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5日北京书社邀请京城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举办了“社会主义改革观”研讨会。研讨会开始由主持人向大家说明了开会的背景和目的。他介绍,自从2004年开始对改革进行大反思以来,思潮碰撞跌宕起伏,从“郎旋风”到“刘旋风”,再到激辩《物权法》,新近又出现了一个“新西山会议”,牵动着每一个参与者和关注者的神经。不久前《华尔街日报》对“西山会议”作了报道,“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胡姓人士表示,网上登载的会议原始纪要是准确的。《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指出,这次“泄密”事件只是有关中国市场化改革未来走向的公开讨论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的一个最新插曲。有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贫富悬殊拉大、腐败愈演愈烈、某些行业被外资把持等,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在改革道路上已跋涉27年的中国俨然已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亟待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组织这次研讨会,邀请各位老师发表看法,一同研究中国改革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探讨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需要的“社会主义改革观”,回应关于改革方向的争论。
下面是田辰山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主讲人审阅:
田辰山:
我想不直接的评论西山会议。想讲一个逻辑问题。我们现在用的是两套话语体系。一个是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一个是市场经济的话语,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用的话语。
经济学家用的是市场经济的话语,用这个话语体系去思考,“西山会议”是符合逻辑的。是按照他的话语结构、思维逻辑出来的,而且不是什么新东西,是跑到西方的民运分子早就说过的。是符合他们逻辑的必然过程。
问题在于,使用这两个话语结构的时候不把他的逻辑讲出来。什么逻辑?就是市场经济哲学逻辑,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础是什么?没有说出来。也许是理论认识问题,也许是故意不说的问题。
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立论在人性是恶的。市场本身是启动人的私心、启动人的恶的一方面。是要在市场上竞争在市场上实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新自由主义想把市场经济学理论变成不仅仅是市场范畴里的,他要把这个范畴扩大到整个社会。他说使用了市场经济、使用了竞争机制使个人利益最大化,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好处的。他的这个说法当中没有逻辑的东西。你要按照这个逻辑推理的话,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象一点不奇怪,就是社会的全面的私有化,社会各种领域里面的全面市场化。包括教育,文化产业化就是市场化。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是让人们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以此作为驱动力来产生一种所谓的经济发展。
我们现在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结构。前一个话语结构和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结构是不是对立的?,马克思主义根本的逻辑基础和这个是相反的。他要社会主义就是启动公心。鼓励人们不以个人利益为最终目的,而要把公众利益作为个人利益的最终前提。起码在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这样的。所以这两个话语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在学理上他们的冲突是必然的。一个是小范畴和大范畴,一个是逻辑本身的冲突。所以我们是处在立论上冲突的状态下往前走的。
过去的流行说法是资本主义可以使用计划经济,那我们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使用市场经济手段?要明白这只是一个发问而没有推理过程,就因为这样一发问我们就采用了在逻辑上对立的市场经济。结论的得出是直接从发问而来,中间缺少了逻辑推理过程。而逻辑推理是推不过去的。这种逻辑上的对立,从一开始到今天没有人去多研究多问。
理论上矛盾,实际操作过程必然矛盾,所以现在的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讲法治,人人都要遵法。但你同时又强调个人是自由的。二者对立,所以一到现实中人们行为必然是冲突的。所以这时到了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想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应当作出调整的,只有当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变得特别严峻时,大家才意识到。
讲到这里,其实我并不认为理论上矛盾的东西在现实中完全不可操作。你只有从理论上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你才能在实际中清醒的知道该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怎样调节。所以我觉得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根本就不是理论,理论上不存在必然逻辑,他是个操作问题。
认识到这里就产生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能不能和应不应该这样操作,第二个是我们必须要这样操作否则走不下去,就是必须要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所以下面就有一个怎么操作怎么走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不这样操作不行。尽管这是矛盾的,但我们还必须这样做。再一个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必须得强大起来。从现实中的市场经济加社会主义来看,我们还不能把现实给简单化了,要认真地考虑国际环境。这时国际的和历史形式的逼迫,还有国家整体的问题。
改革开放实行到这一步,具体实行起来该怎么走。我们今天面临的是在相对立的理论逻辑框架里做事情,这是难度相当大的事情。
这两个理论结构的矛盾在现实中产生的矛盾是相当大的。它在现实中是怎样表现的呢。现在这两个对立的逻辑表现出来就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范畴的扩大和缩小。就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二者谁扩大谁缩小的问题。如果让市场经济扩大到整个社会范畴的趋势,扩大下去,一切都是市场化。问题是你是在社会主义范畴下进行市场化,还是要把全社会放到市场机制中去?这就是目前我们所讲的新自由主义。他就是让市场经济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不光光是中国的状况,也是英国、美国的状况。这样走的必然逻辑就是必然的全面的私有化。不该市场化的地方也搞市场化,导致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产生动摇。危及到今天整个言论讲的东西,危及到共产党的地位问题。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今天这个世界本来是没有路的,对中国来讲,我觉得是要创自己的路。就是在承认理论上两种逻辑对立的前提下,要把市场经济改造成一种中国式的形式。把它变成不完全是驱动人的自私性为动力的。不能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我在电视上看到有的企业家讲自己的企业不能以利益和利润为唯一的标准,而是要考虑到自然、考虑到环境和社会和谐问题。还有对教育、文化的产业化,实际上就是追求利润。现在能不能把教育和文化变成既有利润又有公益性的东西?不把它看成一种绝对的模式,要把它进行操作。文化的有些方面是不能进行市场操作的,有些方面是可以的。比如去年在威海开了一个会,就提到企业的人性化问题。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家的权力机构、共产党的领导,要怎么样独立于私人资本?如果国家权力、共产党和私人资本扯不清关系,那将来就比较麻烦。
我所考虑的就是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操作、在技术和策略层面上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中国确实需要中国特色的路,要走自己的路,资本主义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今天要坚持社会主义,怎么坚持这是个具体的问题。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觉得还没有那么悲观,还不是说没有成功的希望。这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包括我们今天批评的那些经济学家的言论,更重要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处于今天这样的境况下,我们到底应当怎么办?要有可操作可实际推行的东西。你这样才能和那些经济学家进行理论上的对话。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