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人民公社成败得失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毛主席除了对人民公社进行了方向性的肯定外,少有对人民公社的描述。倒是刘少奇对人民公社有很多的具体描述,这些描述不但让人感到人民公社的美好,也让人了解到当年办人民公社的初衷。例如:
1958 年6月14日,刘少奇在同全国妇联党组织负责人的谈话中把托儿所、公共食堂等这样一些生活服务组织视为“大家趋向共产主义”。他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解放妇女劳动力、办食堂、托儿所、洗衣房等服务性事业。他说:“可以搞很多事业,象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说,小孩子多大年龄就到什么地方去,到处有花园,老人有养老院,还有戏院、小学、图书馆、电影院……”
1958年6月30日,刘少奇在同《北京日报》编辑谈话时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现在开始实验”。“恐怕不能象现在这样,种地的净种地,做工的净做工,现在就要搞工农商学兵。”他还作了解释,“不能搞单打一,现在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办工厂、商店、银行、服务事业、洗衣房、食堂、学校,都归它 。以后就在工厂、农村、学校发枪操练,工农商学兵都有了。
1958年7月19日,刘少奇在天津讲话中提出:“在并社时,‘一乡一社’、‘政社合一’。”他说:“一个乡一个社,将来是否叫社,农庄也包括不了,因为有工业、有学校、有商业、又有民兵,生孩子也有人管,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的基层结构,这是组织起来的公社,有工业、有农业、有学校,生老病死都在这里,这是共产主义公社。”
1958年9月16日到18日,刘少奇到河南视察,9月24日人民日报以《少奇同志在河南视察时具体阐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几个条件》为题目报导了这一重大新闻。这是当时办人民公社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刘副主席在9月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中,已经强调,有条件的可以立即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条件还不成熟的最慢不能超过三、四年或五、六年。那么,要创造那些条件才能过渡到共产主义呢?人民日报将刘少奇在河南视察时的指示,提纲式的归纳为以下几条:
-----每个人都应当参加体力劳动;
-----对小孩子必须强调社会教育;
-----要由低级到高级实行供给制;
-----工厂办半工半读到大学;
-----工厂也可以实行半供给半工资。
可以看到,刘少奇描绘的人民公社是非常美好的,所以后来农民群众很拥护,各地人民公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不要说当时,就是到现在,这样美好的人民公社对受三农问题熬煎的农民应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还应该看到,刘少奇所描绘的人民公社的大方向肯定也是正确的,它是共产党人理所当然的奋斗目标。
那么,人民公社为什么在有些地方(如小岗村)和给一些农民造成深深的创伤呢?在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与表现出来的问题中,“办公共食堂”问题可以说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因为当年粮食问题没有解决,一遇到自然灾害就维持不下去了。再加上“五风”一刮,雪上加霜,结果把本来美好的人民公社搞得一塌糊涂。所以,后来刘少奇在纠正“办公共食堂”问题上是非常坚决的。
面对当前的三农问题,有网友喊出:“农业必须机械化、农村必须城市化、农民必须市民化,舍此别无他路”。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刘少奇当年描绘的人民公社,这些“化”都化在其中。不过,它的基础是集体化。
现在,粮食问题基本上解决了,至少“办公共食堂”是完全不会出现过去那种问题了,物质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不再有什么问题。于是大于萌生一个想法:如果现在按刘少奇的设想来办人民公社,那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