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按
魏延安这篇文章写于6月10日,我们读到时已是8月中旬。我读这篇文章,感觉对当前农村存在的困境是很熟悉的,这种“熟悉”的意义在于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和实质。他的读后感便是与他对农村工作的熟悉程度密切联系写出来的。
如他写到,发动群众的工作必须全面彻底。现在往往流于灌输式的说教,缺少一对一的推心置腹的交流,不容易为群众所理解所信任,有效的工作就不容易开展,在农民中也就不容易产生内生动力。
再如他讲到,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必须的,但仅仅有一个带头人也是不够的,实现农村在集体化道路上的新发展,必须有一群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特长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各负其责,共同打开新的局面。
再如他写道,建立新型劳动合作组织所需要的群众觉悟在哪里?提出,今天的扶贫不仅需要給钱给物给技术,还需要给精神给政策给道路。
我感觉此文是针对农村一线的干部遇到的问题在谈认识,谈体会,谈解决方法,因而转发在此,以为值得县、乡、村的党组织书记和干部们认真读一读,如果能获得一点启发,那就真好!
塘约道路的启示与反思——读王宏甲《塘约道路》
最近,几位研究三农的朋友先后推荐我读一读《塘约道路》。于是,我及时打开这本书,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读完之后,感觉到一种深深的震撼,真不知道在贵州这样贫穷的山区,用几年时间竟然打造出一个新时期农村集体化道路的样板。
通过本书,我感觉塘约道路的成功有以下启示。
1
塘约道路充分证明,新时期农村的集体化道路依然是可行的。如果说我们现有的华西村、南街村、大寨村是传统时期集体化的延续,而塘约村则是分田到户之后,农民重新又走向了集体化道路,这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2
塘约道路进一步强化了带头人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多少年农村工作的实践反复证明一个道理,做好农村的工作,核心在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塘约道路的成功依然是因为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同时把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切从党员开始做起,党员要起到模范先锋带头作用,要接受群众的公开评议。只要带头人率先垂范,只要党支部的所有党员能够率先做到,则群众也会紧紧跟随。
3
发动农民群众的工作必须全面而且彻底。做好群众工作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成败的关键。现在有的群众发动工作往往是灌输式居多,讲大道理的居多,而推心置腹与农民一对一发自内心的交流太少,没有得到农民群众从内心的认同,所以农民在相关工作的支持上,也就蜻蜓点水甚至非暴力不合作。在塘约村,群众工作做得深入而彻底,从内心打动了农民,取得他们的认同,决定重新走集体化道路,这就是最大的工作合力。
4
激发农民中的人才潜力十分重要,或者说农村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集体化道路的成效。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是必须的,但仅仅有一个带头人也是不够的,实现农村在集体化道路上的新发展,必须有一群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特长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各负其责,共同打开新的局面。塘约村能够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高效农业的开发,能够把打工的人叫回来组建建筑公司,能够把老年人动员起来进行乡风民俗的改造,得益于有一批在外面见过世面,也有高度责任感而且愿意担当的人才出面。而反观一些,地方带头人是有的,但是一个带头人最多只能在某一个方面有所突破,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村上面貌的根本改变,他们是捉襟见肘的。
5
政策、行政恰到好处的扶持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恰到好处,不是硬压指标,也不是指令执行,也不是好心办坏事,需要高超的智慧。在塘约村被发现并作为农村综合实验改革的示范区之后,当地党委、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不是替代农民做主,不是替代村上谋划,而是出主意,化解硬约束,如修路通水做宣传,让他们自己选择的道路多了一些帮手,觉得更有奔头,更有干劲儿,跑得更快。而反观一些地方,在抓典型的过程中派驻了大量的干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事倍功半,核心是替代过多,对农民主体性的地位尊重不够。
6
发挥好农村老年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层面。一般来说,农村的老年人被视为弱势群体,也往往被作为帮扶对象。而在塘约村,通过成立老年协会,让他们在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成立红白理事会,比如反对铺张浪费,比如做一些思想工作等,老年人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显然,在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中,对老年人应该重新认识,他们身上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新农村建设的潜力,也有积极参与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现在欠缺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平台和相关的支持。
看完《塘约道路》,我们可以为一个新的典型而欢呼雀跃,也应该为有更多的村可能走上新时期的集体化合作道路而期待,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今天让更多的农村认同塘约道路,而且从中汲取发展的营养,走上自己的康庄大道。也正如本书所说,推广一个典型比树立一个典型更重要。推广塘约道路,也需要关注其特殊性,提炼普遍性,探索如何破解新集体化路上的关键性因素。
1
好的带头人在哪里?又如何寻找和培养?如果说塘约村没有带头人左文学, 其今天的发展又会怎么样,不可想象。今天在一些村,甚至找出一个人来做称职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也困难,而要找到一个愿意带头走集体化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这也需要各地在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过程中,把发现和培养带头人作为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是思想引领方面。
2
新型集体化道路需要的群众觉悟在哪里?塘约村是从一场千年不遇的洪水开始走上新的合作化道路,因为农民在现实中十分深刻地认识到,单打独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合作起来才有希望。今天,农民经济领域的专业合作化进程也已经推进有几十年了,但是在现实中完全达到理想状态的依然是稀缺的。在访谈中发现,并不是贫困落后的村庄缺少走集体化道路的条件,而是他们最有组织起来的愿望,所以建议,推广塘约道路应该从最贫困的村庄做起。这是不是在提醒我们,做好今天的脱贫攻坚,不仅要给钱、给物、给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给精神、给道路、给方向。
3
新建设若干个“塘约村”的保障机制在哪里?特别是村规民约能否顺利执行的保障机制。觉悟并不是天生的,也需要培养,也需要激励,甚至还需要一些惩戒。在塘约村,对那些不遵守村规民约的,确实进行了一些经济方面的惩罚,比如说推迟办理相关证照,扣减补贴等。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方法,能否顺利实施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村民范围内,是很难说的,而且当地的上级组织会不会也像对待塘约村这样,给予宽容和默许?这需要我们对今天的村民自治给予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4
上级急切的心态如何转化为可行的指导路线和操作方案?师学军先生在本书的附记中谈到,“我在安顺待了十余天,跟着宏甲不止一次见了村、镇、区、市四级党的书记。还接触了不少机关干部和其他领导干部。扶贫帮困,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急迫感,那种真心实意,是假装不出来的;我想我还有这个判断力。”然而,就是在这种急切中,他们还能认真地帮助农民选择一条长远的、靠得住的出路,这在表面的急切后面,需要更多内心的沉着和深谋远虑,这不得不说是对今天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的重要考验!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保持这样的憧憬,如果能有更多的农村特别是贫困的乡村,能从塘约道路得到启示,真正组织起来,把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就太好了。
魏延安
(二〇一七年六月十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