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咱家乡好,但是发展是否应该有边界?
我的家乡在华北冀中平原一个小乡村。
三十年前,这里还是春秋一望无际的麦浪、青纱帐;
冬季也是铺满绿装的麦田,
或是白皑皑连天雪原。
冬季的雪总要下几场,
经常是埋没脚面,有时一尺多深。
夏季的雨水经常沟满壕平。
大河小渠沟基本没有干涸过。
村边的大小水坑也常年不干,
四季都可以捞鱼。
雨后带上筛子到田里小河沟接鱼,
一下接四五斤,可以很好的改善伙食。
夏天到地里打猪草,
渴了就喝雨后地里存留的水,也不闹肚子。
那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
食物是没毒的,地下水位是高的,
村边地势洼的地,一锹下去就可见到水。
这里曾经是南方人羡慕的地方。
劳动没南方累,不用爬大山,但衣食充足。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农家妹子,
很多嫁到我们这里。
一个不到三四百人小村子,外地来的就有十几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这里的大小工厂遍地开花,几乎村村都有个体工厂。
造纸的、做玻璃纤维的、制油毡的、
回收塑料做卫生洁具的、
炼铁厂、轧钢厂、电镀厂、涂料厂、化工厂
等等技术和资金含量很低、
污染严重的工厂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加上周边山区大大小小的水泥厂、焦炭厂、
石灰厂、造纸厂、火力发电厂、
炼钢厂等燃烧煤炭企业
以及冀中油田开发和炼油厂造成的温室效应影响,
这里的降水逐年减少。
排水渠很快变成了污水河。
没污水的大河小渠沟,也逐渐干枯。
连华北明珠白洋淀也出现了干淀现象。
空气充满煤燃烧后的烟气和化学气味,
雾霾越来越重,就像活在烟囱里一样。
一年四季除了刮风下雨晴几天。
伴随着工业的发达,商业饮食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品和金钱交易成了代替其他一切交换交流的最简单手段。
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
于是,世界成了金钱的附庸。
为了赚钱,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黑心的电镀厂、化工厂,
为了降低成本和逃避环保追究,
竟然打井将有毒废水排到地下!
地方政府为了保税收,
也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面对记者的采访,从井里抽上来地下水都变红了,
环保部门还说合格呢!
农业也不再是为吃饭而生产,而是为了赚钱。
为了让种的粮食、蔬菜、水果高产和品相好,
一年四季有市场,转基因作物开始蔓延,
农药、化肥、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激素)等
开始大量使用在农业生产上。
有毒有害的防腐保鲜剂
大量使用在农产品储藏运输上。
防腐剂、各种有毒有害添加剂使用到食品加工中。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度畸形发展,
空气、土地和水污染与资源破坏愈益加重,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降水越来越少,
经常长达四五个月的冬季一冬无雪。
地下水位极速下降。
华北地区别说是工业用水,连吃水都成为问题!
只能靠南水北调。
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加之食物的毒化,以前很少听说过的癌症、
心脑血管病、内分泌系统的糖尿病、
哮喘等过敏性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开始爆发。
目前流行的无名的咳嗽,越治越吃药越重,
迁延一月不愈。
医院人满为患。
房地产市场化大拆大建和对金融与整个经济体系的绑架,
以及钢铁水泥造纸等高能耗产品的出口,
使的环境治理被迫服从经济发展。
水和土地特别是空气的污染治理,还看不到希望。
于是,这里的人们,
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只要经济条件许可,
都在逃离这个曾经祖祖辈辈
生活了数千年的可爱的家乡,
到南方环境好的地方去买房、租房
或者度假过候鸟生活。
海南、广西、云南等是去的最多的地方。
特别是海南,成村、成小区的是我们家乡的移民。
现在,雄安新区又在家乡开发建设。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不惜生命代价,
留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求实之音按:这是一位网友来稿,表明了其对盲目追求GDP增长和盲目追求城镇化率的思考。我们固然要发展,但是发展要具备科学发展观,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不是利润的需要为出发点,合理布局,平衡生态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毕竟青山秀水也是金山银山。我们的世界并不是只属于我们,还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