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生活在虚幻的错觉中。人们都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但元末镇压农民起义最起劲的,就是江南的大地主。这些人是怀念元朝的,元朝的海外贸易让他们成为巨富大贾,沈万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朱元璋整治沈万三的传说也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时间再往前拉,我们都认为蒙古骑兵战无不胜,其实忽必烈灭亡南宋的20万大军,超过15万人是汉族人。怎么解释呢?理学宗师早就发明了汉奸理论,能行汉法,就可入主中原。换句话说,能够保住地主阶级利益的统治集团,都会得到地主精英的拥护的。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塑造了很多英雄人物,但其实金庸家族早就投靠了满清。小说里的丘处机在现实中更是最早投降成吉思汗的宗教人士。金庸用小说篡改了历史。历史总是充满吊诡的,宋朝以后,重文轻武,有气节的文人大多没用。文天祥铁骨铮铮,但也不是杰出的政治家。方孝孺至死不悔,但在战略能力上很是欠缺。与元朝军队激烈搏杀的张世杰,其实是铁索连横的原创者,结果被火攻后搞得大败,丧失掉了南宋军队的精华。真正的英雄出自草莽,岳飞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岳飞被杀掉了,被杀掉的还有有能力之人的最后一点忠诚。南宋的灭亡也在于吕文德一系的集体投降,这真是历史的反讽。十二道金牌,招招致命,岳飞拒绝了第一道金牌,那么他回朝之日就必死无疑了,任何统治者都不会放过他,何况他还有过抗命的先例。如果从个人私利出发,岳飞可以当一个军阀,但结果不过是金与南宋联手灭掉他。拒绝了第一道金牌,实际上就应“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但即使那样,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从军事角度讲,当赵构放弃北方,南逃杭州后,基本上就大势已去了。那么岳飞积极进攻,力主北伐的战略就很难实现。中国历史上有北统一南的规律,在我看来,重要的一点就是后勤。长江天险是南方的屏障,但也是积极进取的天堑,想要完成北伐,后勤补给就是严重的问题,非有坚强的组织则无法办到。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率领北府军一直攻克长安,但最后也功败垂成。著名起义领袖黄巢也能够横扫大江南北,也是败亡于长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金朝不可能一触即溃的,岳飞想要取胜直捣黄龙几乎不可能,最终是会被反扑的。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解释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无功而返。一波流几乎不存在。
真正丧失掉先机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直为人所称道,在我看来却是最大的败笔。天下未平,自损羽翼,愚不可及。从此曹彬那样战无不胜的名将,就泯然众人矣,变成纸老虎了。赵匡胤也丢掉了将心,甘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了。剪除了边防重将,权力向中央倾斜,最后都滑向了他的弟弟赵光义身边了。当赵匡胤发现危险,想要迁都之时,这才发现他早已没有心腹之人可供差遣,结果“斧声烛影”也就应运而生,一代枭雄命丧黄泉。得位不正的赵光义仓促北伐,结果大败而归,从此也就奠定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后来的继承者想要努力翻盘,但奈何宋朝的皇帝难有超过宋太祖、宋太宗的,局势就只能越来越糟了。看来后代不见得就比祖宗们更有智慧,成为草包的趋势更大一些。
对宋代的统治者来说,黄袍加身是一种惊吓。五代十国的将军们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耶?”但到最后,宋朝统治者们又得依靠岳飞这样的武人保卫他们。岳飞北伐,想要鼓动农民起义的,这也是南宋统治者不能容忍的,这里又是一条莫须有。完成岳飞遗志的是谁呢?是朱元璋。朱元璋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贫苦农民的利益。朱元璋诛杀功臣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性格,这也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
回顾历史,中国的农民起义最多,规模也是最大的,但成功的次数不多。为什么?因为没有地主知识分子真心实意的辅佐。黄巢、李自成都是这种情况。成功的代表性人物是谁呢?刘邦、朱元璋。此二人都有诛杀功臣的行为。和刘邦斗的是项羽,韩信、张良等一大批人开始是投靠项羽的,只是项羽不用他们才投奔刘邦的,他们不是一路人。直到汉武帝时代司马迁写史书还在对项羽唱赞歌,就能看出刘邦打击地方实力派的必要了。朱元璋对抗的是蒙古,失意文人是他争取的对象,这也是他成功的资本。但当他夺取天下后,还是要继续剿灭各地的大地主的,反腐和诛杀功臣就成为他的大杀器了。
如果回顾历史,我们真的会发现一条残酷的现实。大地主当道的政权在乎的只是利益,而没有道德,他们中的理论家会进行理论创新为他们的行为辩护的。真正的正义只能来源于人民,因为大地主们在哪个朝代都活的很好,反而他们在元朝、清朝这样少数民族主政的朝代活的更好,这也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出来翻案的原因。与大地主斗的不是皇帝,就是农民了,这构成了中国历史的王朝周期律。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又处于什么阶段?正在走向伟大复兴吗?我们拭目以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