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号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从象牙塔上象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跌落到了何处。骄子成了弃儿,学校也就变成了廉价劳动力的临时集中营。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再也不是撒播到祖国各地的知识种子,代表不了“第一生产力”的希望,也就没有了各单位的相互争抢。从各高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牌子换成了就业办公室的那一刻开始,大学生彻底堕落进了尘埃,成了社会的一大累赘。每年学校的闸门一开,数以百万计的队伍就此汇入了社会的失业大军,成了政府的头疼大事,各方面也怨声四起。大学固然彻底失掉了光环,读书无用论和大学扩招却正如失控的两架马车奇怪的并驾齐驱。荒谬造就了一片神奇的土地,无论什么样的悖论都可以蓬勃生长,成了社会的一个常态。
在大学生“成灾”的今天,中国的大学生也仅占人口总数的5%,而西方发达国家在3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生还是少的可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针。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对作为科学技术发展传播的主要载体,毫无疑问应该有着极大地需求。在GDP总量已经达到了30万亿之多的今天,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应该是供不应求才对。照说,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事实上,大量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业率按照最大胆最不怕挨骂的说法也不过35%。一方面需求如此之大,供给如此之少,一方面大学生又找不到工作,一个新的悖论就这样戏剧般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的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供需矛盾的结果。一个是供需数量的问题,一个是供需质量的问题。数量上说,是供多需少;质量上说,是学生质量达不到要求。此外,由于中国的特色,除了供需矛盾这个一般矛盾之外,还有一个“岗位错位“的特殊矛盾,大学生侵占了非大学生的岗位,增加了就业;非大学生占据了大学生的岗位,减少了就业。这里无意挑拨人民的内部矛盾,也没有任何学历歧视的意思,只是着眼于考察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暂不做他论,特别声明!
鉴于对中国的统计数字一向有信心,“事实”也一向乐于给数字面子,以下论述中就不详细考究具体的数字问题了。
就业首先是个人问题,也听到了很多对大学生本身的责难,不能免俗,就此说起,先说说学校和学生。
中国的大学扩招从1999年开始,不但学校放羊式的扩招,更有各种院校的升级。大点的中专技校可以升格成学院,专业学院就能改成综合性大学。原来的大学再收编各路人马,把小船硬是焊接成航空母舰。大学成了一个个工地,到处都在盖楼,最后很多都搞到了破产的边缘。
接下来,学校到处抢夺收集生源。有些学校只要交钱就可以录取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根本就不管什么分数线不分数线的事情。一大批略高于初中生水平的学生直接进入了大学深造。薄弱的知识基础之下,哪里还有能力学习什么新的东西。
再加上因为着眼于所谓的就业市场,大学的专业设置也越来越杂乱。社会热门什么就培养什么,也不管有没有条件。各种稀奇古怪的专业也应运而生。与之相反,一些传统的重大基础学科,因为所谓的就业前景不好而门前冷落。短视的市场行为严重左右着学校的教育方向,一些时髦的应景专业等到学生毕业之时却早已成了昨日黄花。
市场的变化总是不断,社会中的行业发展势必超过学校的专业设置,也使得学校朝令夕改,疲于奔命。其实毕业的学生偶尔好运赶上个就业末班车也没有什么用,很多所谓的专业远远没有发展到成为一个学科的程度,而最多不过算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劳动技能而已。所谓的专业教授自己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更谈不上什么行家里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足以让其他社会大学的同行耻笑外,并没有多少实质的意义。
这些可有可无的专业让学生失掉了学习的兴趣,学校里再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没有能够让学生可以接受的理想教育,混日子的想法便随处可见。电脑前游戏聊天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室图书馆里真正学习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少。不管用什么手段,勉强能够毕业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这是很多学生的实用哲学。
这固然不仅是学生的错。综合起来,结果却只能是一个,那就是大学培养出来的不再是什么高级人才,而只是一群滞留了几年的普通的劳动者,而且还是没有什么专业技能的劳动者。
很多单位企业对招聘的大学生不满,认为招聘的学生达不到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素质,这是构成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其中一个原因。
下面,我们再看看社会需求方面。社会到底对大学生有没有需求?
回答是肯定的。不但真正的需求有,而且社会上还存在着严重的虚假需求,这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某些岗位,实际上并不需要大学生来做,招聘大学生来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比如说办公室里简单的打字复印,就完全没有必要非大学生不可。这虽然是极大的人才浪费,但在市场经济之下,人家愿意,只要价钱合适,自然也就有大学生愿意来做,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是如此的便宜。
不管怎样,大学生的确侵占了部分工作岗位,鉴于客观上增加了统计的就业率,所以这个抱歉就交给他们来说。
相反的情况有没有呢?也是有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录用,牌子名头往往很大,照理说学历一项门槛直接拦住了非大学生竞争的可能,这些岗位应该是大学生丰收的地方。不过如果有能力做一下全面的调查就会发现,里面有多少非大学生或克莱登大学的毕业生在里面坐着。我们不必再去过多的考究造成这个结果的显而易见的原因,也不管引起了多少民愤,不过就大学生就业率来说,在这里丝毫不会加分。
这就是所说的岗位错位,一增一减,差额多少,该知的自知。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看看社会其他真正的需求,主要是产业方面的需求,这才是重头大戏。
总的来说产业分为三大块,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这些地方是大学生最广阔的就业天地。
首先说农业。毛主席曾经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大有可为。现在国家也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愿不愿去是个问题,去了干什么更是问题。
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村主要是个体分散经营。在这种模式下,大学生服务农村,即便是作为农业专业的学生,在农村可以做什么呢?一家一户的那点土地,不值当的聘请大学生做技术员,水利建设也很少搞了,也用不找他们去做测量员,大学生去农村可以干什么呢?还真想不出来。至于说去农村做村官,养猪什么的,那都是扯淡的事。有,也只能是极少数。养个三两头猪用不着你大学生,大学生的奶奶就做的很好了,养多了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话。当村官就更别提,现在农村什么情况,农村人自己最清楚,用不着废话。早些年毕业的大学生,倒是有进了乡政府的,不管如何也算就了业,现在想进一般门都没有。
农村要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广阔天地,不是不可以,只要走集体化的道路,成立人民公社,让大学生去农村学习锻炼,把他们的知识用起来,实行农业机械化,同时搞好各种副业,和乡亲们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当然可以。否则,空泛的让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目前的农村,不能支撑大学生的就业,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多大作用。
再看看工业。
工业的结构类型,产业的性质,科技含量的高低、自主研发的程度决定了对人力资源结构的需求。科技含量自主研发程度越高的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越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占到了GDP的60%以上,出口的工业品主要是科技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如衬衫、玩具之类的。加入WTO以后,随着生产的世界化,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处在了产业链的下游。“中国制造”名声在外,“中国研发”几乎没有。外国资本几乎控制了中国的所有开放行业,在这些行业中,中国扮演的也不过是世界工厂的角色。在这样的工业中,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中国人搞什么研发,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需要的是一般的产业工人。放弃了自力更生的工业模式,大量的放弃了自主研发,在这样的工业中,知识的作用并不突出,一个大学生可以完成的工作,一个初中生也可以。既然如此,有什么必要用大学生呢?大学生的要求没有初中生低,忍耐度没有初中生好,还有讨厌的思想,如果不是为了虚荣,没有一个工厂主会愿意雇佣大学生做初中生做的事情。资本流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最大限度的清除获利的障碍,是他们最乐意做的事。
中国的工业模式决定了对于大学生没有强烈的需求,从管理和降低人力成本的角度,甚至是直接排斥大学生的。要想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只有改变这种工业模式。在自主创新的工业体系下,认识字的都当知识分子来使用,迫使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增加知识以弥补大学生的不足,在殖民经济体系下,大学生也只能当一般劳动力来使用,并且还尽量的从劳动队伍中把他们清除。
我们应该明白,大学培养的不是一般技工,更不是廉价的劳动力。而是一群有头脑会思考准备以后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人。在仅仅是布满流水线的工厂里,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再看看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这是目前唯一真正较多需求大学生的地方,比如银行、新闻业、IT业、软件服务外包等等。不过目前总体上说,除掉里面的并不需要什么大学生的传统行业,再扣掉被垄断了的基本进不去人的行业,剩下还有多大的规模,到底能够容纳多少新的大学生就业,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是民族不振的标志,是官僚利益垄断的表现,是发展准殖民经济的必然结果。只要彻底破除部门利益、官僚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只要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创新的工业道路,放弃农村落后的小农经济回归到集体模式就可以彻底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方面,包含在所有就业的整体里面。保持一定的失业人口,不管是大学生,还是普通劳动者,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保证廉价劳动力的后备军。不改变这个基础,是永远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下,就业问题才能根本解决,不过那时候也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一个新的矛盾,那就是大学生还实在太少,如何有效的增加大学生的数量和比重,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教育水平,才是更大艰巨的新问题。
响应网友万里鹰扬号召作文以酬答
伤逝撰于
2009年4月28日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