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起落中的坚定
六、风口浪尖
张怀英一生官不算大,却名声不小。从山西乃至全国,从国内到国外,都有对他的评说。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化,使张怀英始终处在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也使他的命运随着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变得神秘莫测。
“三反”“五反”中,他就因仗义执言、坚持实事求是被免去了昔阳县“五反”领导小组副组长的职务;“四清”时因“十月事件”离开了文水县委书记的工作岗位;文革中期又被免去了山西省革委办公室主任、省革委常委职务,下放到中央在河北举办的“五七干校”学习班劳动锻炼;批大寨时又被免去了运城地委书记、专员、军分区政委的职务。可谓起起落落,始终处于政治运动的风口浪尖。特别是文革初期,被斗得死去活来,只因说了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被定为反对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罪名,几经挨打挨批,差点被整死。
张怀英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对《论语》也研究颇深,因为它是四书之首。赵普辅佐宋太祖打得天下和坐得江山,《论语》就成为他的文字导师。赵普也因为给太祖出了不少点子而被历代文人骚客们所称颂。“半部论语治天下”本是形容一些人不学无术,脱离实际,应该把《论语》作为座右铭来学习,后来就成了执政名言。张怀英的本意是把毛主席著作比成《论语》,说你学好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也等于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反过来说,张怀英正是因为懂得历史才用这样的话来启发部下,然而就因为这句名言招来了突如其来的祸端,被批为“不学毛选,学《论语》”。当时有的人在他身边顺其所好,到了风头转向的时候又拿他这样的大礼加寻投靠,以使自己立功受奖,在中国这样内奸式的人物实在太多了。然而,事情往往物极必反。陈永贵命运的进一步转机也使张怀英的命运发生了变化。被囚在文水的张怀英还处于睡梦之中,却不知不觉地被人抢走了。张怀英回忆这些往事时说还弄不清能不能闯过这场运动的时候,忽然一伙红卫兵冲了过来,二话不说就把他推到车上。他也习惯了红卫兵们对他的左右,一切都顺其自然。当他正预料着他要面对在哪里被斗时,有一个红卫兵却安慰他道:“老张,你不要怕,我们是来保护你的。”他猛然一听,似乎不太相信,后来才证实,那次是陈永贵让北京来大寨参观的红卫兵到文水把张怀英抢出来的,这样才保护了他。因为陈永贵要掌管昔阳的政权,需要张怀英这样的人来支持帮助。
张怀英也想起,他被当时的红卫兵抢到了太原,安排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住下,不几天省革委主任刘格平接见了他,让他再回昔阳工作,张怀英就又回到了昔阳。
以后的日子,又是山西的派性把张怀英和陈永贵捆绑在了一起。但是,不管情况怎么特殊,不管问题多么复杂,张怀英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始终站得高看得远,不计较一时一事。陈永贵刚刚掌权的时候,昔阳派性复杂,各持己见,张怀英协助陈永贵促使各个造反派组织联合向陈永贵交权,实现了革命的大联合。随后在昔阳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安平,王寨几个公社派性复杂,秩序不稳,影响着农业学大寨的进程,昔阳在陈永贵的领导下不仅解决了派性掌权的问题,而且还在张怀英的建议下没有给任何一个派性头头定性,保持了昔阳的政治安定,也扫清了学大寨的障碍。因为山西问题的复杂性,张怀英本人也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同一个问题上,有人说他有功,有人说他有过,然而有的人却仗着权势对他要挟。
1969年,因山西核心小组的刘、张矛盾,张怀英及山西省核心小组所有成员都被发配到了中央在河北办的五.七干校学习班锻练。1973年在陈永贵的要求下,他从五.七干校学习班回到昔阳主持工作。然而,上面却不任命,一位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条件是,只要张怀英写出一个像样的检查才能任命。而张怀英对此只是一笑置之,连检查的姿态也没有表示出来。由此,张怀英主持了一年昔阳的工作,却是个有权无职之官。
再往后说,1976年,在“四人邦”乱党夺权的关键时期,山西的派性达到了一定的高峰。两派势不两立,也把山西省的主要领导都拉了进去。这年8月23日,太原市出现了把山西省委书记王谦揪到车上游街示众的事件,史称8.23事件。运城地区万炮齐轰张怀英也风起云涌,张怀英面对此情此景,心里非常坦然,坐在一个小楼里看书读报,曾写下了8.23事件诗一首:
立马河东调乾坤,
挥汗治乱近一周,
万炮齐轰城欲动,
摇扇小楼阅唐书。
尔今风云人思定,
以乱移权逆民心,
莽夫旗遁两眼瞪,
早在张郎一笑中。
他用“早在张郎一笑中”来表达对8.23事件的态度。随后,又在揭批大寨的问题上,实事求是,坚持已见,不说违心话而被扣上反这反那的帽子。但被张怀英认准了的理,正如一些新闻媒体所说,是“碰倒南墙不回头”,即使封官许愿也不改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出卖自己的人格,不损害同志的名声利益,堪称钢铁硬汉,人之楷模。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