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看过一本关于基因工程的书,其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基因工程技术的一大创造就是向生命收取专利费。在农业领域,则是通过转基因种子收取专利费。
那时候,觉得中国离这一天还很遥远。没想到,这一天也来了。
种子专利费
去年年底,农业部颁布了两种转基因玉米和一种转基因大豆的安全证书,其中获得安全证书者之一是大北农公司,获批的是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这种玉米俗称“双抗”玉米,既能抗虫又能抗除草剂。
另外两个品种分别为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的双抗12-5玉米和上海交通大学的SHZD32-01大豆,为抗除草剂大豆。
过不了多久,中国就要种上自己的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了。
2月20日,大北农公司发布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显示:公司在玉米和大豆品种的转基因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转基因收费模式将面向全行业平台,收取技术使用费。
“收取技术使用费,标准会参考国外收费惯例以及国内实际情况,具体定价还需要内部商议。”对此,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特约评论员张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技术使用是指在现有种子产品上叠加转基因的抗虫技术,一般来说,费用包含专利费和每年的使用费。
一句话总结:就是说,农民种地买种子,要收取专利费了,这就等于和国际转基因接轨了。资本市场向来嗅觉敏感,大北农刚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时,股价连续7个涨停,市值翻番。
如何理解专利费?
这些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正在改造着大自然的面貌。从植物、动物再到细菌、病毒等,这些都纳入到基因技术应用的范畴。其中改造的一大重点就是转基因农作物。
一个基因造就一个产业,由于基因无法通过“技术秘密”的方式保护,那就是依靠专利来保护。所以,专利保护是转基因作物重要的内容。
以转基因作物为例,目前世界上种植规模最大的是抗虫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美国孟山都、杜邦先锋跨国公司利用技术优势,掌握着核心技术专利,控制着国际种业市场70%的份额,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转基因作物中都包含着大量的专利,
开发转基因种子用到的技术手段,在关键环节都被申请了专利。后来跟进者无法绕开这些专利,只要涉及专利就必须支付巨额专利费。通过这种专利保护手段,可以源源不断地收取专利费。
由于转基因种子大多只能种一季,不能自行留种,所以种植者年年都需要购买种子,国际种业巨头就是通过转基因化改造实现育种的垄断。育种的垄断给种业巨头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回报,只要搞转基因粮食作物,就得源源不断向专利拥有者支付专利费,种地需要收取专利费,如同吃饭得上税一样。
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种子如果被人控制,等同于人被扼住了咽喉。所以,转基因种子在中国争议由来已久。
2009年底,农业部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颁布,引起社会广泛争议,除了安全性问题,争议的另一焦点就是转基因水稻中含有着国外公司的专利,如果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这些国际巨头种业公司通过专利保护坐收专利费。由于社会争议激烈,转基因水稻没有商业化种植。
十年后,转基因玉米抢了个头筹。
2019年,中国的玉米地遭受了草地贪夜蛾的侵袭,这成为转基因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理由。
按大北农的说法,其转基因品种对单产的提升率约在10%-20%,同时具有抗虫害的特性,对于草地贪夜蛾具有非常强的抗性。早在2012年,大北农就开始研发转基因品种,并持续开发新的转基因品种。
大北农年报显示:2017、2018年大北农公司研发费用为4.39、4.15亿元,其中种业类研发费用为0.67、0.68亿元。公司承担两项国家转基因重大项目“新型抗除草剂基因的遴选优化及在玉米、大豆中的育种价值明确”、“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与国际合作研究。”
种业公司收取专利费,有其理由,他会说转基因种子研究所需要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等。这样带来的影响就是中国未来会迅速的转基因产业化。
转基因玉米“双抗12-5”的参与研发者之一张先文表示,如果进展一切顺利的话,我国5年内将大批量种植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种子一上市,目前种植的非转基因种子绝对没有竞争力了!“转基因植物绝对是未来,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也就是说,随着转基因品种的大量推广,非转基因种子、传统种子会越来越少,农民可供的选择越来越少,未来农民种田,还有一项重要的支出就是支付“专利费”,这成为转基因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转基因种子公司正是借此,迅速地扩大市场。
看到这个消息,不知是喜还是悲,无论是什么原因,转基因争议十年,转基因玉米商业化还是放行了,这对未来农业有着深远影响,无法预估,不管怎么说,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中国正式进入到收取种子专利费、生命专利费的时代了。
金微观察,由财经媒体人、科技工打造的财经+科技平台,关注我们生活的世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