个股而言,股票价格趋同于自身企业净资产价格应是本次价值回归的价值本位。——现市场净资产价格为3.94元。就整个市场而言,市场股票价格趋同于市场净资产价格3.94元应是本次市场价值回归的价值本位。

  4,指数换算。从本日计(2001年8月10日):市场股票价格从前期14.45元回落至目前10.95元——距市场净资产价格3.94元还约有63%的回落空间。现上证指数为1950点,市场股票价格回落63%后——指数相应回落至700点,为此指数700点应是本次市场下行趋势的终结点位。注:此为机械对比换算,不包含政策、其它外部因素、大盘权重股、个股题材、市场人气等方面对市场股价及指数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必然的),为此指数700点只作为趋势终结的参照点位,不代表趋势终结的实际点位。此外,市场股票价格和净资产价格是以大盘权重股为主随机提取的200只股票的市场价格和净资产价格各自加权平均值,不代表整个市场股票价格和净资产价格。

  二、说明

  1,“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所暴显出来的价差风险的消亡,是本次市场下行趋势终结的内在依据。在市场股票价格尚未到达价值本位3.94元之前,期间不管出台多少利好政策,它只能引发反弹而不能改变市场下行趋势。

  2,在国民经济向好不变的情况下,在趋势下行期间市场净资产价格3.94元是稳固的,可继续作为市场价值回归的价值本位。如果在趋势下行期间国民经济由好转坏——企业资产价值必将随之缩水贬值,为之市场3.94元价值本位和指数700点趋势终结点位,即予废止。

  3,在解决股权分置——国有减持方案尚未彻底落实之前,既在国民经济向好不变的情况下,市场股票价格到达价值本位3.94元后,将会终结下行趋势,并将在此形成箱体运行走势,而不会立即形成上行趋势。根据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所暴显出来的价差风险的消亡,是本次市场下行趋势终结的内在根据,所以在国有减持方案尚未彻底落实之前股票价格的上涨便是价差风险的再生,于此必然遭致资本投资的再次否定,将再次促使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因此市场股票价格到达价值本位后将在此形成即上有制约下有支撑的箱体运行走势,而不会立即形成上行趋势。也就是说,只有在市场股票价格到达价值本位之后既在国民经济向好不变和国有减持方案彻底落实的情况下,市场才有可能出现上行趋势。

  以上是当时的趋势预测。实际的过程是:2005年6月6日市场跌破千点时,市场股票价格已回落至4.36元——距市场价值本位3.94元还约有10%的回归空间。由于政府对持流通股者10送3股的对价补偿政策已在此前出台,从而抵冲掉市场残存的价差风险,致使市场跌破千点后——在998点终结下行趋势,之后经过二次探底形成上行趋势,而没有形成当初所预测的箱体运行走势。没有形成箱体运行走势的原因是:在此除了政府对持流通股者10送3股的对价补偿政策外,在国有股减持上政府采取了部份减持并分期分批跨越数年的减持方案,从而极大的缓冲了市场减持压力——在国民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为减持者(大股东、投资机构、外资、主力庄家)拉高股票价位高位减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国有股减持方案彻底落实后,市场在减持者奋力做多之下出现了上涨行情。(价差风险的消亡是市场下行趋势终结的条件。长期向好的国民经济和最终得以落实的部份减持并分期分批跨越数年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是市场上行趋势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在此主力庄家操控个股拉升股票价位的能力和作用,只是体现在个股或某个板块的上涨的速度和幅度上,从而影响市场上涨的速度和幅度的大小程度,而不是体现在市场上行趋势发展的方向上)

  问:能否对目前市场趋势做出预测?

  答:问题较为复杂,只说大概。

  市场从前期3470点(2009年8月4日)跌至目前2100点(2012年7月31日),呈下行趋势。目前看影响本次市场趋势下行的原因,主要是日趋向坏的国民经济和中国股票市场自身投机性质所造成的股票价格高偏价值的现实矛盾(前者是条件;后者是依据)。

  国民经济日趋向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出口锐减;二是内需不足;三是通货膨胀高企不下。——导致对外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导致内需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殖民化外向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贫富两极分化;导致通货膨胀高企不下的原因,主要是出口创汇、引进外资和货币过度投放(企业出口商品所得外汇收入由央行统一收购,并按比价向企业发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即结汇,由此,企业出口创汇越多,新增货币投放就越多。引进外资也是如此,引进多少外资,就按比价投放多少人民币。再则,投资、出口、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投资一项,除往年积累投放的货币外,仅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急投放4万亿刺激经济、加之银行贷款总计10万亿之巨,巨大的货币投放直接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并高企不下)。不难看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不是经济发展中一时产生的一般性的经济矛盾,而是三十年来殖民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所积累造成的最为恶性的经济矛盾:——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相互渗透又相互排斥,解决其一,将导致另外两个问题更加恶化。似乎成为难以化解的经济死结。目前国家已采取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化解这一矛盾,不管这一举措能否真正落实和最终能否化解矛盾,可以肯定短期内矛盾无法根本解决。所以虽然市场从前期3470点跌至目前2100点,跌幅高达30%,但短期内下行趋势依然不会改变,将继续价值回归及所厉行价差风险的释放。

  市场价值本位即市场净资产价格是价值回归即趋势下行的总方向和终极目标。但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所完成的,而是伴随经济恶化程度逐次逐级回归的一个长远过程。而且价值回归即趋势下行也并非每一次都能够回到它的价值本位,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往往会使经济由坏转好——在市场尚未到达价值本位之前将会提前终结下行趋势。所以,在此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虽说目前中国国民经济日趋向坏,但还不是根本向坏,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潜力、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的惯性依然存在,所以不排除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以及欧美经济转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这是市场止跌企稳的必要条件,市场将由此形成回升趋势。同时也排除国家为保增长将再次实施投放货币方式拉动经济(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毕竟之前2008年发生过),或开发什么新的以拉动经济为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发展措施,不管这种激进式经济刺激措施将给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经济战略带来多么大的伤害,而对于股市,这则是现实的具体的向好的经济背景及题材,市场将由此反转形成回升趋势。但是不论这些经济利好由此引发的市场回升是大是小,是强是弱,只要出口锐减、内需不足、通货膨胀高企不下这种三害并存的经济问题不予解决,在此每一次市场回升都将以波段告终,而不会形成整体的长期上行趋势。也就是说,只有在出口锐减、内需不足、通货膨胀高企不下这种三害并存的经济问题得以解决的情况下,市场才有可能出现整体的长期上行趋势。在此引用文中的一段话:不论政策或其它外部因素引发的市场波动多么迅猛强烈,不论指数及股价上涨或下跌了多少,不论它在此形成多么大的阳体阳量或阴体阴量,不论它是否已破所谓的上轨压力线或下轨支撑线,而只要矛盾性质所依的现实客观条件未有改变,市场趋势就不会改变,最终它仍将回到原有的趋势中来、继续完成由矛盾性质所规定的内容而所规定的过程,而在我们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结果也无非是在趋势中补充了一个大级别的波段或阶段罢了。

  就预测问题再多说几句。作为预测所预见的情形,是必然的可能发生的情形,除此没有其它的必然的可能性。必然性是由特定过程内部的根本矛盾规定的,对事物发展的总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能性是现实中的矛盾决定的,现实中的矛盾就是可能性的内在根据。现实中存在什么样的矛盾,现实中就有什么样的可能;但可能性必竟是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发性的现实,由可能性向现实转化,其内因是根本原因,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事物所处的外部环境。(《矛盾论》哲学观点) 所以在预测市场趋势时,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在内部矛盾的作用下必然从一种过程推移到另一种程这个事物内在本性的原理,然后用推理的方法,从已知的市场趋势推出未知的市场趋势变化的一般性结论。但是我们无能编造一本股市流年,像股评家那样煞有介事并毫不负责责任地设定出:市场何年何月何日何点位止跌(涨)反转,反转后几波几浪进入调整,调整期何年何月何日何点位而告结束,等等,这些未卜知先知的大事件。我们之所以无能,是因为在市场趋势发展进程中将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是不确实的,偶然的,我们对此无所预见,虽说这些外部因素(除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外)不能改变市场趋势发展的总方向,但它必竟在此起着加速或延缓趋势发展进程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的情况、新的特点、新的变化进行新的判断,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来。这时条件是重要的。总之,市场趋势预测就是资本矛盾对抗转化规律的延伸使用和发展,在此离开现实矛盾和现实条件都是不可行的。(前面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引发的市场下行趋势所作的点位预测,是在已知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政策不变和国民经济持续向好不变的前提下作出的,这是特例,但也仅仅是机械对比换算)

  问:经济发展因素是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背景及题材,而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率先于国民经济四至六个月运行,对此我们如何及时依据国民经济对市场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呢?

  答:股票市场是国家经济整体中的一部分,从经济发展上说,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并非是先行。其所谓先行,是源于股票市场自身特殊的资本运动形式,经济发展因素是其运动发展的背景及题材,因此经济发展因素势必从股票市场资本运动中反映出来,于此率先形成了股票市场自身运动发展的趋势。这是一。二,股票市场资本运动形式具有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特殊性,市场内部矛盾对其外部因素将即时做出与此相应的对抗反应,于此率先形成了股票市场自身运动发展的变化。可见,其所谓先行,只是体现在股票市场自身资本运动的形式上,是资本运动的先行,而并非是经济发展上的真正先行。

  所以,虽然经济发展态势置于股票市场之后加以反映,但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确是每时每刻实实在在的发生着——从企业开工率、就(失)业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率、能源消耗率、企业利润率,以及财政收入、工业生产、出口订单等方面,都予及时反映。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及时从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反映出来——大批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和倒闭;同时,国家各种经济指标也随即出现大幅下滑。这些经济发展上的向坏变化与当时股票市场下跌走势几乎是同步的。所以只要用心观察、仔细分析,对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状况完全可以做出合情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进而对股票市场趋势走向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问:文中说有什么样的市场性质和特点就建立什么样的投资理念,是投资理念建立的原则。中国股票市场是投机性质和政策市特点以及市场易波动、波幅大的运动特点,为此“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是中国股票市场唯一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操作原则。要问的是,投资者是否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操作习惯、投资经验,从中选定自身的理念呢?而且经验表明:市场上行趋势中中长期持股比操作短线可获得更大的投资利益,而中长期持股正是价值投资理念和方式,这该如何解释?

  答:先说第一个问题。所谓投资理念就是投资的思想和原则。它是投资者依据所在市场的性质和特点为其投资活动所限定的一种投资方式和操作原则。我们之所以做出“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这种限定,是因为在投机性质的中国股票市场中施以价值投资不仅不能得到相应的企业红利回报,而且还将为此承担股票价格回跌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所以在此只能投机不能投资,这完全是由中国股票市场现实存在所决定的,是中市场现实存在的真实反映。而个人喜好、操作习惯、投资经验,这些都是主观上的东西,不是市场现实存在,所以从中也产生不出什么理念来。即便依此认定的也是“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理念虽是对的,但依据是错的,因此这个理念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主观需求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实说中国股票市场无人不想也无人不是力求股票价差,可一旦股票套牢,投资者便都马上长线死守——一次性转入主观意识不是而客观结果却是的价值投资,彻底放弃了“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再则,一个市场也只有一种性质和一种运动特点,所以一个市场也只能有一种正确的投资理念,而不会有第二种与此相反的正确理念。

  第二个问题。市场上行趋势中中长期持股比操作短线可获得更大的投资利益,其实不然。市场上行趋势中除了个股自身的调整外,其板块和热点也是轮动的,如若把握时机、实施热点切换,结果远比中长期持股可获大利,这不仅理论可行,实际操作也是办得到的,关键在于热点的发现和切换时机的把握。再有,市场上行趋势中中长期持股比操作短线可获得更大的投资利益,是指什么利益?想必是价差利益,而不会是企业的红利回报。原因很简单,搏取股票价差的投机方式是投机性质市场资本取利的基本方式和基本途径,这由此决定了投机性质市场中不会有任何有价值的投资品种,任何有价值的投资品种在投机性质市场中都将衍变成投机品种。所以既然是价差利益,而且又是在市场上行趋势中中长期持股持获取的,这不正是“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实际操作中的具体体现吗?不错,中长期持股是价值投资理念和方式,然而为其价差利益的中长期持股并不是价值投资理念及其理念下的价值投资,实际是“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下的一种操作策略:即大波段搏取大价差;小波段搏取小价差。这种操作策略也不是一味地持股死守,而是在相应的波段高位卖出股票获利了解,而后根据形势或等低点买入或换切换热点再做波段。而一味地持股死守,莫说是趋势向下反转,就是一次中级调整,帐面所得利益必将所剩无已。这种“坐电梯”“煮熟的鸭子飞了”的景观现象市场中司空见惯。再则,“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是投资的思想和原则,不是操作方法。

  问:“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的含义是在趋势的波段中搏取股票价差,这不是操作方法吗?

  答:不是。这是误区。再强调一次。所谓投资理念就是投资的思想和原则。它是投资者依据所在市场的性质和特点为其投资活动所限定的一种投资方式和操作原则。“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的含义是在趋势的波段中搏取股票价差,这是思想和原则。而如何保证在趋势的波段中搏取股票价差,在其思想和原则下结合市场现实特点还须做出与此相应的操作策略,这才是方法。如果把“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 当作方法来使用,则是战略战术上的混淆,那么操作上就是搏价差,就是做波段,即见涨就买、见利就卖;或不涨就卖、不跌不卖,从而陷入频繁买卖追涨杀跌盲目操作的被动境地。这种操作即不是战略,也不是战术,为之而屡战屡败则是不言而喻的。

  必须明确:价差不是搏出来的,波段也不是做出来的,而它是背景及题材下资本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市场的客观存在。在趋势的波段中搏取股票价差的投资理念,就是要将资本投注在一切可能的必然的市场上涨的机会上,我们的任务就是没有机会等待机会并保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而不是主观刻意地寻求、猜想、创造机会。

  问:“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下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答:操作方法依市场盘局而定,择其要点,主要做到三原则:一主动性;二灵活性;三计划性。

  主动性,就是严格执行止损制度、防止股票深度套牢,并适时留有一定的备用金。灵活性,就是灵活地使用资金,灵活地调整仓位,灵活地切换热点。计划性,就是事先做好准备,拟定买卖操作预案。在三原则下,最重要的是买入时机,而不是买入价位。买入时机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股票上涨时能够重仓待涨,股票大跌时能够及时退出大部资金。要做到这一点(依据T┼0交易规则),一般重仓买入时机应选择在下午收盘前半小时内,这样即可大致确定明日市场走势,又可及时把握尾市变盘。总之,市场下行趋势中不暴跌不考虑短线买入,市场上行趋势中不暴涨不考虑中期卖出。

  之所以要做到操作三原则,因为这样操作不仅可以获得更多更大的投机机会,从而获得更多更大的投机收益,更重要的是,市场能否真正形成上行趋势或能否进入调整或趋势向下反转,这里除了我们的主观判断外,客观上必须市场如期真实地走出来,为了避免误判趋势和错失机会,操作上只有做到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才能确保即不失时机又可避免误判趋势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最大程度保持投资操作与市场趋势相对应一致。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趋势,因此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主观服从于客观,操作服从于趋势。操作三原则就是主动修正、调整主观服从于客观操作服从于趋势的科学的操作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正确的投资操作指导规律。

  。。。。。。

  以上就是理论与投资操作的关系问题。需要说明:本文依据毛泽东哲学所揭示的股票市场运动发展的原理和规律,是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其意义在于我们对其规律的真正认知以及揭示规律过程中所展现的哲学方法。在此论述的理论与投资操作的关系问题,是在所揭示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其投资操作的概括和总结,说明理论对投资操作的重要指导作用,并进而提出投机性质市场“价差理念及波段原则”下的投资操作指导规律。这些规律问题是投资者正确判断市场趋势并施以正确投资不可不懂得和不可不掌握的理论依据,但这并非是在有意推崇人们依此规律及其理念进行市场投机,原因不仅在于“知行合一”之间存在着一个由个人禀赋所决定的不可轻易跨过的鸿沟,这是投资者不经过长期训练和积累一定的实战经验所不能够达到的,而且,中国股票市场是投机性质,其风险巨大,原则上不值得人们以任何形式的理念和方式进行投资或投机。

  2012年8月18日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匠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6.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9.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0.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7. 朝鲜领导落泪
  8.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