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辈伟绩,继承革命遗志
——延安红色之旅活动纪实
塞上咽喉,古延州畔。在这片红色文化润育已久的革命圣地上,延安,就像一块晶莹璀璨的宝石,镶嵌在三山鼎峙、二水交汇之处。
为了学习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2015年8月16日早上8点30分,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将近400位红色网友,分别乘坐9辆大巴车,浩浩荡荡,从住宿的酒店出发前去参观延安红色革命景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
车队的车辆陆续出发
大家首先参观了哺育培养众多仁人志士的摇篮——抗大,这里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毛主席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时,曾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在这里,我们领略到的不仅是前辈、先驱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还有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抗大作为革命的摇篮,办学9年,培养10万英才,正如校歌所唱,“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确实,抗大师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设中,担承重任,成为党和国家、军队的一代栋梁。“抗大”伟绩永载史册,“抗大”精神照耀千秋!
随后,全体爱国网友满怀崇敬的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纪念馆原址在凤凰山麓,1973年重建。
纪念馆全方位展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13年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纪念馆按历史顺序分列10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展出模式突破传统,新挖掘、整理、征集的文物达到500多件。还通过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打日寇的光辉业绩。
大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前列队高唱红歌,声震云霄
午餐过后,大家又来到了中共七大会址。此情此景,更是让人思潮起伏、难以自已。在中华民族时运多舛,面临内忧外患之际,中共七大在这里举行!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是团结一致的大会,是凝聚共识的大会,它吹响了党带领亿万民众一往无前、披荆斩棘的号角,在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激烈斗争中,为大家指出了光明的前途,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回眸过去,思考当下,展望未来,参加此次旅游的爱国网友们无不怀着切肤之痛,忧怀时弊的喟然长叹:“毛泽东思想是党和民族胜利之魂,它历久弥新、万年长青,假使我党不能坚守如一、贯彻始终,国家必将再次陷入危亡的边缘!”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又瞻仰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勾起人们无限的追忆。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在王家坪,我们瞻仰了主席的故居。
参观其中一孔窑洞时,从讲解员那里了解到,就是在这孔窑洞里,主席做出了放弃延安城、保卫全中国的决定。当时很多同志不能理解,纷纷请战,表示誓死捍卫主席,誓死保卫延安城,誓死保卫全中国。主席告诉大家,我们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人民群众永远是跟我们在一起的!这个决定最终换来了全中国的胜利。这是怎样的一种智慧和魄力!
在另一孔窑洞的外面,我们看到了主席跟他的大儿子毛岸英的合影。讲解员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了一段父子之间的往事,我看到很多年长朋友的眼睛都湿润了。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在毛泽东旧居门前的石桌前向父亲汇报了学习情况。主席听后说:“你已经大学毕业了,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上一个大学——劳动大学,在那里你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这段对话,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理性的爱。
后来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在战争进行到第35天时壮烈牺牲。当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久久沉默不语,他没有想到送儿子到战场的最后一面,竟然成了永别。但是主席最后缓缓地说,他死得其所,他不仅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他更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观毕,泪已沾襟。
1938年11月,日军飞机20余架突然轰炸延安城。由于日军飞机轰炸是以延安的宝塔山为参照目标,而毛泽东居住凤凰山的窑洞离宝塔山很近,所以在毛主席居住的窑洞附近投下了许多炸弹。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中共中央决定连夜将毛主席由凤凰山转移到杨家岭。为反对日军和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封锁,毛主席亲自倡导大生产运动,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实现了自给自足,基本解决了根据地的物质困难。工业也在运动中发展迅速,能自己炼铁、炼油、修造机器等,轻工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大运动改变了当时解放区的面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改善了军民的生活,为将来的革命斗争积累了经验宝训。
在杨家岭,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
大家在枣园唱歌合影
枣园,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主席在枣园居住期间,正是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战争的转变时期。毛主席以独特视角,呕心沥血的去研究中国的军事学、政治学,他运用辨证的思维,深刻分析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根据地、中日双方进行战争的国情、国共两党军事史等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这些难得的理论圭臬,为我党我军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堪比百万雄师!
在旅游临近尾声时,参观的车队路过了宝塔山。虽只是惊鸿一瞥,却给不少喜欢“以古鉴今”的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据讲解员称,宝塔山上各类遗迹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
山上除了延安宝塔外,尚有范公井、烽火台傲立左右,时刻提醒着历代当政者要始终牢记“得人则兴,失士则崩”的至简大道!
旅游的最后一站是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西北局在1947年是中共中央和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的坚强后盾,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家在此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和介绍,全面了解延安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在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建设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
琅玕出西极,光采粲九州!延安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大业未成誓不休,甘洒热血著春秋,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这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这次红色之旅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
通过这次参观,加深了大家对延安的了解,感悟到了一种震古烁今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包涵了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等等,这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法宝。
无数革命青年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共产党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外援和资金,却依然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靠的正是这种“草劲何惧疾风寒”的延安精神。因此,延安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今中国,民生多艰,危机四伏。此时更需要我们信仰毛泽东思想的红色战友们,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延安精神,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为复兴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