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班出门,欣喜地发现昨夜的一场大雪,已经把大地装扮的一片银装。是啊,我所在的城市及周边的黄淮海平原,已经连续五个多月没有像样的下一场雨了,春节前几天下的那一点小雨,还是人工增雨的成果,平均只有0.2毫米的雨量,远远无法满足大地的饥渴。我估计这一场大雪,平均降水量在7毫米以上,虽然不是很大,但起码能暂时缓解目前的旱情。
庄稼地里的冬小麦一部分已经旱死,农业部专门派出专家到我所在的城市指导抗旱工作。不仅是我们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北、陕西和山西等主要小麦产区,都在受着干旱的煎熬。据中央电视台2月7日的新闻报道,这一场中国北方的旱情是50年一遇,耕地受灾面积达9000余万亩,占八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的35%,占八省耕地面积的 21.7%,八省冬小麦受旱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八成以上。为保证夏季粮食取得好收成,各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设法调水对耕地进行浇灌。
所谓闻鼙鼓而思良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年来中国的,土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到户,一些大型水利设施无人过问,造成年久失修。现在的很多人工水库都是吃过去毛泽东时代的老本,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受此鼓舞,各地农村基层政府十分重视冬季的河道疏浚及水库的清淤。比如过去我小的时候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在上学时,接触到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据他们讲,一到冬天的时候,人民公社就组织社员下到田间挖沟、扒河,当时的社员自带干粮吃住在工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在春夏季的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和灌溉。但是现在呢?一到冬天,人们都集中在自己家里打麻将,没有人关心河流和水库,造成有一些灌溉的河渠也被阻塞。以我的家乡为例,分布在城市周边的7个大型水库,全部是上世纪中国解放后50年代和60年代修建的。即使这样,面临着干旱的肆虐,仍显得水不够用,耕地面积和水库蓄水量比起来,仍显得僧多粥少。重新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对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是刻不容缓的。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华北平原的干旱已对中国的小麦价格构成压力,1月份的面粉平均价格较前两个月上涨了8%。粮农组织还称,干旱造成的饮用水短缺,还影响到了数百万人口和28万家畜。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8日报道说:中国为应对干旱而进口大量粮食的任何举动,都可能推动国际粮食价格创下近年来新高。记得在去年的9月份,我曾经写过一篇帖子“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我在文中提到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中国的粮食安全寄托于国际市场,虽然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85亿美元。原因很简单,任何国家或者组织都无法满足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的粮食需求,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只能作为国内市场的必要补充。中国的粮食安全所依靠只有一个:我们自己。
好在中央已经意识到了水利的重要性。今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就是关于水利方面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从战略地位、目标作用、体制领导、投入机制、建设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的水利的重要性。提出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
要确保全中国人民的吃饭,除了耕地面积不能减少是一条红线,水利永远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因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