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农业话题——发展农业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昨天,注意到“两会”报道中的《代表委员谈全球粮价上涨下中国策》。其中说到:世界正面临粮价上涨带来的威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全球食品价格指数2月创下历史新高,超越2008年峰值,且未来几个月可能继续上涨。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国际粮价飙升在中国国内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物价调控的艰难平衡中,政府该如何出手应对?相关措施对农业生产影响几何?业内专家和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发表了真知灼见。
本想认真看看代表委员们真知灼见的“中国策”,可是看来看去,仅仅是些“粮价上涨或成长期趋势”,“国内粮价仍有稳定基础”,“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提倡土地流转,发挥土地的规模效益”之类的官腔文调,没看到什么给力的“策”。
昨天,又注意到[刘义忠]网友《发展农业靠什么?》的帖及后面的跟帖。那些跟帖不能不让人感到纠结。摘录几条如下——
当然不是靠人民公社和学大寨了! ( 222.212.107 11-03-06 14:37:18 )
靠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 ( 61.167.119 11-03-06 16:20:16 )
要靠王保长抓壮丁,三嫂子抛媚眼! ( 116.233.227 11-03-06 14:51:12 )
首先搞清楚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还是资本主义各顾各! ( 刘矿 11-03-06 14:51:30 )
发展农业靠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要走集体化的道路! ( 彩云长在 11-03-06 15:29:49 )
如果不是国家4万亿巨额投资,个体农业能够战胜水旱自然灾害么?水利欠债主要这些年个体农户各顾各造成的,不及时补救,后患无穷! ( 刘矿 11-03-06 16:21:41 )
可见,网友对发展农业的看法是多么的乱多么的气又是多么的急。
再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专讲农业的,一处是对“十一五”的回顾——
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去年达到1226亿元。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25%到40%。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1.09万亿斤,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读了以后的感觉是国家在农业上花的钱不少,实实在在是成效不多。
一处是今年重点要做好的工作——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然后是具体的做法: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等。并且再次强调: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办好这件大事。
读了以后的感觉是还准备继续花很多的钱,因为“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然而,总感到这个报告少了点什么。
不由得想起1975年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曾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想当年,这段话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凝聚人心。也许,这个报告缺的就是这种能够激动人心,凝聚人心的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广大的民众都在盼望着这样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农业这个话题实在是有些沉重,发展农业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确实到了需要迫切需要从长计议的时候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