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集团理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认为:2019年一个“逆”字贯穿(中国房地产市场)始末,即楼市逆势下跌、政策逆市场化调节,银行资金逆向流动,是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抑制和否定市场化。新一年(2020年)房地产行业要警惕“逆市场化”干扰,不要一提房地产就说是泡沫,不要过早把房地产赶出市场。
支撑孟先生上述观点的论断详见中国房地产报见习记者秦佳丽的专访《“中国房地产教父”孟晓苏:新一年房地产行业要警惕“逆市场化”干扰》。
屁股决定脑袋,如果这是孟先生个人一家之言倒也无妨,但孟先生是中国房地产界的大鳄,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的观点可能代表着政府、银行、房企、部分媒体、经济学界、御用学者等上流社会主流观点,至少是房地产界的普遍观点,这就让人细思极恐了。
我们首先不妨先讨论一下目前那些国人都有房,房款是怎么筹集来的;然后再讨论一下下一步要买房的都是那些人,他们中那些人有实力购买,那些人根本就买不起,这个问题不就很好回答和解决了吗?
目前已经买上房的大致有以下这些群体:
一是改革开放以后不论以何种形式捞到第一桶金的人(这个群体的后代,我们暂且称之为“富二代”吧),诸如:煤老板、油老板等等,也就是网友通俗所说的家里有矿的、开厂的、办公司的。这些人腰缠万贯,五六套甚至几十套房一口气吃进,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估计孙子辈的房都买好了。
二是文化、经济、曲艺、演艺、教育界名流,这些人的收入不太好判断,但仅从其出场费、演出费、讲座费,还有豪宅的奢华程度,以及个别人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偷税漏税处罚金额来看,这个群体绝对不差钱,五六套豪宅也不应在话下。这个群体的下一代我们姑且乏称为“星二代”,星二代的路上一辈人已经铺好了,绝大多数人应当不会为房子这种小事担忧发愁。
三是各级政府官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这个群体不好一概而论。国有企业、公务员序列处级以上绝大多数人买一套价值一二百万的房子应当不是难事,他们的正常薪酬和年薪还是比较透明的。当然那些小官巨贪、大官更贪的买几套房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这从近年来各级纪委、监委查处的犯罪金额可以佐证。这个群体的下一代我们姑且乏称为“官二代”,估计厅局级以上官员的下一代应当是衣食住无忧吧。
四是广大工薪阶层(含城市个体经营者、小商贩),他们的现有房子构成和来源比较复杂:有公租房、廉租房、保障房、小产权房、单位自建房(微福利房)、公共产权房,还有商品房。这个群体的收入通过各行各业薪酬水平、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水平不难查到。其中“70后”及以前群体基本都靠自己的工作积蓄买上了商品房或微福利房,“80后”可能以自己为主,父母兄弟姐妹亲戚之间再帮助点,也都买上了商品房。“90后”可能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产权房为主,当然即将结婚一族可能就属于掏光“六个钱包”一族。我们暂且把这个群体的后代不恰当地称作“穷二代”吧。
五是广大农民阶层(有叫农民工,还有叫新产业工人),这个群体在农村有房,但由于要养家糊口,绝大多数人都进城务工,以廉租房和务工单位提供的宿舍为主。单纯依靠农业收入能否养家糊口举国皆知。我们暂且把这个群体的后代不恰当地称作“农二代”吧。
六是“炒房族”,严格意义上说这个群体与前面五大群体有交叉和重叠。这个群体肯定自己有房,其中一部分人可能用自有资金或财富在炒房,一部分人可能用银行贷款在炒房,还有一部分人可能是拿自己和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的钱在炒房,还有一部分人是用银行贷款、自有资金、私人借款组合起来炒房。后面这三种人的后代(我们不恰当地称作“炒二代”吧),从实质上也可以归入“穷二贷”序列,甚至房价大跌后实际情况更惨。
在详细分析了中国社会现阶段住房情况后,我们不难看出,未来买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穷二代”和“农二代”,这两大类群体上,当然也包括城市新生市民(在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等职业固定者)。这些群体的财富积累能力和消费实力如何,估计绝大数人都属于“掏光六个钱包”30年买不起一掏房族吧,我想孟晓苏先生们应当很清楚吧。房价畸形高位不理性回归,这些未来的购房刚需主体能买得起吗?!
所以孟晓苏先生们,还是把高价房留给“富二代”、“星二代”和“官二代”吧。只有他们能当得起高房价的“接盘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