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还就曹魏宗族问题进行了阐述,虽然对曹魏宗族多有丑化,但这是个好问题。如何管理宗族、外戚确实是君主专制体制的一大难题。在政治体制不成熟的时代,掌握平衡非常困难。一旦出现孤儿寡母执政的情况,均势就会被打破,政局就会失控。但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改革也是少年天子做出的,让一切变得玄妙。
汉武帝刘彻就是这样一位少年天子。他继位时,以窦太后为首的宗族势力分外强大。汉武帝靠建立自己的外戚班底来扭转乾坤,卫青、霍去病成为汉武帝攻城拔寨的利器。另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举措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方面争取到了儒家集团这个强大外援的支持,另一方面掌握了意识形态大权,皇帝真正成为了九五之尊。而汉武帝抓住的契机就是与匈奴的对外战争。他成功了,他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但到了汉武帝晚期,他也面临卫氏、霍氏宗族势力强大的新难题。他用起了老办法,提拔李广利,打压卫青。但李广利不争气,毁掉了汉武帝的骑兵精锐,投降匈奴。最后,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中亲自上阵,废黜了戾太子。也让后汉武帝时代国家陷入动荡之中。
其实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经济上。汉武帝时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为整个上层集团带来了大批的财源。作为新晋势力的儒家集团热烈拥护汉武帝的对外战争,以桑弘羊为首的大臣支持盐铁国有的政策。这使得汉武帝能够集中国之力解决匈奴问题。但一切大功告成之后,儒家集团就会为皇帝带上紧箍咒,以维护自身利益。盐铁看似收归国家,其实控制权掌握在桑弘羊等强力大臣手上。有了强大的财权,结党营私成为大臣们的现实选择。从此中国土地兼并严重,普通百姓到了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王莽开始是想改革弊政的,但后来他发现他缺乏财力,反而开始滥发货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王莽收归财权的做法,遭到了整个统治集团的反抗,他也被永远被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后来的东汉皇帝是弱化的皇帝,他们无法改革金融财政,使得一切还是在旧有轨道上运转,国家的真正权力还在豪门大族手上。皇帝没有钱怎么办呢?历史上一再发生的事情就是皇帝卖官鬻爵。所以,皇帝卖官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而是说明此王朝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清朝中后期也是如此。这终于导致了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与士族集团激烈的对抗,导致了整个政治体制的崩溃。其实也好理解,是可忍孰不可忍,堂堂皇帝只能够依靠卖官弄钱。经济法则也说明,以后的官职只能越来越贬值,皇帝养不起老婆,也是要造反的。
但更加要造反的就是老百姓了。从黄巾起义以来,农民起义的规模是越来越大,无法遏制的,这说明老百姓被折磨到了极限。天下争霸的结局是走到了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真正的力量来源是底层百姓,他们符合这个历史大趋势。而何进、董卓、袁绍等旧有势力代表则走向了终结。但魏蜀吴建立之后,都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政治倾覆事件,曹氏更是被司马氏取而代之,不得不令人深思。
为何天下归魏呢?从曹操开始进行的屯田制是一大改革举措,是从经济上改变从汉武帝以来经济弊政的一大举措。从此中原地区生产得到恢复,人民获得安乐,中原地区的潜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由于这是最为深彻的变革,所有魏国朝堂的政治角力也是最残酷的。曹操、曹丕一以贯之的执行了这项利国利民的国策,区别在于,曹操亲自领导这场改革,而曹丕则是假司马懿之手实施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曹丕这一聪明的做法实则最愚蠢,天下人心尽归司马氏,曹魏失去了统治基础,司马氏代魏也是顺理成章了。吴蜀两国继承的是汉朝的旧制度,也沦落到汉朝的旧结局上,在统治集团的内斗中烟消云散了。
曹操、曹丕是政策的规划者,司马懿只是执行者。作为豪门大族代表的司马氏,一旦大权在握之后,就很容易废弃曹魏的屯田制。九品中正制才是他们喜欢的东西,加上一点玄学,加上一点孝道,调制而成的鸡尾酒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饮品。萎靡颓丧的贵族阶层重新奏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旧调,导致了中国历史上非常重大的灾难。现时代的人还在学习《二十四孝》,不是很无知吗?那里面的故事残酷非常,缺乏人性,这也反映出那个时代为了出人头地,视人命于草芥的现实。试想一下,做出《二十四孝》描述的那些事的人,对待老百姓又会怎样呢?三国时代,一吕二赵三典韦的传说还在流传。到了南北朝,府库兵开始成为战争主角,屯田制、均田制得到了真正的贯彻,中国才真正走向了新时代,中国迎来了大唐。
刘彻、曹操、孝文帝才是真正的改革家,他们改变了中国,他们是能够对话的。司马懿只是一个捡漏者,并无经天纬地之才,他做到了制人,但并没有胜天。还是王阳明总结的“主体性、适应性、创造性”最为深刻,但只可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最后,他们都败给了时间。改革做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境界就是很危险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值得我们警醒。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