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启示
陈胜婷
[摘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的思维模式构成了毛泽东伟大的人格风范。全面正确地汲取毛泽东有关人格风范的宝贵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促使大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向着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方向发展,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已刻不容缓。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国家发展提供栋梁之材为目的的教育。而大学生由于面对现实的诸多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导致人格的裂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全面引导。从伟人毛泽东身上找寻这一精神财富,感悟其人格魅力,无疑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塑造会产生重要的启示、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富魅力的伟大人物,也是这个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具人格力量的巨人之一。毛泽东的人格风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人格化,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其人格风范体现在他全部的革命与建设实践活动中,体现在他那史诗传奇般的人生历程中。今天,我们探寻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感悟毛泽东的人格风范,必然能给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带来许多重要的启示。
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人生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
理想信念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大学生走什么路、做什么人、为什么学的问题。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鼓舞人们不断前进、勇敢搏击的巨大动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无不具有伟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明确而牢固地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毛泽东认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应定位在满足自我利益的狭小范围和求取金钱财物的物质层面,而应在精神生活方面和大众利益范围去寻求。毛泽东早年就有远大理想,他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与同学共勉。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到东山学堂读书时,就给父亲留下了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明自己求真知、救国家的宏伟志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其志向、人格理想进一步确立和成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这就是为实现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而学习。当时毛泽东被同学称为“毛奇”,意思是他有“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做奇事”的志向。1917年8月他在致友人信中表明:“大同者,吾人之鹄也。”谋人类全体的幸福,实现“世界大同”。他远大的抱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像今天一些人追求的有车有房,个人享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毛泽东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相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正是这一崇高的理想使他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思想武器,其本身的崇高性、革命性、科学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毛泽东把救国和学习、掌握真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高度地集中到一点,那就是立志和为实现其志向而斗争。他认为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必须刻苦学习,不怕吃苦,求得真本领,不断充实自己。从而实现“文明其精神”的目的,提出“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他在自己早期的文稿中曾不止一次地提到颜子的“箪瓢”与范公的“画粥”事迹,抄录了朱熹“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名言。他从少年时期起,就“奋发踔厉”,刻苦用功,“从早到晚,读书不止”。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他每天起床特别早,做完冷水浴或其他运动之后,就迅速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他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晨读英文,午前八时至午后三时上讲堂,四时至晚饭国文,明灯至熄灯温习各门功课,熄灯后以一时运动。”毛泽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把读书学习视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读书是毛泽东终身的爱好,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形容,没有书就没有我毛泽东。他说,不但要既广求世界之知识,复继承吾国先民自古遗传之学说,发扬光大之,还要合东西洋文明于一炉而冶之。简单地说,文明精神的方法就是学习。毛泽东当时所接触的西方哲学思想,有些是西方哲学家原著,但更多的是经过中国人选择、综合过的,糅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内容,加上了一些个人的理解。这些哲学思想也不限于某些著名哲学家,还包括一般的哲学流派的观点,可以说是汇集了百家之言。青年毛泽东怀有强烈的救国热情和求知欲望,对古今中外各种思想流派,他都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同时又绝不盲从、不片面、不绝对化。特别是在对待中西文化的关系上,更显示出青年毛泽东学习态度上的开放性、辩证性。他说:吾意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通过大量的读书,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去学习、去汲取知识,凡古今中外无不涉及。这种学习方法,我们的大学生鲜有人模仿。毛泽东之所以能比一般的人站得高、看得远,正在于他比一般的人学得多、钻得深,周世钊曾归纳毛泽东读书有“四多”即读得多、想得多、问得多、写得多。这“四多”非常鲜明地反映了毛泽东酷爱读书而又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读书风格。为了锻炼自己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专心地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他到长沙城闹市中读书“闹中求静”,以磨砺遇事冷静专注的性情;大雨滂沱的时候在岳麓山上奔跑,以体会“与天地奋斗,其乐无穷”的豪情。“理想是指路明星”,青年毛泽东的立志观告诉我们,青年人要有远大理想,有了理想才会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理想才会有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但仅有理想还不行,因为理想的实现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必须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奋斗能力。不可否认,毛泽东当时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处于一个下层阶级颠覆上层建筑的年代,处于一个劳苦大众食不果腹的年代,他的选择是以民为本的。目前,有少数大学生,有知识无思想,有目标无信仰,有欲望无理想,有青春无热血,理想信念模糊不清。看看这几年大学的学习风气,远不比当年的毛泽东,就是与恢复高考之初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明显是懒散、浮躁了许多。因此,很有必要,在大学生中,结合伟人的成长历程,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从老一辈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智慧的选择,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为人生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只有把自身的发展要求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后,才会把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变成自觉行动,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在促进自身全面的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战胜千难万险的制胜法宝
毛泽东自少年时代起,就显示出独立自主、敢想敢于的品质和强烈的自尊、自信。他不仅广博地吸取各种文化知识,而且刻苦地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目标,笃信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他自觉地进行冷水浴、日光浴、风浴,徒步长途旅行,了解社会状况和风土民情。在他身上充分地体现了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每当革命事业遇到严重挫折、个人遭到不公待遇、受到不合理的讽刺和打击时,他都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泰然处之。他勇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亦善于鼓舞身边那些一度盲目悲观的同志重新振作起来,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争取革命事业的胜利。可以说,毛泽东是从逆境中造就出来的伟人。他不仅要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斗,同艰苦的自然环境斗,而且还要同党内的错误倾向斗。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就不可能战胜国内外的强大敌人,不可能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可能抵制和克服党内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不可能开辟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抵挡住权力、物欲、金钱、美色的诱惑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也需要有这种坚强的革命意志。坚强的意志力是毛泽东优秀心理特质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毛泽东通过阅读古代陆九渊等思想家的著作和接受杨昌济等进步教师的观点,就已经对培养意志的重要性有了十分明确的认识。在《讲堂录》的笔记中,他写道:“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陆象山日:激励奋进,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无非使心地光明)”。事实证明,在后来的革命道路上,毛泽东始终没有背离自己在青年时代就得到的关于意志品质的正确判断,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力,确实做到了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挫折和失败,冲破重重困难,最终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毛泽东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其积极、主动的意志品质修养活动中逐渐养成的。除了从有关励志文献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意志品质的重要动力以外,青年毛泽东还非常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而且还具有强意志的良好效果。他说:“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取例明之,如冷水浴足以练习猛烈与不畏,又足以练习敢为。凡各种之运动持续不改,皆有练习耐久之益,若长讵(距)离之赛跑,于耐久之练习尤著。夫力拔山气盖世,猛烈而已;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化家为国,敢为而已;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要皆可于日常体育之小基之。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在这段精辟的论述中,毛泽东不仅说明了体育有“强意志”的功效,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意志的重大作用。他不仅是以体育健意志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勇敢的实践者。他采用的体育锻炼项目很多,诸如: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众多体育项目中,毛泽东最喜欢游泳,他经常带领自己组织的近百人的游泳队畅游湘江。大家的积极性也很高,“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写下了这样的宏伟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体育健身活动已使他当时的身心状况达到了一个极佳的程度。后来,毛泽东还在其诗作中写下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一时期以坚强的意志积极坚持游泳锻炼的怀恋之情。青年时期形成的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保证了毛泽东直到晚年仍然具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使其意志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青年毛泽东对其意志力的训练,为其后来革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提供了良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和在中央苏区时期,部分“左”倾思想严重的同志不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一味服从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指示,指责毛泽东没有遵守中共中央的决定,甚至将他列入右倾错误分子的行列中去,致使他一度成为“党外人士”。1931年11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团在瑞金主持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通常称赣南会议),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苏区红军领导班子之外。1932年10月召开的宁都会议,决定毛泽东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解除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迫使他暂时离开红军。毛泽东在其革命生涯中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成为共和国领袖后,他总结历史说:至于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多次。虽然受到了排挤,但是毛泽东都是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挫折和打击,仍然以巨大的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在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期间,领导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查田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35年12月,《共产国际》杂志第33-34期合刊在介绍“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标题下说:“钢铁般的意志,布尔什维克的决心,英勇无畏的精神,革命名将和政治领袖的无限天才,——这就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优秀品质。”这就是当时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对红军时期的毛泽东的革命意志品质的高度评价。意志的重要内涵之一,是人们以意志为动力获得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意志力坚强者能实现高尚之理想,能抑制情欲之横恣,可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出污泥而不染。意志薄弱者则为不良环境所征服,同流合污。坚强的意志力正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当代大学生是在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物质丰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风风雨雨,并且大多数人是在家长庇护下长大的。不少人好胜心强,期望值高,但又处事浮躁,缺乏忍耐力。一旦遭遇突发性意外时,这些长期生活在温室里面的花朵往往会不知所措。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必然会在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压力。从现实的表现来看,在出现问题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常常表现为心理脆弱,习惯于逃避,企图以个人经验为中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适得其反后就感到焦虑、迷茫,甚至自暴自弃,严重影响其日常的学习、生活活动,产生前途渺茫之感。渴望成功,但又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总想寻一条捷径;渴望甜蜜的爱情,可又不懂得爱情的本质,以至于游戏感情,急功近利、浮躁不实的心态妨碍了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千难万险的历史洪流中引领共产党人取得最终的胜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妥善看待和处理挫折和压力,甚至把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努力过程当成一种快乐,在艰难困苦中始终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这是一种非凡的意志力。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这种坚强稳固的意志力,才能在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中,抵制住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消极思想与行为的诱惑,才能避免出现价值失落、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从容面对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一向缺乏对学生进行有关意志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高校教育工,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应该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意志力方面的教育,并适当采取一些方法加强对大学生意志力的训练,使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意志力,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毛泽东等具有出类拔萃的意志品质的杰出人物为典型案例,开展榜样教育,改善大学生人格品质,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自信是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它是超越自卑与自负的,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也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他人,是一个人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毛泽东十分重视在革命队伍中树立自信心。他指出:“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毛泽东从早年起就充满自信。早在1925年,伴随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面对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景象,怀着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毛泽东写下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言壮语。他相信主宰国家命运的,是像自己一样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也正是凭借着这种强大的自信心,才使他不在乎敌我力量的悬殊,即使面临绝境也能气定神闲,始终勇往直前,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自信是领导者建立威信的首要条件。这是因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如果领导者自己缺乏自信心,那么这个团队也难以建立起成功的信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弱小的红军在与强大的敌人的斗争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红军领袖的毛泽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勇敢地承担起一位领袖应尽之责,没有丝毫的害怕、退缩与动摇,而是以理智、冷静、乐观、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些压力,处理各种困难。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斗争环境异常艰苦,革命队伍中存在着悲观情绪。对此,毛泽东始终镇定自若、满怀革命胜利的信心,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中国革命走向高潮一定比西欧快,“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也正是由于对自己的正确观点具有高度的自信,当毛泽东遭到了同志们的误解或“左”倾领导人的错误批评时,他仍然能够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见解而不惜失去职务,不怕遭到残酷打击。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胸有成竹,大胆、果断地作出决定,在与敌冷静的周旋中迷惑和调动敌人,巧妙地摆脱了险境。“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正是他藐视困难、充满自信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自信能够压倒困难、化压力为动力的精神,使他树立了作为伟大的革命领袖的崇高形象,并且以自信感染了全军,使红军指战员们重新看到了取得革命胜利的希望。由此,他带领一支弱小但却充满必胜信念的红军走出草地,摆脱了绝境。红军到达陕北后,国民党武装的围攻仍然没有停止,日本侵略者吞并中国之心已昭然若揭。毛泽东并没有因这些困难而泯灭其雄心壮志。1936年2月,他遥望北国雪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品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成吉思汗等历代杰出帝王,一句直书胸臆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无限自信,跃然纸上。解放战争之初,国民党军队有四百多万,且装备精良。而我军加上地方武装只有大约二百万。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依然大胆断言: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出三年或五年,就能取得胜利。1948年11月,在国民党军队还处于微弱优势的情况下,毛泽东仍然充满自信地预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可想而知,在那种军队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这又是多么自信的断言!解放战争发展的进程表明,毛泽东的预言是正确的。毛泽东凭借其高明的指挥艺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实力差距相当悬殊的情况下,凭借着智慧与自信,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推翻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毛泽东没有那种自信,那么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进程将会大大推迟,所付出的牺牲将难以估量。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时,写下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诗句,表现出一种镇定和从容。1965年,毛泽东回到了最早从事武装斗争的地方——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在昔日战地重温战斗岁月,毛泽东心潮澎湃,豪情万状,一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咏叹,表达了已经72岁高龄的毛泽东仍然具有何等的自信与豪迈!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学习任务的繁重、就业机会的稀缺、情感的不确定性,以及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使部分大学生自我评价越来越低,自信心越来越不足。许多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现象:不愿意做可能有困难的事,遇到一点困难就犹豫不决,依赖心态严重,频繁地要求得到肯定,经常寻求帮助,常常用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且悲观、沉默、孤僻,反复提出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在社交场合因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而十分拘谨,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能坚持自己的看法等等。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人要想战胜困难,首先必须是一个自信的人,只有内心强大了,才能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才能在逆境的时候不退缩,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形。毛泽东在其一生中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成功,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伟业,其内在的动力就来自强大的自信心。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心理素质塑造时,从毛泽东的心理特质中受到启迪,努力培养自我肯定意识,培养自己克服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要多学习、多实践,努力充实自己,积极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妄自菲薄,始终相信自己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最终将战胜困难。人只有树立了自信心,并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激励与驱动下,才能发掘出极大的潜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为社会做出贡献。高校教育工在大学生成长道路上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力,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借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高度的自信心冷静地克服困难的事迹提高培养大学生自信心的实效性,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敢于面对苦难和挫折,知难而进、乐观向上。
四、开拓创新的思维模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毛泽东,一个被世人誉为“20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高屋建瓴、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此卓越非凡的才智,其本身也就是他那不拘一格的开放思维的性格气质的生动再现。毛泽东历来推崇创新精神。他说:“老先生最不喜欢的是狂妄,岂知古今真确的学理,伟大的事业,都是一些被人加着狂妄名字的狂妄人所发明创造出来的。”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表现出不愿循规蹈矩、束缚自己的个性的特点。他常对人说:大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做个奇男子”。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武装工农的必要性,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然而,受共产国际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的武装斗争策略是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动起义。由于敌对势力在城市的力量相当强大,这些起义纷纷失败。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毅然放弃进攻长沙的原定计划,率领起义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撤退,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基干力量。继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全国各地武装起义不断爆发,起义保存下来的一部分武装,也都相继退入各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和革命军队,先后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基于对20世纪初中国国情的独到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相反中国革命力量在城市相当的薄弱。农民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处处受到剥削,因而农民有进行革命的欲望,推翻剥削阶级以实现政治、经济的翻身。农民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必须联合农民阶级进行中国的革命,必须深入农村解决农民的问题,才能够调动农民进行斗争的积极性,同时中国农村面积广大,农民数量多,进行农业生产能够保障中国革命的物质需要。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到农村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也就是中国的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通过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打破原来的路线方针,不是照搬苏俄革命模式,而是开辟了新的斗争方式,建立了中国第一块红色政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毛泽东这种创新精神体现在他特有的思维方式上。毛泽东思维性格气质的特色之一,即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往往以解决问题为圆心,作多向性思考,让思维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迅速地构成一张生动丰富的“意识之网”,尔后在多种多样的“意识产品”中寻觅一个最佳的“产品”,作为解决问题之法。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他的这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如此,个人也不例外,个人要想在这个存在着激烈竞争的时代里有所作为,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的素质。然而,不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思考问题时习惯于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既有的规则、理论、说法和习惯,不敢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有的人甚至采取唯书唯上的态度,人云亦云,逃避独立思考,不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大学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出类拔萃,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担负起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任务,不负民族的重托,就必须学会创新。因此,高校的教育工在课程教育或者日常生活教育中,都应该以毛泽东等革命家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榜样,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要从毛泽东的人格风范中吸取精神力量,找寻精神动力、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历练顽强的意志品质,训练创新的思维方式。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保障,大学生在观念和行为上都应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来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23期,摘自2011年第3期《毛泽东思想研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