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为一名在左翼社团混迹多年的大龄青年,我发现左翼青年圈内有一种不良的循环。一个左翼学生大多经历过初加入的热血期,混迹圈内的平淡期,面临抉择的迷茫困惑期,最终无声的淡出,回归所谓正常生活。
由此表现出来,在各个社团内,虽然高峰期人数众多,但终归于不温不火,甚至发展到后继无人的局面;在整个圈子内,混迹久了,你就会发现,虽然一茬茬的有新面孔加入,最终能够沉淀下来的还是那些老面孔,有时候,甚至一些曾经立场非常坚定的同志都一个个的“金盆洗手”了。
对于此种局面,我一直以来,和身边的朋友有过不知多少次的交流,然而,结果往往是归因于客观环境的影响。比如,当前的国内环境比较平稳,社会矛盾还不够激化,这种情况下,必然决定大家选择安稳生活;或者,许多人的家庭压力比较大,经济上比较困难,需要去工作养家;还有归咎于这些退出的人意志不坚定,还在寄希望于通过阶级流动。
你去问那些选择退出的人,也是会得到类似的回答。一般来说,家庭经济压力都是他们的首要借口。还有一些会和你冷静的分析当下局势,最终总会得出一个结论:国内形势比较稳定,国家局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另外就是当下的国家机器异常强大,从事这项事业不会有好的前途。
02
然而,这些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
关于形势稳定论,其实有这么多的青年学生选择加入左翼社团,这本身就否定了此种说法。如果不是这些年来,社会状况在越发变坏,社会矛盾越发尖锐,阶级流动越发艰难,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青年,在思考未来出路的不断向左转。而且这几年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事件,充分证明了,不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是变得更坏。
关于经济压力论,更加的站不住脚。如果做一个调查,你会发现,在各个左翼社团中,农村或者工薪阶层出身的比例一般都占绝对优势。包括我在内的许多青年学生,正是出于坎坷的生活经历,才会不断的思考现实和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正是理解到了个人命运和阶级命运的关系,才选择了加入这项值得奉献一生的事业。同样一件事情,又怎么可能作为两种迥然不同选择的理由。那只有一种可能,这个借口并不成立。
既然列举了那么多的理由,都无法解释这个问题,那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许多离开的人选择这样的说辞,与其说是要以此来说服别人,不如说是在说服自己,曾经的社团经历,决定了他们只能选择自我欺骗,才能从中解脱出来。
因此,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上面所列举的,而主要是我们整个圈子的氛围,或者说是圈内某些老同志(相对加入较早的青年)的一些不恰当的工作方法,带来的不好影响。
03
首先,重“理论”、轻实践会对新同志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遍观整个左圈内,许多人(包括笔者本人)的都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喜欢谈一些抽象的、大而化之的大道理,而不爱去做细致的社会调查;对各种问题喜欢拿一些教条去做抽象的解释,而不爱去做具体细致的分析;由此在做实践上粗枝大叶,而不能够有的放矢。
这样的倾向对新同志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他们看到那些左翼大佬对各种理论、马恩列斯毛语录随手拈来,不明觉厉,就会觉得自己看的书还太少了,对于去做实际工作没信心,也没有积极性。因此,好多人甫一进来,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都是以读过多少理论书籍为荣,而忘了革命导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这样脱离现实工作,脱离群众培养出来的同志,完全是把马列主义搞成了学术研究,不做实践或者极少做实践,也不去培养无产阶级立场,完全把学到的“教条理论”作为了一项个人能力,就算培养出来对革命工作又有什么益处?
04
其次,重“历史”、轻现实会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
圈内的有些人,出于各样的原因,热衷于为前三十年历史翻案,对毛主席顶礼膜拜。当然,我们应该正视过去的历史,并作出一定的研究,对于毛主席的理论也应该充分的重视。然而,这不等于一直纠结着过去,却对当前劳动人民的苦难置之不理,不去走进群众中去,不去研究当前的社会矛盾。遇到一些社会事件的时候,也不能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就会讲前三十年有多好。这种做法只会让大多数群众讨厌,把自己搞成小圈子。
某些公众号文章
列宁教导过我们:
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谣和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1]
是啊,统治阶级才会害怕革命理论掌握群众,因此他们总是会把革命导师符号化。然而,我们为什么也要做这样的事情呢?这除了让我们远离群众还有什么好处呢?
05
最后,我们的个人选择将极大的影响到新同志。
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里说过: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其实在个人选择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带领他们入门的老同志,都无法在坚定的选择这条路做下去,新同志受此影响,时而迷茫、困惑,甚至选择退却也并不奇怪。[2]
混迹圈内多年的同志,有的选择了读研,甚至还要做大学教授,有的在体制内居高位、拿高薪,有的仅仅满足于运营网站、公众号,发发文章,而由于不去深入群众,发的文章东拼西凑,也看不到对同志或者群众的教育意义。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可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06
总之,这种种脱离群众、偏离现实的圈子氛围,在当下是极端有害的。
须知,正是我们这些左翼青年最终的个人选择,构成了我们当下的主观力量。有很多人一边“之乎者也”的读一些理论,一边抱着客观形势还不行的念头消极等待。然而,事实上目前的问题并不是有没有机遇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机遇来了我们能否抓住。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主观力量是否足够,以及群众宣传工作做的怎么样。
保尔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3]
如果我们不是主动的去发展力量,去改造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作风,而是在退缩,在以等待时机为借口而懈怠,那我想我们以后一定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更重要的,这将是对革命事业的叛卖行为,对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亵渎。
作为左翼革命青年,我们应时刻警惕种种把我们的事业引向歧途的倾向,并同它们做坚决的斗争。我们这些青年知识分子,从旧的社会关系中走出来,更应该时刻和自己的不良习惯作斗争,通过与无产阶级建立联系来改造自己。只有我们时刻不放松警惕,时刻保持昂扬的斗争精神,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往更好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第一节
[2]毛泽东:毛选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3]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