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村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
——自然村共产主义的探讨(16)
关于资本的概念,有亚斯密的概念,有斯大林的概念,有恩格斯的概念。我这里使用的是恩格斯的概念。恩格斯的概念说明,资本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实现或者完成赚钱的过程就是资本。简单说,资本就是在商品经济环境中用钱赚钱的活动。用钱赚钱的人格化就是资本家。有的网民质问我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把资本叫做鸡,把资本家叫做蛋。我认为先有资本后有资本家,因此先有鸡后有蛋!改革开放中的资本主义是在毛泽东时代的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出现的,或者说是人为地造成的。毛泽东时代没有资本主义和中国1840年以前的几千年的亚细亚所有制没有资本主义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改革开放的资本主义是由于人为地在毛泽东的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制造了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一切生产都变成商品生产,一切产品变成商品,一切商品都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交换,因此一切货币就变成资本!正是因为一切货币变成资本的这个前提,货币所有者才变成资本家!
改革开放后的资本主义是在自然村的条件变化中产生的。毛泽东时代的自然村是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在这种制度下,共产主义的条件是财产公有共同劳动。要把这种条件变成资本的条件,自然而然地就要不仅把一切产品变成商品,而且要把一切生产都变成商品生产。有了商品生产,自然就要有商品交换的环境或者说要有市场。当这些条件都具备了的时候,资本家就在中国产生了。由此可见,中国现代的资本主义就是在自然村中开始的,或者说在中国的农村开始的。
改革开放的历史告诉我们,放开一切商品的价格,把一切产品都放在市场中交换,取消人民公社实行个体商品生产,就是人为地把资本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开始。众所周知,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就是农业的商业化是俄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这和中国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出一辙。同样的条件必然产生同样的结果,因此,列宁对农业商业化的条件的分析产生的结果;农民的分化、农村的一切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的矛盾、农民进城打工造成无产阶级等等在中国的现代资本主义中同样出现。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就会了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列宁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分析以及结论和中国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以下的相同性:
农民演进的基本特征是,农业越来越带有商业即企业的性质。只要农民使用雇佣劳动并为了赚钱,那么一切用独立的经营来满足自己支出的小商品生产者都属于农村小资产阶级范畴。农村小资产者通过许多过渡的阶梯同小块土地“农民”同农村无产者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前提是现代农民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商品经济。这里存在着任何商品经济和任何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一切矛盾:竞争,争取经济独立的斗争,生产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在农民中没有一种经济现象不具有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矛盾形式,也就是没有一种经济现象不表现出利益的斗争和磨檫,不意味着对一些人有利,而对另一些人有损。因为农业,特别是农民受传统影响,因此,资本主义改造作用在这里是极缓慢地和逐渐地表现出来。
在农业商业化的条件下,农民中一切经济矛盾的总和构成了农民的分化。农民的分化减少了“中等农民”而发展着两极的两种农民。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经济的商品性即货币性。第一种新型农民是农村资产阶级或富裕农民。这是包括经营各种形式的商业性农业的独立业主,以及工商业企业主和商业企业主。商业性农业与工商企业相结合。这是农民特有的一种农业同手工业相结合的形式。这里的经营规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超过本户劳动力可以胜任的程度。所以农村雇农,特别是日工队伍的形成,是富裕农民存在的必要条件。这种农民以纯收入的形式所获得的闲置的货币,或者是从事商业或高利贷活动,或者是在有利的条件下用来购买土地,改善经营等等。农民资产阶级从数量上说只占全体农民的少数,但是就他们在整个农民经济中(在农民的生产资料总数中,在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总数中)的意义来说,农民资产阶级是占绝对优势的。他们是现代农村的主人。
另一类新的类型的农民是农村无产阶级,即有份地的雇佣工人阶级。这里包括无产的农民,有份地的雇农,日工,小工,建筑工人和其他工人。小块土地上极小规模的经营及其处于完全衰落状态,不出卖劳动力就无法生存,生活水平极其低下,大概还比不上没有份地的工人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这一类农民的特征。
介于上述两者农民中间的是中等农民。他们的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得最差。独立的农业劳动,只有在最好的年成和特别顺利的条件下才能维持这种农民的费用。所以这种农民的地位是极不稳固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中等农民如果不以劳动偿还等为条件来借债,如果不寻找部分也是出卖劳动力的“辅助的”外水是如不敷出的每当发生一次歉收便有大批中等农民落入无产阶级队伍。就其社会关系来说,这一类农民摇摆于上等户和下等户之间,它向往上等户,但能爬上去的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而社会的演进的整个过程却使它论为下等户。
农民的分化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在下等户中这种市场的形成是靠消费品,与中等农民相比,农村无产者消费较少(并且消费的是质量低劣的产品)而购买较多。农民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从两方面来建立市场,第一主要靠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市场)。第二也靠消费品,因为他们的需求在日益增长。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由于农业的性质,它向商品生产的转变是以特殊形式进行的,和工业的这种过程并不一样。加工工业分为各个完全独立的部门,这些部门都只生产一种商品或产品的一个部分。而农业性工业则不分为各个完全独立的部门,它只是在一种场合下专门生产一种市场产品,而在另一种场合下又专门生产另一种市场产品,而且农业的其他方面都要适于这种主要的(即市场的)产品。例如商业性谷物,商业性畜牧业,亚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果园业,甚至市郊经济都是这种情况。因此,商业性农业的形式非常多种多样,它不仅在不同的地区形式各异,而且在不同的农场或企业也不相同。
商业性农业的增长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第一,农业专业化引起了各农业地区之间,各农业企业之间和各种农产品之间的交换。第二,农业愈是被卷入商品流通农村居民对供个人消费的加工工业产品的需求就增加的愈快。因此,第三,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增长的愈快。第四,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资本主义在农业人口中间大大扩大了和加剧了这样一些矛盾,没有这些矛盾,资本主义就不能存在。第一,资本主义把务农者从宗法式农民变成了同现代社会中其他业主一样的手工业者。第二,农业资本主义第一次打破了农业数百年来的停滞状态,大大地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改造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建立了以机器的使用和工人的广泛协作为基础的大规模农业生产。第四,农业资本主义第一次摧毁了工役制和农民的依附关系。
总而言之,农业资本主义使农业生产社会化了。农业从最高等的特权或最低等的租税变成了普通的工商业;农民的劳动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受到社会的核算;墨守成规的单一的农业正变成在技术上经过改造的和具有多种多样性的商业型农业,小农的地方闭塞性和分散性正在破坏,劳动力的非人身交易,正在排挤各种各样的高利贷形式和人身依附的形式。——这一切情况都是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这个过程使农业劳动社会化了,并且使市场波动这种无政府状态中的矛盾,即各个农业企业的个体性同资本主义大农业的集体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强调在农业中的进步历史作用时,我们丝毫没有忘记这种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也没有忘记它固有的深刻的社会矛盾。
以上就是列宁对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过程的理论描述。我们如果把列宁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就会知道改革开放以后资本主义在中国农业中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全国农民没有一个不清楚!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证明三十多年就是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过程!全国的农民根据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共产主义的经验和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共产主义的经验都可以证明列宁的“在强调在农业中的进步历史作用时,我们丝毫没有忘记这种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也没有忘记它固有的深刻的社会矛盾。”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劳动者 2012年2月6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