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调查二:乡村先富者如何发迹?
1,老余是八十年代做小买卖开始积累资本的,如今已经六十左右了。他经营拓展是借九十年代基建东风,养拉沙子车开始发迹,进而进入建筑领域,开始设厂生产水泥袋,与水泥厂建立长期客户关系,他用袋子换水泥,再将袋子运往建筑地,建筑商没钱,他就兑换楼房。这样形成一个保值增值的利益链,同时扩展项目生产电镀产品,当时主要为美国服务,但受金融危机影响,现在电镀产业不景气。他大部分是靠自己积累资本滚动发展,向银行贷款很少,即使贷也基本当年还上,从来没有不良信贷记录,这是少有的实业家。应该是市场经济经营下的正当商户。只是在夹缝中生存不容易。
2、老苏,是立足农村,靠农村优势,发展水果批发业,主要是联合附近农民,形成团队,行销全国,靠自有积累坚持在市场中打拼,是农村带头致富的典范。也从无不良贷款纪录。值得政府扶植。只是这样带头人太少。
3、小于,养猪万头,贷款不少,基本是资债相平,关键看市场起落如何,才能维续经营。
4、中翟,以屠宰鸡为主业,行销各地,形成了自身的行业产业优势,但也是贷款大户,资债如何,不得而知。
5、小飞,以经营汽车配件为主业,主要以门店经营为主,贷款与资产持平。
6、小鹏,以走水果为业,资债略有亏负。
7、小袁,以贷款为业,贷出贷款存入银行,等待时机投资,寄生明显。
8、还有村上二张贷款大户,一人还是县人大代表。
9、另有附近镇上卢某,专以垄断为业,如附近景点的香火钱,外出走水果的保护费,沙场的供应权等等。有暴力名声。
10、邱某,兄弟四人进入运输业,跑专线权得来有强势倾向。如今已经形成规模,逐步规范化。
11、其余一般富者,不过盖个二节楼就花空积蓄了。更谈不上带头致富了。
先富者,老余是八十年代延续至今的富者;老苏、卢某、邱某,是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的富者;其余,皆为近十年上项目的贷款户。看来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梦想,只实现了十分之一,其余则借私有化东风,依托政权政策巧取致富。
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官商合一化对市场经济的解构已经日渐深入。没有薄熙来式的打黑,地方政权黑社会化难以幸免。只有一个盼望,薄熙来主政各地也许还有望有所改变。但薄熙来只有一个,此路难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