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企业私有化的后遗症--------三座大山!??
一、第一波改革中被私有化的国有和集体企业
1、国有企业
国际金融公司的报告称,1996年,中国有11.4万家国有企业,2005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7万。超过70%的公司部分或者全部私有化。不过26%的这类公司已经合并或者破产清盘。
2、乡镇集体企业
1984-1994年乡镇企业以年均37.9%的速度增长。1996年乡镇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1/3,同时它也解决了全国1/4的劳动人口就业问题。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在近5万乡政府和80万村委会的组织和扶植下,农民建立了200万个具有工业性质的乡办和村办企业,为全国2.3亿农户提供了7000万个就业机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私有化”思潮传入中国,“要把社会主义经济改造成市场经济,中国必须实行根本性变革,即私有化”。[1](P36)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出现效益下滑。国内外一些学者运用“预算软约束理论”和“模糊产权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解决乡镇企业效益下滑的唯一途径就是对乡镇企业进行改制——私有化。中国乡镇企业改制是一个由政府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未顾及广大农民的意愿。最早的一个文件是 1994年3月31日 由农业部发布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中央政府未考虑各地乡镇企业的实际情况,用统一的模式——私有化对其进行改造。截止2000年底,乡镇企业“改制”已基本结束,95%的乡镇集体企业已消失殆尽。乡镇企业私有化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企业职工大幅减少。据统计,1990年乡镇企业职工共有9614万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的30%;而私有化结束后的2001年,乡镇企业职工共有1.31亿人,仅占当年农村劳动力的26.7%。
二、第一波国有和集体企业私有化的后遗症----------三座大山。
1、国有和集体企业私有化之前
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税费和利润都是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它是读书、医疗和住房等社会福利的主要资金来源。
2、国有和集体企业私有化的后遗症------------国库收入大减
因国库只能收到私企的税费,而私有企业利润(也叫做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占有,也就是资本家占有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利润,国库没有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利润收入之后,造成国库收入大减。
3、国库收入大减的后遗症----------三座大山出现
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国库收入大减之后,精英们以改革之名取消了读书、医疗和土地居住福利。于是出现了三座大山。
(1)读书
国库无钱对学校进行投资,谁读书读交钱。-------------学校被迫对学生取高额的学费、建校费和住宿费等。---------于是读不起书的现象出现了。
(2)治病
国库无钱对医院进行投资,谁治病谁出钱。--------------医院被迫对病人收取巨额的检查费、药费和服务费等。---------于是治不起病的现象出现了。
(3)居住
国库无钱,单靠私企的税费不够用,各地政府只能用土地财政来弥补国库亏空。------------从此居住用地和坟地也要用天价从政府手中租来住了,对居住者和死者都收取你的高额的土地出让租金和收取高额的房地产交易税旨。--------于是房奴和坟奴出现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