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毛泽东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辑要》第六章: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十大信念

萧绍良 · 2021-03-03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信念,是照亮中国经济巨轮滚滚向前之全球征程上不落的红日,是中国全球经济发展战略设计、调动和组合国内国外一切积极因素不可或缺的精神指南!

  

第六章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的十大信念

 

  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是一座博大精深、义理渊明、个性显著、信念坚定的精神宝库,它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学领域里的普遍应用,而且充满了中华民族强烈的唯物辩证思维、首创意识、经典再造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跨越,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独立于全球腐朽没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外文明发展的新高峰。

  理论是观念的集成,意识的升华,一切社会、一切国家、一切人物的经济思想或理论,无不打上了本阶级思想或理论主体自身之精神信念的深刻烙印,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理所当然地闪耀着毛泽东精神信念的万丈光芒!归根结底,毛泽东的精神信念就是闪耀在毛泽东政治经济学里的活的本质与灵魂,毛泽东的精神信念就是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无产阶级本性及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道义原则、哲学旗帜与创新路标!

  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各种经济制度大开放、大竞争、大整合、大取舍的全球化时代;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必须放眼世界的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突出地把最自私最贪婪最野蛮的信念规则置于其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理论核心,由此加快推动其大力度、深层次的战略创新,全力争夺世界经济领导权,企图形成全球资本主义的利益霸权。

  在这样激烈的国际竞争时代,背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不行的,继承西方经济学理论牙慧的洋奴主义也是行不通的,放弃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精髓更是不行的。这正是我们重温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目的之所在——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信念,是照亮中国经济巨轮滚滚向前之全球征程上不落的红日,是中国全球经济发展战略设计、调动和组合国内国外一切积极因素不可或缺的精神指南!

  第一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格信念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捍卫中国之尊严与国格不容动摇的理论底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它的完整表述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信念贯穿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始终。

  “革命是自主,建设也是自主。”在经济建设问题上,毛泽东始终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描绘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这些经济纲领完全是中国独立自主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经济学理论里是罕见的,在马克思主义现成的书本上找不到,在苏联老大哥的“经验宝库”里也没有。

  独立思考、“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特点。1956年4月4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苏共二十大给我们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要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这些论述可以说是毛泽东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理论的高度概括。正是在这一伟大理论信念的激励与动员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战胜了资金、技术、设备、经验均严重不足的困难,以及帝国主义的封锁等不利的情况,创造了那么多无法用所谓的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解释的“人间奇迹”:红旗渠、大寨田、大庆油田、万吨巨轮、成千上万个水库,甚至把两弹一星也送上了天。在不太长的二十多年里迅速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今天,坚持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格信念,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什么时候中国经济背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信念,什么时候中国经济就会坠入丧失独立性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精神附庸、“与国际接轨”的规则附庸、“参与低端分工”的业务附庸的全面奴化之境。与此相应,失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信念的中国,不仅在全球高科技创新大战中就会乏善可陈,鲜有掌握全球顶级核心知识产权的战略突破;代表中国经济主权的国内经济立法活动,就会受到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跨国公司的干扰摆布;而中国经济的命脉、中国的金融控制权,必然日趋旁落在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者的手中。这更是防止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易于沉沦迷失、有辱国格的警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警觉,坚持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信念,

  正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奋勇前进。

  第二节  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信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在。作为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心中总是装着人民、信任人民、为着人民,其政治经济学理论无疑体现着“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信念。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拥有无限的创造力,蕴藏了极大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是中国经济向深度、广度和高度进军的主要依靠力量。毛泽东深情地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我们应当相信人民——方向明确、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民,将掌握中国的命运,创造中国的财富,并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依靠人民,是我们的取胜之法宝;服务人民,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今天,坚持毛泽东“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信念”,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财富转移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强有力地改变着大国竞争的格局与国民利益的分配,中国当然也不能置身于世外。须知,中国社会的财富是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这些财富的服务目标只能是中国人民,而不能是中外贪婪腐败的官僚和资本家。我国坚持毛泽东“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信念继续开拓前进,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政治命运进而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运,必然迎来更加伟大而辉煌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行进在这样的伟大时代!

  第三节  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信念

  社会主义中国是人民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即人民群众拥有管理国家、管理各种企业和事业的权利,这是劳动人民最大最根本的权利;同时,还享有相应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人民群众是中国经济的管理主体,也是中国经济的受益对象。“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信念,是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突出特点。

  为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苏联只讲劳动者的享受权,不讲劳动者的管理权,是不对的。而管理权才是最大最根本的权利,没有管理权,受益权就得不到保证:“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企业管理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毛泽东的管理创新更是带有显著的中国特点、中国气魄与中国风格:“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属于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改变还是不改变,对于推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

  管理创新体现着管理决策者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与设计。毛泽东主张中国的企业管理走“政社合一”、“党委挂帅”、“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道路,这样做就是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监督,领导和干部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也是从动员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角度出发的。

  鞍钢宪法尤其是体现这一管理理论精髓的设计典范。1958年11月,毛泽东最早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原则。1960年3月,毛泽东在对鞍山市委报告的批示中,又对这一原则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这样高度重视,多层次设计,得到国家层面肯定与推广的鞍钢宪法,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与科学方法。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也就是人民利益的突出表现,鞍钢宪法的重点就是强调政治挂帅,突出政治解放是焕发广大人民首创精神的基本条件,政治运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强大推动力,由此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政治与经济、革命化和现代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以上重点介绍了“群众做主”,现在简要介绍一下“群众受益”。

  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动力与目的。在分配问题上,兼顾各方利益:“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总之,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这是一个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必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教育。”

  毛泽东强调:“要从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适当的安排。”“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

  今天,继续坚持毛泽东“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信念,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代表的国营经济,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践行毛泽东“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信念的优秀典范。然而那些贪婪腐败的现实却让人民失望而愤怒,在那些群众不能当家做主、党委班子陷于瘫痪、不讲政治原则的大型国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对外合作中,因为缺乏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出现了招商腐败、收购腐败、拍卖腐败、消费腐败、管理腐败、特别是高管高官腐败等各种腐败现象;相应地,企业的巨大收益也特别地向中外资本家、一些政府和企业的官僚主义者倾斜,人民群众的利益被无耻地掠夺和出卖了。周永康、蒋洁敏、李春城、王三运等等的腐败案例就是典型的写照!因此,加强和完善党的监督,坚持反腐败斗争,深化国营企业的管理改革,牢牢掌握国营经济全球化的控制权,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使命!

  第四节  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整体信念

  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整体上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才能使健康、科学、协调、均衡的经济发展成为可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优势、国家计划的强力实施,是毛泽东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信念的有力保证。

  毛泽东把统筹兼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项战略方针,突出强调地提出来,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这里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全体中国人的而不只是对于部分人的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统筹兼顾的战略方针,当然也要关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比如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储备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社保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实行统筹兼顾,不仅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同时也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做到安定团结。正如毛泽东所说:“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一个战略方针。这个方针,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行这个方针比较好,乱子出得比较少。”

  对于解决生产与生活这对矛盾,同样需要统筹兼顾。毛泽东强调生产是基础,必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他说:“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没有多的生产就没有好的生活。”同时,毛泽东历来也反对忽视人民生活的偏向,他说:“建设了社会主义,丢了人民;建立了重工业,丢了人民,这是不成的。”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讲话中,从十个方面,论述了综合平衡、积极平衡这一重要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中国经济的总体结构是相对平衡的,中国的经济规划没有犯和苏东国家一样的忽视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而使之严重失衡的结构性失误:“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毛泽东尤其注意相对平衡布局,三线建设正是平衡理论的产物:“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这不是说新的工厂都建在沿海。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避免苏联民族关系严重失衡的不良局面在我国出现:“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点。”“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

  当前继续坚持毛泽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整体信念,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无论在经济格局还是在利益分配上,均已背离了这一伟大信念,造成了经济失调、产能过剩和一系列非常深刻的社会矛盾与经济矛盾。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扭曲经济配置和利益分配原则,甚至使一部分人贪污腐败暴富起来的现象,严重伤害了绝大多数人的经济利益;忽视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农村工业化,而推行孤立的城镇化,加深了某些地方农村经济社会的贫困;在产业引进方面,盲目、重复,以致引起冲突,甚至搞内部寻租竞赛,给外商创造从中渔利的机会;在向外发展方面,不明敌情、孤军奋战,缺乏应有的整体规划与有效的战略协同;在应对世界经济大势的运筹方面,缺乏周密调研、难以运筹帷幄,缺乏整体的感知能力、把握能力与主导能力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努力贯彻毛泽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整体信念和习近平治国理政理论,深化改革,理性发展,着力解决上述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五节  实事求是、驾驭矛盾的动力信念

  人类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体系,其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构成了两对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它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实事求是地承认、分析和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才能驾驭矛盾,避害趋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因此,“实事求是、驾驭矛盾”,是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动力信念。

  早在1937年8月,毛泽东就在哲学论著《矛盾论》中,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第八次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认为:“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面对社会矛盾,共产党员应当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看待矛盾:“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毛泽东在《读苏联〈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进一步给出了答案:“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社会总是运动发展的。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我们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

  毛泽东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论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建设的十大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十大矛盾,提出了驾驭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前继续坚持毛泽东“实事求是、驾驭矛盾”的动力信念,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在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主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情况下,中美经济的战略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向外发展的关键矛盾。如果我们不能实事求是,而相反却刻意回避这一对抗性矛盾,势必迎合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充满挫折、举步维艰。实事求是地分析中美经济的战略矛盾,是成功地驾驭这一矛盾并将之转化为中国经济与各国经济合作共赢之动力的必要前提。因此,既不必害怕矛盾,也不需要回避矛盾。我们继续坚持毛泽东“实事求是、驾驭矛盾”的动力信念,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一带一路”国际协调发展战略,既克服洋奴主义,又反对霸权主义,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伟大进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国际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远征必将迎来新的伟大胜利!

  第六节  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信念

  毛泽东认为,中国不能走其他国家技术发展的老路,坚决反对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一穷二白然而人口众多的中国,必须鼓足干劲,点燃热血,激情跃进,高速发展,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完成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对于资本主义强国的全面赶超。这就是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信念。

  毛泽东把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看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反对爬行,提倡赶超:“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人口众多、一穷二白,既是中国的突出弱点,也是中国的显著特点,在毛泽东的眼里这正好有利于描绘中国建设的赶超之路:“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实际上,毛泽东激情跃进的赶超信念,更来自于帝国主义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掠夺和压迫,面对日益残酷的国际竞争。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又是一个穷国。敌人希望我们永远穷,就是那些朋友,……有的也未必愿意我们超过他们,还得靠自己哟!我们还要走得很长很长的路,我们要赢得时间。像老太太那样一步一步扭不行,像一般人那样走路也不行,要像比赛跑步那样,非鼓足干劲不可”。

  对于超越资本主义的最大强国美国,毛泽东内心更是抱有强烈的危机感与使命感。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就说过:“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毛泽东甚至警告说,赶不上美国就要被开除球籍!“美国建国只有一百八十年,它的钢在六十年前也只有四百万吨,我们比它落后六十年。假如我们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应该超过它。这是一种责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

  正是在毛泽东激情跃进、赶英超美的伟大信念指导下,运十、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还有一系列的国防高科技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我们请问那些揪住大跃进的某些局部的、一时的失误,甚至一些人为的破坏,而喋喋不休地污蔑和攻击的敌对势力及其历史虚无主义,难道中国经济只能奉行爬行主义、洋奴主义的奴隶思想而永远匍匐于欧美之后吗?然而,这才是死路一条,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各族人民决不会上当!

  当前,继续坚持毛泽东“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信念,仍然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中国要在全球竞争中超越美国,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中国人民要拥有高度的共同富裕的文明生活,没有大无畏的创新斗志,没有激情跃进的赶超精神,这些目标怎能完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将毛泽东兵法融于华为公司战略发展实践的任正非先生,以挑战极限、逐鹿全球、赶超第一的雄心魄力,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二十多年里就发展成为全球通讯技术的王者,其实力与速度令欧美通讯巨头无不胆颤心惊。这从实践上证明了,中国的全球赶超之路不仅可行,而且将战无不胜!当中国经济在各大主要产业中,都能产生一个或者几个像华为公司一样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勇士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领先全球的时代就会到来!

  第七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信念

  毛泽东历来提倡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勤俭节约的办事原则。艰苦奋斗是对于中国革命的漫长性与艰巨性的正确回应;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爱惜国力与民力的必然体现。应该说,毛泽东终其一生践行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信念,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我们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干部中必须扫除一切无需艰苦奋斗、就能侥幸取胜的投机心理。毛泽东说:“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

  中国革命的漫长性与艰巨性,更加要求我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毛泽东强调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关于勤俭节约问题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执行一个勤俭建国的战略方针。毛泽东说:“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勤俭节约是我们办一切事业的原则,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将来也不过时。毛泽东指出:“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

  注意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艰苦奋斗,反对大吃大喝。毛泽东在建国前夕的郑重警告,对于当前改革开放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放肆地讲排场、追求豪华、铺张奢靡、不惜浪费的作风,依然有着警示教育意义:“为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和市镇上的工业生产,在消灭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必须注意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采取办法坚决地反对任何人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破坏和浪费,反对大吃大喝,注意节约。”

  当前继续坚持毛泽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信念,仍然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必须深入反思熟虑的是,物质的畸形繁荣、“接轨”的洋奴思想、浮躁的夸富心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风口浪尖,我国一些地方和部门,飘飘然地干下了那么多违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原则的所谓“政绩大事”:有钱投资数百亿给迪斯尼在上海建立入侵中国的桥头堡,却在上海人民的住房保障上裹足不前;有钱在华尔街做一些不伦不类的“国家形象广告”,却在中国人民最珍视的国家独立奋斗信念的传播上置若罔闻;宁肯给外资入华铺路搭桥、慷慨配套,谋取私利,却舍不得给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保和医保增加投入;讲排场,比阔气,大搞豪华楼堂馆所建筑,却舍不得增加扶持贫困地区的拨款……这样做十分不利于中国的独立强大、踏实奋进;这样背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势必助长腐败堕落、奢侈浪费;这样的作派,既不符合我们党的一贯提倡,也不是中国人民需要和欢迎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觉起来,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奢侈腐化!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信念,把反浪费、反腐败的斗争进行到底!

  第八节  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工作信念

  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办事,与人合作,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继续努力,向着既定目标行动,做出应有贡献,从而带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国家富强。工作就是斗争,越是有困难,就越是要斗争,就越是要主动承担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工才是好同志;全心全意,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已奉公,埋头苦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样的工作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可以说,做事情,比贡献,崇尚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克已奉公、埋头苦干”,代表了毛泽东的工作信念。

  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就有这样两段关于工作的著名论述:“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这种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我们都要学习。”

  这些论述将不怕苦难、不惧艰苦、迎难而上、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工作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归根结底,共产党员必须将个人利益服从于总体的利益,以克已奉公、埋头苦干为光荣,以消极怠工、贪污腐化为耻辱。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毛泽东尤其强调,干部也是普通劳动者,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与劳动人民一起工作,这是一件联系群众,改造干部精神世界的大事。“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

  为了改变中国的贫穷面貌,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境界,需要全体人民包括青年们的辛勤劳动、团结奋斗。毛泽东教导说:“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当前继续坚持毛泽东“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工作信念,也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应该看到,时下之中国,自私自利、消极怠工、假公济私、投机取巧等可鄙现象,在工作中大量存在;而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等无私奋斗的精神,却显得缺乏、难能可贵。究其根源,就在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旧的意识形态依然存在,自私自利的传统观念自由泛滥;同时,西方以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为核心的所谓“普世价值”、“自由主义”等西方意识形态入侵,个人主义和西化思潮泛滥。西方帝国主义搞乱中国的图谋就靠的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西方最恐惧的价值观却是毛泽东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中国集体主义精神。因此,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取胜之道就在于:在制度上,坚持和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正确有限地利用资本主义,做到公私兼顾,互利共赢,共同富裕,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力量;在观念上,大力提倡“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以抗拒西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工作上,义无反顾地将毛泽东所倡导的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的伟大信念继续发扬光大!

  第九节  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信念

  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该向外国学习,展示了中国的勇气和智慧。由中国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关系的规则典范。“学习借鉴、平等互利”,体现了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国际信念。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指出我们要学习借鉴外国的长处和优点,扬弃外国的短处与缺点,抵制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归根到底,我们学习的目标乃是为了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世界:“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信念,还集中体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半个多世纪以来,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也是忠实的奉行者,中国在国际交往上要坚决抛弃有违平等互利价值观的大国主义傲慢态度:“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的态度,决不应当由于革命的胜利和在建设上有了一些成绩而自高自大。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即使对于帝国主义国家,也要做一些平等互利的工作:“至于帝国主义国家,我们也要团结那里的人民,并且争取同那些国家和平共处,做些生意,制止可能发生的战争,但是决不可以对他们怀抱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当前继续坚持毛泽东“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信念,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借鉴外国成败的经验教训;同时,抛弃外国的短处与缺点,抵制批判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少走弯路、后发制人,从而超越全球竞争对手的重要必修课。平等互利、友好合作,将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容易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从而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国际上增加我们的朋友,减少我们的阻力。坚持毛泽东“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信念,我们要力避两种不良局面的形成:一种是对于富国、强国,中国要站直了腰板,不能奉行屈辱的洋奴主义;一种是对于穷国、小国,中国要真心相待、平等相待,不能奉行傲慢的大国主义。这样,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事业,就会更加接近成功。

  第十节  敌我分明、制度决胜的革命信念

  无论革命还是建设,分清敌我永远是极端重要的;分不清敌我,就等于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社会主义事业是崭新的事业,它不仅需要直面资本主义的竞争,还要警惕其潜藏在我们内部的敌人破坏与和平演变的黑手。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最终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充满信心。这就是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敌我分明、制度决胜”的革命信念。

  我们不是在真空中搞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仍然面临着各色各样的敌人,多年来相当嚣张的帝国主义敌对势力及其历史虚无主义就是突出的实例。国内外的阶级敌人企图从内部进行腐化、分化、破坏、瓦解、颠覆政权、改变颜色的阴谋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正如毛泽东明确指出的:“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拚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地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我们就要犯极大的错误。”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指出必须坚决镇压反革命,剔除这一破坏因素对中国所造成的危险:“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镇压反革命还要作艰苦的工作,大家不能松懈。今后,除社会上的反革命还要继续镇压以外,必须把混在机关、学校、部队中的一切反革命分子继续清查出来。一定要分清敌我。如果让敌人混进我们的队伍,甚至混进我们的领导机关,那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专政造成多么严重的危险,这是大家都清楚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他们之间的胜负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共同的性质、利益和理想,加强合作,共同对敌,是完全必要的。展望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国家,是推翻了剥削阶级而由劳动人民掌握权力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中,实现着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把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

  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大竞争、大对决中,一定要警惕和平演变这只黑手:“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

  当前继续坚持毛泽东“敌我分明、制度决胜”的革命信念,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认清谁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敌人,这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首要问题。一切在正面上对抗或者在暗地里破坏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帝国主义势力和资产阶级垄断寡头,就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敌人。一般说来,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面前,这些敌人对于中国经济的全球崛起,采用正面围堵封锁和直接对抗的方法往往并不是非常见效。因此,在暗地里阴谋破坏,包括制度诋毁、战略误导、规则辖制、思想统战、行业斩首、策反或培养内奸、派遣第五纵队、疯搞历史虚无主义等等,均成为国际敌人对付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手段。残酷的敌我斗争,正以乔装打扮的各种姿态,摆在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面前。作为中国经济全球化主导者的中国政府,必须意识到的是:不分敌我、麻木不仁、被动挨打、任其破坏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分清敌我、清醒奋起、主动应对、争取胜利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而言之,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十个伟大信念包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格信念,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信念,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信念,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整体信念,实事求是、驾驭矛盾的动力信念,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信念,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信念,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工作信念,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信念和敌我分明、制度决胜的革命信念。这些伟大的信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绚烂夺目、交错纵横,犹如红日之光芒普照世界,构成了中国经济全球崛起的精神背景与观念指南,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到底,争取不断的胜利。

  放弃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是错误的,教条主义地理解毛泽东政治经济理论也是错误的,机械主义地照搬照抄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某些具体观点还是错误的。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创造性,正是集中反映在毛泽东这个全球第一伟人的精神信念之中。这些伟大的精神信念短小精悍,句句真理、字字珠玑,朴实坚定、历久弥新,必将经得起全球化的任何推敲与考验,必将无可争辩地成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理论舵手与精神航标。经历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必将由此而进入到一个更加觉悟奋进的新时代!

  物质的进步乃是为了人类精神的解放,经济的发展乃是为了人类大我的实现。还需要强调的是,毛泽东从来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是以政治与经济、物质与精神辩证协调的发展,尤其以独立强大的战略思想,一体互动的革命手段,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追求人类精神的全面解放。仅此可以说,毛泽东就完全可以被称作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有阶级性、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最有眼光、最具锋芒的国家经济战略设计大师,最有深度、最具力量的全球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整合者与指路人!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政治经济理论的伟大信念,已经并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作出超越时代的历史贡献,而这一切将永远彪炳史册,铭记人心!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朱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历史的“魔镜”
  4.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5.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6.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7.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8.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9.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10.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4.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5.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