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北漂青年毛泽东的迷茫与无援

慕兰 · 2019-09-16 · 来源:新青年2050
收藏( 评论() 字体: / /
“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可惜呀,他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

  1919年,毛泽东25岁,才刚刚在北京漂了不到一年。

  一年前,他基本上是抱着“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心态到的北京。为了谋生,他在老师的推荐下,在一所大学里搞兼职。一个月工资8元,据他后来讲,“这个工资在当时并不低。”

  那么,和他的工资相比,当时北京的房价是多少呢?

  鲁迅只用了一年的工资3500元,买下了一套四合院。当时还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每个月光是工资就有300元,是毛泽东月工资的37倍。

  郁达夫也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子,价格2200元。一套房子对他们而言也就是一年的收入,对毛泽东而言,却是不吃不喝几十年的工资。

  毛泽东的家庭是当地的富农,家里有不少土地,还养了长工。经过毛泽东父亲一辈子的苦心经营,各种精打细算,据毛泽东自己统计,最后家庭总资产大概两三千元的样子。

  用尽一个富农家庭的洪荒之力,也就够买北京一套房。

  事实上,那时候的毛泽东,不仅买不起北京的房子,连租房都非常困难。和现在许多年轻北漂一样,毛泽东到了北京后,也只能和朋友租住在极其便宜的大杂院里。

  这个大杂院据说是清朝停放棺材的地方,在院子里修了几栋矮房子,是给抬棺材的脚夫住的。幸运的是,毛泽东并没有住在恐怖的棺材房里;不幸的是,他也没有住在脚夫住的矮房子里。

  他租住在挨着矮房子搭建的几间更破更矮的小房子里。毛泽东回忆道: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

  条件这么差,还住在这儿,原因只有一个,便宜。

  在一次讨论会上发生的一件事反映了毛泽东经济上的窘迫。

  毛泽东发言说:“把你的衣服给我,我来洗……大小不论,价钱一样。三天以后你就可以交钱取货。”

  没有人反应。

  后来一位学生的妻子开玩笑说:“作为绅士,毛泽东不会干洗衣服的行当。”

  另外一位学生认为毛泽东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就对毛泽东说:“那好吧,明天你来给我洗衣服,我要看看你会不会做。”

  毛泽东真的做了,当然也就得到了钱。

  身为“北漂”,毛泽东受到的打击,远不只是经济上的窘迫。

  毕竟毛同学当年要文凭没文凭,要家世没家世,要名气没名气,很多大人物都不拿正眼瞧他。民国大V胡适甚至在课堂上拒绝回答毛同学的提问。

  毛泽东回忆道: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小时候我们学到一些主旋律文章的时候,总会提炼出一个高大上的东西——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那时的我们或者完全不能理解,或者轻蔑发笑,或者压根不相信。

  但只有有一天,你经历了人情冷暖,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失败到怀疑人生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奋斗的意义。

  当年的毛泽东在北京日子不好过,却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期望,也从未忽视过身边触手可及的美好。

  在公园和故宫的宫址,我看到了北国的早春,在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树木引起了我无穷的欣赏……”

  这是出版于1937年7月的《毛泽东自传》中的一段话。

  从毛泽东的故事里,我还读到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永不言弃。

  并不是所有人都轻视“北漂”毛泽东。

  一个是对他影响极大的恩师杨昌济。他在长沙时就对毛泽东另眼相看,对毛泽东的期望不可谓不高,希望毛泽东像曾国藩、梁启超一样成为“异才”。

  杨昌济从湖南到北京大学任教后,更成为毛泽东在北京的引路人,介绍他认识了李大钊。

  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毛很有感慨的说:

  “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杨昌济,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公平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

  毛泽东其实在北京待的时间并不长。

  1919年春天,因为母亲病重,毛泽东选择离开北京回到老家。然后在第二年又短暂地到过一次北京。此后,毛泽东再没来过北京。

  就这一年的北漂日子,对毛泽东而言,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一段话曾这样评价:应该说,正是在北京的短暂岁月,真正改变了毛泽东的人生志向。

  这句话,一点也没夸张。

  来北京前的毛泽东没有名气、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房子,而且还没有女朋友。甚至,最夸张的是,作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没到北京之前的毛泽东居然没有听说过马克思!

  他后来自己感叹说:

  “到了北京,在马克思诞生整整100 周年之后,他方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这个人、有十月革命这回事。如果没有来北京, 没有近距离地与李大钊、 陈独秀相处,他很可能就不会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他在一年内做的事情,很多人留在北京十年也未必能做到。就在北京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认识了很多大牛,开阔了眼界,吸收了许多新的思想。

  离开北京时,他虽然还是一副北漂的穷困样,连仅有的一双鞋都被人偷走。当他回到家乡,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处在闹市中却默默无闻、不知何去何从的青年了。

  他带回了他在北京所有的经历、学习、思考以及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革命。

  在这之后,他还到过上海,到过广州,到过武汉,到过井冈山,到过瑞金,到过遵义,到过延安,到过西柏坡··· ···

  1949年,新中国建国前夕,他在西柏坡感叹道:

  “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可惜呀,他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

  当三十年后他再一次回到北京时,他已经完成了一项这世上最伟大的事业: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年是2019年,距离毛泽东“进京赶考”,已有70年漫长的岁月;他离乡“北漂”,更是足足100年前的事了。

  但有一个镜头是永恒的——

  在北京的严寒里,青年毛泽东穿着与同乡青年共用的一件大衣,驻足于冰雪之间,在一片银装素裹中,凝视若火焰般绽放的红梅,满心欣赏,热血沸腾。

  他乐观,努力寻找问题症结与解决之道;他不在乎身外之物,他追求精神的强健,还有信仰的力量。

  这个镜头,最好的配乐,是1919年的流行曲《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