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农业,似乎格外难。非洲猪瘟的肆虐有增无减,云南大旱导致大幅减产,草地贪夜蛾一夜之间危害全国……农业的威胁,更大的是生态的威胁,而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其中。
1
草地贪夜蛾,正在上演的入侵灾难
今年4月下旬,有云南农友问我,四川草地贪夜蛾危害大不大?当时似乎还不明显,如今四川70%的涉农县已经被草地贪夜蛾拿下。
草地贪夜蛾,在大部分人听来可能太过陌生。但种有玉米的农民来说,却是灭顶之灾。
2019年1月,有人在云南第一次见到了草地贪夜蛾,截止到7月5日,短短半年时间,这种来自东南亚的草地贪夜蛾已经在我国20个省区市1128个县被发现,累计发生面积831万亩。
作为世界十大害虫之一的草地贪夜蛾,能吃、能飞、能生、能祸害,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咬烂心叶,取食叶片,严重可导致农作物绝收,已在近100个国家发生巨大灾害。
一只小小的飞蛾,如今也成为了我国重点防疫对象,全国农民都陷入了高度紧张。
不仅仅是草地贪夜蛾,每年这样的入侵事件在全国各地不间断上演。截止2014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物种达到529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
物种入侵,一直是困扰我国生态环境的一大难题。
2
物种入侵,是一场长久的战争
美国白蛾
还记得1999年,那一年,我还在读小学,一场美国白蛾袭击了全国大部分地方。白蛾所过之处,几乎一夜之间,柏树全部死光。那一年我们还小,对物种入侵的危害没有多少感觉,只是看到忙碌的大人们,白天集体出行打药,晚上在水面上照灯,诱捕白蛾。
那时的好玩,现在回望都是恐惧。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我每次提到物种入侵,都能切身感受。
早在上个世纪,物种入侵对环境的破坏就已经初露端倪,在那时候,物种入侵还是一个新鲜名词。
1979年,跟随着一批木材从朝鲜混入到中国的,还有之后肆虐我家乡的美国白蛾,这个新奇的物种,在无人注意之下,悄悄拉开了人虫之战的序幕。
来到新世界的美国白蛾不到两年时间,农业部、林业部便发出了《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从东北、山东、陕西、安徽、河北、天津再到北京,美国白蛾进入了无敌之境,急速地扩张领地,至今已经涉及116个县(市、区)。每年庄稼生长的季节,这小小飞蛾的“战争”仍在继续。
1995年,发生了著名的美国白蛾入侵事件,这种从朝鲜传入的“饕餮之徒”,在天津市塘沽区、蓟县、宝坻县暴食绿叶,导致28万亩的树林变成“光头”。
2003年,在非典肆虐中国之际,美国白蛾同样没有放过北京这座城市,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曾焦虑的说:“白蛾快进国宾馆了,卫兵能防住坏人,但防不住虫子啊”,一时间,北京城人心惶惶。
2007年,在河北沧州,7000多个村庄有5000多个出现灾情,受灾面积达47.4万亩,受灾面积之广,受灾的严重程度之高,都达到了当地的历史之最。
如今40年已经过去,飞机施药防疫美国白蛾,仍然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在各地上演着,这个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名录的物种,尽管科技发展得再迅速,我们依旧对它无可奈何。
福寿螺
福寿螺很少有人知道,但是福寿螺卵的照片就经常称霸朋友圈。从事农业这几年,经常有消费者或者初入农业的农友问我这是什么物种这么恶心。
那密密麻麻的粉红色虫卵,每年春夏之际,在各种绿色水生植物的衬托下,总会显得格外刺眼。
相比来势汹汹的美国白蛾让人忌惮,福寿螺在刚1981年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待遇就要好得多。辣炒福寿螺跟如今的夜宵之王小龙虾可谓瑜亮之争,这么大的淡水螺,在餐馆、排挡里很吸引眼球。
流行之下,人们也忽略了它的肉硬,类似牛蹄筋,肉里还经常包着好多卵,卵壳嚼起来卡兹卡兹,如同沙子。
直到2006年,在北京的一家餐馆,厨师为了改良口感,把福寿螺做成了凉拌螺肉,让超过160人误食福寿螺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引起了全国轰动,成为了福寿螺地位的分水岭。此后福寿螺也渐渐沦落无人吃无人养的境地。逃到野外的福寿螺由于没有天敌,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大量啃食水稻,变成了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
每年夏天,只要有水的地方准少不了一个个粉色小肉瘤爬满水草河岸的场景,这些粉色肉瘤便是福寿螺的卵,在每年5~8月,福寿螺的繁殖盛期,1只雌螺平均产出这样的卵3050只。
“成年的福寿螺沉入水底,大量采食湖滨带湿地水生物的根系,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且很难捕捞。目前对付福寿螺的唯一办法,只能是人工铲除附着在水线以上水生植物枝叶上的福寿螺卵。”
2010年,洱海打响福寿螺歼灭战,每天派专人铲除福寿螺卵,一个人忙活一天下来也不过四十斤。对于裂变增长的福寿螺来说,这只是沧海一粟。
每年旧的物种仍在困扰,新的物种又在大肆入侵,从2003年至今,国家环保部已经先后四批不断发布新的入侵物种名录。今年五月,作为边境省的云南,因为不堪重负,成为了首个制定外来物种入侵名录的省份。
3
经济利益短视下的盲目引进
速生桉
2018年1月,原乡味觉团队考察广西生态食材,所到之处皆见速生桉遍布,广西是中国桉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在这个喀斯特地形遍布的自治区,地下水虽然丰富,但是地表蓄水力却极差。
在桉树进入中国之时,谁也没有想到,这种生长快、产量高,能快速带来经济效益的树木,也有一天会被冠上了“缺德树”的称号。
从1986年到2015年,我国桉林面积提高了近10倍,从46万公顷发展到450万公顷,作为造纸业的“绿色黄金”,南方各地争先引种。一公顷桉树林的立木生长量,相当于100公顷大兴安岭天然林。桉树用不到全国3%的林地生产了18%的木材。
早些年南方的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开发荒山,几乎不提约束条件,土地租金也极低,一时兴起了一股投资种桉树热潮。
然而,这背后却带来的是南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2012年,广东省和平县的林农们就已经在大量砍伐桉树,因为他们发现大量种植桉树并没有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反而导致了村里的河流每到旱季不时断水,河水颜色发黑,且种了桉树的地就不能再种其他植物。
不只是和平县,在南方很多林区的农民也都自发组成了“倒桉派”,反对桉树种植。而与此同时兴起的还有“挺桉派”,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着背景支持的专家们,认为桉树的过错是因为农民的管理不当,没有给桉树提供更多的肥料和水分。
而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环保主义者和在桉树中求生存农民们,联合起来的反抗显得不堪一击:从2013年到2017年,种植面积还在不断增加。
那一片片桉树林还是照常生长,每到五年砍下,又种上新的一批,循环往复,无休无止的掠夺土壤肥力与水分。
如今已有事实表明,桉树是造成当地物种减少和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在同一块林地种植几代桉树,第一代林里有植物物种78种,到了第二代林只剩下了39种。每一代桉树林,只有五年。五年时间,桉树林下物种减少了50%。
云南洱海、抚仙湖引进太湖新银鱼后,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银鱼,与洱海鲤、大眼鲤等浮游动物食性的本地鱼类之间产生强烈的食物竞争,使得当地鱼的产量迅速降低。
加拿大一枝黄,作为观赏性植物引进中国,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资料显示,仅上海就有30多个本地物种被它灭绝,几乎占到了当地本地物种数量的十分之一。
这些进入中国的物种有两种渠道,一是自然入侵,即入侵物种随着气候变化,跟着风、水流、动物迁徙等侵入;二是作为主要途径的人为活动,数据显示中国95%以上的入侵物种由人为引入或带入,把关的这道门显得格外重要。
没有对生态环境的长远考量,只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这样的引入,短暂的甜头后却埋下了永久的祸患。
4
入侵防治的混乱现状
△加拿大一枝黄
“都管,谁又都不管” 这仍然是目前的防控现状。
面对外来物种为害一方,却没有职责明确的处理部门,环保部、卫生部、动植物检疫部、海洋、农业、林业……都负有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责任,然而却并未对职权作出明确,没了明确责任,为害的物种在没有引起社会舆论之前,就一直是半透明的默认存在。
没人来管,更没人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在这片刚改革开放了四十年的土地上,成了外来物种的天堂,没有天敌,疯狂生长,等到意识到严重性时,却为时已晚,每年我国因物种入侵带来的损失约2000亿。
目前,我国有《植物检疫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近10部相关法律法规,但尚无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专门法律。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已有51种入侵中国,入侵生物问题在中国已经非常严峻了,但是立法在2017年才刚刚提上议程,然而两年过去,至今仍没有颁布。
上无政策,下无对策。疯狂蚕食着蔬菜花卉的“田园杀手”非洲蜗牛,食谱广泛农业威胁巨大的牛蛙,能吃掉满池塘其他种类鱼卵的食蚊鱼,遍布水面造成水下生物消失的水葫芦,甚至包括钻空河床的网红小龙虾……这些,都是具有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而知者却寥寥。
不分明的权责关系,法律制度不完善,对重大危害的入侵物种宣传不到位,让物种入侵,成为生态环境一大潜伏的危机。
5
防治物种入侵,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巴西龟
一个月前,彭于晏在回台北时,因携带了水果被罚款而上了热搜,引发了一些网友关于物种入侵的讨论。入境时的一个水果,并不只是水果本身,可能还会因为携带的病菌或虫卵,导致一场危及当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灾难。
一旦进入,后果不堪,而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017年,我国各口岸从进境的旅客携带物、邮寄物中截获外来有害生物近100万次,且五年来年均增长26.8%。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属于恶意违法犯罪的范畴外,其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清楚我国出入境携带物管理有关规定造成。
2017年6月,南京检验检疫局邮局办事处工作人员在一件印度邮包中发现2公斤虫蛀豌豆,随后在豌豆中截获重要检疫性害虫——谷斑皮蠹(dù)。
该虫有极强的耐干耐饥耐热耐寒能力,8年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会危害多种谷物、中药材。
同年,南京机场检验检疫局还从旅客携带的泰国芒果中检出号称“水果杀手”的地中海实蝇,这种小生物喜欢在果实上产卵,能危害250种植物,一旦传入,中国国内果菜园可在两年内“沦陷”。
如今在大半个中国肆虐的草地贪夜蛾,很可能就是其中的漏网之鱼,随着游客不经意的一件行李而进入了中国,造成当下全国831万亩的粮食产量受损。
随着与世界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出国游再简单不过,而回国却成了斗智斗勇的一件事,怀着侥幸心理,挑战检疫部门能力的行为每天乐此不疲地发生着。
然而并不是不出国,物种入侵便很遥远,每到一些特殊的佛教节日,湖边就少不了来放生的人群,在被放生的水生物中,最常见的外来入侵物种便是巴西龟、罗非鱼、鳄龟……一旦放入水体,就成了水中杀手,将本土品种逼上绝路。
“我们只知道,购买来的水生动物就放到水里,陆生动物就放进树林就行了。”在一次采访中,一位放生人士对记者说,这是一个普遍的现状:物种入侵在大部分人心中,仍然是一个陌生词。
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而引起了一场龙卷风,自然界微妙的把每个生物都联系在了一起,很多时候只是一次无心之失,就能毁了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