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涌现出的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在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中,他舍身滚雷,英勇捐躯。
罗光燮(1941~1962),1941年生,四川乐至人。195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8月应征入伍,在边防部队某部工兵连1排2班当战士。1962 11月18日,他所在工兵排奉命配属边防某部清除侵华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西段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遭到印军炮火拦击,伤亡不断增加,2名排雷战士相继负伤。
这时,罗光燮挺身而出,紧握爆破筒,冲进雷区。闯过两道炮火封锁线后,不慎触发一颗被积雪覆盖着的地雷,左脚被炸掉,陷入昏迷,爆破筒滚下山坡。他苏醒后,印军炮火仍在继续,为了争取时间,在不能站立、没有任何排雷工具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向前滚去,以身体引爆地雷。左臂被炸断后,仍继续向前滚动,不断引爆地雷,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1岁。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开始后,在热琼沟西侧山梁后紧靠国界一侧的印军27号据点,修在中国境内的5100高地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由于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由此向东可通视中国境内纵深10多公里,向西可清楚地瞭望楚舒勒附近的丁如泽地区,是印军丁如泽机场的最后屏障。第11廓尔喀步兵联队第1营不仅在高地上修了大大小小的30多个地堡和半地下室,配备了强大的火力,还在阵地前沿的山坡上设置了纵深达600米的雷场。因此,攻占5100高地是新疆边防部队反击战的最后一场硬仗。
11月18日8时57分,阿里地区边防分队1个连向第11廓尔喀步兵联队第1营3连发起了反击。战斗一开始,步兵连刚向印军阵地前沿发起冲锋,就误入雷区,尖刀班的几名战士被引发的地雷炸的非死即伤。
这时,5100高地上的轻重机枪又猛地响了起来,封锁了雷场边缘;高地东南侧下方山谷中的10多辆美制M-26“潘兴”式坦克,连同丁如泽、莫尔多一带的印军炮兵也开始向中国境内各高地前沿实施拦阻射击,部队暴露在光秃秃的寸草不生的山坡上,伤亡惨重。
“工兵!工兵!”步兵连长曹富荣急了,扯开嗓子大叫起来,“快把地雷排掉”。随步兵前进的工兵排副排长应声而出,带着工兵3班几名战士冲进了雷场,“轰”地一声,副排长刚走出不远,就被一颗地雷炸伤,3班的几名战士也相继在雷场中阵亡。
工兵2班又上去了。跟在班长张铭儆身后的是刚入伍不到两年的四川籍战士罗光燮。在第一阶段反击作战中,他曾随连队参加了喀喇昆仑山脉的反击作战行动。
为了作战方便灵活,罗光燮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不光脱掉大头鞋换上了轻便的胶鞋,又甩掉皮手套,赤手拿着爆破筒。但还没等他冲上去,印军杰特联队就垮了,他却因在严寒中长时间紧握冰凉的爆破筒,双手被活生生地揭掉了一大块肉,落得个2度冻伤。
在临时包扎所里,团里的军医认为,再不及时治疗,两只手有截肢的危险,并坚持要把他送到后方医院治疗。但是,在往后方转院的途中,他却找机会溜了,搭便车返回了连队。
班长张铭儆先冲进了雷场,开始用探雷针起雷,并命令罗光燮用爆破筒在前方引爆地雷,开辟通路。他弯腰猛跑了10多米,刚通过了一片开阔地,“轰”地一声,脚下1颗被白雪覆盖的苏制防步兵压发雷响了。等他醒过来忍着剧痛撑起身子一看,只见左腿下方血肉模糊,左脚掌连着大头鞋飞到几米以外,身后背着的56式半自动步枪被炸得七零八碎,爆破筒也落到右边的悬崖下。
后面的班长张铭儆见他负伤,正要冲过来救援,却只见他转过头来向后面的战友艰难地举起一只手臂,嘴里似乎喊了几声,然后又把伤残的身躯扑在地上,不是向后方,而是向雷场纵深爬了过去。“轰”,几秒钟后,又一颗地雷炸响了。这次,罗光燮的左臂又被抛到几米以外。
当他再次苏醒的时候,又回过头来看了看正向他扑过来的班长,示意告别,然后又横爬过身体,用右手硬撑着,使身躯沿着山坡向雷场深处滚去,“罗光燮!”张铭儆几乎是流着泪吼了起来,但已经晚了。“轰!轰!轰!”随着一连串地雷爆炸声,罗光燮残缺不全的躯体消失在一片红光黑烟之中。罗光燮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他的身后,出现了1条6米宽的通道。
周天喜,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四川安岳人。
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任排长。在瓦弄地区80高地战斗中,两次负重伤,仍顽强战斗,指挥全排连续炸毁印军两个地堡群,夺回高地,为部队反击创造了条件,自己在战斗中牺牲。1963年,部队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一等功,所在排立集体二等功。同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王忠殿,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1944年6月23日—1962年11月18日),河南省焦作市上白作乡东塔掌村人,1961年参军;1962年,参加在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西线作战;在一次清除入侵印军据点的战斗中,我军两次实施爆破均未成功,部队前进受阻;他主动要求前去爆破,两次将爆破插入敌堡,均被推出;当第三次将爆破筒插入敌堡,敌军企图再次推出时,毅然用身体抵拄,炸毁地堡而牺牲!同年,部队党委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烈士遗体安葬在新疆叶城烈士陵园。
1961年,新疆军区某部来焦作征兵,王忠殿报名应征,经过体检,身高、体重均不合格。但他仍不死心,心中想:黄继光、董存瑞当兵就凭自己的坚决性儿,我怎么不行!因此,他找到接兵部队的李连长,死磨硬缠,坚决要求参军。王忠殿忠心报国的思想,执着的倔犟劲,李连长打心眼里喜欢,但考虑到他家缺少劳动力,所以一时没有表态。王忠殿看出了李连长这一点,更不愿放过这个机会。
1961年7月30日,新兵集中了。在李连长的住所,王忠殿急中生智地搬来了父亲、姐姐和市人武部齐部长,大家都恳求李连长说:“去年,忠殿没验上,急得掉下了眼泪,几天没吃好饭,今年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收下。”王忠殿的父亲接着说:“要说劳动的话我还敢跟小伙子比哩!”武装部齐部长也一再做工作。最后接兵部队批准王忠殿入伍。
到部队后,连指导员给新战士讲了第一节政治课,是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导员说: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向敌人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王忠殿听了以后,进一步认识到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有力量,是因所有参加这支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勇于献身的精神。刚到部队那几天,他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总想着部队领导讲的话,许许多多的英雄的形象又浮现在他的面前。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黄继光、董存瑞那样的人,听共产党的话,做一名人民的好儿子。在部队紧张军训的空闲时,王忠殿找来了董存瑞、黄继光的画像,贴在自己日记上的第一页。画像下面端正地写着:“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像英雄那样生活,像英雄那样战斗。”
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王忠殿恨不得一下子把保卫祖国的本领学到手。军事训练中,他苦学苦练,汗不知流了多少。膝盖手肘磨破了,他咬牙忍着疼痛坚持训练。为了给自己增加训练难度,他早起晚睡,在枪尖上挂个沙袋练瞄准,手端土坯练臂力。由于他吃苦耐劳,处处领先,先后被部队评为五好战士、特等射手。
由于印度军队在我国边境武装挑衅逐步升级,王忠殿所在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开上了喀喇昆仑山,担负起保卫边疆的神圣任务。
当年11月13日,战斗打响了,王忠殿发扬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精神,英雄杀敌,荣立三等功,在火线上被批准加入共青团。
15日,部队由西线开往中线。17日晚,到达西藏日土中后,九连接受了反击印军某据点的任务。夜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指战员们背着武器弹药,冒着摄氏零下45度的严寒,攀登海拔5200米的高山。山上狂风漫卷多年的积雪,飞沙走石,更增加了行军的困难。在行军路上,王忠殿不知摔了多少跤。他和战友们不顾乱石碰伤腿脚,不顾汗水湿透衣服,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经过七个小时的跋涉,终于翻过高山,插到印军某据点的背后。
这次战斗,王忠殿所在的一排担任主攻。王忠殿在枪林弹雨下,连续两次顺利完成爆破任务,但他的下嘴唇,却因此受了伤,鲜血一滴滴洒在胸前。战友杨志成见状准备给其包扎,王忠殿拒绝道:“不行,包住嘴就没法对敌人喊话,我还要活捉几个俘虏!”
这时,上级命令九连一排立刻出发支援八连。原来,八连在向一个马鞍形高地发起冲击时,突然受到印军暗堡火力的阻击压制,全连暴露在一个开阔地上,前进不能,后退不得,情况危急。
九连一排接到命令,就向印军的侧后插去,经过三次运动,在离印军暗堡20多米远的一道棱坎下卧倒隐蔽起来。这个暗堡有20多米长,印军密集子弹朝外疯狂射击。王忠殿知道:“不排除这个障碍,部队直接在印军火力威胁下,会遭受更大的伤亡。
印军的机枪在疯狂射击,王忠殿得到排长许可后,从战友手中拿过一根爆破筒,跃出工事,和战友杨志成一起向印军火力点匍匐冲去。
印军暗堡中射出的子弹,打得前进路上噗哧噗哧直冒烟。只见王忠殿端着爆破筒,杨志成抱着炸药包,在火力掩护下,一会跃起,一会卧倒,一直冲到暗堡跟前。
王忠殿“嗖”地一个箭步翻身冲进那密弹交织的火网,从正面向印军火力点冲去,双手把爆破筒插进麻袋的缝隙里。
可是,还没等拉火,爆破筒却被印军推出来了。王忠殿又使劲推了进去,刚要拉火,爆破筒再次被推出来。他咬牙切齿,怒不可遏,第三次把爆破筒推进暗堡,用尽全身力气顶住,拉断导火索。爆破筒吱吱作响,王忠殿凛然站在那里顶着。杨志成喊他下去,他动也不动,坚持再坚持,连长着急地高喊:“王忠殿!王忠殿!赶快下来!赶快下来!可是王忠殿已是全然不顾,刹那间,撼天动地的“轰隆”声,王忠殿用自己的生命之躯,为胜利开辟了道路。
司马义·买买提,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1940年-1962年10月27日,新疆英吉沙县人,维吾尔族。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英勇作战,壮烈牺牲,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1960年1月,司马义·买买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疆军区某边防部队服役,任战士、班长。
1962年10月27日,他所在的三班在副连长的带领下,乘汽车在边防线执行巡逻任务时,突然遇到一股窜入我国领土的印度侵略军。印军倚仗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向我巡逻车辆猛烈扫射,汽车前轮被打穿,车厢板被击破,战士们完全暴露在印军的火力下,密集的弹雨压得头都抬不起来。
为了扭转战局夺取胜利,为了祖国领土不被侵犯,司马义·买买提大喊一声:“副连长,我去把敌人的火力引开。”说着他跃过车厢后尾,端起冲锋枪向敌人猛烈射击,敌人的火力被他吸引了过去。
在弹雨中,他的腕、肋部、右胸膛多处中弹,身受重伤,仍忍着剧痛坚持战斗。司马义·买买提的英勇行动为战友们赢得了时间,战士们趁印军火力转移的时机,迅速调转安置在汽车驾驶棚上的重机枪的枪口,向印军猛烈还击。在援军的支援下,三班全歼了这股敌军,夺得了战斗胜利,而司马义·买买提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2岁。
为表彰司马义·买买提的英雄事迹,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为中共党员。1963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司马义·买买提“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瀚海狼山来源:刀口谈兵延伸阅读: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始末:4万解放军击败30万印军
中印之战--是一场中国不情愿打、又不得不打的战争,毛泽东也不情愿打。中印两国本是友好邻邦。印度曾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也给予了热情的回报,1951年为缓解印度的粮荒,中国在自身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了66万吨大米。20世纪50年代,两国官员频频互访。周恩来总理曾4访印度,共同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8年,中国在尼赫鲁的主张下参加了万隆会议。更令人难忘的是尼赫鲁访华,在那一段时间里,中印两国的大地上到处响彻“中国印度是兄弟”的呼喊声。
然而就在这热烈的欢呼声中,中印关系危机却已悄悄来临。众所周知,中印两国独立与解放之前,虽然未曾正式划定过边界线,却早已形成了一条各自遵守的习惯边界。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开始时一直遵守着这一边界。但在1954年,印度政府却修改了官方地图,把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已定国界,占领了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又在中段侵占了阿里地区的2000平方公里土地,还把西段的巴里加斯划入印度版图。这样一来,印度共侵占中国领土达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一个福建省。两国关系就此跌入低谷。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便开始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狂想,并在西藏问题上做了不少手脚。1947年3月,当时的印度临时政府曾怂恿西藏DL。尼赫鲁在会场上悬挂的巨幅亚洲地图竟将西藏置于中国的版图之外,后经国民政府代表郑彦的强烈抗议,尼赫鲁才给予更正。同年5月,印度临时政府还向西藏葛厦提出“继承并保持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和利益”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尼赫鲁政府又阻止西藏当局上北京商谈和平解放问题。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印度驻华使馆竟在向中国政府的照会中说:“中国军队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认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还向西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阻止解放军进藏。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此后,中国政府经过多方交涉表明态度,印方明目张胆的军事活动才有所收敛。然而印度政府不仅不肯退出占领的中国土地,反而加紧了蚕食的进程。
尼赫鲁甚至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把有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划归印度,中印关系随即恶化。尼赫鲁完全阻绝了中国政府防止边界冲突的各项建议,一意孤行地执行“前进政策”,继续侵占中国领土。1962年10月,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1962年10月,印度当局错误地估计形势,在大国支持下,向我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这次自卫还击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进行。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1个月,经历了两个作战阶段。
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击方向为克节朗--达旺地区。战前,印军在东段和西段的兵力为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约22000人。我军投入作战的部队有:西藏边防部队4个多团、新疆边防部队1个多团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区的部队。在克节朗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特点和地形情况,采取了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敌的战法。自20日上午7时30分开始反击至当天下午,便大部歼灭了该地印军。接着,分兵5路,齐头并进,乘胜追击,于24、25日,先后进驻车新桥、达旺等地。在西段地区,我军于20日8时25分对入侵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发起反击,经1小时战斗,全歼该敌。21日乘胜扩张战果,至23日便全部扫除了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印军据点。随即挥戈南下,反击巴里加斯地区之敌,歼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也于10月20日实施反击,先后拔除敌据点多处,进占易古通、马尼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阶段作战至此便告一段落。
第二阶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击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瓦弄地区。战前,印度当局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使东西两段总兵力增至3万人。我军投入作战的兵力也增加到13个多团并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我军根据印军布势特点,以部分兵力反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部分兵从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实施远距离、大纵深的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断敌退路。这样,便形成了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的多路向心合击,经1天激战,我军占领西山口、德让宗、申隔宗,歼灭印军一部。19日,占领邦迫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近千名逃敌。
尔后,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分兵力继续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鹰窠山口一线。在瓦弄方向,我军一部于16日晨发起反击,歼敌一部,印军第4军军长和第11旅旅长仓皇逃走。我军在当天下午即占领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击,至21日,先后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古底,逼近传统习惯线。在西段地区,我军于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残存在我境内班公洛地区的6个印军据点,歼灭大部守敌。在东段中部,我军也于11月18日开始反击,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歼敌一部。1962年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遵照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军“王牌旅”--第四师第七旅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活捉,印度举国震惊,总理尼赫鲁痛心疾首。印军第七旅原属英国殖民主义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德、日、意三国法西斯军队作过战,号称“打遍欧、亚的劲旅”。所属的几个营大都成立于18、19世纪,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历经百战,功勋显赫。然而,正是这位尼赫鲁总理执迷不悟,才使“王牌旅”全旅覆没。
战争后期,我军先头部队推进到了距印度首都新德里不足300公里的战线上,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战争中的彻底失败,使尼赫鲁乱了方寸。他不与任何人商量,独自向美国总统肯尼迪求救,要求派轰炸机和军队与中国作战。印度国民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失败情绪的冲击,全国陷入一片混乱。新德里城内居民四散逃跑,印度上层领导人苦无对策,印度政府被迫临时将总理府从新德里迁往孟买。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却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主动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而印度政府却未能理解中国的善意。他们认为中国军队的“惩罚”大大伤害了印度的自尊和体面,并把中国主动释放全部被俘人员、所缴武器和军用物资也说成是阴谋。印度政府对中国的诚意根本不予理睬,并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
中印战争后,印度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不结盟政策”,并迅速向美国靠拢。1970年英迪拉·甘地政府与苏联签定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条约。当时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说,如印发动战争,苏联将在军事、外交上全面支持印度,并牵制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与此同时,印度为了报边界战败的一箭之仇,开始了全面的扩军备战,并专门组建了针对中国军队的“山地师”部队。“中国威胁论”也从此笼罩印度大地,中印关系进入了冷冻期。但有争议的大部分地区牢牢地掌握在中国的手中。来源:牛城晚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