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讨刘国光讲话
切实解决倾向性问题
——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第6次研讨会
2005年12月30日,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举行了第6次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深入研讨刘国光讲话、切实解决倾向性问题》。出席研讨会的30余名海派经济学者分别来自各高校、党校、社会科学院、企业等单位。研讨会由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炳炎教授主持。在会议上作重点发言的有:沈立人、奚兆永、何干强、李炳炎、刘东和、陈东林等专家教授。现将主要发言稿发布如下:
略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根本区别
李炳炎
中共中央多次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今后一个时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一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有科学的正确理解;二要善于识别和抵制那种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所谓“改革”。
在这里,前者是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后者是指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两者存在着根本区别。
经初步思考,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根本区别和各自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改革的性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前者”)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以下简称“后者”)的性质,是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二、改革的目的的区别。前者的目的是通过改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部分,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后者的目的,是企图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三、改革的理论基础的区别。前者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后者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包括新自由主义的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
四、改革的目标的区别。前者的目标,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富民强国。后者的目标是通过“改革”推行全面私有化、非调控化(自由化)和市场原教旨主义,全面建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财产制度),造成两极分化和殖民地化,导致民穷国衰。
五、改革对象的区别。前者的改革对象是旧的经济管理体制,即产品经济体制,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不是要改掉公有制,而是要完善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后者的改革对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要改掉、消灭公有制。所以,俗称为“改制”,“制”者,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六、改革的依靠力量的区别。前者的改革,遵循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广大劳动者,充分调动他们在改革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改革作为一场伟大的群众性社会实践。后者的改革,只依靠少数“精英”,同时依靠外国人的力量来推动。
七、改革方式上的区别。前者的改革,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一切经过试验,加以总结提高,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广。例如,农村联产承包制改革,首先在安徽凤阳作试点,再向全国推广。同时,对于像华西村、南街村那样集体经济较发达的地方,也允许不搞联产承包制。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后者的改革,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由少数精英出方案,依靠行政力量,不顾实际情况强行推动,大搞一刀切。例如,前几年推行的国有企业“改制”,将国有资产“一卖了之”,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和大批职工失业;“教育产业化改革”和“医疗市场化改革”使老百姓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等,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产生严重后果,激起了广大社会成员多方面的不满。
八、改革原则的区别。前者的改革原则,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后者的改革原则,以资本为主宰,为富人的利益着想,搞劫贫济富,大肆损害广大群众的利益,失去社会公正。
九、改革的效果的区别。前者改革的效果,必是注重社会公平,走向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发展。后者改革的效果,必是不断产生新的少量暴富阶层和新的大量弱势群体,社会出现两极分化、动荡。
十、两种改革的两种前途。前者的改革前途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优点,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实现富民强国。后者的改革前途是走向权贵市场经济和沦为外国垄断资本的殖民地经济。新自由主义已经在前苏联等其他国家通过“改革”达到了这种目的。为了避免这种前途,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批判和抵制新自由主义的“改革”。
(:李炳炎教授 工作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通联:南京市建邺路168号 邮编:210004)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