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龄:19问杨继绳:凭什么要求灾年人口增速远高于正常年份
杨继绳在《墓碑·前言》中说:“我参照中外多方面的资料,确认从1958年到1962年期间,中国饿死3600万人。因饥饿使得出生率降低,少出生人数为4000万人。饿死人数加上因饥饿而少出生人的数,共计7600万人。”
在《墓碑·第二十三章·大饥荒期间中国的人口损失》中,明确为“大饥荒使中国人口损失大约7600万”。
这个“损失大约7600万”靠谱吗?请看下面的分析。
1、杨继绳限定的1958 – 1962年的四年人口增长率:
1958年年末总人口为65994万人,经过4年到1962年末为67295万人。4年增加了1301万人。杨继绳认为在增加的1301万人的基础上还损失了7600人,即这4年应该增加8901万人。必须达到的“四年人口增长率”:
= 8901万 ÷ 65994万
= 13.5
= 13.5%
2、1954 – 1958年的四年人口增长情况:
1954年年末总人口为60266万人,经过4年到1958年年末为65994万人,4年增加了5728万人,“4年人口增长率”
= 5728万 ÷ 60266万
= 0.095
= 9.5%
3、1962 – 1966年的四年人口增长情况:
1962 年年末总人口为67295 万人,经过4年到1966年为74542万人,4年增加了7247万人,“4年人口增长率”
= 7247万 ÷ 67295万
= 0.108
= 10.8%
4、“四年”与前后“四年”的人口增长率比较
为了便于讲述,我们将上面的三个“四年”分别称为“灾四年”(受灾应为三年)、“灾前四年”、“灾后四年”。
“灾四年”是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灾前四年和灾后四年是年景正常时期,也是两个人口增长高峰期。 依理而论,灾四年的人口增长率低于前后四年的人口增长率是正常的。可是,按照杨继绳的要求,灾四年的人口增长率却反过来要高于前后两个四年的人口增长率。
比前四年:13.5% - 9.5% = 4% (高4%)
比后四年:13.5% - 10.8% = 2.7%(高2.7%)
要求灾年的人口增长率远高于气象正常年,不知杨继绳这是什么逻辑!
附:百问杨继绳·前言与目录
//m.drhuete.com/Article/lishi/2017/06/380363.html
已发帖:
//m.drhuete.com/e/DoInfo/m_listInfo.php?mid=9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