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8日武汉理工大学2018级本科生任某跳楼自杀,悲剧为何不断发生?
从网上消息看,任同学有内向自卑的性格倾向,因悲观焦虑,认为压力太大、前途无望,选择结束生命,其中辅导员的言论有消极影响。
任同学刚大二,选择结束生命需要克服多大的恐惧,难道只能这样吗?只是他的心理问题么?我们只能叹息?一调查发现东部地区大学生自杀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与东部地区高校较多,曝光率较高,西部地区高校偏少,高校保护主义更强有一定关系。我们的身边,西安各大高校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会有多少?经验表明,大部分高校每年都要发生一到两起学生自杀事件,网上能查到的,近两年西安高校有多起被曝光的自杀事件,都是个人在知乎上发帖,说明大部分自杀事件被很好地控制在小范围内,像是“吃人”的学校。
西北工业大学:
2017年6月10日航天学院一博士跳楼自杀
2017年10月9日一名14级本科生跳楼自杀
2018年4月5日材料学院一名16级本科生跳楼自杀
西安交通大学:
2017年12月25日杨宝德(博士)溺水自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年9月29日张小敏(机电学院研究生)因“导师经常以助研费名义把国家科研经费打到小敏卡上,并让小敏转交老师,导师借此侵吞国家科研经费”跳湖自杀。
1
自杀行为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
“既然自杀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只影响个人,那么自杀似乎应该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因素,因而只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事实上,人们通常不是根据自杀者的脾气、性格、经历和个人历史上的大事件来解释他的决心吗?”(《自杀论》——Emile Durkheim)
性格的形成、个人的经历绝不是纯粹的个人因素,把人孤立于社会关系之外去思考,只会让每一次自杀成为一个心理分析的案例,被用来充实支撑那一个个冷漠愚蠢的理论。真正积极地思考必须把人放入社会中。
现代社会中,人作为单独的个体已经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有本质相同的商品而已。人不再称为人,而是一个个人力资源,依靠在市场交换中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来确定自己的等级。人们修饰自己的外貌、充实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技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够在市场上把自己成功推销出去,以便能让先前对自身的投资有所回报,换来更多的利润。倘若不成功,人就失去生存的价值。
在现行的制度下,人的天职就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就是集聚资本。当然这所有的一切并不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和拯救,而只是为了经济利益本身。个人就像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一样,其重要性决定于他的资本的多寡,资本多的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齿轮,资本少的就无足轻重了,但是不管怎么样,人总是服务于它自身之外的目标的齿轮。
在弗洛姆看来,人已经成为换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这正是由现代社会特有的运转方式决定的。现在,人的痛苦已经不是主要来源于对贫困生活的失望,更多的是因为人成为社会这台大机器中的一个渺小的齿轮。人生活空虚,生命失去了意义,所以,他感叹道:“十九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而二十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同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友好的,但掩盖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不信任。由于私利的作用,即便是爱的关系,也会变成相互利用的关系。现代社会中,那种人与人之间如同同胞的关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竞争。
人被异化,从而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一书中谈到, 自杀的根源在于生存理由的消失、生活的意义被剥夺, 这是无法忍受的, 人不能够无意义地存在。一个人活着必须找到生命的意义。
2
爱憎分明,认清现实
这个知乎上不错的答案可以说明是谁在“吃人”,“师徒式”背后是“封建主义”,“契约式”背后是“资本主义”。当无良违法导师被曝光时,大家对中国目前的导师制度态度不一,有的举了好导师的例子,堪称道德模范,但最多也只能是封建时代的圣人,只是值得尊敬称赞。只要制度不改,产生问题的土壤就还在,这些年不断受伤害的学生就是证明。有些人提出要变革制度,要从“封建的师徒式”进步到“资本主义契约式”,这是一种进步,不过只是更“公平”的自杀,更“公平”地“吃人”。本科教育更像契约式的,本科生依然有高自杀率,西方博士自杀率也很高。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导师制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3
思想和主义可以救人救社会,人只有投身社会才能在短暂危险的一生中找到意义
对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认识问题”的背后就是思想和主义,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最有战斗力。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不断反思质疑。我们的力量在于自己,在于联合。作为学生,我们不是产品,更不是残次品。
欢迎投稿曝光,坚决不做护校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