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顾》编撰者们假徐帅名义称“西路军是奉军委命令西进的”,同时又称他们对1936年11月8日下发一、二、四方面军五个大佬征询意见的“作战新计划”一无所知。
这个其实又是一柄双刃剑。
西进,是张国焘提起,徐陈提出的《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始动议的,作战对象明确指定为青马(马步芳)而不是宁马(马鸿逵)。那个时候中共中央刚接到共产国际改变物资接济地点的电报,尚在研究和反应中,直到8日才回复共产国际提出接济地点应东移至安西的意见,同日也提出“作战新计划”向“朱、张、彭、任、贺”征求意见。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既然这个征求意见的“作战新计划”征询意见的范围没有包括“徐陈”,那么徐陈此前的“平大古凉计划”又是奉了谁的命令耶?向中央索要“独立行动”的“军政委员会”的名份儿,又是奉的谁的命令耶?那个时候,中央并没有明令宣布放弃宁夏战役,彭德怀正在筹划海原战役。这个信息,“朱张”在5日要求徐陈“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的电报中,告知了徐陈的——一边告知。一边要求他们“应不受一切牵制独立去完成你们的任务”,哪怕是“敌人可能隔断你们与河左面主力之联络”。
8日那天,毛泽东、周恩来电复徐陈,同意西路军“向凉州进”,但西路军的名义和军政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仍在征求意见中,“作战新计划”亦在征求意见中,并没有决定下来——这个时候只是批准了西路军“向凉州进”,还没有明确“打通国际接收物资”的任务。
直到11月11日,中央才正式批准西路军的名义和军政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同时电询徐陈,提出三个问题:“⑴你们依据敌我情况有单独西进接近新疆取得接济的把握否?⑵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情形?⑶你们能否解决衣服问题?”可见这个时候,西路军仍然还没有被赋予西进安西接受物资的任务;12日,中央致电朱张,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一遍。
也就是说,西路军是否去接受物资的任务,仍然没有确定下来。
同日,徐陈电复中央,没有回答“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情形”的问题,只是称:“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现时即不能与主力互相策应,依据现在敌力我力估计,我们可以完成任务”,“现决甘、凉、肃、永、民创立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州”。
既然徐陈的回答是有把握,中央没有理由不相信,于是于13日电告共产国际,西路军准备去接物资,请国际方面作好“确实无误的准备”;14日,朱张致电徐陈:“,对你们之敌现马步芳、青两部,又分散,又(便)于你们各个击破,后东追之敌并不多,守甘、凉、肃之兵力亦不充足,最利你们各个击破敌人,夺得甘、凉、肃根据地和打通远方任务,这是你们独立可能完成的”。
15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徐向前、陈昌浩:“(甲)同意你们向凉州进。(乙)新疆接济正准备中。”
这一天,西路军才算是真正接受了“打通国际接受物资”的任务。
而这个任务,又是西路军首长事先作出了保证的!而且是在“决甘、凉、肃、永、民创立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州”的前提下作出的保证,并不是《历史的回顾》所称的一直向西取得物资而后“回师东进而横扫”!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史籍在陈述这一段史实时,引证的不是徐陈首长当年的电文,而是《历史的回顾》,这是非常不严肃也是非常不应该的。
然而,保票刚刚打完,任务刚被赋予,国民党军中央军第三十七军毛炳文就开始西渡黄河追击西路军。16日,得悉毛炳文军渡河追击西路军的信息后,“朱张”一改两天前“夺得甘、凉、肃根据地和打通远方任务,这是你们独立可能完成的”的乐观口气,急电毛泽东、周恩来:“毛炳文部可于巧日(十八日)渡河完毕”,“我们须急设法帮助和策应他们,因他们太孤立,并须急打通远方,得到接济至关重要”。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是怎么“帮助和策应他们”的呢?
18日,毛泽东致电“朱张”:“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的好办法”,周恩来赶到前方,协助彭德怀部署了山城堡战役;21日,山城堡大捷,歼灭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七十八师一个多旅;石致电兰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河西之匪向西远窜,则以后追击部队应另定部署,此时应即抽调毛军从速回转河东岸,协同第一军(胡宗南部)先肃清毛(泽东)、徐(海东)匪主力,为要。毛军何时可以调回河东之何地,希详复”;毛炳文得令即开始返回河东,迄至29日全部东返。
“朱张”和“徐陈”所担心的“后顾之忧”即被解除,毛泽东“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的好办法”这张支票,也兑了现!
请问毛泽东这个对西路军的“帮助和策应”,力度如何?效果如何?
而《历史的回顾》执笔人和编撰修改者们,对这个“帮助和策应”,有过半句感谢之辞没有?那睦鼓着腮帮子叫撞天屈忽悠“党中央黑了西路军”的人,可曾有过勇气来面对这样一个铁的事实?
不说党性,就说做人的良心,要整翻案文章的人,有么?
嗤!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