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3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在第五届河阳论坛上作了题为《小农户·小农经济·现代农业:在新语境下重新理解“小农”》的专题报告,与参会嘉宾分享了他关于不同语境下对于小农户、小农经济和现代农业等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在经过罗岗老师审阅后,河阳乡村研究院公众号现将他报告的核心内容梳理出来,以飨读者。
罗岗教授首先介绍了问题讨论的时代背景及其变化。他认为,包产到户或者叫“重回土改”,很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小农想象,但是,在80年代所形成的现代化的框架里,小农是被建构成传统、落后的代表,而且小农的命运总有一天要被现代化所吸纳甚至消灭。到了今天,这个问题正在出现一些变化,这个变化包括政府部门对这个问题的重新认识。
他特别提到今年的2月份,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一个通知——关于促进小农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这个意见出来之后产生了很多争论。他认为这个意见的总体思路还是将来要用现代农业把小农户全部给吸纳进去了,这是一个对未来的预测,同时也客观地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对于中国来说,小农户的存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这个意见其实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制度条件,除了那些自然条件和自然因素,关键是到今天为止,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还是所谓包产到户,农业生产的主体,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体,这就使得小农户的存在和这一土地制度相互依存,不可能在短期发生改变。既然政府已经承认小农经济或者小农户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过程,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理解小农户或小农经济。罗岗教授提供了两个思路:
一、小农或小农经济的再认识
罗岗教授认为,小农或者小农经济,并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一头牛几亩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而是一个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概念。他列举了明清两代江南地区的小农经济形态,以及汪曾祺的小说《受戒》所描述的江南地区农民理想生活形态。他还提到社会经济史领域的研究,譬如美国的加州学派以及受加州学派影响的社会经济史研究,都强调中国明清两代小农经济的发达形态,可以把它称为市镇经济或者城乡结合经济,甚至是城乡连续体的经济等等。
罗岗教授认为,小农经济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既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也是是非资本主义经济的另类存在。他以英国牛津大学芭芭拉·哈里斯-怀特(Barbara Harriss-White)教授对于印度小农经济的研究为例,论证了上述的观点,怀特教授不认为小生产是“残留物”或“后备军”,也不是欠发达的生产形式,相反,它是印度经济的脊梁,是现代的生产形式。小生产虽然在家庭层面上没有实现资本的积累,但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它通过繁衍实现了积累。罗岗教授指出:“无论是从国际性视野,还是从历史性的视野,都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小农和小农经济有一个更加开放和丰富的理解。”同时他也强调,小农经济同时又非常脆弱,相关研究已有很多,其中面对的最大对手就是新自由主义的挑战。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怎么来重新面对小农经济和小农户,可能这是一个值得大家重视的问题。
二、生态文明或生态社会主义
罗岗教授分享了他在听温铁军老师最近在上海复旦大学的演讲《亿万农民救中国》的感受。温老师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三次“救中国”,第一次是50年代的土改,第二次是80年代的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今天的第三次。但罗岗教授指出,所谓第三次救中国,也许是“正在救”或“将要救”,但能不能“救”还未可知。前面两次成功了,第三次能成功吗?第三次涉及到生态文明的问题,生态文明就不限于如何理解小农经济了,而是小农经济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什么样角色的问题。
罗岗教授提到了马克思对小农经济思考和认识的一些变化,例如,在资本论的手稿里说到的作为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几种经济形态,特别提到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小农的共同体。早年马克思对于小农经济以及亚细亚生产方式、小农共同体这样一种社会结构的判断是否定性的,认为资本主义是大势所趋,所有的经济形态都被席卷进去了。但马克思同时受到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的反殖民主义大起义的震荡,他发现为什么这些小农可以团结起来,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面对殖民主义的压迫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弹,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对小农的看法。
马克思对于这一问题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罗岗教授认为这一变化体现在资本论第三卷的手稿中,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第3卷手稿的过程中发现,资本主义生产会给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带来断裂的可能性。因此,马克思进行资本主义批判时,不仅考虑了劳动主体和劳动客观条件重新统一的问题,他还设定了一个生态学问题,即如何来恢复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而这是所有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讨论问题的一个基本起点。罗岗教授说,马克思自己没有创立生态社会主义,他只是留下了这么一个问题,而他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则是指出小规模的土地所有制与近代的合理化农业是相矛盾的。马克思越来越多的关心由大工业化经营的资本主义农业所带来的扰乱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代谢的问题。与此相比,小经营生产方式的重要性又显示出来。因为小经营生产方式是劳动者把土地和其他的生产资料当作自己的东西,是由几个世纪以来劳动者的自由个性和人格自立性培养出的一种生产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农村是每个共同体积蓄和储存历史文明力量的“蓄水池”。
罗岗教授认为,从这个角度说,小农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方式,更重要的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历史地看,小农或小农户的经济,某种意义上包含了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对生态和文化的多样性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所以,从“亿万农民救中国”的前景上,也即中国道路在生态文明的意义上,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小农经济的作用,小农经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它更正面的价值,而不仅仅沦为被保护和被救济的对象。
(本文由杜学志整理,罗岗老师审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