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典礼上,我们或许会群嘲发言者对「绩点」的自我炫耀,却忘了自己在平日的生活中,并未彻底反抗发言者所代表的「主流价值」;我们或许会在溢满感伤情调的骊歌中潸然落泪,却在泪水中小心翼翼地掩盖起,选择背后的局促不安。
尚未毕业的学弟学妹们,或许同样如此:保研还是出国,到政府还是企业,做公益媒体还是工友社区工作,间隔年去做支教项目还是创业扶贫……在千变万化,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中,每一个人生选择的背后,都似乎有着无数可能性等待着我们开启,又有无数种矛盾甚至是与我们价值观的激烈冲突;然而万千弱水,我们只能取一瓢饮。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如何才能做出无悔的人生选择呢?如果有这样的师兄师姐,真的做出了令自己不后悔的人生选择,并且越走越坚定,我们难道不想了解,这样的选择是如何做出来的么?
这样的师姐的确存在;她就是中大校方断然不可能邀请到毕业典礼台上的校友代表——沈梦雨。
MY的人生选择,我们可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她从中山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扎根进工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被rihong厂的工友们集体选为工人代表,为争取劳动者的权利与尊严踏实调研,努力发声,纵使被工厂管理者匿名诬陷,频频打压,甚至违法开除,她也从未放弃抗争。
MY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MY更是我们身边的人。她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和我们一样,通过阅读新闻或社会调研,了解到了劳动者艰难的处境,也以学生身份参与过维护劳工权益的行动;也和我们一样,面临着种种可能相当困难的人生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士,可以取得更多学术突破;凭借数学专业知识进企业,可以谋得很高的收入;即使是继续做劳工相关的工作,也可以选择去NGO或者做法律援助,工资低些,但相对稳定,也不至于没有「后路」。至于直接进厂做一位工人,当然不是不可以,但似乎总有些令人担心: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重复性劳动,之前不都白学了么?身边朋友会对我有什么看法?家里人不同意,甚至直接精神崩溃,该怎么办?
如此种种选择与矛盾,需要我们逐步拆解与分析,进行价值排序。下面,我就将以MY当年面对的这几种选择为基础,总结出一套人生选择的方法论;我前一段时间自己做选择时,也运用了这一方法论。希望能以此更好地帮助到各位朋友,在面临重大选择时不慌张、不犹疑、不躲避,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定。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支笔,一个本子,本子内页最好不要有装饰与横线。建议手写,因为手写相对不容易涂改,这样写每个字之前都需要审慎思考;最终写下自己的决定时,也有一种庄重感。
我们还可以准备相对完整的一块时间。这是为了留出一个自我审视的契机,尽可能逼迫自己问更多的问题,追问每一个「理由」背后的原因,每一条「后路」蕴含的价值取向。但如果因为正在参与社会行动,没有办法拿出一块完整时间的话,利用行动间歇的碎片时间书写,将自己的反思与整个行动结合起来,或许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刚刚开始打开本子,拿起笔,我们可能还没办法做到很有逻辑;但是,我们会对「职业选择」本身有些想法,对自己和身边人最近的状态有所观察,对近来的社会环境与变化有一定认识。不如先把这些心路历程写出来,例如:
「所以……现在到了你诚心直面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你读过,不止一次。这学期开学初,你一遍遍地和身边朋友们做铺垫,说自己可能不继续读博士了,说自己很可能在广州做工人相关的工作。再然后,环卫工人的事情一件件出来,你受到了很大教育;这种教育也马上通过调研报告的实践再次得到了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对幻想的抛弃、对路线的调整与坚定,都是与这一学年的职业选择并行且相互影响的。」
这一步的核心,是要将社会现实环境与自己的人生选择结合起来,为后续正式的分析定下基调。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不公与压迫、撕裂与斗争的社会中,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时,我们自然会发现,自己的选择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一压迫性的结构,或者强化它;没有改变与强化之外的「中间道路」可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生选择,尤其是其中本职工作的选择,会最直接地形塑我们的社会身份与社会关系,进而形塑我们的价值与立场,所以明确社会现实环境,也有助于我们认清这一形塑作用,坚守人生选择的底线。
接下来,我们可以逐步问自己以下问题:
1.现在你都有哪些选择?
(如:升学,进企业,做NGO或法律援助,进厂)
2.现在你要做的最紧迫的决定是什么?
(如:何时给何单位回复,如何向家人交代等)
3.你在做上面这些决定的时候,最纠结的点在哪里?
4.这其中,有哪些是本来不必考虑的,需要避开?
5.如果你真的做出了其中一种选择,可能发生哪几种情况?
6.不同选择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
7.现在纠结的点解开了么,为什么?
8.现在呢,你要做出哪个选择?
其中,1、2两问在开头明确选择本身,7、8两问在结尾呈现最后的思考与决定。中间四问中,3、5两问为事实分析,需要全面具体的自我暴露;4、6两问为价值排序,需要与社会现实充分结合,步步追问,审慎思考。
以第3问为例,在写自己「最纠结的点」时,暂且不用自我审查,哪怕是觉得很无厘头、甚至很自私的纠结,只要强烈而真实地存在,也先写下来再说。只有在这里充分暴露,才能在下一个问题中真正认清这些纠结背后的原因,发现其中的哪些根本不必考虑。例如,关于是否出国深造的纠结,可以这样暴露:
「我有一种『为了出国而出国』的想法;尽管我自己很清楚这种想法站不住脚,也经常劝我的朋友不要这样做,但不得不承认,直至今日我依然没有完全摆脱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背后有什么呢?一个是,我从小生活的环境过于优裕,初中同学有一半多都到美国念本科了,所以我潜意识里总是怕自己倘若没有在美国念过书,反而在见识和视野上会比同龄人亏欠很多;另一个是,我会觉得好像出国深造是个特别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读的话可能以后很多方面都会比较被动。」
有了这样的暴露,后面的追问就很容易了:所谓「见识」与「视野」,真的依赖于你去过多少国家,是否在美国念过书吗?你所谓的「同龄人」,究竟是社会上大多数的劳动者,还是出身大城市上中产阶层家庭的那几十个人?「被动」与否取决于你以后要做什么,为哪一阶级的人而做;既然你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搞学术,那么怕自己「被动」,不还是先想着自己,给自己「留后路」么?如果有给自己「留后路」的想法,问自己这种想法背后的真实原因,把这一原因写下来;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这一原因如此浅薄,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这些追问的基础,就是价值排序。从来就没有事事能「兼顾」的人生选择,价值排序是我们能在矛盾中进行取舍的前提;有了正确的价值排序,才能在整个暴露、分析与选择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自我反思,而非循环论证、自我安慰式的「反思」。
首先,我们要明确,价值排序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因人而异,但在具体的社会现实中,不同的价值排序是有正误优劣之分的。2018年前五个月,有据可查的中国大陆工人集体抗议、罢工等行动已达759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5%;从八青到修宪,从高校反性骚扰到尘肺工友抗争,社会矛盾已再也无法用删帖来掩盖;属于中产阶层「岁月静好」的空间越收越紧。在这一社会现实之下,一些人依然以「稳定」作为自己价值排序的最高位,希望能找一份「远离政治」的「稳定」工作,终此一生;然而,这样的「稳定」是不可能长久的,这一价值排序也因此自相矛盾,有很大偏颇之处。只要我们本着唯物主义方法来认识社会现实,我们就不难得出上述结论。
然后,我们要带着这一明确的认识,进行核心价值的排序。例如:个人在行动中获得认可,与劳动者集体的权益得到维护,究竟哪个更重要?对于家人的道德义务,和对比自己家人更受压迫者的道德义务,究竟哪个更重大?对改变社会而言,更有价值的选择是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并以此做慈善,还是与工人农民相结合,改变社会的所有制结构?
还记得在整个方法论的第一步,我们通过心路历程的书写,将社会现实环境与自己的人生选择结合起来;我们和梦雨一样,看到物业公司「克扣工人工资福利、拖欠社保和公积金、给工人签空白合同、逃避本应承担的经济补偿」,看到政府部门面对如此不公「置身事外、不管不顾」,看到身边的同学们「为工人奔走、呐喊,也被团结抗争的工人所感动和教育」。
这样的结合,会帮助我们逐渐明晰价值排序:「惨淡的现实淋漓的鲜血」,让我们感觉到「法律的无力和苍白」;「审视自己」,发现自己不应「理所应当享受」投胎带来的「既得利益」,将使我们在人生选择的过程中,真正突破个人中心的束缚,同最受压迫也最有力量的阶级并肩战斗;同样是为工友们服务,我们要在尽量发挥自己特长,多做贡献的同时,选择最彻底的,最能直接介入真问题的工作。
是价值排序,让这一人生选择的方法论不同于其它的思维模式;是对正确价值排序的认知与坚守,让MY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坚定地选择了进厂斗争之路,与劳动者一道寻回失去的权利与尊严。
我们今天和MY站在一起,是为了捍卫这样一种人生选择与价值排序的路径;更是为了持续鞭策我们自己,关注rihong厂的真问题,关心整个社会劳动者的真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与志同道合者坦诚交流,在集体中凝聚力量,做出无悔的人生选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