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择业观,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在文中,对青年选择职业应遵循的主要指针、选择职业的原则、选择职业应有的态度、选择职业对一生的影响、选择职业与幸福观等问题,都作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通篇充溢着人类情怀、理想光辉、道德感召力和对人生的现实具体的关注。《卡尔·马克思传》的戴维·麦克莱伦对青年马克思这篇关于职业选择的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文章“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洋溢着要通过一种方式把人的个性完全发展出来的热情,即规避权力和虚荣,用自我牺牲的精神为人类整体服务”。[1](P8)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上的某些困惑,探讨分析马克思择业观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的现实启示。
一、青年要认识到选择职业的主体能动性具有正负二重效应
马克思认为,人有理想有目标,并要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人的“这种选择是人比其它创造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2](P455)
马克思这段论述,一是指出人有积极主动的生活选择能力,这是人的主体能动性;二是人的职业选择是现实的、独立的选择,是每个人自己去寻找达到理想和目标的手段,因此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三是人的这种选择职业的主体能动性具有正负二重效应,自己的职业选择可能给自己的一生带来美好,也可能带来不幸,因此一定要认真权衡自己的选择,这是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的首要责任。这就启示我们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正确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要把它看作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的首要责任。那怎样才能在选择职业时正确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权衡好自己的选择呢?怎样才能承担好这个“首要责任”呢?马克思在文中紧接着作了深刻的分析回答。
二、青年选择职业不要成为虚荣、名利、欲念、幻想等的傀儡
马克思说:“虚荣心容易使人产生热情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热情的东西;但是,被名利迷住了心窍的人,理性是无法加以约束的,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他的职业已经不再是由他自己选择,而是由偶然机会和假象去决定了。”[2](P456)
这里,马克思提醒青年选择职业,一定不要被虚荣、名利、欲念、幻想等非理性所左右;这时我们选择职业的主体能动性已经陷入误区,理性已经被欺骗,已经“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这时,表面上看是由他自己选择,而实际上已经被偶然性和假象所决定,已经成了虚荣、名利、欲念、幻想等的傀儡。马克思所讲的这个道理,特别值得当代大学生警觉和深思。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择业现状的调查发现,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在择业选择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利化倾向,膨胀物质利益的追求,经济收入、物质待遇、工资福利、奖金报酬、工作环境等成为择业首先考虑的因素。经济条件好、工资收入高、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优越的“北上广”等发达城市,成为近些年高校毕业生择业的扎堆首选;而西部地区虽然人才需求大,可由于收入少、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却很难招到急需的人才。
但问题是,这种被实用功利、物质欲念影响的择业选择,究竟还是不是代表社会未来、代表国家希望的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内心深处的需求?马克思把这被虚荣、名利、欲念、幻想左右的职业选择,称为是“名利迷住了心窍”,实际上已经不是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了。马克思提醒我们,这时一定要追问“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我们的热情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我欺骗?”[2](P456)只有深刻领悟职业选择终究是关联着人生理想、人生使命、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才能走出“名利迷住了心窍”的迷雾。马克思正是从人生理想和人生使命的高度,来最终审视职业选择的:“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可能由我们长期从事,但始终不会使我们感到厌倦、始终不会使我们劲头低落、始终不会使我们的热情冷却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2](P456)这或者是由于虚荣心所致的“对某种职业的突然热情”,或者是由于“用自己的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或者只是“从远处观察它,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实质上都是自己的职业选择,已经成了虚荣、名利、欲念、幻想等非理性的傀儡,堵塞了通向践行人生使命和人生理想的道路。
三、青年选择职业一定要考虑允许自己做出选择的社会生活条件
马克思在文章中说:“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2](P457)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对关于人的社会关系对青年选择职业的制约性的这个深刻思考,可以说是他后来的关于人的社会性思想的萌芽。对照马克思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56)的论述,我们就更能理解为什么青年选择职业一定要考虑允许自己做出选择的社会生活条件,更能理解为什么各个高校的择业就业教育都特别强调,我们大学毕业生不能只从个人需要出发,还要从社会需要出发,要响应祖国和人民的召唤,努力选择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岗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在我们每一个大学生身上不仅承载着社会权利更承载着社会责任。社会关系对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制约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如血亲联系、民族关系、家庭经济政治条件、家庭在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地位,特别是整个时代下的社会关系格局、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对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宏观制约、国家政策对大学生择业的中观制约、即时各行各业用人需求现实状况的微观制约等,而且这些社会关系,在每个青年走向社会能对它们发生影响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着了。
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一定要有“国家、社会、家庭”的坐标。要考虑自己家庭的条件、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认清国家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要了解各行各业的人才竞争现状等。这就需要在选择职业过程中,不能忽视整个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人职业选择的制约,不能脱离客观现实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把自己的职业选择单单建立在个人的需求和好恶的基础上。
四、青年应该追求和选择什么样性质的职业
马克思在分析了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对青年选择职业的制约后,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 [2](P458)马克思这里指出的青年应该追求和选择什么样性质的职业,正是他自己追求和选择,正是他内心渴望从事的终生职业,正是他自己践行的人生信念,正是他生命历程的写照。相信当代大学生,当读到马克思说的这段话时,他们跳动着的青春的心,一定会和马克思的心连在一起!马克思告诉我们应该追求和选择的职业,已经摒弃了虚荣、名利、欲念、幻想,已经把选择职业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紧密融合在一起了。
一是要追求和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因为,“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2](P458)“尊严”不是虚荣、不是权贵、不是作秀、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能使人有高尚的人格,使人的工作和奋斗具有崇高品质的内涵,使人的职业成为一种事业并获得人们的敬重。因为,“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2](P458)马克思认为给人以尊严的职业,不是使自己成为谋生的工具,成为名利金钱欲望的奴隶;而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出来,把自己的创造成果贡献给社会的职业,从而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无疑,这正是当代大学生内心中最渴望从事的职业。马克思还认为,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并不总是最高的职业,但往往是最可取的职业”。[2](P458)这启示我们当代大学生,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有可取与不可取之分。对职业的高下之分,往往是世俗之见;而可取与不可取之分,在于是不是既适合社会和人民需要又适合自己专业、兴趣和能力的职业。持有这种选择职业的观念,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尤为需要和可贵。
二是要追求和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可以说,马克思的这个选择职业的思想的内涵,是深邃的,是需要我们联系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的现实状况和问题,加以进一步发掘的思想。这里至少有三个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和大学生一起深入思考:第一个层次是任何职业都是建立在一定思想之上,这个思想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可能是崇高的也可能是世俗的、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第二个层次是一定要追求和选择建立在正确的思想之上的职业。第三个层次是我们对这个思想的正确性已经深信不疑。这三个层次中最核心的是,追求和选择的职业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的思想之上。马克思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正是深刻分析和指明这个“正确的思想”。
三是要追求和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马克思说的“最广阔的场所”,并不是简单的狭义的空间命题,而是个历史、人文、时代命题。它有广义的时间空间内涵,有历史、现实、未来贯通的内涵、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内涵。只有包容着这样大视野的职业,才能与“为人类工作”相适应、相匹配。这就是说,在我们青年选择和追求的职业中,要包容着大视野、包容着天地人大境界、包容着人类情怀、包容着时代潮流、包容着历史必然。
四是要追求和选择“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马克思当时所说“共同目标”,是“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青年追求和选择的职业,应该是能不断接近这个共同目标的职业。这个共同目标有双重维度的“高尚”:使人类趋于高尚,同时也使自己趋于高尚。这就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青年追求和选择职业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事业的需要,更是使人类和自身臻于完美境界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这是在人生更高境界中所展现的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当代大学生若从这个人生更高境界的高度来追求和选择职业,定会能使我们摆脱诸多世俗名利的困扰;从而实现人生由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飞跃。
五、青年选择职业“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这是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得出的最终结论。马克思指出这个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凝结了真善美的统一,凝结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凝结了应然和实然的统一,凝结了人类发展和个体发展的统一。“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2](P459)人的生存方式是实践的,而实践都是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人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每个人的全部潜能只有在投身社会实践中才能展现出来;每个人的所有能力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发挥出来;每个人的需要和价值只有在为社会、为同时代人幸福做贡献过程中才能获得。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和境界;而自我实现就是指的人的潜能、人的能力、人的价值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和展现。
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从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人类观的高度,从追求“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的境界来选择职业,才能获得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一个高尚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