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主义还在起着主导作用的世界里,生产过剩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生产过剩的前提之一就是产能过剩。不幸的是,中国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进行生产,但因为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所以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要素还是会对中国的经济会产生同类的负面影响的。中国的产能过剩也是很难避免的。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本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是把过剩的产能直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通过利用那里的低价劳动力,继续利用在本国已经过剩的产能来获取剩余价值。那么中国要怎么办?也要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吗?如果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一个饮鸩止渴的方式。因为转移出去的旧产能,也同样也面临在将来过剩的可能。
可能有一些中国企业曾经也这样做过。但由于旧产能在技术水平与环境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所以这种直接转移过剩产能的做法,并不能够持久。所以必须另想办法。
一个办法是压缩国内的过剩产能。这样做确实会有较大的损失或者负面的作用,但为了将来的发展,这样的代价也是不得不要付出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在技术创新上下大功夫,但是技术创新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只是这块骨头再难啃,也还是必须要啃下去的。只有突破这个瓶颈,才有可能走上较为平坦的大路。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外的商品市场、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也是需要不断开拓的。单纯地压缩产能,解决不了对外拓展的问题。而对于技术创新,又无法准确预测产出成果的时间,所以技术创新不适于近期计划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方通过与外方的协商,针对人家的切实而急需的需求,进行适合人家需求的合作项目,可能是一种对外拓展的明智选择。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没有完备的基础设计,国家的发展就会遇到较大的障碍。而且,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且并没有较快地使资金回笼的办法。那么,中国在帮助外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基本就算是一个长线工程。如果外方本身就很贫穷,还需要中方的贷款。这是基本上赚不了多少钱的买卖,甚至是在很长时间内资金就不能及时回笼的。但即便如此,这样的项目中国也是要做的。因为中国即使从赚钱的角度上看,并不只着眼于这一个两个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中国在合作伙伴国做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后,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经济合作。比如根据人家的资源情况,帮助对方设计企业类型的建设项目,从而开始使外方实行工业化的第一步。再往后,适合外方需求的商品供应就可以以较大的规模进入对方的市场。同时在外方工业化的过程中,外方本国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他们的国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也提高了他们的购买力。这对扩大他们本国消费品的市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中外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不存在不公平的剥削和掠夺。
中国的智慧与思路,更容易被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所理解,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与构想也容易被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其中的关键因素并不在于构想的内容本身,而在于中国对待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和友善的态度。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从中国的历史上看,中国确实曾经有过天朝大国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朝大国的观念并不是与外邦小国具有平等的观念。然而这种天朝大国的观念并不是侵略,更不是掠夺,朝贡的制度不过是为了显示天朝大国的威严,而不是抢掠和压榨。中国的封建王朝讲究一个“礼”字,礼数到了,面子也就都有了,那么什么都好说。或者,这种天朝大国讲究的是面子,而不太关注于一定要从别国那里得到什么的里子了。
虽然今天的中国不会像是历史上的封建王朝那样,讲究什么天朝大国的面子,但是,不掠夺、不欺压的实质是一直存在着的。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包括着平等互利。这既有中国文明在历史上的传承,更有新中国平等对待其他国家的新型理念。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进行对外援助。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依然遵循这条原则进行对外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历史证明,这样的原则是正确的,也是有效的。
从资本主义的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的起始国有的只是对外的侵略、欺压和霸道。他们所奉行的只是残忍、血腥和野蛮。西方资产阶级再怎么用什么文明来涂抹他们那肮脏的历史,这样的血腥历史是永远掩盖不住的。资本主义的文明和进步是以上千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国人口的死亡为代价的。这样的资本主义是文明还是野蛮?这样的文明究竟还有多少有价值的意义?还有多少值得称道的价值?
中国现在还摆脱不掉资本主义在今天世界上的主导地位,这是当下世界的现实。但中国是不会沿着这样一条资本主义的道路走下去的。中国需要资本的能力,也需要利用资本,但不会在一切方面都去师从资本。中国会在今天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中摸索一条与资本主义有所不同的道路,以最大的努力去除资本所可能带来的恶劣,使资本的负效应降到最低的程度。如果真的能做到,那绝对是善莫大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