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实际大胆讨论,明辨是非还历史原貌
——是非微百微月秒年——与 杨思远 教授联手
陶 冶
一觉醒了睁开眼睛打开灯就差8分钟5点了。昨晚上床早,不到12点,将近6个小时也行了。常说的保证8个小时睡眠是对年轻人说的,到我这个年龄段6小时就足够了。人家钱学森是国宝级人物,从来(回国)就晚上12点才停止工作也活过了9旬接近百岁,一直到死也不糊涂。看来睡眠多少跟寿命长短、智商高低不绝对是成正比的。
清醒了后,就打开电脑,心里还惦记昨晚贴上的稿子,看看发了没有?点开一看,在最新文章栏目里还真地出现了。嚯,好家伙,点击量竟然3762了!我发贴的时候人家工作人员早已经下班了,如果有夜班执守人员审查完了确定通过正式发表,人们已经上床休息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网友点看呢?我看这么高的点击量却一个跟帖也没有,我明白了:点击率可不是阅读率,就跟咱们看电视在选台一样,点是点了,却没看,越过了,顶多看个标题而已。没啥可喜的!
世上很多的事情进入你眼帘的不见得都是属实的,尤其现在这年月,假象太多了。所以,曝光和揭密的勾当和作为也成了一项工作,大模大样地进入媒体,跟读者和观众见面了,于是人们才看到了真相。这,就是“焦点访谈”成为央视支柱栏目的真正原因吧!对于揭开美丽面纱或揭开脓包的权威节目不光百姓爱看,当官的也看。但是看的心情、动机、目的,和看后的效果、反应肯定不同。谁都看见了,不管多大的事儿,多久的事儿,一上“焦点访谈”当地政府、当地领导就立刻表示“严肃处理”。我就要问了:“你早干吗了?”是你真的不知道吗?那地方是不是你的管辖范围?你是干吗吃的?国家给你的干饭你喂狗了?一表态就万事大吉了?你要严肃处理和查办的对象是谁提拔上来或安排的?是的,也有“负连带责任”的一说,可是那“警告”、“记过”、“留党察看”的处分顶个屁?就是“撤销党内外职务”就能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了吗?要我说,那个“严肃处理“的及时表态,其实就是为自己开脱,就是不负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看, 杨思远 教授真比那些在上边作威作福的官员们强百倍!还搞“调研”呢,就那么一走一过就算调查了,就算研究?打死我也不信的。何况他就是当地的官员,他就是那里的父母官,是家长,还调什么研?纯粹是官老爷、官僚主义、死官僚主义者!这个在毛泽东时代早就淘汰了,老百姓也把你轰下去了:滚蛋吧,哪儿凉快上哪儿呆着去吧!给你保留工资就念佛去吧!你还讲政绩?你有什么政绩可谈言?还到处跑呢,跑什么?跑官!倘若不信你就在“两会”期间往代表们所住的房间打电话,有的都过11点了还未回房间,他们干啥去了?也该理解,在下边忙了一年到头好不容易进了京城,可得抓紧时机“运作”啊!运作啥?怎么运作?在“改开”年代生出的一些新词太多了,值得专门写篇文章说道说道,可惜我顾不上的。中央才决定撤销县级市的“驻京办事处”,晚了!那个机构是干啥的?是招商吗?跑“关系”!他们为谁跑“关系”?往哪里跑?跑啥“关系”?当地老百姓的血汗钱,就做他们的经费挥霍完了,回去还得把这个“驻京办主任”安排好了,就像对待从前线凯旋的功臣似的!
考虑到 杨 教授的辛苦和劳累,到那么偏远的鬼地方(穷乡僻壤)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图个啥?当官的有几个能这样深入基层,走入民间的?人 家杨 教授不是在家里吃不上饭,他也不是为了跑个一官半职啊!从这个角度和心向来看,我倒觉得杨思远同志很可爱的!我说的是实话,一点儿不虚假。我不同意他讲座中的有些观点,那是正常的。不同意不等于敌对,所以我没用“驳”而用“商榷”。今天,我连“商榷”也改了,我用“联手”来表示。杨思远同志(请注意我的新称呼)这个年龄段的人,是要担负起咱们共和国“转型”任务的。我们这个年纪以上的人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能眼巴巴地看,还说不定能不能看到转好了的那一天的到来。希望还得寄托在他们身上啊!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跟他们争,而是要扶助他们健康地发展起来,接续下去。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社会主义大业还是要靠他们的。“40后”的已经或将要退出历史舞台了,“50后”的也“过景”了很少担当重任了,今后就指望“60后”和“70后”了。我们不指靠他们还指靠谁?
我有的时候是很固执的,我知道,我吃过这个亏,但是我也得过这个益。否则,就不是我,或没有我 了,至少是没有今天的我了。“固执”,在我这里不绝对是贬义词,不就是牢固地执守吗!打阵地战想取胜,靠的就是这个劲儿,也就是坚守。共和国发展到今天,走到这一步,作为真正的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至少是信仰),面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形势,我们必须坚守和固守。如果改称多党制和联邦制,是决不容许的。尽管我们说了不算,也要拭目以待。在网友跟帖里常见对毛泽东思想大讲堂和开办的讲座不屑一顾的,说没有行动的空泛议论毫无意义。我却觉得,这就是毛泽东当年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很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意义,最好遍地都开才好!毛主席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现在是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国民了。又到了 鲁迅 先生面对的那个年代了。不消说有的国人麻木了,就是家人也有的麻木了。我的小家里就有这种或这样的人,我都没招儿了。儿子还好些,我把他拉到讲堂来受受教育,看看这些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了。但是,姑爷儿却是怎么也争取不过来,他还记得小时候跟童伴儿一起到生产队苞米地里撅甜秆儿(没有结棒的空秆儿)被队长逮着后专门收拾他(爷爷成分高,是当时的专政对象),他种仇了,耿耿于怀。他曾去过朝鲜,就说朝鲜跟咱们毛泽东时代一样,“穷”。我怎么给他摆事实讲道理也没用。他就认为我现在参与搞的这些换不来钱,没用。大局已定,小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我觉得作为他们的同龄人中能有杨思远这样忧国忧民的同志,是很难得的。教授当中有多少发财的呀?那鼎鼎大名的“无净廉”就不用说了,那几个钻故纸堆里贩卖“国粹”或折腾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名家,看似远离政治实为修正主义或资改派找根据、献佐证而受青睐发大财的名利“双赢”的“叫售”们,能跟这位 杨 教授相比吗?所以,我要与 杨思远 教授联手,学习他,也补救他,使他的讲座达到没有错误或少有错误,更受欢迎。为此,还要继续跟他交流,接续我上次没说完的话题:
11,小岗这个典型是成功的先进,还是后退的失败?
小岗能成为典型,实在是个特例。老百姓常说“什么人玩什么鸟儿”,这个是个人爱好,人家的自由,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你不要“己所好之,就强予人乎!”小时候,童伴们常会我去水塘里抓蛤蟆,不是当玩物玩,是烧了吃。我就不喜欢蛤蟆,看它的嘴大到耳丫子不舒服。长大了看见耍猴的,人家都爱看,我就不爱看,觉得它不是稳当客(qie )儿,屁股坐不住,张牙舞爪可以,办不成啥事,算不上“大牲口”。本来熊猫是很好的,属于珍稀动物,它并未得罪过我,我就是对它没好感,不为别的,就为它的长相,使我联想了一个小人而厌恶它。事出有因,虽然无据。小岗怎么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家爱小岗有人家爱的理由。小岗有人爱,就跟现在电视上报道的,一个漂亮的女护士就自愿嫁给自己护理的白血病患者,一个高挑儿的大姑娘爱上了一个不到胳肢窝的侏儒人一样,自然有人家爱上的可爱之处。人家就爱领个小弟弟似的丈夫招摇过市,碍你什么事?就是屎壳郎叮粪球,那是它的最爱,好还用人理解吗?咱们不能要求别人都与自己同样嗜好。况且人都是有局限性的,由于本身之外还有多方面的原因或因素,不能用自身标准去度量别人。就像拿我跟 杨 教授相比,用我知道的去比人家,对人家是强人所难,对自己则是孤陋寡闻或自不量力。说得邪乎一点儿就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了。就我的生长的年代和处境,我让 杨 教授知我所知,那就等于我跟于丹比农村和农业的常识一样,我能说自己比于丹还多识吗?除了本身的时空局限外,也还有个社会氛围和大环境的问题。30年前的教育方针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张学生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去锻炼,参加支农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现在不讲这个了,而且被认为那是去“劳改”。
我前不久回老家,饭桌上谈及土豆(即马铃薯)来,我的小外孙(老闺女的孩子)都上高中了,竟然问土豆是树上结的,还是秧上长的。当他听说土豆不是树上结的,也不是秧上长的,就大惑不解了。我告诉他土豆是土豆秧在土里,也就是地下结的,他更惊讶了。我不知道现在的初中有没有《植物》课?我就是在《植物》课里才知道“块茎”的。孩子这样,我开始觉得好笑,后来觉得无奈,再后来感到悲哀。我们现在的教育可真的是“五谷不分”了。可是,我们的领导人看到了这一点吗?也许他们认为这个问题无关紧要,不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这,可是大错特错了!
我这样要求领导人也不该的,其实国家领导人也是人,未就任之前也是普通人。其中有的有时表现连普通人都不如。他的境遇、境界、思想观点、精神风貌和认识能力不见得比普通人强多少、高多少。决不是因为登上高位,他的屁就不会臭了,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就都正确无疑了,甚至可以管多少年。就是被称为革命导师的毛主席也没那么自信,也未这么说啊!他还说他身后恐怕要变化,而且是大变,甚至是腥风血雨哩。因此,我说小岗能被写进共和国的历史纯属偶然,但是偶然当中也常有个必然。可是不管怎么说,怎么圆道,也不能把野草说成了鲜花,更不能把狗屎奉为美餐。毛主席立大寨为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就是号召全国农民像大寨人那样,在陈永贵的带领下,把个穷乡僻壤改造成粮食产地(青石板上种庄稼),改变家乡面貌,大办社会主义新农业。号召全国农民学大寨人,学大寨精神,战天斗地,先苦干后享受(先治坡后置窝),多打粮食支援工业发展,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为了让工农群众掌权,吸收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当党代表和人民代表,选举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委员,甚至进政治局,当国家副总理。大寨的好带头人陈永贵出任主管农业的副总理,工业战线的劳动模范吴桂贤也当了副总理,沈阳卖菜的售货员李素文当了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无产阶级也好,工农大众也好,要执掌共和国的权不可能13亿人各个都上去,只能由其中的代表来代理。现在有人说毛主席是争权夺位,是为自己掌权,那就是他们的理解。毛主席带领革命老前辈打下了江山,目的是让劳苦大众坐江山的,是要还政于民的。到召开四届人大时,工农兵代表就达67.95%。也就在这个问题上,与党内的资产阶级发生了分歧,毛主席说他们是“民主派”或“同路人”。他们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反对缩小“三大差别”,主张回到小农经济,恢复资本主义(补课)。于是,党内的两条路线、国家的两条道路就分野了。当时老百姓都不明白,怎么还“最危险的敌人就在党内”?不理解。现在终于看明白了,毛主席说的一点儿也没错。毛主席说“修正主义如上台,复辟资本主义很容易”,现在都应验了。人家要否定大寨这面引领全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红旗,怎么办?那就到落后的地方找典型;人家想用私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那就不能找克己奉公、一心为公的好带头人领导的生产队,就要找成天想着自己,满脑子私心的带头人。正好,这个不能带领社员们艰苦奋斗、多生产粮食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却能敢于冒着“坐牢和杀头的危险”带头写血书摁红手印。物有所用,人家还终于遇到了“慧眼”被赏识了,成为一面拉历史倒退的黑旗。跟着这面旗帜走,那还有什么出路?于是一个农业问题不但没解决了,还成了“三农”问题。那么“三农问题”怎么能解决?后来的方子是土地私有(说是使用权),买卖不说买卖,说“流转”,还是胡耀邦的办法,换个说法而已。这个可以买卖的政策一出台,就来“门儿”了 ,农民可以卖,种田大户可以买。农户可以卖,当地政府也可以卖。都是一样的人,谁能买得起,还不是要找银行?所谓的“种田大户”也好,所谓的“开发商”也好,只要和贪官们联手,就可以用想买而还没能到手的资源做抵押,由政府担保,银行就可放贷。于是,地方财政成了“卖地财政”,于是强拆、抗拆的事件遍地发生了。所以,我认为小岗的后患超过了当初的预期。
我说到这里并未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已经看到了答案。不说了,往下进行。
12,主讲人提倡的合作道路是比毛主席提倡的“组织起来”高明吗?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 杨 教授的讲座中也承认,或看到了:当年在推行分田到户的“改革”中存在“一刀切”了。在他看来,区别对待就好了。在他的讲座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还有。我不是把他的这个说法当靶子,而是由此看到他还有积极的方面,不是那些右派言论,还“有救”,值得交流。也正因为这个,我左思右想应该 和杨 教授联手,而不是对抗,也就是现在领导人常挂在嘴边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儿”,跟一直怀着亡我之心、对我虎视眈眈的美帝国主义都能是伙伴,我为什么不 能跟杨 教授成伙伴呢?这里,我 从杨 教授调查研究的成果报告中就可看出或体味出他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因为他也看出或意识到,眼下的单干走不下去了,必须合作或联合了。“双桥好走独木难行”谁都明白。“一根棍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连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娃娃都知道。“团结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谁都在说,可是一旦把私心放纵了,就跟“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似的,再也控制不住了。毛主席之所以让人们斗私、克己,就是为了便于组织起来,而且组织起来后达到巩固。“改开”的实质就是放任,是人性的放纵。中国的农民(不止是农民)放任了30年,人心都是钱了,都往钱眼里钻了,都在追求个人的最大利益了。与自己无利的事情没人干了。像鞍钢郭明义这个典型人物现在就奇缺了。如果要我采访,我就抠问他,这个先进思想和高尚批品德是从哪里来的?是凭空掉下的吗?他指定会说,是学习雷锋学来的。可是,在所谓的“市场经济”的今天,都认为雷锋已经失去学习的意义了,他为什么还能坚守啊?这,就是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决定了。可是,现在还有哪个领导人在提倡树立无产阶级(或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啊?不都在鼓励创业、赚钱、发展吗?是的,现在企业家们也知道和需要以至于重视集体行为。我们那个时候叫集体主义精神,个人不能脱离集体搞个人奋斗。而现在叫“团队精神”,表面看仅仅是说词变了,其实不然。我们那个时候是在上级组织和本单位组织的领导下的革命集体和战斗集体。现在的“团队”是什么?是没有积极性的。过去的胡子(土匪)也可以叫团队,现在的贩毒集团和拐卖妇女儿童的团伙也可以叫团队。那么,我就要问 杨 教授了,你说你提出的合作社(早有人说了)或联合体,就比毛主席提倡的合作化、人民公社好吗?在你看来,人民公社都垮了,都搞不下去了,你所说的合作社即使能组织起来,就能比人民公社还有生命力吗?我想你心里是清楚的。
13,1962——1964年,毛主席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是退让了,还是坚守了?
杨 教授在讲座里有一句话,说毛主席曾经也退让了。我所知道的是毛主席在共和国建立后,怎么往下走,是很伤脑筋的。他不是没有“设计”,这在延安时期就有了雏形,并且开始实践了。后来山西的李顺达就已经成型了。毛主席可不是生搬硬套或全盘照搬的。尽管建国初期“一边倒”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可还是很有主见的。他对斯大林的话是听,也不完全听的。当年中苏友好条约签订成功了是特大喜讯,全国庆祝的。我们小学生都佩戴中苏友好胸章的,家家都挂斯大林像的。1953年斯大林逝世就跟1976年毛主席逝世一样,大家都觉得天塌了似的。就在全国人民那么迷信斯大林,那么向往“老大哥”的“吃面包、喝牛奶就香肠”的时候,毛主席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也没照搬“集体农庄”。我在小学时,我们县就诞生了“曙光集体农庄”,农庄主席叫吴凤岐,那都上了年画的。很快,我们区就有了类似典型,用拖拉机耕地了。我们高年级同学就跟着拖拉机跑啊,我把鞋都跑掉了。可是后来到1958年,河南省遂平县诞生了一个嵖岈山卫星社,毛主席就放弃了苏联的集体农庄,而采用了“人民公社”这个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组织形式。到1962年就发生动摇了,中央有人说公社办早了,农民生活成问题了。于是中央又决定给社员一定量的自留地以补充集体收入的不足。如果说毛主席曾经让过步,就指的是这次。毛主席是很注重实际的,他的主张也在不断改进的,他一边跟反面意见做斗争,一边接受正确或虽然不完全对,却符合当时实际的意见。他不独断的,他是提倡多听反面意见的。他要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他得出了两个认识:“工作就是斗争”和“真理有时在少数人一边(手里)”。这里可以说是修正原来的意见,是说明他是讲民主的。在全国的县委书记都参加的“七千人大会”上,他是提倡发表不同意见的,没有“不争论”这一说。他首先站出来检讨,直接的由他负责,间接的他也负主要责任。因为他还认为自己是最高领导人。当时他风趣地跟大家说“白天出气,晚上看戏”。这个是多么民主和谐呀?还用“维护”吗?
到1964年,资本主义开倒车的风又刮起来了,还是要单干,毛主席毫不让步,用“四清”运动教育群众,教育干部。由于内部的阻力和干扰后来“四清”就转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1965年,毛主席跟张平化谈话时道出了他的为难之点:“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那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他清楚地指出:“包产到户,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一些粮食,时间长了,就会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就会重新起来,剥削劳动人民。”为了教育全民,反修防变,清除资本主义复辟的党内因素和摧毁资本主义复辟的社会基础,他毅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怎么能说毛主席让步了呢?我认为一时的妥协可能有,但总的趋势是坚守,是突进。
14,毛主席为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掌权而坚守的集权有什么不对的?
毛主席为了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共产主义前进(现在叫“推进”),保证社会主义阶段的稳步发展,不仅要充分调动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各方各面的积极性,还要说服全党上下各级的领导干部,采取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维持全国一盘棋的统一局面,不集中全力能行吗?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这个原则没有回避,全是公开的。如果认为共和国是人民的共和国,13亿人各个都去掌权,听谁的?老百姓都知道“家有千口,主持在一人”。“改开”后中央放权了,同时也不太管(在财政方面的拨款等)了,由地方自筹,强调发展县域经济。表面看地方有自主权了,可是压力也大了,战胜困难的能力却小了。幸好土地可以作为资源来变现,否则,连机关干部开资都困难了。为了解决燃眉(一任3年)之急,没有土地可卖了,就把耕田按荒地报请。有个普通县城改成县级市后,发展很快,目前正往中型规模发展,没有地方可供开发商开发了,怎么办,就把城边一片被农民称为“地眼”的水稻高产地块硬是不让种了,之后按荒地报批后卖给开发商了。老百姓心疼啊!已经离退的老干部对这样追求政绩的做法深恶痛绝、骂声鹊起。共和国的18亿亩耕田保底线,还能保住吗?
现在的中央领导的权威靠什么?靠依法治国。每年的人大都在通过新的法律,现在已经是中国历史上法律最多的时期。别的不说,法定的“五一长假”中央已经明文取消了,人家广东还要自己有新规定继续放长假,到底迫使国务院临时再下通令才予以制止。现在谁都知道,也承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遇到红灯绕道走”各行其是现象的存在。更有甚者是“打左灯向右转”的干法也“与时俱进”地“创新”出来了。我真同情国家领导人,多难啊!这些社会现象在新中国前30年有过吗?就是这样,还有“08宪章”派主张改“共和制”为“联邦制”呢。我认为现在不是批评中央集权制,而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制了!
15,到底是毛主席的农业集体化道路社员富有,还是“改开”后的单干,发展成今天的“土地私有化”农民富有?
在人民公社化期间,由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农田的单产还不高。农民还实行定量的口粮,只是不同于非农业户的商品粮的按月供应。收入低的社队社员只能维持温饱。但是社员没有住房的很少。即使少数的生产队社员的分值太低,一年到头决算的时候,扣除往来账的预支款后所剩无几,连口粮都领不回家,也不是没人管的,政府就救济了。于是就出来了“双靠户”和“双靠队”,就是“吃粮靠返销,花钱靠集体”。我想小岗村大概就属于这种。比较这个行为是要看有没有普遍性的。我就认为像小岗村这样的地方太个别了。我当了两次(各一年)农民,参加了两次农村工作队(各一年),真正的“双靠队”是极少的。“双靠户”倒是常见些。那么,“改开”之后就都富裕了吗? 杨 教授所见到的先不说,就是小岗村不也有个衣食不保,沈浩送给一桶豆油和衣服都千恩万谢的吗? 杨 教授这个讲座令我耳目一新,我头一次听说把贫困的型种分得这样准确——“缺少货币型的贫困”。他说学生要上学的话,没钱交,又不能用自家的农产品当学费交。于是,我明白了,这里的农民有物资没有人民币,这是一种贫困。按这个说法还有“缺少物资型的贫困”,可能就是有钱买不到东西了。而我还给他补充一个类型的贫困,就是“缺少精神型的贫困”。现在这类“贫困”太多太多了!就是那些暴发户、大款和国有经济的掠夺者们,就都属于这个型的贫困户。在上世纪80年代不就流行一句时尚话:“穷得只剩下钱了!”那个时候农民有病还敢于去卫生院和诊所,而现在呢?一个感冒打几瓶滴流,再开点儿药,就得近千块,都不敢看病了。 杨 教授总结的“有病硬扛,大病死扛”不是那个地方仅有的特例。这个,在前30年,贯彻、落实“6.26”精神时,遍地的赤脚医生和城里、部队下去的医疗队,还用这样“硬扛”和“死扛”吗?那些否定前30年的人就跟现在有的人嘲笑朝鲜一样,说人家穷,物资匮乏,可是怎么就不说说人家的住房、教育、医疗都是国家福利范畴的,不用花钱呢?网上有个资料说,按现在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计算,现在中国人的月工资到5000元才赶上70年代的30多元钱的工资水平。从全民来说,我都不认为是富了,其中的农民还能例外吗?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资是比前30年丰富了,那么按 杨 教授的说法,我看“缺少货币型的贫困”还比较普遍。现在官方提出的“农村购买力不足,要设法拉动内需”的说法,不就是因为农民没钱吗?别的消费不说,就说住房这一项,中国人,尤其是工薪族家庭,有多少能买的起商品房的?如果能买起的话,还要政府给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干吗?
16,是当年的社员心安、自主、自由,还是今天的农民心安、自主、自由?
杨 教授在讲座中大谈现在的农民自由了,想进城打工都没人限制了。我比他知道的还多,何止是进城打工,还有进城经商和从事其他服务,甚至女农民进城卖身都没人限制了,反正被扫黄的遇上了算她倒霉。有的免费服务一次也就罢了。我听到“性服务”和“性服务工”的说法都浑身起鸡皮疙瘩。与小鬼子搞“慰安妇”那个随军工种相比,现在这个称谓确实是“创新”了。
前面我已经说了,自由不是无限的,太随意了不行的。刚开始单干,不用听队部的钟声(多敲铁道骨碌)嘴嚼着饭去上工了。自己上地干活早晚没人管了。收工后就休息,晚上也不用开会学习了。真的自由了,好舒服!据我所知,有的跟我同龄农友们,在生产队里多是按队长安排跟大帮干活的,至于怎么调茬,怎么打垄,啥时候该干啥活都不关心的,单干后一切靠自己了,地都不会种了很受憋的。这个时候就想到了集体劳动的好处了。过去有生产队可依靠,现在没有靠头了。这个就跟小孩子一样,有父母管他他感到不自由,可是父母真的不管了,或父母不在了,他就成了孤儿,他就无着无落了。请看,现在的农民有人管吗?这就叫有能耐你就活着,没能耐你就给人打工去。 杨 教授说农民可以进城打工,这个还不够,还可以出国打工。我的外甥和侄女都出国打工了。有一个是3年期。小小年纪别妻离子,他是愿意的吗?当年夫妻两地工作的,组织上还要帮助给调到一起呢。在大谈“人性化”的今天,怎么就不考虑考虑外出打工人的人性啊?现在的农民工离家就是一年,难道 杨 教授不知道吗?这个也算是农民的优越性吗?
土地承包30年不变,我农村一个外甥家两个孩子都没分着土地,幸好我的父母在世时因年老了,委托他给耕种。现在两位老人不在了,我也不能回老家去经营,就继续归他免费耕种。否则,他的孩子就没有土地。这若是在公社化的时候能有这样的问题吗?不要以为能离家出去打工都是情愿的,有好多是迫不得已的。也不是都能挣着钱的,也有空手而归的,碰上黑心老板拖欠工资的事例多去了。总理帮助农民工讨薪还成了佳话,可是有几个农民工能那么幸运?
上月24日,我去丰台东风宾馆参加“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会”,在八王坟等1路公交车。刚下完小雨,有两个比我年小的长相却比我老的长者,各带两个编织袋装的行李,用个绳子系在一起。他们是要上西客站的,因为包裹拖拉,过去两辆都没上去。因为有一辆是“区间车”我也没上,他俩到底等到第3辆跟我一起上了1路车。车上水渍渍的,他们的行李包就那么在车上捞。其中一个已经站立不住,不顾乘务员的制止就坐在放在过道的行李包上。车开不远他就晕车呕吐了。等坐到永安里,乘务员提示他们换车,他们没来得及,等到王府井乘务员让他俩下车换52路。我看他俩那个可怜相不是医病的,也不是上访的,看他们身上带的搪瓷缸(建筑工地的民工就用这个打饭),我判定就是打工的。究竟是干不下去了,还是被淘汰了,反正是回老家的。我想,他们的妻子、儿女是不愿让他们的丈夫、老爹享受这种“自由”的。
依我看,农民不需要这样的自由,全国的老百姓也不需要这类自由。这样的“自由”把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灭绝的性病、吸毒、赌博、嫖娼、卖淫、绑票、土匪(换称“黑社会”)拐卖妇女儿童等都给复活了。旧社会有的全有了,旧社会没有的也出来了,例如洗头房、美发厅、泡脚屋、洗浴中心、欢乐谷、快活林……等等,在招商引资的“需要”下,地方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而应运而生了的。这些“新生事物”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就使“莺歌燕舞”的神州大地比当年我们鄙视的资本主义“花花世界”还花花!如此下去那还得了啊?国家财富的挥霍还是次要的,民族精神的颓废的问题可真的比天大啊!人民群众或许还意识不到,这个可正是美帝国主义十余届总统所期望的呀!在《美国灭亡中国之十条诫令》中就明确写道:“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现在美国就是这么干的,它们的预期已经开始显现了,他们的收获已经开始了。我相信,我们的领导人比我审时度势,一定是清清楚楚的。我希望我这里是“杞人忧天”才好,顶多是多此一举!
17,主讲人贬斥的“英雄史观”是什么意思?对分田单干的否定就是“英雄史观”,那么“一纸令下”强制推行单干是什么史观?
在杨教授回答我的质疑时,说我不赞成推行“分田单干”是“英雄史观”。其本意大概就是说小岗村的单干要求是群众的意愿,是“奴隶创造历史”的具体证明。那么走集体化道路就是个别领导人决定的,强加给人民群众的吗?对于这个我在前面已经讲了,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虽然是毛主席肯定和倡导的,但是都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的。就连推行小岗单干的人也是从群众中来的。怎么能说“改开”后的“一纸令下”强制推行单干就不是“英雄史观”了呢?我觉得扣不扣这个帽子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在于从群众中来的“群众”是哪个部分的群众?这个“群众”有没有“代表性”?这就是下一个问题要谈的了。杨教授的发问反倒提示了我,一个人就靠强权政治改变了社会的走向,甚至扭转了历史,这个是不是“英雄史观”?
18,怎么看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毛主席的群众路线?
毛主席的主张有好多是从群众中来的,尤其是建国后和“文革”期间。他说中央只是个加工厂,材料都是下面的,中央什么都没有。他特别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他特别注重新生事物。互助组、合作社就不说了,就是大跃进也是从下边搞起的,人民公社前面已经说了。就是那个“食堂化”也是群众自己搞的,推行当中毛主席也提出了指导意见。但是他发觉生产劳动中临时办集体伙食、季节性伙食有利于生产,但是生产队办常年的食堂是不便于社员生活的。作为临时的可以,作为永久的就不太合适了,自然后来就放弃了。放弃了也是尊重群众的意愿。我们所说的毛主席提倡的群众路线就是这样允许失败、可以放弃的路线。而不是“非首创”的旧有的事物,更不是只能说好,不能说“不”的。无论实践的结果如何,也要放话要“管一百年”。因为这话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吗。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变化的,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毛主席就承认“情况在不断变化”,我们制定政策是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形势随时调整的。土地已经定了个“30年不变”,这届领导人又定个“70年不变”,前后加一起正是100年。别说是一百年啊,就是已经过去的60年中发生了多大的变化?180度啊!再过70年,现在的人都不在一大半了,这话靠得住吗?相比之下,到底哪个是僵化?
“文革”初期的“马列主义大字报”是群众中来的,“大串连”和“红卫兵”是学生搞起来的,就是“文攻武卫”也是在运动中由造反派提出来的。还有黄帅和张铁生的“反潮流”;“侯王”的“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大队来办,教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工宣队”进驻高校,“贫宣队”进驻农村中小学;解放军支左,“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李庆霖的给“知青”请愿,卫生战线的“6.26”医疗队、赤脚医生;知识青年和干部的“5.7”道路、插队落户等等,都是毛主席“从群众中来”的体现。肯定对了就保留,就坚持;肯定错了,实践一段时间证明不那么好,就停止或放弃了。这个是应该的、正常的,无可非议的。可是,明知已经错了,却还要坚持下去,而且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还硬挺和强撑着,还要继续“深化”,仔细想想我都心惊胆战啊!
……
都说《毛岸英》拍的不错,一位小网友提示我一定要看,今晚看了两集,判断属实,看了不后悔。我一般是不看电视剧的,一是没有时间陪它,连续不下来;二是除了戏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外,就是折腾那些谁都知道、谁都有过的那点儿私密事儿引发和演绎的,扯不断、拉不尽的无聊“故事”。还什么“实力派”、“演技派”(演员)云云,要我说演那样等类的艳情戏和言情戏,是人都会演的,有性别会说话就行了。看那些被炒得火热的“垃圾”戏纯属浪费人生。我从24集开始看的《毛岸英》,到25集正是他回老家寻根回来要求上战场那段戏,争取帅妈妈那段台词十分感人。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和翻身,毛主席已经献出了5位亲人,岸英还要替父从军。我的心情也十分沉重,想起了老人家说的话:“建立新中国死了那么多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如果红旗落地,百万人头就要落地,劳动人民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没心思往下写了。现在不要说长征途中倒下的那些革命烈士,就是幸存下来的老革命,有几个不寒心的?有的跟着跑了一阵子的老前辈也已经醒悟了,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就是王震老将军都认识到了“毛主席早看50年”啊!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真得感谢资改派们,我们有了鉴别的机会。
19,现在的群众路线走的到底怎么样?
20,现在的工农大众的地位怎么样?
这两个话题还用我说吗?有的说胡汉三回来了,有的说周扒皮和黄世仁也来承包土地了,还有的说刘文采来接收“土地流转”了。难道这是说笑话吗?你没看央视的“子午书简”讲了李鸿章,又开始讲慈禧太后了;“百家讲坛”讲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要开讲溥仪的“非凡人生”了。我想照此办下去,终有一天要大讲蒋介石的,而且会把人民公敌改称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开放的鼻祖的。听听否定抗美援朝伟大意义的狗屁声音,他们认为是“老毛决定入朝参战赶走了美帝,把社会进展推迟了60年,否则早跟美国联手,中国的经济早发展起来了。”按照他们的看法,“若国共不打内战,让蒋总统执政,那就不止是早60年了,而且少死多少中华儿女?”所以,他们认为共和国的开国领袖连西汉的刘秀都不如,是个不可饶恕的历史罪人!然而,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在这全国顶级电视台的首套频道的黄金时段,还能看到被右派称谓“皇太子”和“挂炉烤鸭”的毛岸英,我的眼睛湿润了、视线模糊了。我真的写不下去了……
冷静下来后我点开乌网上我的文章,点击率已经6475了,跟帖已经73条了。我就逐条地阅读,头一条是:
1 楼【主体思想】 于 2010-11-1 18:44:21 评论说 |
期望我闭目前能再看到人民公社的重建。 |
我看了跟帖的时间,1号那天晚上11点多我关机前还见网上只有点击率没有跟帖呢,怎么从18点44就开始有跟帖了啊?后来我想明白了,那是要经过编辑审阅通过的。这个网友就一句话,我们的心就连通了。我像馋人遇到送来的饺子似的,接着看了起来。
好!都是赞成和支持的,52楼是基本同意,并交流了他的看法,很负责任,欢迎!只有一个47楼给我下了否定结论:
47 楼 --【钻石】 于 2010-11-2 7:09:28评论说: | ||
不了解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也不知道当时农民的真想法。
|
|
|
这位网友我也欢迎。我在文章结尾已经表示了,“欢迎讨论,接受批评”。那就不能像有些人,嘴里说的却不是心里想的,更不是他要做的。反过来,他心里想的却不说,“可以看,(却)坚决试”。开始就用“摸”来搪塞你。本来是“要搞一段资本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表时为了掩人耳目,竟然掐了头,加个尾,变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都能接受。可是,到底怎么干,往哪去,只能跟着走。我不仅欢迎讨论和批评,我更欢迎辩论和争论。我决不在自己挑起争论后,争论取胜了就不准别人再争论。就好像小孩子打“啪唧”(儿时的一种游戏),自己捞满了就不玩了。我在文化馆的时候,有个副馆长就是这样,也不管你闲忙,坐到你跟前就跟你聊。为了表示尊重,你就得听,还得配合他搭一声或点个头。等你想起个话题要说了,他起身走了。他就以为他是领导,就该你听他的。我对这样的人,无论是同事还是头目,我是厌恶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开他,一见他冲你来了,我就起身上厕所去。我看,对于只许他“绕山放火,不许别人夜晚点灯”的霸道者,就只能“上厕所”。
对于“钻石”这位朋友我不“上厕所”,我热情地接待你,欢迎你把你知道的“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讲出来,好让我知道当时农民的真想法,以便我改变我的“僵化”观念,咱们也联手,共同提高认识水平,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大业尽一份力。
在这里还遇到了5位农友,就是5楼、20楼、62楼、67楼、73楼。咱们都曾经是农民,就是当年的人民公社社员。咱们是“向阳花”,是长青藤上的瓜。现在长青藤被毁了,藤上的瓜也“自由”了。我决不认为这就是 杨 教授所希望的和赞赏(借用外交辞令)的自由。倘若我到今天还是农民,认可打死也不要这样的自由。1楼的网友说:“期望我闭目前能再看到人民公社的重建”。3楼的网友说:“用得着说这么多吗?要实现私有制,人民公社必须解体!有个别地方的人民公社没有搞好,是干部的问题,不是人民公社的体制问题.。正像人民共和国,不是体制问题,而是上中下三层领导人的问题。没听说一幢房屋里死了一个人,就要埋怨房屋推倒房屋的.。”两位网友说的就是我们心里想的。我也真的不用多说了。你看人家那位高人就缄口不言了。他达到目的了,不必再说了!我没达到目的,也不再说了。 谢谢杨 教授(给我引发了思路)!更谢谢看了我文章的,尤其是跟了帖进行交流的网友们。希望在我今后的网文上见到各位!
2010年11月2日23:58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