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毛泽东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辑要》代序: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及其意义

萧绍良 · 2021-02-25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内容、新境界、新高度、新发展水平。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具有中华文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著作。

  

  

  毛泽东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辑要

  

  萧绍良 李  堋 司  俊 编著

  

  

   

  

  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周年献礼!

  

  

  

  

  

  目       录

  代序: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及其意义

  第一章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三重前提

  第一节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国情前提

  第二节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前提

  第三节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国学前提

  第二章  中华大同理想由空想到科学的根本转变

  第一节 中华大同理想的历史源渊和变革

  第二节 毛泽东对通往“大同境域”道路的探索和开拓

  第三节 正确看待毛泽东对大同理想的探索及其深远意义

  第三章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

  第二节 列宁的政治经济学说

  第三节 斯大林的政治经济学说

  第四节 毛泽东的政治经济学说

  第四章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

  第二节 怎样划分农村阶级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五节 毛泽东经济战略理论

  第五章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的形成

  第四节 经济工作生命线理论的形成

  第五节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光辉价值

  第六章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十大信念

  第一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格信念

  第二节 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信念

  第三节 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信念

  第四节 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整体信念

  第五节 实事求是、驾驭矛盾的动力信念

  第六节 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信念

  第七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信念

  第八节 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工作信念

  第九节 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信念

  第十节 敌我分明、制度决胜的革命信念

  第七章 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 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 论政治经济学的纲、基本矛盾和任务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第四节 论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

  第五节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经济规律

  第六节 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

  第七节 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

  第八节 论共产主义前途

  第九节 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展望

  第八章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领先特征

  第一节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实践奇迹

  第二节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自主性特征

  第三节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战略性特征

  第四节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跃进性特征

  第五节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特征

  第九章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以调查研究为基本功

  第一节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第二节 反对本本主义

  第三节 江西省寻乌县城乡社会经济调查

  第四节 江西革命根据地农村调查

  第五节 人口和土地状况的调查

  第六节 长冈乡调查

  第七节 才溪乡调查

  第八节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第九节 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第十节 关于农村调查

  第十一节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第十二节 关于反对两个平均主义的调查

  第十章  毛泽东资本主义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资本主义论的形成和演进

  第二节  对资本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节  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方针政策

  第十一章 论新民主主义经济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 《新民主主义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论》中的经济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十三章  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

  第一节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第二节  我们的经济政策

  第三节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第五节 辖区的货币政策

  第六节 抗日根据地应实行的各项政策

  第七节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第八节 关于财政预算问题给林伯渠的信

  第九节 关于财经建设的基本方针给谢觉哉的信

  第十节 关于总结财经工作经验给谢觉哉的信

  第十一节 关于起草财经问题报告给南汉宸的信

  第十二节 对华中精兵简政的意见

  第十三节 关于精兵简政问题给谢觉哉的信

  第十四节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

  第十五节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第十六节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

  第十七节 妇女工应参加经济工作

  第十八节 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

  第十九节  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第二十节  组织起来的重要理论和方针

  第二十一节 必须做好经济建设工作

  第二十二节 共产党是要努力实现中国现代化的

  第二十三节 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

  第二十四节 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第二十五节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

  第二十六节 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和解放区及其任务

  第二十七节 论军队生产自给,兼整军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

  第二十八节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第十四章  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概况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互助合作运动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银行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的财政

  第六节 革命根据地的货币

  第十五章 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总方针和政策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公营经济

  第二节 财政经济工作的总方针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基本经济政策

  第十六章 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

  第一节 中国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历史进程

  第二节 解放前后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第三节 土地改革的行动纲领和主要法规

  第四节  土地改革的指导理论和历史意义

  第十七章  论分青、分田和春耕问题

  第一节  论分青、分田问题

  第二节 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

  第十八章 论关于转变对富农的策略和政策等问题

  第一节 关于转变对富农的策略等问题给张闻天的信

  第二节 关于改变富农政策的命令

  第十九章 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经济转变

  第一节 没收官僚资本

  第二节 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第三节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

  第四节 恢复国民经济

  第五节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

  第六节 稳定物价

  第七节 “三反”和“五反”运动

  第八节 工人监督私营企业

  第二十章 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特点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改造

  第五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六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七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十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一节 探索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第三节 初步纠“左”及其过程中的探索

  第四节 全面整顿国民经济

  第五节 国民经济整顿和四个现代化目标

  第六节 六十年代前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业绩

  第七节 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和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

  第二十二章  党的领导层开展读书研究活动

  第一节  高度重视高级干部队伍的理论学习

  第二节  毛泽东带头研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第三节  毛泽东建议党的领导干部开展读书活动

  第二十三章  研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法则得性质问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法则问题

  第二十四章  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谈话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若干重要问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民主革命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第五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六节  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七节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第八节  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九节  社会主义的流通过程

  第十节  积累和消费,消费品的分配

  第十一节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第十二节  国际问题

  第二十五章  研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批注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法则的性质问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法则问题

  第二十六章  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批注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基本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大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第五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六节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七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第八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

  不断提高的规律

  第九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货币

  第十节  按劳分配得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第十一节  经济核算和赢利,成本和价格

  第十二节  集体农庄制度的经济基础

  第十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商业

  第十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预算、信用和货币流通

  第十五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

  第十六节  从社会主义逐步过度到共产主义

  第十七节  世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第十八节  结束语

  第二十七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总结

  第一节  毛泽东的《十年总结》

  第二节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基本回顾和总结

  第二十八章 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一节 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二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两种形式

  第三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

  第四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的历史回顾

  第五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践的现实思考

  第二十九章 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选择计划经济的必然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 社会主主义计划经济的客观要求

  第四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综合平衡

  第五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第三十章 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重点转到技术革命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方针和道路

  第四节 评论社会需要与社会生产的矛盾

  第三十一章 改造传统小农经济的理论

  第一节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战略性                        

  第二节 农业所有制的改造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验证

  第四节 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力

  第五节 实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政策

  第六节 集体化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好榜样

  第三十二章 创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一节 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论

  第二节 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

  第三节 创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四节 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第三十三章 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第一节 历史的理论与实践的难题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根本区别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条件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范围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的作用

  第六节 研究和运用价值规律

  第七节 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是历史范畴

  第三十四章 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

  第三节 防止和反对分配中两种倾向的理论

  第四节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理论

  第五节 正确处理生产和生活关系的理论

  第六节 处理好按劳分配与集体福利关系的理论

  第七节 按劳分配中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理论

  第八节 解决既得利益集团问题的理论

  第三十五章 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

  第一节 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脉络

  第二节 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成效

  第三节 正确贯彻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

  第三十六章 论国家资本主义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内容与实践

  第三节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结论与若干启示

  第三十七章 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第一节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和认识目的

  第二节 对立统一的规律与客观事物的两重性

  第三节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第四节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波浪式发展规律

  第五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第六节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历史性

  第七节 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规律性

  第三十八章 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发展战略

  第二节 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现代化赶超战略

  第三节 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发展战略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理论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十九章 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根本大法

  第一节 鞍钢宪法的由来及其深远影响

  第二节 鞍钢宪法是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

  第三节 鞍钢宪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大法

  第四节 鞍钢宪法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作用

  第四十章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理论

  第一节 一个大国要有合理的人口规模

  第二节  人类自身的生产也要有计划

  第三节  要努力提高中国人口的素质

  第四节  计划生育的光辉实践和历史启示

  第四十一章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内涵

  第二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节 共同富裕道路探索的成效与遗憾

  第四十二章 中央苏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第一节 在中央苏区开展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中央苏区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

  第三节 中央苏区经济理论的具体实践

  第四节 苏区经济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启示

  第四十三章 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不失时机地开展边区经济建设

  第二节 边区经济建设理论的体系

  第三节 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

  第四节 边区经济建设理论的意义和启迪

  第四十四章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理论形成的紧迫性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 农业现代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四十五章 毛泽东工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复兴主体的认识

  第二节 工业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工业现代化理论的形成

  第四节 工业现代化理论的特点

  第五节 工业现代化理论的伟大创新

  第四十六章 毛泽东国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 国防现代化战略策略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 建设现代化军队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节 国防工业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节 大办民兵师全民皆兵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十七章 毛泽东科学技术现代化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科学技术现代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政策

  第四节 科学技术现代化理论和政策的贡献

  第四十八章 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理论

  第一节 两个“四个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节 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理论

  第三节 实现政治现代化的理论

  第四节 实现文化现代化的理论

  第五节 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理论

  第六节 两个“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第四十九章 国际战略合作与外交理论

  第一节 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国际合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国际外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 周边外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 国际战略合作外交理论的成就和影响

  第五十章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实践的伟大成就

  第一节 革命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节 新中国前三十年伟大的经济成就

  第三节 正确认识新中国波浪式的前进

  第四节 崭新而独特的毛泽东经济模式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是有希望的

  第五十一章 牢记苏联政治经济学致命错误教训

  第一节 苏联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致命错误

  第二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四节 坚持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第五节 及早注意高薪阶层的危险性

  第六节 反对现代修正主义及其谬论

  第七节 坚持无产阶级的继续革命

  第五十二章 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歧导致党内路线之争

  第一节 毛泽东主导八大召开会后反对决议关键提法

  第二节 决议增论既违背马克思主义又脱离中国实际

  第三节 公有制生产关系还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问题

  第四节 正确处理好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才能最终胜利

  第五节 党的决议和总书记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附  录

  后  记

  代序: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及其意义

  201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准确概括了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及其活的灵魂,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还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培养了大批的革命领导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新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继续前进。

  能否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自己的历史、领袖及其学说,历来是关系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也是严格区分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试金石。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执政党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甚至导致国家解体和社会主义事业失败,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历史、领袖及其学说,变成修正主义的恶果。这个教训我们应当永远记取。尤其是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研究和贯彻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经济学界较少参与,而党史工又非所长,以致对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成为薄弱环节,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往开来的理论需要。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党中央主席,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奇迹,更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及其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辉煌。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是深谙中国传统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研究而获得的科学理论,并被实践一再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一系列经济智慧的光辉结晶。毛泽东政治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理论结构,主要包括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等重要部分,而且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既体现中国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与发展关系,又反映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战略目标和政治经济任务,更反映党和国家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和重大举措,是以中国传统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深厚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中国政治经济领域里创新发展的光辉典范,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毛泽东政治经济学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政治经济学就是承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爱无疆的人文经济学,毛泽东政治经济学就是时刻为人民利益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谋略经济学,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是实事求是高效率自强自立的奋进经济学等,从人民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以及国民经济体系的迅速建立和发展壮大,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成就,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继续不断发展,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屹立世界强国之林。没有卓越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及以此为指导的正确财经决策,要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是根本不可能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财政经济问题研究,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也拥有如同在政治军事方面一样高超非凡的理论与战略战术措施,并且政治为经济服务,经济在政治保障中发展,取得了空前辉煌而伟大的成就,给党和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为全国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经济保障和永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普及,更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宁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政治经济学,自然也受到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毛泽东不仅反复通读深谙中国史书典籍、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而且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强调:“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在当时所能找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他都认真加以研读,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和《反杜林论》等等。其中,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所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经济学大纲》,他都研读了许多遍。他亲自调查研究,组织收集和整理财政经济方面的资料,研究撰写了《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等重要著作和报告。他提出的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南,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过,总的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读书和研究的重点在哲学、党组织、人民军队和红色政权建设以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等诸方面,对政治经济学的关注和研究相对来说少一些。这种情况,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收拾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烂摊子,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经济建设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政治经济学理论也随之成为毛泽东读书和调查研究的重点。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从帝国主义封锁的状况与“一穷二白”的国情出发,正确认识和论述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创造性地提出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和平赎买政策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用逐步过渡的办法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过来,经济文化还十分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艰难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时期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以中华文明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努力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办一切事业,迅速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积累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并且在此发展过程中,先后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要理论,如: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适当安排,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实行中央与地方并举的方针,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促进共同协调发展﹔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各方面各得其所;总结实行《鞍钢宪法》,使我国经济有了社会主义的管理大法;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致力于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以大跃进的策略方式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注意研究外国政治经济方面的挫折和教训,清醒认识,引以为戒,等等。这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理论,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同时也结合中国传统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国民经济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任务就摆在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面前,经济决策和实践迫切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但是,当时在中国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是由斯大林同志撰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他主持和指导、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其中既有正确的理论,又有错误的见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薄弱和不足,自然会在政治工作和经济实践中反映出来。这就必然引起毛泽东深深的忧虑。他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为此,他研究写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由之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国营企业工作条例》、《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等著作和他主持起草的一系列指示文件和工作规范,以及《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等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和指导意义的光辉文献。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纲,即政治经济学“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平衡与不平衡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并且以生产关系为主要对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问题。在毛泽东看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从分析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出发来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问题。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着矛盾,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仍然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始终影响和规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始终影响和促进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所以,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是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为对象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的。由此决定了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务实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毛泽东深谙中国古典哲学朴素的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就是用这种方法。总是从现象出发,找出本质,然后又用本质解释现象,因此,能够提纲挈领。”“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日常、最普遍的现象是商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从此出发,分析出商品的两重性,由此揭露出在这种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就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锐利武器。”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极大关注和重视,亲自进行了专门的、系统的和综合的研究。他强调指出:“目前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地学”。于是,毛泽东在1958年11月9日给全党各级领导干部发出《关于读书的建议》,要求先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再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仅在建党前夕、延安时期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反杜林论》等著作,写下大量的研读笔记,而且在1958~1960年期间带领秘书组带头读书,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重要而系统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见解。这许多科学见解凝聚在他1958年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批注和谈话,以及1959~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的批注和谈话之中。这诸多批注和谈话,既系统又综合而完整地体现了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内容,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又非常珍贵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遗产。特别是《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论著,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和历史逻辑,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很强的历史价值以及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既肯定了苏联教科书的正确理论,同时也指出了斯大林著作和这本教科书的不足,“有严重缺点”,“有原则错误”,“这本书的基本缺点,是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认社会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承认他们国家内还有阶级斗争,还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不敢像我们这样大讲阶级斗争,大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经济实际,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经济﹔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社会集体福利事业﹔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国防工业的发展关系﹔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波浪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经过不发达和发达两个阶段﹔要改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力﹔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有积极作用,“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计划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社会主义建设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保障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等等。这些理论见解,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是积极扬弃斯大林经济理论而具有中国特点的政治经济学论著。尽管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尽管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有严重的原则错误,但毕竟是苏联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毕竟不同程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中仍然存在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仍然在一定范围内起着调节作用等,经济理论成就是主要的,有一定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成熟而更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也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结合本国的经济实践加以创新和丰富,使之成为全面系统而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也就是说,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发展,具有中华文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这从毛泽东政治经济学完全彻底为人民谋利益、讲求共同富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先世界政治经济学(包括西方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政治经济学)的前沿性特征中体现出来:

  第一、战略全局性。一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思考、认识、谋划和部署政治经济发展问题;二是在全国一盘棋、世界一盘棋中,思考、认识、谋划和部署政治经济发展问题;三是不仅在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辩证关系中,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辩证关系中,思考、认识、谋划和部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四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范围里,思考、认识、谋划和部署经济建设问题,绝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经济不见政治、劳动者和阶级关系;只见经济利益,不管是官僚特权阶层的、资本家阶级极少数人的私人利益,还是最广大工农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二、策略大运作。一是注重国家资本主义到国家社会主义的大资本到大资金运作;二是重工业与轻工业并举、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并举的大工业运作;三是引导农民走合作化到集体化道路,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机械化、现代化的大农业运作;四是集中全国之力,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利用国内、国际一切可利用的科学技术积极因素,来搞我国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的大科技运作。

  第三、紧握大抓手。那就是坚信“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创新创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始终锤炼中华民族自强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实在而强大的政治经济创造能力。

  第四、坚持大思路。这就是眼观全球,旨在长远,高瞻远瞩,脚踏实地,赶超西方先进,敢走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尽可能地利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营造新起点、大跃进、跨越式发展,决不思想僵化、实践保守地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地慢慢爬行。

  第五、开拓大基础。不仅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原则,即自然原则、均衡原则、储备原则、计划原则、社保原则、损补原则和发展原则,而且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经济理论,发展国民经济从基础建设抓起。一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和赎买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迅速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二是遵循自然规律,夯实农业基础。根据农民的生产经验,总结出农业“八字宪法”,并提出以农补工、以工促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三是坚持计划经济,搞好综合平衡,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协调、稳定、健康、有效地发展;四是重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讲求经济效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五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六是注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进行文化革命,变革旧的意识形态,改革不合理的上层建筑,以适应公有制经济基础,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七是注重意识形态对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影响,重视与私有制观念的决裂、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思想斗争,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阴谋,防止新中国走回头路,复辟资本主义。

  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建立新中国后的前三十年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奋斗,不仅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也为实现中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基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探索,对于我们继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向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向实现共产主义持续迈进,乃至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指导和启迪意义,仅举几个重要实例就足以证明:

  第一、关于科学技术的大跃进和技术革命。当今世界正日益强烈地感受到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涌动和冲击,例如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又利用全世界的文化积淀和聪明才智,发起了现代新科学技术革命,进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进入高科技时代,体现了当代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智慧和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开拓造就了新的市场,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又上一个新台阶。从九十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又兴起了一场当代新技术革命,促进了激光技术、量子技术、超算技术、纳米技术、网络技术、克隆技术和基因图谱技术等的发展,使世界似乎成为人类任意设计和塑造活动的材料。新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必将把人类的文明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以他战略家和革命家的高瞻远瞩、远见卓识,不仅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大跃进和技术革命的重要理论和战略决策,而且还亲自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十二年规划,对我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并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早地提出了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主张,很坚定明确地指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大跃进”的战略战术何其正确,何其成功,建国后二十多年不太长的时期内就建立了独立而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及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技术和国防建设突飞猛进,其伟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也是历史上空前的。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新社会就是“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物质利益理论,而且他还指出:“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就是说,为广大劳动人民谋求目前和长远的利益,不仅是凝聚和团结亿万人民把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保证和强大动力,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的根本体现。正是由此出发,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都十分重视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问题。毛泽东还特别强调,物质利益是一个重要原则,但不是唯一的原则。社会主义建设还必须把物质作用与精神作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统一起来,两者不可偏废。同时,物质利益也不能单讲个人利益、暂时利益、局部利益,还应当讲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应当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各方面的利益都要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力争均衡而持久地发展。

  第三、关于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毛泽东说,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即全民所有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集体所有的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毛泽东认为:对领导人员来说,“绝不能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劳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以平等态度待人”﹔对企业管理要“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毛泽东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之为“鞍钢宪法”,使之与苏联的“马钢宪法”(指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经验为代表的苏联一长制管理方法)相区别,体现非常重要的改革。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批转马宾同志主持起草的《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对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工作做了科学的总结和改革,强调劳动人民的主人公地位和监督权,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

  第四、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性质和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出现以后,各国共产党人都在探讨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以后,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得出明确结论:“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针对社会上那种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并混淆是非的错误观点,他明确指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社会还要发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作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也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既要利用和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第五、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是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平均地权,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个体所有制,进而合作化实现集体所有制,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民生,增加物质财富和财政收入。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和目的,是毛泽东以一贯之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早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就指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个方面组成的。”“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在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国营的工业或商业都已经开始发展,它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抗日战争时期,在经济封锁和异常困难的情况下,边区政府、八路军和新四军也兴办了大量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既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又解决了党政军的给养和财政问题。全国临近解放之时,如何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问题,在全党面前突出起来,毛泽东又及时地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主要地是“帮助国营企业的发展”;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问题,必须确定:第一是国营工业的生产,第二是私营工业的生产,第三是手工业的生产。“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以国营工业为主导,以个体农业为基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实现农业合作化、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相结合的基础上,毛泽东进而提出“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地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成效卓著,影响深远。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不仅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艺术和军事科学等方面已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里更加如此。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理论等等,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探索和杰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经济实际相结合,并发展了的极其宝贵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内容、新境界、新高度、新发展水平。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具有中华文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著作,已引起全世界包括西方的广泛关注、学习和研究。人类的历史是人民创造人民写的。中国人民永远牢记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正如中国学者秋石客在《毛主席是世界最前卫的经济学家》中写道:“讲演完了,回答了一个学生提问,他说有人说中国一流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你怎么看?我说,按我的标准一个也没有,因为中国的经济学家不是马克思的弟子,就是斯密、凯恩斯、哈耶克等的二流学生,谈何一流?中国超一流的倒是有一位,那就是毛泽东。”又如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罗斯·特里尔研究提出的事关开创新世界重要理论和伟大实践的领袖人物关系的等式:毛泽东=秦始皇+孔子+马克思+列宁+斯大林。这一简明等式也说明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古典政治经济理论,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论,是中国传统古典文明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的总结、继承、创新和发展,毛泽东是世界超级政治经济学大师。又如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莫里斯·迈斯纳就对毛泽东领导的经济建设成就有过一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毛泽东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惊人的成就。”中国学者萧延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趋向》一文中明确指出:西方“几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学术领袖,分别试图在自己的学说体系内对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解读。换言之,他们都认为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有资格作为一种珍贵的‘中国经验’,在学理的内在逻辑上可以在他们自己的理论系统之中找到位置,进而隐喻地体现出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具有某种合理性和普遍性的意义。”正确认识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及其贡献,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有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建设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结合本国实际进行学习、借鉴和发扬。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朱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历史的“魔镜”
  4.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5.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6.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7.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8.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9.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10.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4.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5.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